当前位置:盘哇小说>古代言情>独宠夫郎【完结】> 第213章 明悉入京 黎荞的粉丝。今年冷的早。

第213章 明悉入京 黎荞的粉丝。今年冷的早。

  范不着给老家那边去了信, 让家里人在锦城府收购棉花,只靠着他家种的那点儿棉花,根本不顶用。毕竟他家种棉花只是为了范圆圆那个布庄。

  将信写好之后, 想到黎荞在云城府以及畅知府也开了铺子,便又提起笔,将这两府也添了上去。

  以他家的财力来说,在三府收购这点儿棉花根本不算什么,可这事儿又能积德又能给黎大人留下一个好印象, 这点儿钱花的太值了。

  范圆圆这么快就融入了黎家,一直在关注着黎家的辛家很重视, 立马效仿范家行事。

  他们家辛知也很有善心的。

  不过, 盛京他们插不上手,毕竟有黎荞在,显不着他们。

  但辛家也有老家。

  淮东府是辛家的地盘, 收购棉花是吧, 没问题,小事儿, 辛家不差儿这点钱。

  说起来,圣上对黎荞可真纵容啊,连黎荞和明总督联姻一事都允了。

  黎荞如此得圣心, 他辛家想回大盛的权力中心, 那自然要跟着黎荞的步子走。

  于是, 辛知跑来找黎瑜安商议成亲事宜时,和黎荞说起了辛家在淮东府收购棉花的事儿。

  淮东府在绘安省, 距离江舒省很近, 靠近太湖, 说南吧, 不算南,但也称不上是北方。

  此地种植棉花的人不多,但前两年时,淮东府的确也挺冷的,百姓需要棉花。

  因此,辛家人干脆在东山省收购了一些棉花,然后运往淮东府。

  今年只能如此应急了,明年辛家会多种一些棉花。

  黎荞听罢这话,不由感慨。

  武安侯为了辛家也是拼了,竟然跨省买棉花,东山省—绘安府之间的水泥路还没有修好,光是运费就要比棉花贵了。

  当年武安侯一念之差,没有站出来说出真相,此事他身为旁观者,也不好评判对错。

  但这些年来辛家挺努力的,辛知也是个不错的年轻人,如今朝廷正是用人之际,让辛知继续待在翰林院,这有些浪费了。

  可是,有三皇子、五皇子的教训在前,他也不敢插手官员的升调之事。

  不过,根据高志远小册子里写的,上辈子盛鸿急需人才,这辈子虽然有他,可他的影响力是有限的,盛鸿还是需要不少人才去各地稳固局势。

  到那时他再想办法举荐辛知吧。

  且说明悉。

  明总督老家在北湖省,距离盛京有些远,他接到明总督的信之后,立马收拾行囊入京。

  紧赶慢赶,终于在农历九月初来到了盛京。

  先在明总督的宅子里歇了两日,修整一番,然后他给黎家递了拜帖。

  黎荞很重视,况且这门亲事也是盛鸿准许的,因此,他特意请假一日,专门见明悉。

  如同明总督描述的那般,明悉五官端正,国字脸,而且,令黎荞惊讶的是,明悉竟然是他的粉丝……

  当然,此时没有粉丝的概念,但明悉看着黎荞时脸上满是崇拜,说起黎荞的发家经历,像是亲眼所见似的,比黎荞本人记的都清楚。

  提及黎荞在翰林院时编写的那套方便天下学子科考的书籍,更是滔滔不绝,大夸特夸,说什么这套工具书将繁琐的知识点汇集起来,还标出重点,看了这套工具书,等于看了上百本相关的书籍。

  这省了多少功夫?

  要知道偏僻地区书籍不全,想收集水利,防灾治灾,农业,律法这四个方面的书籍是有很大的难度的。

  而且,这还是有钱人才能做的事,一些家境贫寒的学子,哪有功夫和金钱去收集相关的书籍?

  黎荞编写的这套书帮了天下学子大忙了。

  只要将这四本书吃透,再加上扎实的基本功,那考上举子完全没问题。

  明悉就是这样考上举人的。

  还有,这套书籍不仅能让人获取功名,也能实实在在的让人掌握不少技能,说实话,若是现在让他任一县知县,那他是有信心将这一县之地治理好的。

  黎荞看着明悉因为兴奋而通红的脸庞,心中略有些尴尬。

  今天天气不错,因此,在书房略坐了一会儿之后,他便带着明悉去了西跨院的柿子树下。

  这会儿黎瑜宁就在不远处的桂花树后站着呢。明悉这一通夸奖,全被黎瑜宁这个小辈听了去。

  不过世人都爱听夸奖,他也不例外。

  况且,明悉说的也是事实呀。

  他编写的那套工具书,在短短几年内就已经成了天下学子的科考宝典,凡是有条件的学子,人人都有一套。

  之前江懋来家里拜访他,还专门拎了一套过来,好向他请教不懂的地方。

  相比较江懋这小子的冒失自傲,明悉显得朴实多了,一见面就把话题放到他身上,将他从头到脚吹捧了一遍。

  他喜欢这样的实在人。

  不过,虽然爱听这些,但黎荞还是打断了明悉的彩虹屁。

  他要考校一下明悉的学问。

  明总督说明悉爱种地,黎荞便从庄稼问起。

  北湖省以种植水稻为主,但也有部分地区种植小麦。

  明悉爱种庄稼,将这两种主食都种下了。

  还有玉米土豆红薯这些,明悉都种过。

  甭管黎荞问什么,他都对答如流。

  黎荞越发满意,果然朴实。

  考完种地,他又抽查了一下明悉的基本功,其实,能凭自己考上举人,那基本功肯定是没问题的。

  事实如他所想的那般,明悉的基本功没有任何问题。

  但明悉见他远离科考多年竟还能将四书五经三史三传记的那么清楚,忍不住又感慨,不愧是大盛唯一一个连中六元的奇才啊!

  黎荞:“……”

  他身上要起鸡皮疙瘩了。

  很快到了午饭时间,今日黎菽也没去炸鸡铺子,特意留在家中。

  明悉是小辈,今日目的又是相亲,因此,饭桌上不仅有黎荞陶竹,还有黎菽黎粮王桂花三人。

  明悉会种地,与这三人挺有话聊,而且,明悉将对黎荞的吹捧用在了这三人身上,他敬佩这三人的勤劳坚韧,善良节俭。

  一通敬佩之后,黎粮黎菽王桂花三人是心花怒放,对他越看越满意。

  模样是普通了些,可小伙子不跟那些世家大族的公子哥一般看不上他们这些从乡下来的人。

  多难得啊。

  而且身份也合适,明总督的亲堂侄,而黎瑜宁是黎荞的亲外甥女,这门亲明总督真的说对了。

  吃过午饭,黎粮特意拉着明悉去西跨院那边的鸡窝鹅圈看了看,他和明悉说起了养家畜的事儿。

  明悉在这方面也能接上话,但不如种地精通。不过,对于黎家在自家这么好的院子里养家畜一事,他没有任何鄙夷。

  书生不能只读书,还得接触实际生活,尤其是准备当官的书生,更是要关注民生。

  现在黎大人为了教育自家孩子,不在意旁人视线特意在院子里养了家畜,多么难得啊。

  哪怕身处高位,黎大人依旧是三柳村的黎大人,佩服!

  很快到了傍晚,明悉告辞。

  临走之时,黎荞拍了拍他的肩膀,笑眯眯的问:“今日的饭菜如何?”

  “味道绝佳!”

  明悉真心实意的夸奖。

  “你觉得好就成。”黎荞闻言,脸上的笑意加深:“以后常来玩,过两日我让小山带着你在京城逛一逛。”

  “成!那学生就在家里等着小山兄弟了。”明悉立马应下,脸上也有了笑,提着的心终于放下了。

  黎大人愿意让自己的亲侄子与他来往,这说明他过了第一关了。

  说实话,今日见着黎大人,他本该表现的稳重一些的,毕竟他年纪也不小了。

  可是,瞧见了敬佩多年的旷世奇才,他根本压制不了心中的激动,只能遵从本能将多年的崇敬一股脑全发泄了出来。

  等他回过神儿之后,他只盼着黎大人不要觉得他是神经病。

  幸好黎大人对他满意!

  他垂在袖子里的手暗暗握紧,今后可得好好表现,若是能成为黎大人的外甥女婿,那可真是三生有幸啊!

  黎荞对明悉挺满意的,但这场亲事,最重要的是黎瑜宁的看法。

  于是,等明悉走了,黎荞、黎粮立马去了前院的多功能休闲房,刚才黎瑜宁一直待在内眷那间,旁听黎荞、黎粮与明悉的交谈。

  “瑜宁,你觉得如何?”黎荞问的很直接。

  “还成,再相处看看。”

  黎瑜宁也不羞涩,大大方方的道。

  明悉对她四舅舅的夸奖,她听的实在是顺心,每一个字她都赞同,若真成了亲,那在这方面她与他绝对有共同话题,因此她去厨房亲手做了午饭。

  至于其他的,她也没什么不满意的。

  虽然模样普通了些,但她瞧着不讨厌,类似辛知这种好模好样的,谁让她没摊着呢。

  模样只是皮囊,最重要的是能处得来,也不拘着她只让她待在内宅。

  这样就够了。

  黎瑜宁满意,黎荞松了口气,这门亲事应该能成。

  陶竹一边为黎瑜宁松了口气,一边又为黎小兰忧虑。

  晚上睡觉前,他提起黎小兰,忍不住叹气:“小兰的亲事还没着落,明年她可就要十八了,大姑娘了。话说,江大人还有其他子侄吗?”

  黎荞抱着他,听见这话,抬手轻轻拍了拍他的背:“若是有的话,肯定会说的。”

  陶竹不由又叹气:“原本两家结亲是好事,但偏偏江懋性子急。”

  其实,若江懋不那么自负,那两家结亲挺好的。

  可偏偏江懋第一次见面留给黎荞的印象太差,差的黎荞到现在都没能抹掉这份坏印象。

  “再看看吧。小兰性子软,与江懋不合适。”黎荞轻声道。

  之前江知府给他写信时,并没有提起想让两家结亲的事儿。

  他不知道江懋当日的唐突是不是江知府授意的。

  但他很快接到了江知府的来信。

  信中,江知府再三道歉,表示他虽然有让两家结亲的念头,但也再三叮嘱江懋要好好表现,因为他知道黎荞喜欢什么样的年轻人。

  可谁知道江懋仗着自己长的好,还已是举子,再加上两家的交情,当然,最重要的是江懋自己有野心,于是第一次见面就鲁莽的自荐。

  江知府说已经狠狠骂了江懋一顿,江懋也来道了歉,但黎荞心里对江懋还是不喜。

  太轻狂自大,不稳重,这样的年轻人他是不会考虑结亲的。

  不过,有江知府的交情在,他不会因为私人感情影响到对江懋的指点提携。

  抛开私人感情不说,江懋这小子脑袋瓜的确好使,记忆力在他见过的各类型学霸中算是靠前的。

  眼界也广,读了不少书,而且不只是纸上谈兵,论起实操,也能说的头头是道。

  更让他惊讶的是,这小子在实际操作这块竟然还挺谦虚。

  比如说种地,这小子虽然能说上一些常识,也在自家种过菜,但说起经验老道的农人,他不但不轻视,反而还愿意虚心请教。

  说起最近盛京城里很火的龙骨水车,他也去善堂学馆参观过,对那些手艺精巧的木匠很是佩服。

  这一点儿真的让黎荞意外。

  以这小子第一次的莽撞来看,他身上不会有谦逊这种美德。

  但在这种专业领域,他偏偏有这份谦和。

  这种谦和很重要,做官很忌讳瞎指挥不懂装懂,专业领域的事儿就该听专业人士的。

  从这个角度来说,江懋挺适合做官的。

  但也要多观察一段时间,好确认江懋身上这份谦和不是装出来的。

  若真不是装出来的,那今后他举荐辛知时,会把江懋会捎上。

  但结亲的事就算了。

  江懋这小子不是他黎家女能拿捏的。

  “罢了,不提这事儿了。”陶竹在黎荞怀中寻了个舒服的姿势,而后闭上了眸子:“早些睡,明日我得和圆圆去分馆那边看仓库修的如何了。”

  黎家收购棉花时给的价格高,一些远地方的,比如说暨北省的人听说了,也纷纷过来卖棉花。

  现在修了灰泥路,农人赶着骡子车、驴车、牛车,或者是拉着板车,不用花费太多力气就能将棉花运送到善堂学馆分校去。

  这么一来,学馆分校原有的仓库就不够用了,得新盖几个大仓库。

  黎荞知道此事,也抱紧怀中人闭上了眸子:“好,带上满招他们几个,我明日带着学而不厌就好。”

  黎不矜黎不伐还在出差,至今未归。

  黎损和黎受去了彭县,也未归。

  陶竹没有推让,应了下来。

  翌日,陶竹、范圆圆吃了早饭,在天还蒙蒙亮时就乘坐着马车出了城。

  今日是阴天,天气明显比昨日冷,到了中午,竟还飘起了小雨。

  这小雨下的不大,飘到了晚上也没能将庄稼给浇灌透彻,但气温明显降下来了。

  经过一夜的低温,等天再凉时,气温已经到了零度以下,池塘、小河这些地方结了薄冰。

  距离入冬还有一个月,今年冷的比去年更早点儿。

  天气一冷,黎荞立马就收到了江知府的信。

  江知府要在郎方府收购棉花,官府出一小部分银子,江知府出一大部分银子。

  江知府前些年做知县时,虽是七品官,但因为是标标准准的父母官,掌一县大权,因此俸禄每月是一千两。

  再加上这几年是知府,月俸更高,因此,他家底虽然不如明总督,但也能称一句厚实。

  现在他自掏腰包收购棉花,黎荞自然是称赞的。

  而且,明悉和黎小山在京城参观的第一个景点是善堂,明悉往善堂捐了五百两银子。

  另外,大皇子、四皇子的码头都在暨北省,他们也在各自码头所属地贴出了收购棉花的告示。

  不过,天气冷了,棉花价格上涨了。

  盛京还好,有盛鸿和黎荞镇着,没有奸商敢囤积居奇。

  但其他地方却是有这种情况。

  盛鸿直接颁下圣旨,要求各地的地方官严惩这种行为,若是地方官敢包庇此等行径,那他知道一个杀一个。

  盛鸿的心情不太好,因此下手很重。

  黎荞大力支持,乱世就该用重刑。

  而且,他让陶竹将自家的棉花收购价格再涨一文,也就是说,黎家收购棉花,价格比市场价高两文。

  价格高了,才能吸引人把棉花卖给黎家。

  他还让陶竹贴出告示,黎家收购的棉花,将来都会捐给善堂,用在百姓身上。

  他将他的目的告诉天下人,说他求虚名也好,说他暗戳戳卖惨也好,但只要有人愿意效仿他,那他愿意承担骂名。

  上辈子没有他,大盛依旧挺了过来。

  高志远在小册子里说,盛鸿鼓励百姓互助,能挺过那种程度的天灾,他相信大盛的百姓肯定如同盛鸿所期望的那般互相救助。

  而且,根据高志远的描述,他推断除了胡人入侵,大盛内部没有大的动乱,不然高志远早就颠颠写下来了。

  没有大的动乱,这说明很多百姓没有被逼到绝路。

  在那种程度的天灾下,只靠着朝廷的重压,哪能扛过那么多天灾?

  民间,百姓们肯定互相伸出援助之手了。

  就像是他身边的人一样,在他的影响下,给善堂捐钱捐物,还收购棉花。

  另外,再说句不要脸的,在大盛,像明悉一样敬佩他的人,肯定有一些。

  若这些人也愿意效仿他,那能救助不少人。

  他个人的财力有限,想挺过接下来的十余年,朝廷和民间得一起努力。

  *

  作者有话要说:

上一页目录+书签下一页

推荐小说

  1. [古代言情] 炼药师在现代【完结】
  2. [古代言情] 小娇包撒娇:皇兄轻点撩【完结】
  3. [古代言情] 你才O装A,我真A【完结】
  4. [古代言情] 獭獭我呀,靠存档振兴乡村【完结】
  5. [古代言情] 汴京小厨的美食日常【完结】
  6. [古代言情] 红雾过后【完结番外】
  7. [古代言情] 小地主落魄后[种田]【完结番外】
  8. [古代言情] 朕被摄政王压了【完结】
  9. [古代言情] 师弟有病,我有疾【完结】
  10. [古代言情] 不要爱我呀【完结番外】
  11. [古代言情] 我返祖后成了救世主【完结】
  12. [古代言情] 我的alpha是个仙君[星际]【完结】
  13. [古代言情] 好可怜一家人【完结】
  14. [古代言情] 家兄扶苏【完结】
  15. [古代言情] 伴侣沉迷搞钱总是不回家怎么办【完结番外】
  16. [古代言情] 启示录[虫族]【完结】
  17. [古代言情] 郢州富水【完结】
  18. [古代言情] 团宠人鱼崽崽最可爱【完结】
  19. [古代言情] 禁止滥用魔法【完结番外】
  20. [古代言情] 震惊!幼儿园的毛茸幼崽全是反派【完结】
  21. [古代言情] 当邪神,抢老婆【完结】
  22. [古代言情] 黑皮Alpha揣的是谁的崽【完结】
  23. [古代言情] 角色又出BUG了怎么办【完结】
  24. [古代言情] 天师执位外传之聂二少:囧囧见鬼事件簿1-7【完结番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