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盘哇小说>古代言情>独宠夫郎【完结】> 第214章 高志远的信徒之一 是黎家的佃户,巧合了

第214章 高志远的信徒之一 是黎家的佃户,巧合了

  李祖根是盛京城外一个名叫三里屯的村子里的农人。

  今日鸡刚叫了第二遍, 他便拉着装满了棉花的板车,在他夫郎的叮嘱中,迎着凉凉的雾气, 朝着盛京方向出发了。

  三里屯距离盛京有点远,差不多有六十里的路,但这两年盛京城外修了水泥路,所以这六十里路对李祖根而言没有从前远了。

  从前,他一年到头去不了盛京几次, 现在他依旧很少进城,不过, 他最近往京城方向去的勤了。

  因为他家大壮、二壮在黎大人庄子上的善堂学馆分馆学手艺呢!

  原本分馆刚招生时黎大人夫夫不准备包住宿, 只包一顿午饭,但后来看不少学生离家太远不能走读,于是黎大人夫夫便包了住宿。

  这住宿是免费的, 学生只需要带被褥就好了。

  至于早饭和晚饭, 这个不免费,但也不贵, 家中有银子的可以交银子,一年下来,只需要二两银子。

  家中没银子的可以交粮食, 一年只需要三百斤粮食, 杂粮细粮都行。

  甭管是交银子还是交粮食, 只要交了规定的数字,那学生就可以不受限制随意吃。

  他家距离分馆有着三十里的距离, 他家大壮、二壮不能天天回家, 于是就选择了住宿。

  他家穷, 没能力给俩孩子交四两银子的饭钱, 他家交的是粮食。

  不过,他家就是有钱,那也不会交银子。

  傻子才交银子呢。

  一斤红薯两文钱,三百斤才六百文钱,和二两银子差着一千四百文呢。

  现在他家俩孩子只需要交六百斤的杂粮,那就能在学馆随便吃一年。而且,伙食也不错。

  每个月放假那天,大壮、二壮都会把午饭省下来带回家,好让家里人也尝一尝分馆的饭菜。

  有杂粮窝窝头,杂粮饼,掺了一些白面的杂粮素包子,还有顿顿少不了的豆浆。

  每顿还会有两个炒菜,虽然都是素菜,但厨子舍得放油舍得放调料,吃起来味道很好。

  除此之外,每周还会加餐一次,要么杂粮换成白面,要么炒菜时放些熬猪油剩下的油渣,可香了。

  这些是大锅饭,所有学生都能吃到。

  除了大锅饭,还有小灶。

  这些小灶,是拿了膏火钱的学生才能吃的。

  上个月他家大壮在月末的评比中拿到了第八名,不仅得了十两银子,还得到了全荤的四菜一汤。

  大壮舍不得吃,和二壮一起将这四菜一汤带回了家。

  又是红烧肉又是大肘子的,再加上十两银子,把他一家子的牙花都给笑出来了。

  而且,除了这些,大壮、二壮还做了十五个龙骨水车,一个龙骨水车可得五百文钱,十五个便是七千五百文。

  也就是说,光是上个月,他家大壮、二壮就挣了十七两银子。

  这真是把他一家子给乐坏了。

  照着这个趋势下去,等大壮、二壮从分馆毕业,那他家说不定能攒下百两银子。

  这足以买一亩下等田了。

  去年他家佃了黎大人家的田地来耕种,黎大人夫夫心肠很好,看今年遭了旱,便减了二成的租子。

  不过,黎大人夫夫再好,那也不会将租子全免了,所以,如果有能力的话,还是买田地比较好。

  但盛京田地有多难买他心里清楚,因此这个想法他目前只是处在瞎琢磨的阶段。

  家中的日子一天天变好,这都得感谢黎大人夫夫,要不是有他们,他家哪能翻身呢。

  现在黎大人夫夫提高棉花收购价格,那他肯定要将自家的棉花卖给黎大人夫夫。

  黎大人夫夫自掏腰包收购棉花,准备等将来天冷了把这些棉花发给穷苦人家。

  现在他们全村的人都夸黎大人夫夫是菩萨转世。

  能遇见这样的活菩萨,他们家上辈子真是积大德了。

  说起来,李道长算命算的可真准。

  自打李道长给他家算了命,他家三壮的病就好转了。

  去年也幸运的佃了黎大人家的田地。

  黎大人家的田地可热门了,农人都知道黎大人夫夫心肠好,不仅动不动就减免租子,还会发放农具,打井,挖河,好方便农人种庄稼。

  因此,想佃黎大人家的田地,得靠抽签。

  他去年抽中了黎大人大哥画的签,黎大人的大哥亲口保证了,只要勤快能干,好好侍奉庄稼,那能佃一辈子呢。

  背靠大树好行事,佃了黎大人家的田地,那等于是和黎大人扯上了那么一丢丢关系,今后若是被人欺负了,那他就有资格跪到黎大人大哥大嫂跟前喊冤。

  他可真是太幸运了。

  今年当然也有大喜事,他家大壮、二壮都进了黎大人夫夫办的善堂学馆分馆!

  所以说啊,自打李道长给他家算了命,这日子是一日比一日有奔头。

  不过,自从李道长从牛头村搬到商水镇,他就再没见过李道长了。

  他家距离商水镇比较远,他天天不是干农活就是打工做零活的,没时间去那么远的地方。

  今年夏,他好不容易抽出时间准备去一趟商水镇,结果听说李道长不在商水镇,李道长去了更远的丰怀县。

  于是他就没去商水镇。

  前些日子他又听说李道长从丰怀县回来之后,没停留多久,又跑去了边城。

  他原本还想着将冬小麦种下之后买些礼品去探望李道长的,现在不知道李道长何时回来,那他再看看吧。

  反正李道长的娘在家,若李道长在年前没回来,那他就拎上礼品去商水镇探望李道长的娘。

  现在家中日子这么好,他一定得好好谢谢李道长。

  而且,李道长还给了他一封信,让他好好保管。

  李道长算命又准——至少,给他家算的挺准的,又重视他,他得和李道长多联络联络。

  今后指不定又有什么地方需要李道长指点呢。

  李祖根想着今后的好日子和打算,哪怕已经拉着板车走了快二十里路了,却依旧不觉得累。

  天气阴沉沉的,但他也不觉得冷,他走路走出了一身的汗。

  将这一板车棉花卖给黎大人夫夫,然后再瞧一瞧大壮、二壮,在晚饭前他肯定能赶回家!

  当李祖根忙着卖棉花时,黎荞正常上下班。

  今日他没有加班,下午四点,他准时出了内城。

  回到家,他先是和黎小睿黎长风黎云帆三个小家伙玩了一会儿,等吃过晚饭,他回书房给黎谷写信。

  他不知道明年的蝗灾会不会波及到暨北省,但是,他盯着大盛的地图研究了许久,觉得波及到暨北省的可能性比较小。

  而且,他若是在暨北省与原河省的交界处设一道抗蝗防线的话,难度很大。

  因为两省接壤的府,与他的地盘不相干,他莫名其妙的跑去这两个府开铺子,那所有人都得怀疑他。

  于是,他思来想去,还是决定在微青县所在的丘安府以及位于丘安府-河西府之间的周阳府设下抗蝗防线。

  之前盛鸿下诏,让丘安府与周阳府的知府好好修水泥路,如今这两府的水泥路修的差不多了。

  修好之后,微青县与河西府之间来往就方便多了。

  而且,今年年底,大运河就能修到微青县,虽然不知道何时能通航,但他有几万亩田地在丘安府,因此,黎谷收到消息之后,亲自领着黎东夫妇——

  之前庄丰收郑屠户一行人回村时,将黎东夫妇带了回去,因为黎东夫妇在盛京生活一段时间后,觉得还是离家近些更舒心,所以他们夫妇回了平城,等将来微青县需要人手了,他们夫妇去那边试试水,若是不能适应,那再回平城或者是回盛京。

  另外,黎谷还带上了赵满仓,然后一行人前往了微青县。

  在当地地方官的帮助下,黎谷几个人很快就把他放在丘安府的五万亩耕地、微青县的两万亩耕地选好了,也已经找好了佃户租种。

  但现在黎谷没有回平城,黎东夫妇太年轻,赵满仓与他又不是直系亲属,黎谷怕这三人镇不住场子,因此一直留在微青县,准备等明年开春了再回平城。

  既然黎谷一直在那边,反正微青县迟早都要开鸭货铺子、炸鸡铺子,那还不如现在开起来。

  因此,他此时给黎谷写信,是想让丘安府的农人养殖鸡鸭。

  丘安府与东山省接壤,丘安府的鸡鸭防线能不能抗蝗,听天由命吧。他实在是没有好的主意了。

  把信写了一半,黎刀来了。

  黎刀是例行向他汇报高志远的动态的。

  高志远还没有从边城回来,不过,高志远给了信封的信徒之一李祖根,今日去城外的分馆那边卖棉花了。

  黎刀知晓高志远所写之信的内容,自然对手中有信的那几个信徒十分上心。

  去年李祖根佃了黎家的田地,他第一时间报给了黎荞。

  今年李祖根的大儿子、二儿子进了学馆分馆,他也及时让黎荞知晓此事。

  今日李祖根又有新动态,他立马来向黎荞汇报。

  “知道了,继续盯着他们,下去吧。”黎荞听后神色并没有什么波动。

  这种巧合,不是他有意为之。

  他没有干涉什么。

  李祖根虽是高志远的信徒,但也是实实在在的贫农,家境困难,他不至于为难李祖根。

  顺其自然。

  至于高志远,他没让黎刀几个跟去边城,所以他不知道高志远在边城都干了啥。但以高志远的能耐,肯定也掀不起什么风浪——若真有风浪,盛鸿早就接到奏报了。

  现在盛鸿对边城很是重视,事事都要过问。

  今年冷的早,胡人的日子肯定不好过,今日盛鸿特意向边城调派了人手,好加强边城的防御。

  现在边城固若金汤,六皇子也没有上前线的意思,高志远应是在边城呆不久。

  黎刀下去之后,黎荞很快将信写完,折好,塞入信封,然后他交给黎满,让黎满明日在他上班之后去皇家物流那边寄个快件。

  正事忙完,黎荞回了正房那边,房间里热乎乎的,进去之后,他先脱了身上的披风,然后进了内室。

  两个小家伙正坐在炕上玩九连环,见他进来了,异口同声的喊了声爹爹,等他响亮的应了之后,这才继续低头去玩手里的玩具。

  陶竹则是坐在他的小书桌前看账本。

  “信写完啦?”陶竹扭头看向他。

  “是。你账算的如何了?”

  黎荞走过去在椅子上坐了下来,身子与陶竹紧挨着,他一手圈着陶竹的腰,一手撑着桌子去瞧陶竹跟前的账本。

  “快算完了。这个月的支出比上个月要多一些。”

  陶竹道。

  多出来的这点儿,主要是在收购棉花以及善堂学馆、分馆那边。

  收购棉花就不说了,肯定要支出银子。

  两个学馆的支出之所以增加,是因为这两个学馆的学生,目前做龙骨水车已经无比熟练了。熟练度上升了,那成品就多了。

  做一个龙骨水车,工钱是五百文,还有相关的原料支出,这些钱加一起对于黎家庞大的家产而言不算什么,但和上个月的支出比起来,的确增加了点儿。

  黎荞听完陶竹的话,立马道:“这是好事。这么多龙骨水车,盛京的百姓若是用不完,那就送给暨北省的农人。”

  他家在暨北省有九万亩耕地呢。

  “我也这么想的,这是好事。”

  陶竹点了点头。

  随后,想起今日明悉来了,他扭头看向黎荞:“明悉尝了咱家的藕粉,赞不绝口,他说北湖省盛产莲藕,若是咱家人手的多,可以去那边做藕粉。明家尽力协助咱们。这么一来,不仅咱们能得了银子,那边的百姓也能增加点收入。”

  *

  作者有话要说:

  高志远化名李存知了~

上一页目录+书签下一页

推荐小说

  1. [古代言情] 炼药师在现代【完结】
  2. [古代言情] 小娇包撒娇:皇兄轻点撩【完结】
  3. [古代言情] 你才O装A,我真A【完结】
  4. [古代言情] 獭獭我呀,靠存档振兴乡村【完结】
  5. [古代言情] 汴京小厨的美食日常【完结】
  6. [古代言情] 红雾过后【完结番外】
  7. [古代言情] 小地主落魄后[种田]【完结番外】
  8. [古代言情] 朕被摄政王压了【完结】
  9. [古代言情] 师弟有病,我有疾【完结】
  10. [古代言情] 不要爱我呀【完结番外】
  11. [古代言情] 我返祖后成了救世主【完结】
  12. [古代言情] 我的alpha是个仙君[星际]【完结】
  13. [古代言情] 好可怜一家人【完结】
  14. [古代言情] 家兄扶苏【完结】
  15. [古代言情] 伴侣沉迷搞钱总是不回家怎么办【完结番外】
  16. [古代言情] 启示录[虫族]【完结】
  17. [古代言情] 郢州富水【完结】
  18. [古代言情] 团宠人鱼崽崽最可爱【完结】
  19. [古代言情] 禁止滥用魔法【完结番外】
  20. [古代言情] 震惊!幼儿园的毛茸幼崽全是反派【完结】
  21. [古代言情] 当邪神,抢老婆【完结】
  22. [古代言情] 黑皮Alpha揣的是谁的崽【完结】
  23. [古代言情] 角色又出BUG了怎么办【完结】
  24. [古代言情] 天师执位外传之聂二少:囧囧见鬼事件簿1-7【完结番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