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盘哇小说>历史军事>明末:蜀王继明复山河> 第670章 箪食壶浆迎王师

第670章 箪食壶浆迎王师

  “传令:”

  “命复州城北的部队、以及辽河口的部队协作夹击,拿下盖州卫;”

  “名岳云举部择机分兵南下,拿下辽阳。”

  “命侦骑加大在锦州城方向的侦察力度。”

  “......”

  很快,一队队信使便离开了复州城,带着徐墨白的命令、向着各自的目的地奔驰而去。

  与此同时,也有数支或大或小的船队扬帆出海,带着徐墨白的公函,往成都、北京城、成都等要点地区送去。

  成都乃是西南集团如今的政治大本营,自然是最为重要的地区;

  而西安则是北境地区事务的大本营,是宁夏、河套、山西,乃至于中原地区战事的大后方,也是重中之重;

  北京就更不用说了,正在清理修缮的它、很快就会是西南集团新的政治中心了。

  而从那时候起,西南集团也就不再只是西南集团,而是真真正正、独一无二的大明正统了!

  往北京城去的信使,自然是走渤海湾、然后在天津卫登陆改走陆路;

  往西安和成都去的信使也大抵如此,只是登陆地点选择在黄河入海口附近,然后换陆路回西安和成都。

  而与此同时,徐墨白特意嘱咐的,要从长江逆流而上、走水路回成都的这队信使,则继续扬帆南下;

  这支传信船队穿过北海到达山东沿海、然后绕过山东进入黄海,再然后又由黄海进入东海,最后进入长江入海口......

  而在这支船队从入海口进入长江后;

  西南明军北征军团收复沈阳城、建奴伪皇福临自尽而死这一爆炸性消息,也几乎是在瞬间便传遍了整个长江口!

  同时,这条消息还在以极快的速度往长江两岸;

  包括扬州、滁州、应天府、杭州、宁波等等地区迅速扩散。

  仿佛烈火燎原、又好似春风染绿;

  没几天的功夫,便传出去了极远极远、广为人知。

  以致于等船队走到镇江、扬州地界的江面上时,两岸许多地方都已经是张灯结彩、锣鼓喧天、鞭炮齐鸣;

  大批大批的百姓自发性的来到长江两岸,为这支带来此等喜讯、逆流而上去成都传信的船队欢呼呐喊、鼓掌喝彩。

  甚至有些船只还摆渡靠近船队,送去了酒水、吃食、盘缠等物资,犒劳船队上的信使们!

  让这支船队上的护卫和信使们,见识到了什么叫做真正的‘箪食壶浆迎王师’、什么叫做真正的‘四海衣冠尽影从’!

  也让这些护卫和信使,第一次知道了什么叫做‘正义之师’、什么叫做‘万民拥戴’!

  而对于这些夹江相迎的汉人来说;

  则是在被满清欺压了十多年,流满了鲜血、受尽了屈辱、受够了恐惧之后,终于在这一刻看到了曙光!

  在这一刻,终于觉得这天、彻底的亮堂了!

  在这一刻,终于觉得积郁在心中的恶气,彻底的出尽了!

  心中只剩下畅快、只剩下欢喜、只剩下激动!

  这股畅快、欢喜和激动,甚至让这些江南的百姓们在这一刻,忘记了应天府表面上还是个和西南不对付的势力!

  忘记了他们这般自发的前来迎接这支船队,很可能会受到官府的迫害!

  或许他们其实记得;

  只是这个天大的好消息,这股畅快、欢喜和激动,已经让他们顾不上这些了。

  有些事情,哪怕是恐惧,也是要去做的。

  例如欢迎这些英雄们、为这些英雄们喝彩!

  好在墨亦诗等人的努力,让这些放在此前可能真的会成为现实的迫害风险,荡然无存了。

  甚至就连应天府的不少官员,这时候都加入到了迎接和喝彩的队列之中。

  应天府地界的长江南岸。

  此处也是张灯结彩、锣鼓喧天;

  但和在扬州、镇江地界的时候,那些一看就是草头班子的模样又不一样。

  这一处的欢迎队伍,显然要有组织、有纪律的多。

  彩棚扎的鲜艳工整、锣鼓敲的喜庆热闹、相迎的百姓也要多得多。

  尤其是人群中那支规模庞大、戒备森严的队伍,更是让人一看便肃然起敬、然后便想敬而远之!

  只因那支队伍的两侧,尽是持枪扶刀、顶盔贯甲的皇宫禁卫;

  那支队伍的中央,尽是朱紫披挂、贵气袭人的权贵重臣。

  最中间、耀眼的明黄伞盖下站着的那人,更是九龙缠身、明黄至贵,不是那弘光皇帝朱由崧又是何人?

  连朱由崧自己,都在闻讯之后亲自带着百官前来江边观看了!

  “墨卿,这就是那支要去成都送信的船队吗?”

  朱由崧指着不远处那支逆流而上的船队,对着身旁站立的墨亦诗问道。

  船队还是很好辨识的。

  并没有因为要经过应天府的地界便遮掩自己的行踪;

  而是在船队的每艘船上,都大大方方的挂上了大明国旗、蜀王旗、大明海军旗,所以很好辨认。

  而这支传信船队敢如此张扬的倚仗,除了两方势力局势已经较为缓和、私底下已经在准备禅让之外;

  还在于自己背后的靠山——西南集团的实力足够强劲;看書溂

  更在于船队本身就强大的实力。

  此次逆流而上,船队一共有大小船只十五艘;

  除了半数是武装较少、运载着重伤员回成都救治的运输船外,半数都是战舰;

  虽然其中最大吨位的,也不过就是两艘1000料(约325吨)的战舰;

  但整支船队加起来的数十门火炮、数百名将士,已经足够护卫这队信使的周全了。

  更何况在长江口处的崇明岛,还有一支西南大军在此处驻扎呢!

  为了配合墨亦诗游说应天府的官员,西南在前阵子特意从已经大抵稳定的山东调遣了一支舰队南下,就驻扎在长江入海口的崇明岛地区;

  这支舰队就是南海舰队第二分舰队,统领是朱清。

  南海舰队第二分舰队可不是软柿子,光战舰就有几十艘呢;

  其中还不乏2000料(650吨)、3000料(975吨)这种大型战舰。

  有这支舰队作为后盾,谁敢拿这支传信船队如何?

  尊严只在剑锋之上,真理只在大炮射程之内;

  只要自己足够强大,谁的脸色都不用看、谁都不能把自己奈何!

  而如今墨亦诗已经可以公开的站在朱由崧的面前,更是透露出墨亦诗的工作做的不错,已近大功告成了。

上一页目录+书签下一页

推荐小说

  1. [历史军事] 冰火两重天之黄金面具
  2. [历史军事] 三国志通俗演义白话文版
  3. [历史军事] 乱世贼王
  4. [历史军事] 穿越明朝之我救了马皇后
  5. [历史军事] 逃兵开局:觉醒系统后我杀穿乱世
  6. [历史军事] 称帝从统一草原开始
  7. [历史军事] 大晋第一才子
  8. [历史军事] 大明:一出生就被当成了神仙
  9. [历史军事] 新语新编
  10. [历史军事] 缘起一九三七
  11. [历史军事] 抗战:啥,你说班长不是干部?
  12. [历史军事] 都市最高手
  13. [历史军事] 红楼之庶子为王
  14. [历史军事] 北宋:开局遇见李清照
  15. [历史军事] 红警:从明末开启星辰大海
  16. [历史军事] 亮剑:疯了吧,你管这叫边区造?
  17. [历史军事] 三国之国医兴汉
  18. [历史军事] 盘点败家皇帝,开国太祖们傻眼了
  19. [历史军事] 生在皇庭,家和万事兴
  20. [历史军事] 我岳父是朱元璋
  21. [历史军事] 知否之袁家庶子
  22. [历史军事] 陛下,该上路了
  23. [历史军事] 三国之争霸天下
  24. [历史军事] 故事在民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