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盘哇小说>历史军事>明末:蜀王继明复山河> 第699章 此后的战略概括

第699章 此后的战略概括

  “至于这个嘛,就得额外加派护卫送回成都了。”

  几封公文和两卷已经没了丝毫效力的圣旨被参谋带走之后,桌面上只剩下了最后几样事物;

  而这几样事物,也是徐墨白最为看重的,重要到徐墨白要谨慎的单独处理。

  三方玉玺!

  将满清的祖庭——沈阳城端了后有个好处,那就是满清的家底都能给兜全了。

  这不,其它杂七杂八的玩意就不说了,连玉玺都一下子搜出了三个!

  可不是那些个太后皇后亲王的印玺,而是正儿八经的皇帝玉玺!

  清朝每一位皇帝都有自己的印玺,所以后世的时候,光清朝的皇帝玉玺就搜罗了一堆。

  只是在这个时代,清朝流传到后世的那一堆玉玺、就止步于这三方了,而且都陈列在了徐墨白的案桌上。

  当然,这三方玉玺都是新刻;

  没有一方是那虽早已失传、却名垂千古、在汉人心中有特殊意义的‘受命于天、既寿永昌’。

  但就算如此,这三方玉玺也很重要了。

  只因这其上,代表的是皇权帝统的更迭;

  若是再说的深一点,甚至可以说代表了国运、气运、皇气,这等虚无缥缈、却又玄之又玄的事物。

  由不得徐墨白不慎重。

  “将这三方玉玺小心装好,走长江送回成都。”

  “多派些护卫和舰船,必保此物万无一失!”

  “沿途也要大肆宣扬我军收复沈阳、建奴伪皇福临自尽的消息,但不可走漏船队中有玉玺的消息。”

  “速去吧。”

  军情重量,自然要用最快的速度送回成都。

  而走陆路急驿的速度,是要比走水路更快的,所以徐墨白让军情先走陆路送回去。

  但这三方玉玺事关重大,且是价值连城之物,难免不会有人有什么想法,走陆路就不安全了。

  所以,在其余几支陆路信使之外,徐墨白还特意安排了另一支水路,护送三方玉玺回成都。

  “如今沈阳城已经拿下、满清气数将尽矣。”

  “我这边也得抓住满清人心动荡的时机,争取在辽东取得更大、更好的局面,为之后的肃清战事打好基础。”

  “就先从这两处开始吧。”

  让参谋收起桌面上的三方玉玺之后,徐墨白又将精力投入到了工作当中,对比着案桌上的精细地图,在纸上写下了两个地名:

  辽阳、盖州。

  紧接着,又在另一张纸上写下了另外几处地名:

  宁远(今辽宁葫芦岛兴城市地区)、锦州、开原、建州卫。

  同时,在建州卫之后,又特意标注了赫图阿拉城(今辽宁新宾满族自治县地区)、建州右卫(今吉林通化市地区)等字样。

  不言而喻,这几处地名,自然就是北征军团接下来的作战目标了。

  辽东很大;

  沈阳以南的这块区域,只占辽东的一小部分而已。

  从沈阳到后世国境的最北端、现在还没有具体名字的漠河,还有足足三千里;

  就算是从沈阳到女真人修筑的阿勒楚喀要塞(后世的哈尔滨地区),都还有一千二百里!

  这些都是接下来徐墨白要征伐的地方;

  因为在这些区域,还生活着许许多多的民族。

  既有挨着漠东地区生活的蒙古人、也有源自鲜卑的锡伯人,还有于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经洪武皇帝正式册封之后、有了‘朝鲜’这一正式国号的朝鲜人。

  虽然这些人都处于一盘散沙、苟延残喘的状态,对大明造不成什么威胁;

  但是那些还在辽东大大小小的城市、高高深深的河谷间生活的、对大明充满了敌意的满人;

  或者该重新称呼他们回女真人了,毕竟满清已经随着福临的自尽而灭亡了。

  这些依然在夹缝中生存的女真人,徐墨白却是不会放过的,必须要除之而后快!

  所以,沈阳战事刚落下帷幕,徐墨白已经开始在构思接下来的战事布置了。

  “趁着年关未到、大雪未封,先取辽阳、盖州两地,稳定沈阳城至辽东半岛一带的局面。”

  “等天气放晴些,再与北京城的军队夹击,一举拿下辽西走廊上的山海关、宁远、锦州等城池,争取过年前、也就是陛下登基拿下。”

  “虽说天气寒冷、沃雪千里,但清军士气已丧、加上海军的配合,应该是没问题的。”

  “如此一来,沈阳以南就再也没有成规模的清军了,北京城安稳无虞。”

  徐墨白提笔,在地图上画出了沈阳以南的区域。

  这一片,将是接下来首先要解决的地区。

  “再然后,就是开原、建州卫地区了。”

  “尤其是建州卫,那里不但是努尔哈赤和皇太极的出生地、更是建奴盘踞的老巢,不将此处彻底荡清,心中积郁不快不说、终究是个隐患!”

  “只是这些地区征程辽远、地形险恶,还需做好准备、从长计议。”

  徐墨白又在地图上画出了一片区域。

  这片区域,大致是沈阳以北、龙安站(今吉林长春地区)以南。

  这片区域,将是在处理好沈阳以南之后,便要马上开始攻略的地区。

  将这些区域划分好、重点地名标记好之后,徐墨白比对着沙盘和地图,细细的构思着接下来的布置。

  “只是如此一来,北征军团的兵力便显得不够了,看来要呈请殿下加派援军了。”

  “不如,就将岳云举手头上的那两万余人留下?”

  “不妥不妥,岳云举那有两个旅是南海海军陆战队的兵马呢,放在辽东内陆战场属实是浪费了。”

  “算了,这事还是让殿下去头疼吧,本督先将手上的事情忙完先。”

  辽东的事情太大了,需要很多机构、很多人通力协作,才能将这么大个盘子良好的运作起来;

  即使是以徐墨白右军都督这等高位,也无法独自一人坐在复州城、便把这么大一件事情里里外外都给理顺了。

上一页目录+书签下一页

推荐小说

  1. [历史军事] 冰火两重天之黄金面具
  2. [历史军事] 三国志通俗演义白话文版
  3. [历史军事] 乱世贼王
  4. [历史军事] 穿越明朝之我救了马皇后
  5. [历史军事] 逃兵开局:觉醒系统后我杀穿乱世
  6. [历史军事] 称帝从统一草原开始
  7. [历史军事] 大晋第一才子
  8. [历史军事] 大明:一出生就被当成了神仙
  9. [历史军事] 新语新编
  10. [历史军事] 缘起一九三七
  11. [历史军事] 抗战:啥,你说班长不是干部?
  12. [历史军事] 都市最高手
  13. [历史军事] 红楼之庶子为王
  14. [历史军事] 北宋:开局遇见李清照
  15. [历史军事] 红警:从明末开启星辰大海
  16. [历史军事] 亮剑:疯了吧,你管这叫边区造?
  17. [历史军事] 三国之国医兴汉
  18. [历史军事] 盘点败家皇帝,开国太祖们傻眼了
  19. [历史军事] 生在皇庭,家和万事兴
  20. [历史军事] 我岳父是朱元璋
  21. [历史军事] 知否之袁家庶子
  22. [历史军事] 陛下,该上路了
  23. [历史军事] 三国之争霸天下
  24. [历史军事] 故事在民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