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盘哇小说>历史军事>明末:蜀王继明复山河> 第79章 巡查匠造监

第79章 巡查匠造监

  第二天一早,朱至澍便醒了过来。

  说来也奇怪,舟车劳顿了一路,昨晚又经过整夜的酣战,自己竟然不觉得累,反倒神清气爽、精力充沛。

  和邱王妃吃过早餐后,便带着刘之温来到了巡抚衙门。

  举荐刘之温为布政使的消息,朱至澍昨晚便遣人分别送到巡抚龙文广、按察使张继孟、总兵刘镇藩的府上。

  所以当朱至澍带着刘之温来到巡抚衙门时,三位川蜀的大员已经分别带着各自下面重要的属臣,在巡抚衙门前热烈的迎接两人的到来了。

  欢迎仪式简单、人员也不多,主要是衙门够资格的官员参与,并没有邀请城中的诸多大户商行们。

  这是朱至澍的意思,他一贯不喜欢没必要的铺张。

  但是新任布政使上任的消息,还是在短短半天的时间,便传遍了整个成都城。

  自从上一任的布政使、都指挥使跟随上一任的巡抚战死在重庆后,除了巡抚马上被补充了外,都指挥使和布政使则是一直空缺。

  如今布政使已经补上,就差都指挥使这一大员位置,暂时还没有合适的人选了。

  不过也不急,川蜀有刘镇藩这名总兵在,都指挥使的位置一时空着也没关系,等有合适的人了再补上也来得及。

  毕竟刘镇藩这个总兵,不能一直内外监管,而且这么个大员的位置,还是很有分量的。

  在大明的军事体系中,都指挥使是平时主管卫所官兵的都司常置军事长官,总兵则是战时加强给战区的临时差遣。

  通俗来说,都指挥使司类似于后世每个省军区,都指挥使就是军区首长,负责平时全区后备力量建设、平时兵员征集和战时兵员动员等事务;总兵则是作战时中央派下来的总指挥。

  看战事规模,总兵可能比都指挥使权位低,也可能比都指挥使的权位大得多。

  当然,真到了这种大战,中央一般也会派遣一位总督巡抚下来,那又比总兵要更有实权了。

  但这个是后话。

  新官上任三把火。

  在参加完欢迎宴后,刘之温便搬到了自己的布政使司衙门办公,同时将秋收、三监等民生事宜从龙文光手中接了过来,包括吕经纬离开时的委托给龙文光的战马贸易和骑兵招募。

  这既是给总督川蜀事务的巡抚龙文光减轻工作内容、也是将更多的权力抓到自己的手中,好为朱至澍做更多的事情。

  例如朱至澍心心念念的退伍军人管理司、与李自成的贸易等。

  将刘之温扶上位后,朱至澍并没有施施然回府,而是去了一趟匠造监。

  首先去的,是自己目前最关注的火铳坊;

  在匠造监监理使郭治的陪同下,朱至澍来到了火铳坊,见到了火铳生产场景。

  无数赤裸着古铜色上身、满是龙盘虎踞般结实肌肉的工匠,或正轮起或大或小的铁锤,敲打在一根根枪管上;或奋力的拉动风箱,将一个个火炉烧的火热。

  不时有淬火的呲呲声传出,然后便冒起一阵阵的烟气。

  热火朝天!

  正在工作的火铳坊大匠方好工,此时也看到了郭治作陪的朱至澍,急忙小跑着过来,上前给朱至澍行礼。

  “小人方好工,拜见殿下。”

  “免礼。”

  “这热火朝天的生产场面,很精彩啊,方大匠居功甚伟,辛苦了。”

  “不敢当殿下夸赞,小人就会动动手,都是郭大人的功劳。”

  “这边太吵了,要不请殿下移步,去小人办公的房里,小人给殿下汇报下火铳坊的情况?”

  “好啊,前面带路。”

  看的差不多的朱至澍一口应下,跟在方好工的身后离开了这个火热的生产车间。

  该看的已经看得差不多了,还是要宏观的看看数据,毕竟自己不是亲自上手打铁的,而是一个领导者。

  “殿下您请看,这是火铳坊的账簿。”

  “在殿下的大力支持下,眼下火铳坊,共有良匠以上工匠300余人、一般工匠600余人、小工则有1100余人。”

  “仰仗于工匠数量大增、以及待遇提高匠人们的积极性大增,再加上殿下前段时间教给小人的标准化流水线生产法,目前每月,火铳坊可产火绳枪能达到3000杆。”

  “前阵子我们已经交付了2000杆质量合格的火绳枪给川军团,由秦军团长亲自签收。”

  一边翻看着账簿,一边听着方好工的介绍,朱至澍不住的点头。

  “不错,产量提升的很快。”

  “但是这还不够,需要加快速度,本王麾下的大军们,都等着要换装呢,方大匠可有什么想法,说来听听。”

  肯定火铳坊当前做出的成绩时,朱至澍也提出了要求。

  时不我待啊,不用多久,李自成和满清的大战就要起了,自己这边要早点做好准备才是,所以装备的生产,一定不能落下。

  “启禀殿下。”

  “如今火铳坊的良匠数量还是不多,等一般的工匠和小工成长起来后,生产速度自然会上升,小人估计,下月火铳坊将能生产5000杆左右。”

  “如果还要加快速度的话,那就必须得再提升工匠的数量,但是一来是场地有限,二来城中的铁匠已经基本被匠造监招募了,短时间内提升起来还是比较困难的。”

  方好工想了一会,如实说出了产量提升的难处。

  “场地方面不用担心。”

  “本王已经让人在城外找块好地方建新的匠造监基地了,下月当可建成。等建成了,火铳坊、火炮坊等都将搬过去。”

  “城内的地方还是太小了,限制了你们的发展。”

  “至于工匠方面,能再招募多少就招募多少吧,本王这边也再想想办法,不管怎么样,生产速度一定要加强。”

  “是,殿下。”

  方好工和郭治应道。

  在火铳坊巡查完后,朱至澍又去了特钢坊。

  钢铁是工业的肌肉和骨骼,只有基础钢铁产业足够强大、足够先进,工业这个巨人才能成长的更加强壮。

  所以朱至澍特意在铁监之上还设立了特钢坊,并且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就是为了推动技术的进步和革新。

  特钢坊由之前的炼铁坊改制而来,一般的炼铁业务,都已经交给了铁监来做,特钢坊专注于钢的炼制,以及更高效率、更先进的钢铁炼制工艺、更优质的钢铁的研究。

  事实证明这种改制也是很有效的。

  在朱至澍的整改和恩威并施下,铁监这一个月的产铁,总计已经达到了120余吨。

  虽然看上去不多,但朱至澍上个月考察炼铁坊的时候,炼铁坊一年的产量才一万六千三百余石,约978吨。

  现在的产量,已经是之前川蜀产量的1.5倍了。

  而且朱至澍相信,在自己的带领下,这个产量,会越来越高。

  特钢坊不再需要炼制普通的铁料,专心炼制钢材后,钢材的产量也得到了提升,这个月截止目前,钢的产量为8吨,不及铁监铁产量的十分之一。

  这个量,全部拿来铸以前的红夷大炮也就能铸8门,况且也不可能全部用来铸炮,其它地方也要用。

  例如标准尺的推广、水力机械关键设备的研制等等。

  但朱至澍知道,这个量已经是很大的进步了,技术和产量的进步都是一步步实现的,谁也不能无中生有不是。

  而且不但是产量。

  特钢坊经过这段时间的摸索,钢铁炼制的技术也有了一定的突破,高炉炼铁炼钢等先进方法得到改进和推广;

  产量得到提升的同时,钢材的质量方面也有进展,在探索更多优质类型的合金钢材方面也有了一定的成果。

  总的来说:已有成效,且一切向好!

  在结束特钢坊的巡查后,朱至澍又来到了新成立的水力机械坊。

  

上一页目录+书签下一页

推荐小说

  1. [历史军事] 冰火两重天之黄金面具
  2. [历史军事] 三国志通俗演义白话文版
  3. [历史军事] 乱世贼王
  4. [历史军事] 穿越明朝之我救了马皇后
  5. [历史军事] 逃兵开局:觉醒系统后我杀穿乱世
  6. [历史军事] 称帝从统一草原开始
  7. [历史军事] 大晋第一才子
  8. [历史军事] 大明:一出生就被当成了神仙
  9. [历史军事] 新语新编
  10. [历史军事] 缘起一九三七
  11. [历史军事] 抗战:啥,你说班长不是干部?
  12. [历史军事] 都市最高手
  13. [历史军事] 红楼之庶子为王
  14. [历史军事] 北宋:开局遇见李清照
  15. [历史军事] 红警:从明末开启星辰大海
  16. [历史军事] 亮剑:疯了吧,你管这叫边区造?
  17. [历史军事] 三国之国医兴汉
  18. [历史军事] 盘点败家皇帝,开国太祖们傻眼了
  19. [历史军事] 生在皇庭,家和万事兴
  20. [历史军事] 我岳父是朱元璋
  21. [历史军事] 知否之袁家庶子
  22. [历史军事] 陛下,该上路了
  23. [历史军事] 三国之争霸天下
  24. [历史军事] 故事在民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