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盘哇小说>历史军事>明末:蜀王继明复山河> 第80章 第一门火炮诞生

第80章 第一门火炮诞生

  水力机械是朱至澍极为重视的,拨付了大量的款项支持水力机械的改进和进化。

  人力终有穷尽时,机械生产才是未来更加好的出路

  而大量的投入下,水力机械坊的大匠们也没有让朱至澍失望。

  水力锻锤已经生产出了很多架,日夜不停的生产着檐盔,现在一天能生产好几百顶,比火铳的生产快太多了,人力则比火铳坊耗费少太多了。

  在数量增多之外,水力锻锤细节处也改进了很多。

  除了更合理的构造外,一些容易损耗、又在现有的技术范围内能够生产的零部件,也换成了钢制的,增加了水力锻锤的耐用度,故障率比以前大大降低。

  同时,水力机械坊也遵照朱至澍的指示,积极的举一反三,研发更多用途的机械。

  进度最快的、同时难度最小的是水力风箱,已经制成了一部送到特钢坊去试验了,等反馈改进后就能批量制造,减少炼制钢铁所需的人力的同时,还能提高时效性。

  至于朱至澍心心念念的水力钻孔机则还处于攻关阶段。

  钻枪管可是个精细活,水力机械波动较大,设计的不好钻不动不说,还会损害枪管;同时钻头一定要比枪管材质要更好,而且要好得多,不然也是钻不动或者不耐用。

  所以水力钻孔机瓶颈较多,还需要一定的时间。看書喇

  但一旦水力钻孔机得以研发成功,那么火枪的生产速度就能上一个大大的台阶,所以朱至澍很上心,让郭治全力配合水力机械坊的研发,有困难尽管提。

  最后则是甲胄坊和水力机械坊的更深层次合作也有了产出。

  不但檐盔生产速度越来越快,板甲的研制也有了成效。

  此时朱至澍面前就摆着一副漂亮的全身板甲。

  这套板甲和西方的全身板甲已经极为相似。

  封闭式的头盔和面甲、包裹式的胸腹甲、腕甲、胯甲、胫甲,甚至还有金属手套、鞋履......

  朱至澍看着这一整套堪称工艺品的板甲,对工匠们精湛的工艺啧啧赞叹不已。

  然后便没再多看一眼这具帅气逼人的全身板甲。

  “拿杆火绳枪过来。”

  身后一名护卫急忙递上一杆火绳枪。

  朱至澍的卫队也装备了十多杆火绳枪,以应对各种突发情况。

  接过护卫递来的火绳枪,朱至澍熟练的装填好了弹药。

  然后走远一些,端起火绳枪瞄准板甲,扣动了扳机。

  “砰!”

  随着火绳枪几发,立在一个木头架子上的板甲晃了几晃,倒在了地上。

  而在这板甲的胸腹之间,一个指头大小的洞清晰可见,还在冒着淡淡的烟气。

  “看到了吧?在火器时代,这种全身板甲除了好看,没什么更大的用处。”

  全身板甲为了减轻重量以免无法穿戴,在厚度上面往往不够,还不如现在大明多用的札甲和布面铁甲,在朱至澍的重型火绳枪面前,自然是一枪一个洞。

  但是全身板甲的生产难度,却比札甲和布面铁甲要高太多太多,尤其是这种封闭式的构造,很多时候纯粹靠技艺高超的工匠一小锤一小锤的敲出来,只有西方贵族打仗才玩得起。

  大明可不是几百上千人的贵族战争,而是动辄几万几十万的灭国之战,如果全部要披上这种战甲,十年都不一定能武装完川军团。

  所以这种全身板甲,对大明的战场环境来说,鸡肋的很。

  “小人该死,请殿下饶恕!”

  看到滚落在地的全身板甲、听着朱至澍的喝斥,甲胄坊的大匠跪倒在地,不断的磕头请罪。

  “起来吧,并不是责怪你们。”

  “只是以后设计武器,要结合实际的战场所需,而不要闭门造车、或者讨好一两个大员。”

  “你们精湛的技艺,本王很是认同,等把建奴赶回老林子里后,本王也许会让你们打制几套出来,让我的将军们穿上,威风一番。”

  “但现在本王要的是实用的、适合战场的甲胄,而不是工艺品。”

  朱至澍如何不知,这就是甲胄坊的人在讨好自己呢。

  这明晃晃的一整套板甲,极具视觉冲击力,是个正常的男人都会喜欢。

  但谁让朱至澍来自后世,早就在网上看过无数次这玩意,心中的那股新奇感,比这个时代的人小太多了。

  而且朱至澍是个务实的人,比之鸡肋的花里胡俏,他更在乎自己的川军团什么时候能武装好,什么时候能上战场!

  “回头本王会送份图纸过来,你们先按照图纸试制一部分,看看效果如何后再进行修改完善,最后再大量生产。”

  说完,朱至澍转身离开了甲胄坊。

  接下来就是最后一个目的地——火炮坊了。

  之前和火炮坊的工匠们多次详谈后,自己将许多后世先进的大炮知识倾囊相授,并让大匠们回去试制一门新式大炮。

  在自己微服出巡的时候,火炮坊便遣人传来了消息,火炮的试制已经接近完工了!

  当朱至澍在匠造监监理使郭治的陪同下来到火炮坊的时候,火炮坊的大匠毛元武和特钢坊大匠洪强已经在火炮坊的门前久等多时了。

  和两位大匠客套了几句后,便在两人的带领下进入了火炮坊。

  进入火炮坊不一会,朱至澍便看到了立在院中的那门威风凛凛的火炮。

  “还真的做出来了,甚好、甚好!”

  快步走到这门大炮面前,朱至澍伸出双手,有些激动的抚摸着这门大炮灰白色炮管。

  因为是新制的关系,这门大炮还未生锈,整个炮管都散发着精钢美丽的灰白色金属光泽,独有的金属质感扑面而来。

  整门大炮还是和经典的红夷大炮的样式差不多,而且这一经典样式,在历史还会一直持续到19世纪,直到1880年左右。

  朱至澍也没想着马上研制后装炮。

  钢铁材质、制造技术不达标的情况下,再先进的理念都是空想。

  现在要做的,就是大力投入钢铁冶炼技术的革新中,让自己脑中的先进技术在现在工匠的手中的得以实现;同时锻炼现在的工匠,让他们学会更加先进的火炮铸造技术。

  等到这两个条件都成熟了,那么更先进的火枪和火炮,自然就水到渠成了。

  就拿这门火炮来说,虽然样式还是经典的前装红夷大炮,但是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

  这门6磅、也就是约等于后世55毫米口径的红夷大炮,只是在内径上和之前保持一致,外径上却有了极大的改善。

  原有的红夷大炮炮管内径看着是不大,但因为要保证炮管不会炸裂、以及不会发热过快等原因,炮管壁往往铸造的较厚。

  就拿成都城的6磅/55毫米的红夷大炮来说,加上炮管壁,整根炮管的外径已经达到了将近120毫米,足足比内径翻了一倍有余。

  这也是大多所见的红夷大炮明明口径不大,炮管却比大腿还粗的原因。

  但是钢制的炮管则完美的解决了这个问题。

  钢比以前铸炮用的铜有更高的熔点、比铁有更强的韧性。

  所以在内径一致、效果一致的情况下,钢铸炮可以比铜、铁铸炮炮管壁更薄;

  再加上钢本就比铜要轻的多;两种原因结合下,钢铸炮比铜铸炮、铁铸炮更纤细、更轻,更适合战场。

  这从后世都是钢铸炮也能够反推而出。

  所以朱至澍面前的这门6磅55毫米钢炮,比城墙的6磅炮要纤细、轻不少,由之前6磅炮高达近1100斤的重量,下降到了只有900斤左右。

  不足之处就是产量和成本,现在特钢坊一个月的钢产量才8吨,加大产量迫在眉睫。

  除了材质上的进步,带来大炮体型、重量上的进步外,待遇给的充足的大匠们,制作起来也更加的用心。

  不论是外表还是炮管里面,都是光滑如镜,高超的制作水准和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可见一斑。

  同时,朱至澍还和工匠们,一起给这门6磅火炮设计了一个类似于西方的炮车。

  除了两个大大的轮子之外,还有抵御后坐力、调节射击角度的炮架。

  在朱至澍看来,这已经是一门不比此时的西方差、甚至材料、细节、理念上,要优于同时期的西方水平的火炮了。

  “试过炮了嘛?”

  朱至澍激动的问道。

  “未曾试过。”

  “毛大匠的意思是,这门大炮凝聚了殿下的心血,想让殿下亲眼看着这门大炮射出第一发炮弹。”

  郭治在一旁回道。

  

上一页目录+书签下一页

推荐小说

  1. [历史军事] 乱世贼王
  2. [历史军事] 穿越明朝之我救了马皇后
  3. [历史军事] 逃兵开局:觉醒系统后我杀穿乱世
  4. [历史军事] 称帝从统一草原开始
  5. [历史军事] 大晋第一才子
  6. [历史军事] 大明:一出生就被当成了神仙
  7. [历史军事] 新语新编
  8. [历史军事] 缘起一九三七
  9. [历史军事] 抗战:啥,你说班长不是干部?
  10. [历史军事] 都市最高手
  11. [历史军事] 红楼之庶子为王
  12. [历史军事] 北宋:开局遇见李清照
  13. [历史军事] 红警:从明末开启星辰大海
  14. [历史军事] 亮剑:疯了吧,你管这叫边区造?
  15. [历史军事] 三国之国医兴汉
  16. [历史军事] 盘点败家皇帝,开国太祖们傻眼了
  17. [历史军事] 生在皇庭,家和万事兴
  18. [历史军事] 我岳父是朱元璋
  19. [历史军事] 知否之袁家庶子
  20. [历史军事] 陛下,该上路了
  21. [历史军事] 三国之争霸天下
  22. [历史军事] 故事在民间
  23. [历史军事] 庆帝元年
  24. [历史军事] 大隋秦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