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盘哇小说>古代言情>独宠夫郎【完结】> 第201章 明知府升官,盛鸿怀疑黎荞 盛鸿心虚,赏黎荞田产

第201章 明知府升官,盛鸿怀疑黎荞 盛鸿心虚,赏黎荞田产

  接下来几日, 黎小睿每天都让黎荞带着他与两个小叔叔一起去城南城西,好挑选他想资助的小孩子。

  一开始,黎荞的打算是挑几个家境贫困的儿童让黎小睿资助他们读书, 但现在他想创办学馆,好帮助更多的小朋友,为了不打击黎小睿助人的兴致,黎荞决定凡是黎小睿选中的小孩子,离开学馆之后, 要为黎小睿干活。

  黎小睿很兴奋,他喜欢这个决定!

  于是黎小睿选人的兴致就更高了。

  同时, 在日常生活中, 他思考的也就更多了。

  比如说吃饭时。

  现在黎家的饭食很是丰富,每餐都会摆满一大桌,但是, 因为早上和中午黎荞不在, 所以餐餐都有剩饭。

  这些剩饭,若是在黎粮看来, 那肯定是拿给下人吃,每一盘不是肉就是油的,不是面粉就是精米的, 还伴有山珍海味, 搁从前的黎家, 做梦都梦不到这么多菜式。

  但身为大户人家,哪能让自家下人顿顿吃剩饭?

  这传出去多不好听。

  况且, 黎荞陶竹待下人们也挺好, 像是黎刀黎满黎雨这些人, 个个乖巧能干, 能给这些人吃剩饭吗?

  肯定不能。

  因此,黎家每顿的剩饭都是先问过府里的下人,若下人不感兴趣,那要么喂给家畜,要么端出去放到乞丐常出没的地方。

  现在黎小睿想到穷苦人家的小孩子大过年的还在吃窝窝头,再瞅瞅自家的剩饭,皱着小眉毛思索了两日,然后他对黎荞提建议了。

  剩饭不好,家里应该每餐吃多少做多少。

  若还是有剩饭,可以给那些贫苦小孩儿,贫困人家的小孩子肯定不在意剩饭不剩饭的。

  黎小睿的建议,黎荞大力夸赞。

  不错。

  有同情心。

  也能给出切实可行的法子。

  但第二条嘛,贫苦人家的小孩儿也是有自尊心的,哪能餐餐给人家剩饭,与其将吃不了的剩饭给别人,不如拿来养家畜。

  高志远说盛平十五年会有大蝗灾,波及到三个省,河西府也有。

  明年就是盛平十四年了,所以,得想办法防止蝗灾的发生,要将蝗灾的危害降到最低。

  但高志远是小人物,不了解整个大盛的情况,所以,盛平十五年的蝗灾到底会出现在哪几个省,黎荞不知。

  盛京有没有,黎荞也不知。

  以防万一,黎荞只能当做是盛京也有蝗灾。

  蝗灾自古就有,在史书中多有记载,频繁程度仅次于旱涝这两种灾害,并且遍布北方和南方,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已经总结出了一些应对蝗灾的措施。

  俗话说,久旱必蝗,旱久了会出现蝗灾,为避免这种情况,那就应该多挖河渠,让庄稼喝足水,让蝗虫诞生的温床直接消失。

  而恰好盛京这边盛鸿已经允了七皇子的建议,要多挖河,挖池塘,好方便农人灌溉。

  因此,在干旱这一块,黎荞已经不需要操心了。

  除了消灭蝗虫诞生的温床之外,还可以多养鸡鸭,鸡鸭吃蝗虫,因此黎荞打算在自家的田庄上养一些鸡鸭,府中的剩饭可以运送到庄子上喂给鸡鸭。

  另外,蝗虫不是所有植物都吃的,他打算今年多种些黄豆,在有其他食物可选择的情况下,蝗虫不吃黄豆。

  黄豆挺好的,不仅能做豆奶,还能做各种豆制品,他家的火锅铺子,鸭货铺子都能用得上。

  至于河西府那边,平城他是完全不用担忧的,因为平城的情况和盛京很像,农人家里都养着鸡鸭,水井、河流小溪也不缺。

  可整个大盛……

  黎荞叹气,他一人之力,终究有限啊。

  黎小睿不知道自己的叔父父在忧虑什么,他听了黎荞的解释,皱着脸蛋思索了半天,最终点了点小脑袋。

  好吧,的确不该给人吃剩饭。

  “叔父父,若是我选中的小孩子进了学馆,那我可以把我当天吃不完的饭菜分出来一部分,给这些小孩子送去吗?”

  “这当然是可以的,你提前分出来,那就不是剩饭了。小睿真善良,也聪明。”

  黎荞听得此话,毫不吝啬的大力夸奖。

  他这大侄孙真棒!

  黎小睿得了夸奖,骄傲的挺了挺小胸脯:“那学馆什么时候开学?”

  “元宵节之后开学。”

  没办法,报名的人太多了。

  和之前那个专门培养赤脚医生的学馆不同,这个学馆没有门槛,甭管识不识字,六岁以上,二十岁以下的人都能过来报名。

  不仅提供一顿午饭,还不收束脩费。

  不仅教读书,还教手艺。

  更重要的是!三年后还包分配!

  这多好的事儿啊!

  对于穷苦人家的孩子来说,这完全就是天上掉馅饼了。

  原本一些父母是不愿意让自家的娃去学馆的,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哪怕五六七八岁的,也可以在家做饭做一切能做的家务,稍微大一点儿的,可以出去干活挣钱。

  可若是去了学馆,那家里的家务活没人干,也少了一个人挣银钱。

  若不是黎荞开出来的条件太优厚,一些父母还真不愿将自己的孩子送到学馆。

  现在只需要在学馆待三年,出来之后就能为黎荞、朝廷做活,于是,哪怕是短视的父母,也愿意将自己的娃送过去报名。

  这么一来,黎荞陶竹就得好好筛选了。

  场地有限,每家只能收一个孩子,而且,家境若是不错,那学馆也不收。

  当黎荞、陶竹为学馆一事忙活时,黎荞还在自家的铺子门口挂出了收购棉花的木牌牌。

  想让农人多种棉花,那他必须得给棉花寻一个出路,正好棉花好储存,他以他个人的名义收购棉花,等将来天气冷了富人捐不出足够的衣物了,那他就将这批棉花捐出去。

  这是小事,他并没有向盛鸿报备。

  倒是盛鸿趁着他入宫当代笔时,问起了他此事。

  盛鸿听完他的解释,不由感慨:“黎爱卿,你可真能为朕分忧。”

  若天下的官儿都跟黎爱卿这般,那他能省多少心啊!

  “微臣能从三柳村来到盛京,主要是靠了您的庇护,微臣自然要为您分忧解难。”

  黎荞做出感激的模样。

  “这话朕爱听。”

  盛鸿闻言不由笑了一下,但很快他又道:“说起来,河西府的知府明爱卿,该动一动了。”

  “明大人?”

  黎荞惊讶。

  “对,他在河西府已经待了十余年了,如今河西府的情况挺稳的,他给朕交了一份不错的政绩表,他自是要往上走一步了。”

  黎荞闻言,不由欣喜:“不知明大人要升到何处?”

  “正好暨东两省的总督候亿临候爱卿上了告老还乡的折子,那明爱卿就任暨东两省的总督吧。”

  黎荞:“!”

  他眸子瞬间睁的溜圆。

  暨,指的是暨北省。

  东,指的是东山省。

  两省总督,那就是掌管这两省的军政大权,从二品!

  虽然官职比六部尚书低了一级,可是天高皇帝远,不在盛京,不必日日伴君,也不必上朝,论舒服程度,那可是比六部尚书爽多了。

  整个大盛只有五位总督,现在明知府成了其中之一。

  明知府这是直接由正四品的一府知府跳到了从二品的封疆大吏!

  “圣上英明!”他难掩激动。

  明知府护了河西府十年太平,也让河西府的百姓都致富,如今一步飞升,他真心为明知府高兴!

  但盛鸿盯着他的脸看了两秒,挑着眉梢问道:“看你开心的,你和明爱卿关系不错?”

  黎爱卿高兴的有点过分啊,看看,笑的双眼眯成一条缝,他很少见黎爱卿笑的如此开怀呢。

  怎么高兴成这样?

  他不喜欢官员结党营私。

  黎爱卿应该乖乖当他的纯臣。

  “微臣与明大人除了过年时有书信往来,平日里并无来往。在微臣的名字尚未传到您跟前时,明大人给与微臣不少回护。而且,在科举一途上,明大人也数次指点微臣。”

  “明大人对微臣有大恩,明大人对微臣的家乡父老也有大恩,如今他高升,微臣自是为他高兴。”

  黎荞不慌不忙的解释。

  当初粉条刚刚展露出巨大的潜力时,他担心巨额银子惹来府城官员的觊觎,因此颇为忧虑。

  是明知府的贤明打消了他这份忧虑。

  并且,是明知府将粉条从平城推广到了余下四县,让整个河西府的农人都富裕了起来。

  明知府也足够谨慎,没有一开始就急吼吼的拿粉条攒政绩,而是在确认粉条外销之后反应不错,且粉条有销路之后,这才准备大干一场。

  而且,中间还发生了一次粉条方子外泄的意外,要不是明知府当机立断审问了永兴县的一帮官吏并将买了粉条方子的几个商人追了回来,那粉条方子早就泄露到其他地区了。

  在科举上,明知府点他为案首,在读书、为官两块对他知无不言。

  在粉条上,不但确保他的每一文钱都能落入他口袋,也让整个河西府致富。

  他是真心感激明知府。

  好官就该飞升掌两省大权!

  “说的不错。明爱卿不仅有能力,也有眼光,更有野心,河西府有今日,的确是他的功劳。”

  盛鸿得了黎荞这么一番话,不由满意点头。

  很好。

  他也不是要让黎爱卿与恩人断了联系,君子之交淡如水,黎爱卿和明爱卿保持现有的往来便好。

  “不过,明爱卿去了别地,河西府的知府一职……”盛鸿说着看向黎荞:“黎爱卿,你可是有什么心仪的人选?”

  “圣上说笑了,微臣哪有什么心仪的人选,大盛官员的升降之权只在您一人手中,微臣平日里没想过这些。”

  黎荞做出恐慌的模样,赶紧摇头。

  “你这话说的不错,但吏部的政务你办了不少,大盛的官员政绩表你也看了不少,你别多想,朕只是让你给个建议,毕竟这是你的老家。”

  “之前没想过,那就现在想。”

  盛鸿摆手,示意黎荞不必惊慌。

  但黎荞哪里会在这个敏感问题上插嘴,五皇子三皇子惹盛鸿厌弃的原因之一便是干涉官员升调。

  他还是一脸惶恐,继续摇头:“圣上,河西府虽是微臣的老家,但更是您的江山,您就别为难微臣了,微臣没胆子也没心思去琢磨此事。”

  “哎,你也忒谨小慎微了。”

  盛鸿啧了一声。

  “这不是微臣的职责所在,微臣不能插嘴。”

  黎荞很坚定的继续摇头。

  “行吧,那朕好好想想,河西府全府百姓富裕的现状,是奇迹,朕可不能让下一任知府给糟蹋了。”

  盛鸿看黎荞真不愿在这个问题上掺和,便止了话题。

  唉。

  当皇帝难啊。

  黎爱卿能干,一个人能当十个人使唤,他高兴。

  可他也怕他的重用,让黎爱卿丢掉一些臣子应有的品行,从而在一些方面有什么逾矩。

  这是他万万不愿看到的。

  他鼓励天下学子把视线从圣贤书上转移到百姓身上,他出种种难题逼着天下学子不要当书呆子要当全能之人,他不怕他逼出能掀翻他大盛江南的猛人。

  不过,他虽然不怕天降猛人夺了他的江山,但这个猛人若是黎爱卿,那情感之上他不能接受。

  从他第一次听到黎爱卿的名字算起,如今差不多十年了,他已经把黎爱卿当半个儿子看了——

  挑选继承人时,会考虑黎爱卿未来的处境,可不就是当半个儿子看了。

  已经完蛋两个亲儿子了,黎爱卿这半个儿子,还是两个亲儿子加一起都比不上的半个儿子,这多珍贵?

  他真不愿看到黎爱卿触及他的雷点。

  幸好黎爱卿拎得清。

  应重赏。

  况且,河西府全府百姓致富的奇迹,是源自于黎爱卿。

  如此想着,他道:“黎爱卿,这段时日你为朝廷为百姓费了不少心神和银子,这样吧,微青县无主的荒地多,朕就赏你一千亩一等田。”

  这话来的突然,转折太大,黎荞不由一愣:“啊?”

  “啊什么啊?是嫌少吗?那再赏你一千亩一等田好了。”

  看着黎荞懵逼、无辜的模样,盛鸿莫名的有点心虚。

  黎爱卿至纯至善至诚至忠,他刚才怀疑黎爱卿,实属不该啊。

  “!”

  黎荞这下子不愣了,赶紧撩起衣摆跪地谢恩:“圣上!微臣没有嫌少,微臣只是惊讶。”

  “不必惊讶,你素日里的表现,朕都看在眼里,微青县的土地不值钱,即便是给你两千亩,也值不了多少银子。”

  “你一心为民为朝廷,朕必须得奖赏你,好让天下官员都瞧瞧,好激励天下官员都以你为榜样。”

  “嗯……这样吧,上次抄彭家时所得的庄子还有两个,朕再赏你一个。另外,反正微青县的田地便宜,朕给你凑个整,赏你一万亩。”

  “起来吧,不必跪着。”

  盛鸿笑着对黎荞抬了抬手。

  但黎荞又愣了,真不怪他发愣,换做是其他人也会愣。

  他眸子圆睁呆呆的看着盛鸿,这是抽的什么风啊?

  刚才还在打探他和明知府的关系,这会儿却是直接赏给他一万亩田地外加盛京的一个田庄?

  “圣上,微臣这会儿真的有些惶恐。”他点了点心口,看上去可怜、弱小、无助:“你有什么交代,您就直说吧,微臣就是上刀山下火海,也尽力给您办成。”

  “啧,朕哪有什么交代?”

  盛鸿不由捋了下胡须,一脸自省之色:“黎爱卿,你这样会让朕觉得平日里亏待你了。”

  他从前对黎爱卿是不是太抠门了?

  ……

  也是哦,除了给黎爱卿升官,他还没真给过黎爱卿什么物质上的东西,因为知道黎爱卿不缺钱,他很少赏金银,至于田产,他也没给过黎爱卿什么。

  黎爱卿目前在盛京的田产,应是不足一千亩吧?

  身为三品大员,还是他跟前的大红人,黎爱卿手里的这点田地,的确寒酸了。

  说出去怕是没人信。

  “这样吧,朕在暨北省再赏你一万亩一等田,具体在何处,反正你是户部主事,你找暨北省的主事郎中你们两人看着选吧。”

  “盛京这边,朕手中也没多少良田了。”

  盛鸿又道。

  黎爱卿发家的太晚,盛京周边的田地,早就被勋贵权臣瓜分完了。

  再远些的,只能是暨北省了。

  黎荞:“!”

  他倒吸一口冷气,然后抬手轻轻拍了拍心口:“圣上,您真没有亏待过微臣,微臣短短几年之间就由六品小官成为如今的三品重臣,这种升迁速度,怎么能叫亏待?”

  “您不必赏这些田产给微臣,食君之禄忠君之事,您真没有什么机密之事需要微臣去办?”

  “自然没有。以你对百姓对朝廷的贡献,朕赏你的这点田产不算什么。你自己算算,光是银子你就给朕赚了多少。”

  盛鸿听了黎荞此话,心中的自省更浓,之前的确是他抠门了。

  他扭头对身后的钱三吩咐道:“去把黎爱卿扶起来,不就一点田地,看把黎爱卿吓的,看来朕平日里给黎爱卿的赏赐的确少了些。”

  钱三微微一笑,朝着黎荞走去,口里却是道:“圣上,小黎大人年轻,根基浅,两万亩田地对小黎大人而言的确是好大好大的地方,小黎大人惶恐实属正常。”

  “也是,黎爱卿在平城那边的田地也才万把亩吧?”

  “正好万亩。”

  钱三答道。

  “那黎爱卿是不喜欢田产吗?”

  盛鸿看向黎荞,有些纳闷:“说起来,你发家已有十年了吧?怎么才买了这么点田地?”

  “……回圣上的话,是九年,今年才是第十年。”

  黎荞一边在钱三的搀扶下起身一边答,他谢了钱三,然后才继续道:“是微臣家人手少,田地太多的话,管不过来。”

  “竟是如此。”

  盛鸿有些不可思议。

  没想到黎爱卿手里田产少竟是这个缘由……

  “雇人去耕种便好,你联系微青县和暨北省的地方官,让这些人替你照看着,等庄稼成熟,你再派人过去即可。”

  他贴心的给黎荞提出建议。

  “……是。”

  黎荞应下,盛鸿这是允许他和当地的官员多联络,他又撩起衣摆跪地谢恩,他现在没从盛鸿身上感受到什么恶意,盛鸿应是突然抽风,所以要赏他田产。

  既然盛鸿非得赏,那他就接着,只是平白无故得了两万亩田地还有盛京的一个庄子。

  他必须给盛鸿磕个头。

  盛鸿见状,轻轻咳了一声,又道:“黎爱卿,田地才是立身之本,反正你不差钱,该置办田产就置办田产,大盛的田地,由着你挑,离得远的,你直接联系当地的知县、知府即可。”

  黎荞:“……是。”

  他应了下来,没有拒绝。

  他的确该置办一些田产,今后十多年天灾多,那可能会有粮食危机。

  他得多储存些粮食。

  或者佃户租种他的田地,他减免租子,给这些佃户一些生路。

  从皇宫里出来,黎荞径直回家,现在还没过元宵节,官员们还没有正式上班,户部这会儿只有值守的差役、小吏。

  他想挑选自己的两万亩田地,得等元宵节之后。

  脚步轻快的回了家,他回家时正好是中午,午饭快做好了,但陶竹和黎小睿黎长风黎云帆不在家,陶竹又领着三个小家伙去挑选他们想资助的贫困儿童了。

  于是,这个好消息他只能先忍着。

  吃了午饭,他没有去书房看几位皇子码头所属地的资料,而是去了前院的工具房。

  工具房里放着一些农具,也有木匠的一些工具,他时不时的会“发明”一些新的物件,所以家里有全套的木工工具。

  他想要赚富人的银子,难度其实有点大。

  他首先想到的是肥皂。

  他只知道肥皂的做法,他自己没有实际操作过,想自然而然跟制作水泥那般制作出肥皂,他一时间寻不出合理的理由。

  既然无法给众人一个合乎逻辑的交代,那他就不能轻易动手。

  除了肥皂,当然还有玻璃。

  玻璃他也只知道制法,没有实际操作过。

  这个时空有琉璃,但透明度远不如玻璃,如果能把玻璃捣鼓出来,那富人的钱包绝对会对他敞开,他想怎么赚就怎么赚。

  但因为没有实际操作过,到底要不要动手,他有点犹豫。

  犹豫来犹豫去,他最终决定先做自行车。

  现在盛京里全是水泥路,而且滑板车也大受欢迎,他如果把自行车“造”了出来,那应该会有人买吧……

  黎荞站在工具房内,正拿不定主意时,大门口传来了熟悉的声音:

  陶竹带着三个小家伙回来了。

  他当即从工具房里走出,算了,先和陶竹分享两万亩田地的好消息。

  两万亩诶!

  他现在是大地主中的大地主!

  盛鸿觉得他手中的田地少,那是跟辛家这样的人家比,辛家好几代人积累,这才有五十万亩耕地。

  他穿越到这个时空才九年,他现在拥有三万亩耕地,这真的不少了!

  *

  作者有话要说:

  蝗虫到底吃不吃黄豆,有的资料说吃,有的说不吃,本文就当做是不吃,宝子们看个乐呵,别较真哦,么么~

上一页目录+书签下一页

推荐小说

  1. [古代言情] 炼药师在现代【完结】
  2. [古代言情] 小娇包撒娇:皇兄轻点撩【完结】
  3. [古代言情] 你才O装A,我真A【完结】
  4. [古代言情] 獭獭我呀,靠存档振兴乡村【完结】
  5. [古代言情] 汴京小厨的美食日常【完结】
  6. [古代言情] 红雾过后【完结番外】
  7. [古代言情] 小地主落魄后[种田]【完结番外】
  8. [古代言情] 朕被摄政王压了【完结】
  9. [古代言情] 师弟有病,我有疾【完结】
  10. [古代言情] 不要爱我呀【完结番外】
  11. [古代言情] 我返祖后成了救世主【完结】
  12. [古代言情] 我的alpha是个仙君[星际]【完结】
  13. [古代言情] 好可怜一家人【完结】
  14. [古代言情] 家兄扶苏【完结】
  15. [古代言情] 伴侣沉迷搞钱总是不回家怎么办【完结番外】
  16. [古代言情] 启示录[虫族]【完结】
  17. [古代言情] 郢州富水【完结】
  18. [古代言情] 团宠人鱼崽崽最可爱【完结】
  19. [古代言情] 禁止滥用魔法【完结番外】
  20. [古代言情] 震惊!幼儿园的毛茸幼崽全是反派【完结】
  21. [古代言情] 当邪神,抢老婆【完结】
  22. [古代言情] 黑皮Alpha揣的是谁的崽【完结】
  23. [古代言情] 角色又出BUG了怎么办【完结】
  24. [古代言情] 天师执位外传之聂二少:囧囧见鬼事件簿1-7【完结番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