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盘哇小说>古代言情>独宠夫郎【完结】> 第200章 创办免费学校 只招收家境不好的小朋友

第200章 创办免费学校 只招收家境不好的小朋友

  说到提高庄稼亩产量的法子, 黎荞除了保证充足的灌溉,还真没旁的手段。

  育种,在这一块他一窍不通, 连常识都没有的。

  肥料,现代化化肥就别想了,据他所知,在上辈子七十年代,国家建了十几个化肥厂, 这才解决了化肥不足的难题,让粮食嗖的增产。

  化肥的化是化学, 是工业化, 他能力低,他搞不来。

  其实,这个时空的肥料已经很丰富了, 像是粪肥, 绿肥,草木灰肥等, 都是农人常用的肥料。

  而且,农人早就掌握了沤肥技术,将人、动物的粪便与杂草、秸秆等东西混在一起密封发酵, 这种手法在《氾胜之书》《齐民要术》等农书中都有详细的记载。

  所以说, 在肥料这一块, 黎荞真没有特别好的法子,他能想到的办法, 都是惯有的手段。

  靠近水的, 那就向水要肥料, 河底的泥、池塘里的泥, 这都算是肥料。

  有矿的地方,那就用矿肥。

  肥料上没有行之有效的创新,那就只能在灌溉上下功夫了。

  保证灌溉,那庄稼的亩产量自然会增长。

  总之,在码头所属地没有寻到合适的能让百姓致富的法子前,让农人的庄稼增产,这是最可行的让百姓致富的手段。

  而且,接下来天灾不断,气候异常,其实赚钱、拉升经济并不是最主要的事,有足够的粮食,确保百姓即便是遭了灾也能吃上饭,这才是大盛最应该做的事儿。

  只要手中有粮,那百姓就不会慌。

  百姓不慌,大盛的江山就会很稳。

  因此,在未来几年,黎荞给自己制定的工作重点是让大盛各地的粮食增收。

  不仅是粮食,还有棉花。

  天气严寒,百姓离不了棉花。

  但因为气候原因,基本上只有北方的农人种棉花,过几年若长江结冰,那南方百姓肯定需要棉花。

  因此,从明年开始,北方得大面积的种棉花。

  棉花易储存,摘下来之后去了籽,放个十年都没问题。

  除了让粮食增产之外,黎荞还准备做一件事:

  赚富人的钱。

  他现在每个月向善堂捐五百两银子和五百斤粮食,这只是刚开始,等以后什么旱灾、蝗灾一起来了庄稼颗粒无收,那他所捐的银子定然要大大增加。

  这还只是盛京一地的善堂,盛京身为都城都有善堂,那其他地方的百姓更需要善堂。

  最起码,他得在原河省开一家善堂——河西府很富,用不上,因此这第二家善堂,要么在微青县,要么在原河省首府。

  两个善堂,开销肯定不会小,以他目前的财力而言能顶得住,但银子嘛,自然是越多越好,有备无患,谁知道接下来十余年间到底要花多少钱。

  忙忙碌碌中,很快到了大年三十。

  哪怕已经是三品大员,但黎荞家包饺子的习俗依旧在。

  下午时,除了需要照看铺子的那几位,余下的家人,连两个小崽子都上手了,一家人和乐融融的包饺子。

  今天黎家的饺子馅可丰富了,足足有二十多种,天上飞的,水里游的,地上跑的,全都被捉来成为了饺子馅。

  而且饺子皮也不再是单调的白色,黎荞让人往里面加了蔬菜汁,花花绿绿的,瞧着很是鲜艳。

  黎小睿和黎长风黎云帆三个小家伙抓着彩色的面团站在案板旁捏来揉去,包饺子多没意思,恰好昨天他们去自家开的麦芽糖铺子玩耍得了几个麦芽糖做的小动物,于是他们仨便想要将彩色的面团也捏成小动物。

  捏着捏着,他们衣服上和脸蛋上都沾了面粉,三个小家伙你瞧瞧我,我瞧瞧你,都觉得对方的样子有趣,便开始抓着面粉往对方身上抹。

  黎粮顿时心疼,这有点浪费啊。

  “想当年小菽在小睿这个年纪时,什么家常饭都会做,贴饼子、包包子、蒸窝窝头,样样精通。”

  可看黎小睿,都要六岁了,竟是连个饺子都包不好,拿起面团只顾着玩。

  被点名的黎小睿有点茫然的抬起小脑袋看向自己爷爷:“啊?”

  王桂花看着他懵懂又可爱的小表情,立马扫了黎粮一眼:“这能一样么?小菽那会儿的主业是从田地里刨食,每日就是为了吃喝两字。”

  “小睿又不用在田地里刨食,小睿今后做的是读书、经商的事儿。现在小睿小小年纪就将《论语》背得滚瓜烂熟,他在他主业这一块也很厉害。”

  不过,她也心疼面粉,于是又对黎小睿露出一个笑来:“小睿,要不你和你两个小叔叔开始包饺子吧?今晚你们吃你们自己包的饺子,怎么样?”

  黎小睿闻言眨了眨大眼睛:“好啊!”

  所以刚才他爷爷是在批评他?

  “小睿,你爷爷的意思是你不该领着两个小叔叔浪费面粉,这面粉来之不易。”

  郑浅浅看着自家大儿子脸蛋上的疑惑,忍不住出言解惑。

  其实吧,以现在的家底而言,不需要在意这点面粉。

  但浪费的确不好。

  该教育就得教育。

  黎小睿这下子懂了,他低头看了看自己身上和两个小叔叔身上、脸蛋上、脑袋上的面粉,立马认错。

  “阿爹,爷爷,奶奶,以后我不浪费面粉了。”

  “小睿真乖。”

  王桂花立马笑着夸了一句。

  黎粮也笑:“你要是浪费些其他的,我或许不心疼,但浪费面粉,这个爷爷真管不住嘴巴,实在是想说几句。”

  种了半辈子庄稼,他太知道从麦苗到磨成面粉这一系列的过程有多辛苦了。

  “得了,甭管浪费啥,你都管不住嘴非得说两句。”王桂花道。

  “那我说的也没错啊。”

  黎粮说着指了指黎荞:“小荞,你说是不是?”

  正默默包饺子的黎荞认真点头:“的确是浪费什么东西都不好。”

  得了黎荞的支持,黎粮立马挺直了腰杆子,但下一秒,黎荞又道:“大嫂也是疼爱小睿,孩子小,慢慢教,不急。”

  王桂花闻言,立马瞪了黎粮一眼:“你想给小睿讲道理就好好讲道理,小睿那么乖,又不是听不懂,还非得扯小菽出来干什么?”

  她的大孙子其实超棒好嘛!

  黎粮:“……我就是一下子想到小菽小时候的情形了,当年哪能想到有今天的好日子。”

  “小荞,你说是不是?”

  再次被拉出来的黎荞,笑眯眯的道:“好日子的确来之不易,这样吧,以后多带他们仨去庄子上或者是善堂逛逛,他们年纪小,慢慢教。”

  “去善堂逛逛?”

  一旁的陶竹闻言有些惊讶。

  “让他们仨瞧瞧,和他们一样大但家境不好的小孩子每日在做什么。”

  黎荞道。

  “嗯……好。”

  陶竹想了想,应下。

  黎粮:“……”

  王桂花:“……”

  郑浅浅:“……”

  行叭。

  在教育孩子这块,黎荞肯定比他们厉害,他们就不说什么了。

  至于黎小睿,听说要去善堂,他倒是挺开心,两个小崽子也开心,之前陶竹在善堂一待就是一整日,他们想去但陶竹不让。

  现在终于能去了。

  接下来,黎小睿领着两个小叔叔专心包饺子,黎小睿很聪明,静下心专心学,很快就学会了,包的似模似样的。

  黎长风黎云帆两个小家伙因为年纪小,对饺子皮还有些拿捏不住,馅料都露在了饺子皮外边。

  黎小睿挨个将他们俩包的饺子重新捏了一下,并且大方表示若两个小叔叔包的饺子在锅里破皮散开了,那就吃他包的。

  很快,饺子包好。

  几个在铺子里忙活的人回来了。

  一家子热热闹闹的吃年夜饭。

  黎荞包的饺子圆滚滚的,像是金元宝一般,各种馅料都有,他今晚吃的饺子也是他自己包的,不仅有煮的,还有蒸的和煎的。

  光是吃饺子他就吃了个七八分饱。

  要不是陶竹给他夹了不少其他的菜,那他今晚光是吃饺子就吃饱了。

  “你真的越来越喜欢吃饺子了。”

  陶竹说着给他夹了个鱼头,这鱼头是糖醋的,味儿不错。

  “因为咱家的饺子好吃。”

  黎荞笑着道。

  “那你再吃几个。”

  陶竹又拿来一屉蒸饺放到了他跟前。

  最近黎荞忙碌的厉害,白日里待在皇宫,回家后直奔书房,年前这两日好不容易放假了,一天当中也是有半天都待在书房。

  他在看几位皇子码头所在地的各项资料。

  他在翻各种农书寻找让庄稼增产的法子。

  反正他很忙。

  这个冬天一直都很忙。

  如今黎荞似乎抛下了所有事,只专注饭桌上的饺子,一口一个,一边吃一边夸,陶竹其实挺高兴。

  天下的事儿是忙不完的,要注意休息嘛。

  很快,年夜饭结束,一家子在前院的多功能休闲房守岁。

  这种场合自然要打牌。

  家里人多,想打麻将的打麻将,想斗地主的斗地主。

  这个新年,一家子在欢声笑语中度过。

  凌晨十二点放鞭炮时,黎荞站在院子里听着从远处传来的一声声炮响,不由裹紧了身上的狐皮披风。

  他的新年愿望只有一个,希望明年风调雨顺。

  大年初一,下午,黎荞和陶竹当真带着三个小家伙儿去了善堂。

  到了善堂,陶竹找出城南城西贫民百姓的资料,让三个小家伙看。

  黎小睿睁大眼睛,盯上册子上的字:“这户人家一家八口人住一间屋子?”

  “是。家贫,一家子只能租住一间屋子。”陶竹点头。

  黎小睿闻言,小眉毛拧成了一团。

  他现在虽然依旧和爹爹阿爹二宝弟弟住一间屋子,可他阿爹已经为他准备好了房间,等他年纪大一些就搬过去。

  而且,他已经有自己的书房了……

  很快,他又睁大眼睛指着册子上的字迹道:“这户人家的女娃才六岁,就会六种不同的绣法?”

  “是,这女娃的娘是一位绣娘,她自小学习针线活,现在已经能和她娘一样从布庄里接点活计养家了。”

  陶竹详细解释道。

  黎小睿:“……”

  那他能背《论语》、《大学》、《孟子》这些书籍,也不是很了不起噢。

  他看过他阿爹做针线活,他阿爹只绣了一个小手帕就说累。

  可这个女娃竟然已经开始靠着绣活儿养家了?

  他扬起小脑袋,看向陶竹:“竹叔父,我也想给善堂捐银子,可以吗?”

  “你捐银子?”陶竹惊讶。

  “对!我想帮帮这女娃,还有这一大家子。”

  黎小睿伸出小手指点了点面前的册子。

  “不……”

  陶竹笑了一下,正想要拒绝,但一旁的黎荞却是道:“好啊!”

  “嗯?”陶竹不解的看向黎荞。

  黎荞笑眯眯的伸手捏了捏黎小睿的胖脸蛋:“小睿啊,今后你就资助一些家境不好的小孩子,然后你关注这些小孩子的成长,看他们在你的帮助下有怎样的变化,好不好?”

  “好啊!”

  黎小睿立马伸出胖乎乎的小手抓住了黎荞的手,小脑袋点的犹如小鸡啄米一般:“叔父父,那咱们现在就去挑选小孩子好不好?”

  “今天有些晚了,等会儿天就要黑了,明天咱们再挑选。”黎荞指了指窗外。

  今天阴天,不下雨不下雪,就是单纯的没有太阳,冷。

  这个冬日,绝大多数时候都是这种天气。

  冬日本就黑的早,再加上没有太阳,过不了一个时辰,天就要黑了。

  “小睿,先说好,是你捐银子,你得把你的压岁钱拿出来哦。”他又强调这一点儿。

  “我有银子!”

  黎小睿立马放开黎荞,小胖手拍了拍腰间挂的小荷包,那里面装着一锭金元宝。

  当然,他的资产不只是这点儿。

  今天他收到了长辈们发的压岁钱,加起来有几百两银子呢!

  “咱们就明天去!”

  黎小睿说罢,一把搂住两个小叔叔,对黎荞又道:“小叔叔也要资助家境不好的幼童!”

  黎长风黎云帆两个小家伙其实听不明白眼前的对话,但他们俩一向是和他们大侄子一起行动的。

  于是黎长风点了点小脑袋:“爹爹,听小睿的。”

  黎云帆也用软软糯糯的声音道:“爹爹,明天去。”

  “真乖!”

  黎荞忍不住挨个捏了捏他们软乎乎的脸蛋。

  陶竹伸手戳了戳黎云帆小胖友的脸蛋,忍不住笑:“我今早上还在想要不要给长风云帆准备一个册子,好单独记一下他们俩的压岁钱。”

  “现在看来,这册子今日就得准备出来。”

  此前这俩个小家伙收到的压岁钱、各种礼物,都是记在了他和黎荞的册子上。

  从今年开始,这两个小家伙的人情往来就独立成册吧。

  善良的小崽子,小小年纪就要学着他们爹爹对弱势之人伸出援助之手呢。

  翌日,黎荞和陶竹还真带着三个小家伙去了城南。

  黎小睿根据善堂册子的记载,挨家挨户的挑选他自己想要资助的小朋友。

  这是黎小睿第一次来城南,他看到了破旧、拥挤、昏暗、阴冷的屋子。

  他看到了脸蛋带着冻疮、瘦瘦小小、一脸怯意、衣服上补丁摞补丁的小朋友。

  也看到这些小朋友饭碗里装着的是窝窝头和咸菜。

  黎小睿抓着荷包的小手不由握紧,胖脸蛋上的兴奋没了,小眉毛又拧了起来。

  黎长风和黎云帆两个小家伙也沉默着转动小脑袋,小身子一直往黎荞和陶竹怀中挤。

  等回到马车上,黎小睿有些闷闷不乐的道:“叔父父,我的银子能帮多少人啊?”

  “若是只帮小孩子的话,那最起码能帮五十个人。”

  黎荞说了个不多但也不算少的数字。

  “那我帮了。我以后少花钱。”

  黎小睿立马道。

  大年三十那天,他的确不该浪费面粉……

  黎小睿真心要资助小朋友,黎荞自然会将此事办妥。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这个时空没有义务教育,想要真的帮助贫苦人家的孩子,要么让这些孩子读书,要么让这些孩子学一门手艺。

  但甭管是读书还是学一门手艺,都应该办一个专门的学馆。

  于是,初四那日,当盛鸿开始处理政务,黎荞进宫了。

  盛鸿听了黎荞讲述的缘由和经过,很是高兴,没想到不仅黎爱卿愿意拿银子安抚贫苦百姓,连黎爱卿的侄孙和儿子也有此等善心。

  好事啊。

  妥妥的大好事。

  他大手一挥,应允的很干脆。

  但这一次,黎荞却是带着几分小心翼翼的道:“圣上,要不这学馆以您或者是朝廷的名义创办吧?今后若是夸微臣的人多了,那微臣会害怕。”

  “啧,百姓夸你是好事啊。”

  盛鸿明白黎荞的意思,但他不在意,黎爱卿如此慷慨,百姓夸几句怎么了?

  他又不是小肚鸡肠之人。

  黎爱卿也没有篡位谋反的想法。

  “你就安心建你的学馆,这样吧,朕先给你这学馆捐一千两银子。”

  他这个帝王,一直都很关心底层的幼童,就像是他给皇子皇孙们准备的侍卫,全都是他特意寻的孤儿。

  他给这些孤儿一条出路。

  但那些家中爹娘尚在且家境不好的孩子,那他就无能为力了,这种孩子太多了。

  他哪里顾的过来?

  他们的爹娘给一口饭拉扯大,饿不死就成了。

  不过,如今黎爱卿牵头要办学馆,那他愿意出银子。

  这都是他的子民啊。

  盛鸿大力支持,而且还捐了一千两银子,黎荞很高兴,出宫之后,还没走到内城门口,他碰到了七皇子。

  七皇子准备入宫看望沈良人,遇见黎荞,自然是要打招呼的。

  听黎荞说了要办学馆一事,他立马道:“那我也捐一千两银子。”

  又得了七皇子的一千两银子,黎荞更高兴。

  来到内城门口,他让黎满回去给陶竹报信,他则是带着剩下的几个侍卫去城南寻合适的宅子。

  如今他对城南已经算是熟悉,很快就定下了一处宅子。

  回到家天已经黑了,家里人正等着他一起吃晚饭,晚饭之后,陶竹和他回了正房那边,而黎小睿则是带着黎长风黎云帆去看黎二宝和橘哥儿。

  这是他们三个小家伙的日常。

  天气冷,郑浅浅和黎夏不让黎二宝、橘哥儿离开暖房,这三个小家伙就主动跑过去找他们玩。

  黎荞陶竹两个人径直进了卧房,陶竹来到他书桌前拿起了桌面上放着的账册:“今天下午,大皇子、六皇子都命人送来了一千两银子,说是捐给学馆的。他们应是从圣上或者是七皇子那里得了消息。”

  “嗯?这两位皇子送来了银子?那咱这学馆还没开,就有四千两银子啦?”

  黎荞挺高兴,抬步也来到了书桌跟前。

  “对,再加上小睿的五百两,长风云帆的各五百两,还有咱们俩的各五百两,那就是六千五百两了。大家都挺好的。”

  陶竹笑着将账册递给黎荞。

  说实话,之前他虽然拿到了大批底层百姓的资料,但是,他想的是给这些人家一份稳定的活计,好让这些人家能有稳定的收入。

  至于这些人家的孩子如何,他还真没具体的关注过。

  他知道这些孩子的日子不好过,但他自幼就是这么过来的,只要家中有稳定的收入,那这些孩子自然能活下去。

  可黎荞却是关注到这些孩子了。

  黎荞借着教育黎小睿的机会,给这些孩子寻了一条出路。

  这个人怎就这么好?

  黎荞接过账册,这本账册崭新崭新的,只有第一页记了几笔账,他一眼便扫完了。

  见盛鸿、七皇子、大皇子、六皇子包括三个小家伙的名字已经在册子上了,他准备去拿笔,好将他和陶竹的名字也写上。

  但是,扭头之后,入目的是陶竹亮晶晶的水眸,还有俊脸上毫不掩饰的喜欢和欢喜。

  “怎么了?”黎荞立马放下了手中的册子,伸手抱住了陶竹的腰肢。

  “你是个大好人。”

  陶竹也没隐瞒,该夸就夸。

  但黎荞被这句话给逗笑。

  他的竹哥儿竟然给他发好人卡了。

  “因为咱们受过苦,咱们是从底层一步步走到今日的,自然更能共情家境不好的百姓。”

  黎荞说罢,伸手轻轻抚了下陶竹的脸颊:“你也很好。”

  “没你好。”

  陶竹忍不住笑,这么好的人,是他男人。

  盯着黎荞的脸看了两秒,他双手捧着黎荞的脸颊,对着黎荞的唇亲了过去。

  这么好的人,亲亲~

  这一亲,自然就亲到炕上去了,不过,因为黎小睿很快就会带着两个小崽子回来,是以夫夫两人也没干嘛,只是抱在一起亲了会儿,便又说起了学馆的事儿。

  这个学馆,只面向家境不好的小朋友。

  提供一顿饭食。

  而且只教授三年,三年后,成绩特别优异的,可以转到其他私塾、书院里读书,走科举之路。成绩一般的,要服从黎荞和朝廷的安排去工作。

  黎荞、朝廷安排什么活计,这些人便要做什么活计。

  当然,黎荞和朝廷会给工钱,不会让他们白干活。

  而且,这个学馆也不是只教授四书五经这些书籍,这个学馆要开技能课。

  像是木工课,黎荞是一定要开的,要做水车,那就需要很多木匠。

  还有养家畜、种庄稼、弹棉花,这些都需要专业的技能。

  黎荞愿意为家境不好的小朋友一条出路,可未来十多年形势不乐观,而考科举又太慢,因此,他更希望这些孩子去学手艺。

上一页目录+书签下一页

推荐小说

  1. [古代言情] 炼药师在现代【完结】
  2. [古代言情] 小娇包撒娇:皇兄轻点撩【完结】
  3. [古代言情] 你才O装A,我真A【完结】
  4. [古代言情] 獭獭我呀,靠存档振兴乡村【完结】
  5. [古代言情] 汴京小厨的美食日常【完结】
  6. [古代言情] 红雾过后【完结番外】
  7. [古代言情] 小地主落魄后[种田]【完结番外】
  8. [古代言情] 朕被摄政王压了【完结】
  9. [古代言情] 师弟有病,我有疾【完结】
  10. [古代言情] 不要爱我呀【完结番外】
  11. [古代言情] 我返祖后成了救世主【完结】
  12. [古代言情] 我的alpha是个仙君[星际]【完结】
  13. [古代言情] 好可怜一家人【完结】
  14. [古代言情] 家兄扶苏【完结】
  15. [古代言情] 伴侣沉迷搞钱总是不回家怎么办【完结番外】
  16. [古代言情] 启示录[虫族]【完结】
  17. [古代言情] 郢州富水【完结】
  18. [古代言情] 团宠人鱼崽崽最可爱【完结】
  19. [古代言情] 禁止滥用魔法【完结番外】
  20. [古代言情] 震惊!幼儿园的毛茸幼崽全是反派【完结】
  21. [古代言情] 当邪神,抢老婆【完结】
  22. [古代言情] 黑皮Alpha揣的是谁的崽【完结】
  23. [古代言情] 角色又出BUG了怎么办【完结】
  24. [古代言情] 天师执位外传之聂二少:囧囧见鬼事件簿1-7【完结番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