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盘哇小说>古代言情>独宠夫郎【完结】> 第86章 挣了大一笔银子 方子差点儿泄露

第86章 挣了大一笔银子 方子差点儿泄露

  雪是小雪粒, 伴随着寒风砸在人脸上,砸得生疼。

  这种天气,甚少有人愿意出门。

  但平城不一样, 明知府进了城,发现大街上来来往往有不少行人。

  这些行人虽形色匆匆,但身上穿的挺厚实,除了行人外,街上还有少量的马车。

  明知府忍不住感叹, 连这种鬼天气都有不少人出门,那平日里平城得热闹成什么样。

  他带着人径直去了县衙。

  明知府来的突然, 事先没有和江知县打招呼, 他到时,江知县人不在县衙,而是去了红薯作坊。

  今日是冬至, 按照习俗要吃饺子。

  红薯作坊工人多, 吃的是大锅饭,这些工人和服徭役时一样都是自带的粮食, 这种大锅饭,没人舍得带细粮,他们带的都是粗粮。

  但今日是冬至, 黎荞给县城的红薯作坊捐了三千斤小麦面粉, 三千斤玉米面粉, 十四头猪,让红薯作坊做两掺面包子——工人太多, 厨子包不了那么多饺子, 但大包子勉勉强强是供得上的。

  于是江知县就挨个巡逻庄子去了, 看这包子有没有落到实处。

  明知府听完县丞的话, 制止了县丞要去找江知县的举止,他打算亲自去红薯作坊走一趟。

  平城的红薯作坊其实是七个大庄子,每个庄子可容纳三千人,明知府挑了个离县城最近的,他坐着马车,在寒风中晃晃悠悠进了庄子。

  江知县不在此处,他便没公开身份,只是在负责人的带领下,在庄子里四处转悠。

  庄子里都是土坯房,房间很大,不管是大通铺宿舍还是大厨房亦或者是生产车间,每一处都很大,能容纳很多人。

  明知府对生产车间最感兴趣,他随意进了其中一间。

  这间房子很大,里面足足有一百多人,地面铺的是土坯砖,一眼看过去,又整齐又干净。

  工人所使用的锅碗器具也都很干净,看得出是每日都清洗的。

  至于这些工人,每个人头上都包着棉布巾,防止掉头发,嘴巴上也戴着一块布,那是口罩,防止说话时口水喷进粉条里。

  做粉条需要用到热水,所以整个生产车间被白烟填满,人待在里头一点儿都不冷。

  明知府在里面转悠了一圈,很满意。

  出了生产车间,他前往晾晒粉条的区域,庄子里铺的也是土坯砖,扫的干干净净,地面上只有雪粒。

  晾晒粉条的区域满是木架子,木架子上挂满了粉条,这些粉条在寒风中冻得硬邦邦的,表层挂着一层冰碴。

  明知府抬手戳了戳冰碴,神色很满意。

  这会儿是中午,正是饭点。因为人多,所以庄子是错峰吃饭。

  明知府抬步去了大厨房。

  大厨房里热气缭绕,挤满了正在吃饭的工人,少部分挤不进去的便待在厨房门口。

  吃饭时间短,而且宿舍是锁着的,回不去。

  所以工人们一般都是在这边厨房吃饭。

  今日的午饭是小米粥,玉米面饼子,两掺面包子。

  小米粥和玉米面饼子随便吃,不限量,两掺面包子一人两个,每个有成□□头那么大,里面的馅是萝卜猪肉。

  猪肉不多,大部分都是萝卜,但因为放足了油水,再加上包子皮有一半都是白面,细腻暄软,所以这些工人都挺满意,不仅一口一口吃的很香,脸上还带着笑。

  明知府站在厨房门口,没有进厨房。

  他没有让这个庄子的负责人跟过来,免得工人们吃的不自在。

  而且,他想听一听工人们的心声。

  厨房门口的一群工人一手拿着包子,一手端着碗小米粥,一边吃一边闲聊。

  他们不认识明知府,但看明知府的穿着,应该是个富商。

  反正这里是厨房门口,不涉及到粉条方子,所以这些工人只瞧了他几眼,便转了注意力。

  “黎荞可真大方,竟然给咱们捐了这么多吃的,而且一个庄子两头猪!”

  虽然说这两头猪分给三千人,一人还分不到一块肉,但好歹是肉啊。

  “黎荞是我见过的最大方最有善心的富人,他有钱了舍得拉扯乡亲,他这样的人就该天天发财,好人必须得有好报。现在我全家日日都为他祈福,希望他一直发财,这样不仅他好好的,咱们也能跟着沾光。”

  又有人这般道。

  这人的话一出,立马在人群里引起了不小的波澜。

  好家伙,还能这样?

  但细细一琢磨,这法子妙哇!

  老天爷都曾在三柳村显灵惩治赵二妞了,这说明老天爷一直在关注着三柳村。

  若他们祈祷的多了,那老天爷肯定能听到他们的心声。

  “黎荞这样的财主的确罕见,我今后也天天求老天爷保佑他,他配得上日日发财这种祈福。”

  “等下次我爹来看我,我就把这话告诉给他,让他今后带着全家一起给黎荞祈福。”

  “我不仅祈祷黎荞天天发财,我还祈祷他早点生儿子,生个儿子他的根才在这里啊。”

  黎荞和陶竹已经成亲两年半了,但陶竹的肚子一点动静都没有。

  现在整个平城的人都知道黎荞肯定是要一路冲到殿试站在圣上跟前的,若黎荞做官之后留在京城或者是去其他地方了,那别说是平城了,连三柳村和他都没多大关系了。

  黎荞的爹娘不在了,余下的黎家人与他再亲近,那也是两家人,户籍本是分开的。

  至于陶竹,陶竹和陶家人没什么感情,等于是断亲了。

  这种情况下,若黎荞和陶竹两人留在外地,那夫夫俩和三柳村还能有多大联系?

  可若是两人有了孩子,那就多了一层牵扯。

  将来孩子回来寻根。

  或者是黎家人想孩子了拖家带口的去外地看孩子。

  反正不管咋说,若是有了孩子,那黎荞陶竹两人与三柳村、平城的牵连会多一些。

  不只是一个人这么想的,传宗接代,这是根植于此时空所有人脑子里的本能。

  可黎荞对陶竹的重视,连瞎子都能看出来。

  黎荞走到哪儿就把陶竹带到哪儿,大庭广众之下还经常牵着手,一点儿都不在意旁人的视线。

  而且,黎荞连田契上都写了陶竹的名字,现在黎荞家的五百亩田地,一半都是陶竹的。

  嘴巴上的甜言蜜语可以装出来,但田契上加名字这事儿怎么都不像是装出来的。

  所以说,黎荞不仅是嘴巴上看重陶竹,实际上也真的离不开陶竹。

  这种情况下,谁愿意做恶人冲到黎荞跟前说陶竹生不出儿子?

  谁都不愿意!

  但这个问题又是切切实实存在,是以,现在第一个人提到了儿子这一问题,其他人纷纷响应。

  陶竹赶紧生儿子啊,就算是生不了儿子,生个女儿或者是小哥儿也成,到时候和本地人来个娃娃亲,那黎荞与平城的联系就更多了。

  ……

  明知府万万没想到工人们的话题能拐到孩子上,他有些哭笑不得,摇了摇头,他抬步离去。

  以黎荞的性子而言,甭管他和陶竹有没有孩子,都会帮扶乡亲。

  这些工人真的多虑了。

  不过,这些人也是真心盼着黎荞和陶竹能好好的,黎荞的一番心意,不算白费。

  明知府没有多停留,他坐上马车回了县衙。

  在县衙吃了热饭,又睡了会儿,一直到天黑,江知县这才回来了。

  江知县见到明知府后大吃一惊,赶紧请罪。

  明知府自不会怪罪,江知县在这种天气里在外奔波一日,还不是为了百姓。

  明知府此次过来,有一堆事情要和江知县商议,这其中牵扯到了黎荞,于是江知县连夜派人去三柳村,让黎荞明日来县城。

  黎荞接到消息时他和陶竹都已经睡下了,谢了来报信的衙役大哥并将其安置好,然后夫夫两人回后院继续睡。

  两人倒是不担心什么,睡的香甜,次日天不亮便带着衙役大哥出发前往县城。

  一夜过去,小雪粒变成了雪花。

  但土坯砖路上没有什么积雪。

  因为这个时间点是望月楼运输队去三柳村的时间,所以附近的村民早早就把路上的积雪给清扫了。

  不过,下雪天,路滑,牛车走的慢,他们花了一个多时辰才走到县城。

  两人去县衙见明知府。

  明知府见着黎荞,先算账册。

  明知府不是从府城那边过来的,他是从永兴县来的平城。

  在去永兴县之前,他还去沛水等三县转了一圈,查了这三县的账本,把该分给黎荞的银子算了出来。

  沛水这三个县的知县虽不如江知县精明强干,但比永兴县的孙知县好多了,江知县把饭喂到嘴边,这三个知县知道张嘴吃。

  虽然不如江知县那般拼命尽力,但两个月下来,也做了不少粉条,挣了不少银子。

  明知府说着让手下人把账本拿来。

  一个县一个账本,先看的是沛水县的账本。

  沛水县的耕地面积和平城差不多,但因为明知府今年吩咐的晚了错过了种红薯的时节,农人种了其他的粮食,所以沛水县所种的红薯亩数远不如平城,一共只有十五万亩。

  今年雨水不足,红薯减产,亩产量只有一千二百多斤。

  按照一千二百斤算,十五万亩田地所产的红薯不到两万万斤。

  这些红薯做成淀粉,变成粉条,大概有三千万斤。

  但这只是理想中的数字。

  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有不少损耗。

  像是一些人出于侥幸心理,做的淀粉含有杂质,这就浪费了一些淀粉。

  而且,除了损耗之外,这三县做粉条的速度也比较慢。

  并不是每一个知县都跟江知县这般有统筹全局的能力,尽管江知县毫无保留的传授经验,但这三县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依旧有不少问题。

  管理混乱,监督不严格,产品不合格,速度慢……反正平城这边没有出现的问题,这三县都遇见了。

  好在这三县的知县态度端正,及时改正错误,所以这三县的粉条生意慢慢步入了正轨。

  如今两个月下来,沛水县一共卖出了九百万斤粉条。

  一斤粉条黎荞能得一文多钱,按照一文钱算,那九百万斤粉条黎荞一共能得九千两银子。

  算完沛水的账,明知府又算另外两个县的账,这两县的水平和沛水县差不多,一个做了一千万斤粉条,一个做了八百五十万斤粉条,这分别是一万两银子,八千五百两银子。

  这三县加一起,黎荞一共能得两万七千五百两银子。

  至于永兴县。

  提起永兴县,明知府先是叹了口气。

  这个说来话长了。

  他之所以在整个河西府建红薯作坊,为的就是攒政绩,是以,接到江知县的禀告,知道孙知县在拖他后腿,他怒不可遏,带着人就杀去了永兴县。

  到了永兴县之后,先是训斥了孙知县一顿,然后便逼着孙知县按照平城的经验去整改。

  这个整改过程,给他添了无数的火气。

  孙知县在永兴县任职期间,一向是得过且过,他信奉的是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所以他不搞欺男霸女鱼肉百姓那一套,他把很多事交给手下人去做,他自己喝喝小酒,与美妾品品美食,小日子过的美滋滋。

  红薯作坊一事他也是交给手下人去做,他自己并不上心。

  没有他这个知县监督,永兴县那帮人狗胆包天,把作坊、淀粉搞的一团糟。

  明知府当时了解完现状,心中生出不妙的预感,他立马把负责红薯作坊的那帮人抓了起来。

  他一个个的审问,这一审问还真审出东西来了:

  永兴县的县丞和县尉,两人竟是把粉条方子给卖了。

  而且不仅仅卖了一次,他们把方子卖给了好几个商人。

  当真是一个敢卖,一个敢买。

  这几个商人距离河西府挺远,他们想着等他们把粉条运送回老家,就把买的这批粉条和他们自己做的掺一起卖,用这种法子应该能挣不少银子。

  这可把明知府给气个半死。

  但生气没用,必须得解决问题,其中两个商人拿到货已经走了,他一边派人去追,一边把余下的几个商人扣押起来。

  又把永兴县的县丞和县尉关入大牢,他带人全面接管了永兴县。

  至于孙知县,这是七品父母官,而且孙知县没有违反律法,只是违抗了他的命令,所以他无权将孙知县给打入大牢,他只能狠狠训斥,然后在今年的官吏考核中给孙知县打一个大大的不合格。

  在他的强压之下,永兴县的红薯作坊慢慢走上了正轨。

  那两个带着粉条离去的商人因为粉条太多,走的慢,很快就被他的人给追上了。

  所以,粉条方子暂时保住了。

  说到此处,明知府轻咳一声,让人把黎荞该得的所有银票都带过来。

  此前他放出大话,说凡是在河西府生产的每一斤粉条,那都有黎荞的半成分成。

  他也向黎荞保证,一定会保住粉条的方子。

  结果,他低估了孙知县捅窟窿的能力,也高估了孙知县的责任心。

  身为一县父母官,连这种事都能不上心,他真的是跪了。

  此前他觉得孙知县人不错,虽然不能和江知县比,但好歹不去祸害百姓。

  身为一个父母官,土皇帝,能不霍霍百姓,这已经很好很有底线了。

  可这一次,他发现他大错特错。

  身为一个父母官,若是不作为,那其实就是在霍霍百姓!

  “小黎啊,这一遭是本官对不住你,但好在把方子追回来了。这几个商人买方子的银子,以及本官对他们罚银,全都交与你,此事就暂且揭过吧。”

  “永兴县只做了一百万斤粉条,你该得一千两银子。那几个商人每人花了五千到一万两买方子,加一起一共有三万三千两。罚银翻三倍,那就是九万九千两。”

  “这加一起,你该得十三万三千两银子。”

  “再加上沛水三县的两万七千五百两,最后你一共可得十六万零五百两银子。”

  “你们夫夫数一数,一文钱都不少。”

  明知府说着指向了正在搬运钱箱子的几名捕快,让黎荞和陶竹数银票。

  黎荞:“……”

  好家伙。

  这么曲折呢。

  上一次江知县和他提及永兴县时他也有过方子会被泄露的担忧,但是,粉条一事早就不在他的掌控中了,他担忧也无用,于是他便将此事抛到了脑后。

  没想到这方子还真泄露出去了。

  好在明知府明察秋毫,雷厉风行,这方子保住了。

  “数就不必数了,学生信您。您此番奔波着实辛苦,学生感激不尽,必将永记在心。”

  不仅保住方子,还给他捞回来十三万两银子。

  明知府不愧是知府,是有些能耐在身上的。

  明知府听得黎荞此话,心中松了口气。

  他是为了给他自己攒政绩,所以要在整个河西府搞红薯大疯狂,若此时把方子给泄露了,黎荞现在不记恨他,那将来呢?

  黎荞可是必定要起飞的啊。

  他可不想得罪黎荞。

  唉,他此番出了大丑,差点儿把圣上刚刚称赞过的平城富裕给搞砸,希望圣上和黎荞都记着他的力挽狂澜,忘掉他错估孙知县的掉以轻心。

  在这之前,他真不知道孙知县竟然这般“淡泊名利”,这么好的攒政绩机会都不抓住。

  真是坑死他了。

  “小黎你放心,那两个吃了熊心豹子胆的已经死了,本官杀鸡儆猴,应该无人敢偷卖方子了。至于孙知县,他此次捅了娄子,八成要降职。”

  “您做事学生自然放心。”

  黎荞真心实意的道。

  “那行,你们夫夫先去数银票,数完之后本官要考一考你的学问,看这半年你是否有长进。”

  明知府笑着道。

  “……是。”

  黎荞应下。

  然后他和陶竹去旁边的房间数银票。

  他本不想数,但明知府非得让他数,而且回家之后陶竹记账时肯定要数一遍,为了给陶竹减轻工作量,他便认真数了起来。

  银票都是一百两的,十六万五百两,便是一千六百零五张,他和陶竹很快就数完了。

  数完了之后,明知府当真考校他的功课,提问范围一开始是四书五经,很快就扩展到了三史三传。

  这半年来,除了夏日打井之外,他甚少做旁的事,一心扑到读书上。

  他肯下苦功夫,他自己的记忆力又好,所以这半年的读书成果很喜人。

  明知府越考越满意,到最后已经是笑的合不拢嘴了。

  黎荞肯用功,脑子还聪明,又会做人,还懂得感恩,这么多条件加一起,黎荞若不飞,那天理难容啊。

  得趁着黎荞此时还没飞,好好和黎荞打一打关系!

  难得见黎荞一次,明知府留黎荞和陶竹用午饭。

  黎荞和陶竹在来时特意带了一些鸭货和点心,上一次在府城时,因为人生地不熟,所以他们夫夫去拜见明知府时只带了些茶叶。

  如今明知府来了平城,他们自然要多准备一些礼品。

  明知府这段时间一直在忙活永兴县的事儿,对于火爆平城的鸭货,他只是听说,但还没来得及品尝。

  此时将这些鸭货吃到口中,除了夸赞,他更多的是想感叹。

  就黎荞这整活儿的能力,别说是在平城了,就是把他放到西北大漠里,他也能翻出不一样的浪花。

  前途不可限量!

  现在天冷,鸭货做好之后可以多放几日,明知府建议黎荞扩大生产。

  这鸭货如此好吃,应该多做嘛。

  这么一来,不仅黎荞能多挣银子,那乡亲们也能多挣点银子。

  黎荞听了这话,连连点头,他和陶竹已经在招人了。

  前几日,一个叫方世通的人找上了他,说想把他的鸭货贩卖到府城,希望绕过望月楼直接从他这里拿货。

  方世通还把自己倒卖点心的经验拿了出来,好获得他的认可。

  从前,遇见这样的人,黎荞通通拒绝,不仅仅是因为他和王掌柜签了协议,还因为他家每日做的点心是有限的,放在望月楼完全能卖完,不需要找旁的销售渠道。

  但现在,他真的是被家里堆成山的鸡蛋鸭蛋给搞怕了。

  鸭货生意能从根源上解决鸡蛋鸭蛋多的问题,而且也能为乡亲们提供就业岗位,所以,他开始认真思考方世通的提议。

  目前陶竹的鸭货作坊一日最多能做四百只鸭子,这四百只鸭子入了望月楼,就好似烤肠刚上市那般,很快就被抢完了。

  如此抢手,陶竹便想着继续招人。

  但继续招人的话,又怕做不长久。

  现在是因为红薯作坊在运转,所以平城的外地人比较多,等红薯作坊停工,那很多外地人都会离开,到那时,鸭货作坊出的货不能被平城消化完,那陶竹肯定要裁人。

  他和陶竹并不想给人希望又让人失望,所以,他们此前并没有再招人。

  可如今有方世通这么一个有着丰富倒卖经验的人,可以为鸭货作坊开出府城这个稳定的市场,那他和陶竹就不用犹豫了。

  其实,开辟府城市场这个活计很多商贩都能做,但方世通不仅在他需要的时候凑上来,而且还很真诚,既然这般,他就把此生意交给了方世通。

  黎荞和陶竹两人从县衙出来时,天已经擦黑了。

  夫夫两人不打算留宿县城,他们赶着牛车回村。到村子时,黎大山等人早就把晚饭做好,就等着他们夫夫回来开饭。

  先是生火烤去一身的寒气,然后他们进厨房吃晚饭,吃过晚饭,陶竹迫不及待的回了后院。

  今日竟带回来了十六万两银子!

  而且,这只是两个月的盈利,其余四县的红薯作坊还能再运行两个月,到时候还会有几万两银子入账。

  平城的农人今年依旧种了三十万亩红薯,这些红薯大约能给他和黎荞带来六万两的盈利。

  所以,如果加上这六万两,那么即便是交了商税,今年他和黎荞只靠着粉条也能挣二十万两银子。

  天呐!

  之前黎荞说今年靠着粉条能挣二十万两银子,他以为是做梦,而且,当时黎荞口中的二十万两是没交过赋税的二十万两,若是交了赋税,那就只剩下十四万两了。

  后来红薯减产,他和黎荞觉得能挣到十万两银子就很好了。

  可万万没想到只在今日他们俩就带回来了十六万两银子!

  好多钱哇!

  他见识少,从拿到这些钱的那一刻起,他心脏就砰砰跳的厉害,此时在烛光下,瞧着这几个钱箱子,他心脏跳的更厉害了。

  黎荞站在陶竹身侧,看他水眸亮的厉害,脸颊也因为兴奋变成了粉色,不由伸出手将他纳入怀中。

  “这么多银子,咱们该怎么花?给你买衣服首饰?”

  “……暂时不花,放着。”

  陶竹扭头看向黎荞:“这一次知府大人保住了粉条方子,但下一次呢?粉条方子随时都有可能泄露,所以这银子咱们还是攒起来,将来花到刀刃上。”

  他没有花钱的爱好,他此时看到这么多银票只是单纯的高兴。

  好多钱呀~

  “好,听竹哥儿的!”

  黎荞抱紧了怀中人,陶竹说不花,那就不花。

  “那今晚就这样开着箱子睡?”

  陶竹瞧着这几箱子银票,舍不得收起来。

  黎荞闻言立马笑了起来:“好。”

  他忍不住在陶竹的脸颊上亲了一下,爱银票的竹哥儿也好可爱。

上一页目录+书签下一页

推荐小说

  1. [古代言情] 禁止滥用魔法【完结番外】
  2. [古代言情] 震惊!幼儿园的毛茸幼崽全是反派【完结】
  3. [古代言情] 当邪神,抢老婆【完结】
  4. [古代言情] 黑皮Alpha揣的是谁的崽【完结】
  5. [古代言情] 角色又出BUG了怎么办【完结】
  6. [古代言情] 天师执位外传之聂二少:囧囧见鬼事件簿1-7【完结番外】
  7. [古代言情] 疯批殿下的金丝笼是为我编的【完结】
  8. [古代言情] 人间生存办事处【完结】
  9. [古代言情] 星际大佬,末日摆烂【完结】
  10. [古代言情] 异度觉醒【完结】
  11. [古代言情] 却将万字平戎策【完结】
  12. [古代言情] 漂亮小笨宝总被机器人盯上【完结番外】
  13. [古代言情] 攻略到一半男主和系统跑了【完结】
  14. [古代言情] 甜爆星际:帝国分配给我最强上将【完结】
  15. [古代言情] 乐园坠落【完结】
  16. [古代言情] 十六洲【完结】
  17. [古代言情] 一脚踹掉前徒弟,我和反派HE【完结】
  18. [古代言情] 可小王爷是美强惨啊【完结】
  19. [古代言情] 穿越之异世修仙【完结番外】
  20. [古代言情] 当我老婆变成老攻【完结番外】
  21. [古代言情] 道侣今天发现我死了吗?[穿越]【完结番外】
  22. [古代言情] 什么叫羁绊型御兽【完结】
  23. [古代言情] 女装大佬在修仙界【完结番外】
  24. [古代言情] 恋综小狐,在线撩狼【完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