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盘哇小说>古代言情>独宠夫郎【完结】> 第85章 你做的很好了 给很多人提供工作

第85章 你做的很好了 给很多人提供工作

  三柳村和朱家村的粉条跟从前一样, 交给王掌柜,由王掌柜售卖。

  今年有了土坯砖路,运输粉条不再是难题, 但王掌柜依旧雇佣了百来人组建运输队,宁可多养一些人,也要确保每日的粉条能顺顺利利到达县城。

  在他这里买粉条,价格依旧是四十二文钱一斤。

  今年红薯减产,但粉条的价格并没有上涨。

  这粉条生意不是一锤子买卖, 如果胡乱涨价,外地商人被坑了之后就不会再来了。

  再者, 即便是如今的价格, 那粉条也绝对称不上便宜,平城的粉条都卖四十二文一斤,若是运送到外省, 那价格最低也要翻五倍, 变成二百文一斤。

  就这个价格,农人绝对吃不起。

  但中产阶级比如说富农、小地主、小商贩等, 这些人咬咬牙,狠狠心,那还是可以吃得起的。

  黎荞并不想把粉条变成有钱人专属的奢侈品, 他想让更多的人感受嗦粉的快乐。

  平城粉条不涨价, 最高兴的自然是那些外地来的商贩, 方世通是河东府的人,去年知道粉条后, 他今年夏天就来了平城。

  到了平城后, 他没有住客栈, 而是租了个小院子, 用来做倒卖黎荞家点心的小生意。

  黎荞家的点心只放在望月楼出售,他早早去排队,买到点心后他用硝石制些冰块,然后把点心放入冰块中冷冻,带着这些冷冻的点心,他快马加鞭赶去府城,把这些点心放到府城售卖。

  黎荞家的点心在府城很有市场,一些没去平城但又想吃到他家点心的人,愿意掏钱买他这些冷冻过的点心。

  用这种方式,他每次所挣的银子不算多,但一趟下来也能挣个三四两银子。

  这银子足以维持他在平城的花销。

  这个夏天,他在望月楼排队排出了丰富的经验,所以,当王掌柜开始发粉条的号码牌时,他的速度一点儿都不输平城本地的小商贩,他抢到了八号。

  这个数字很靠前。

  王掌柜的规矩是一个号码牌只允许购买一次粉条。

  购买这一次后,下次想再买,那就得重新排队。

  以粉条的火爆,在年前的时候,几乎没有重新排队的可能,也就是说,在过年之前,每个人只有一次购买粉条的机会。

  这就造成了每轮到一个人,那这个人都会拿出最大财力去买粉条。

  望月楼这边的粉条是来自三柳村和朱家村,一日大约有两万三千斤,这么多斤粉条足以堆成粉条山。

  但在大商人眼中,这不算什么。

  大商人在等待的时候,把人手,马车,路线全都安排好了,只等着拿货。

  所以,排在前面的大商人,最多的能一口气买十日分量的粉条。

  前面的人买的多,那排在后边的就得耐心等。

  可时间就是金钱,因此,他手里这个排第八位的号码牌真的挺值钱。

  有不少大商人找上他,想花高价买他手里的号码牌,最高的出价是二千三百两银子。

  但他没卖。

  这个夏天,他在倒卖点心的过程中,也把人手、马车、路线安排好了。

  拿出全部的家底,他买了五万斤的粉条。

  这五万斤粉条,他没有运送回河东府,而是放到了他早就租好的院子里。

  这批粉条,他暂时不卖。

  等过了年,红薯作坊停工了,那他再出售这批粉条。

  他人手少,也没出过原河省,他别说是和外省过来的大商人竞争了,他连河西府的商人都争不过。

  既如此,他不如原地不动。

  平城在江知县的治理下治安很好,这么大一批粉条,他让自家人过来看守,肯定能安安稳稳的守到红薯作坊停工。

  而且,在红薯作坊停工之前,王掌柜应该还会再发一次号码牌,所以他不必出去奔波,他守在平城就好了。

  倒卖点心所挣的银子足以维持他在平城的开销,他接下来只需要继续倒卖点心就成。

  黎荞可真是他的财神爷啊。

  ……

  韩宁是京城人氏,已有秀才功名在身。

  他韩家是商籍,但到他这一代是第四代,因此他可以考科举。

  不过,韩家近些年时运不济,每每有大动作,那必然亏本。

  前年他父亲孤注一掷,将家里的银子都投到了丝绸上,想把丝绸运往周边的小国赚取银子。

  结果一场台风卷过来,几船丝绸全沉入了海中,于是他家彻底完蛋,他无法继续读书,只能用各种途径赚取银子。

  今年看了圣上的文章,听说河西府有粉条这种东西,他便让他父亲求爷爷告奶奶向亲朋好友借银子。

  借了一圈银子,又典当了祖产,他带上八百两银票,和他两个哥哥从京城万里迢迢赶来了河西府。

  他把身家性命都压在了粉条上,若这一次再赔本,那他干脆自杀得了。

  好在天无绝人之路,他们兄弟三人到了平城之后,很快就摸清楚了平城的底儿,当江知县和王掌柜发号码牌时,他们兄弟三人都拿到了比较靠前的数字。

  一个是七号,一个是十二号,一个是十五号。

  将七号和十二号的号码牌卖了,一共换取了五千两银子。

  有了这五千两银子,他们兄弟三人本钱大增,他给京城去信让家里人再借些银子和人手,然后来河西府一起把这批粉条押送入京。

  如果他韩家今年真的靠着这批粉条打破厄运咸鱼翻身,那他一定要在家里给黎荞请一个长生牌,日日为黎荞祈福!

  ……

  三柳村是全员做粉条,凡是有能力干这个活儿的,都进红薯作坊挣工钱。

  但三柳村的村人不只是种了红薯,他们还种了不少杂粮,现在壮劳力进红薯作坊干活,只靠着家里的老人和小孩儿是收不回来这些杂粮的,于是,村人便雇佣其他村的人或者是找亲戚过来帮忙。

  村人在红薯作坊干活,一日能拿三百文的工钱。

  他们雇佣旁人来收杂粮,一人三十文,雇佣十个人也才三百文。

  所以,虽然舍不得这笔钱,但为了能在红薯作坊挣更多的钱,三柳村和朱家村的人基本上都是雇人或者是找亲戚过来帮忙。

  陶竹观察这一情况,观察了几天之后,这天晚上,和黎荞快乐过后,他躺在黎荞怀中,慢慢的和黎荞说起了这一现象。

  “从前村人在农闲时想找份活计挣钱,真的特别艰难,可现在,村人反而成出银子雇人的主家了。”

  之前他在陶家时,到了冬天,他得去镇子上找活儿做。

  可镇子就那么大,附近的村子又那么多,他抢不过其他人,只能回村。

  挣不来银子,他肯定要挨数落,他只能更卖力的干活,好让家人满意。

  ……

  过去那凄惨的一幕幕,现在回想起来,竟是跟上辈子一样。

  他恍惚了片刻,等回过神儿,忍不住伸出手脚紧紧缠在黎荞身上。

  他往黎荞怀中挤,想把他自己挤入黎荞的身子里。

  若是没有这个人,那不仅他现在依旧凄凄惨惨,村人的日子也不会好过。

  今年雨水不足,不只是红薯减产,其他杂粮也减产,但村人得交赋税,得填饱肚子,还得攒银子用来办人生大事……

  况且,这还不是最糟糕的年份,最糟糕的年份是颗粒无收,他之前经历过那种惨剧,至今不愿回想。

  所以,他太喜欢这个人了。

  喜欢黎荞,好喜欢好喜欢。

  他身形比黎荞的小一号,黎荞的怀抱恰好能容纳下他,心口与黎荞的心口紧挨着,他将脸埋在黎荞的颈窝里狠狠蹭了几下,感受着熟悉的体温,他轻声道:“你真的很了不起,黎荞。”

  黎荞被陶竹勒的心口有些疼,还被陶竹缠的动弹不得,但他只是低头轻声笑:“那亲亲我。”

  这四个字出来,陶竹立马抬起脑袋,对着他的唇就亲了过去。

  两人交换了一个轻柔的吻。

  等这一吻结束,黎荞大半身子都压在了陶竹身上,他侧趴着,一手轻轻摩挲着陶竹的背,一手捏捏陶竹的耳垂,捏捏陶竹的脸颊,反正闲不住。

  陶竹舒服的眸子眯了起来,他喜欢这种碰触,身上全是这个人的气息,真好。

  他轻声道:“明日我就放出去招工的消息。”

  “好。”黎荞应了一声。

  “先盖作坊,不需要太大,十多间屋子就够了……”

  陶竹慢慢讲着他的计划。

  想要做鸭货生意,首先得有场地,他家的大院子用来做点心,鸭货生意得另外建房子。

  趁着现在天未下雪土地未上冻,赶紧把房子修起来,不然的话,这鸭货生意要推到年后了。

  黎荞非常支持这门生意,等工人开始建房子时,他如同之前那般,每天都要和陶竹一起去看进度。

  鸭货作坊建在白柚和黎大忠院子的西北边,靠近小河,因为工人多,所以进度很快,不到十日就盖好了。

  盖好之后,便是招鸭货作坊的工人。

  和红薯作坊的要求一样,首先是卫生,做吃食生意,尤其顾客都是富人贵人,卫生是最最重要的一项。

  味道可以不出众,但卫生这块绝对不能出问题。

  其次就是老实本分,勤快,细致。

  卤鸭脖、鸭翅、鸭肠这些方子都需要保密,所以在作坊干活时,不该看的别看,不该问的别问。

  还得勤快,陶竹不喜欢懒人。

  也要细致,陶竹不喜欢返工。

  陶竹在建作坊时就已经把招工要求讲清楚了,这要求有些多,但找他报名的人也极其多。

  这可是他家第一次招外人做吃食生意。

  点心生意,黎荞只用自家人,外人挤不进去。

  红薯作坊,黎荞只用三柳村和朱家村的人,外村的人挤不进去。

  可鸭货作坊,招工范围终于不局限在黎家人和三柳村朱家村这个小小的范围内——

  其实黎荞家的长工不限制身份,但长工负责的活计是种地,这太辛苦了,哪怕工钱给的比其他地主高,那说到底也是体力活儿。

  可鸭货生意不一样,鸭货生意跟点心生意差不多,足不出户,每日只需要宰杀鸭子、清洗鸭子就成了。

  和种地相比,这活儿太轻松了。

  周边村子的人高兴坏了。

  盼了这么久,他们终于有机会了,不仅能接近黎荞,而且这是一份长期的活计,一年四季都可以做,认真说来,这比红薯作坊都稳定哇!

  于是,来找陶竹报名的人,每日没有一百也有八十。

  而且,不仅仅是周边村子的人来报名,镇子上、县城里、以及其他镇子的人也来报名了。

  这些人距离三柳村太远,而陶竹并不打算提供住宿,所以这些人陶竹全都拒了。

  但谁知这些人不放弃,表示他们不需要陶竹提供住宿,他们可以租三柳村村人的房子或者是附近村子的房子。

  只要陶竹肯让他们进作坊干活,住宿问题他们自己解决,不需要陶竹操心。

  若实在是应聘不上这份活计,那他们还想应聘长工。

  黎荞家的长工不管是农忙时期还是农闲时期,工钱都比其他地主家高,而且黎荞为长工提供住宿——黎荞在田地里盖了土坯房子,离家太远的长工可以住在这些土坯房里。

  反正都是一份长期的工钱也不错的活计,他们不想回家,他们想在黎荞家挣钱。

  陶竹听了这些人的诉求,有些愣。

  他的本意是给十里八村的乡亲提供一份工作,现在这些离得远的人过来应聘,这……

  陶竹拿不定主意,便趁着中午吃饭时问黎荞。

  黎荞想了想,摇头:“咱们暂时无法提供那么多工作,这部分人暂且拒了,等咱们又买了田地再说。”

  今年三里镇的田地变得抢手了起来,一些有能力购买田地的人,都纷纷出手购买属于朝廷的荒地。

  只靠着种红薯,用不了几年就能把买地的钱挣回来。

  这么一来,他倒是没合适的田地可买了。

  可现在既然这么多人想寻一份长期的稳定的工作,那他不挑了,过几日他就去县城买一些中等田。

  虽然他个人的能力很有限,但能解决一部分就业就解决一部分呗。

  而且他本来也是想买田地成为大地主的。

  黎荞的拒绝,让这些远道而来的人很失望,但他们挑不出错来。

  鸭货作坊这份活计太抢手了,光是十里八村的村人就挤破了脑袋,他们这些外来的,进不了作坊实属正常。

  唉,世道艰难。

  这些人失望而归,陶竹只能强迫自己忘掉,专注鸭货作坊。

  因为之前没做过这门生意,所以他前期不准备招太多人,按照平城的消费水平,一日应该能消耗掉二百只鸭子?

  陶竹不太确定,他和黎荞商议了一番,先按照这个数字去做。

  因此,前期只需要招四十人就可以了。

  十人负责宰杀、清洗鸭子,十人负责烧火,二十人负责卤和烤。

  调味暂时由陶竹、周金桂、李瓶三人负责。

  李瓶过惯了清闲日子,但被村子里积极挣钱的氛围影响,再加上她喜欢美食,于是便来应聘这份活计。

  很快,鸭货作坊运转了起来。

  第一日因为不太熟练,只做了八十多只鸭子。

  三十只做成烤鸭,剩下的大卸八块,分装卤起来。

  这些做好之后,第二日,黎荞陶竹赶着牛车,和小五一起去了县城。

  先给江知县送一些,顺带买三百亩中等田。

  三里镇的特等田和上等田都被挑完了,如今只剩下了中等田和下等田。

  中等田是二十三两一亩,三百亩便是六千九百两银子。

  江知县看他买这么多中等田,便道:“其他乡镇还有不少特等田和上等田,你没必要非得买三里镇的中等田。”

  “其他镇子太远了,学生不能时常过去。”黎荞解释。

  “你时常下地么?”江知县有些好奇。

  “会经常下地溜达一下。不过,学生此番买中等田,是想给乡亲们提供一份活计。”

  黎荞把其他人想去他家做工却被拒的事简单讲了一下。

  江知县听罢,上下打量了他一眼,而后叹道:“达则兼济天下,你读圣人书,听圣人言,这份善心实在是令人动容。”

  “其实你做的已经很好了,你给平城带来太多改变了。那些外地来的商贩,不仅让平城房屋价格日渐上涨,也给咱平城的百姓提供了不少活计。”

  那些商贩在平城吃穿住行,每一样都得花钱。

  这花出去的钱最后落到了平城百姓手里。

  “至于农人,他们靠着粉条所挣的银钱比县城里的百姓多多了。”

  黎荞已经为平城太多太多人挣到不少银钱了,这份能力,一般人真没有。

  这份功德,一般人也挣不到。

  可黎荞不仅不骄傲不自得,竟还想要为旁人提供更多的活计。

  他除了感叹黎荞有善心之外,还想感叹黎荞太过理想化。

  怎么可能照顾到每一个人呢,让大部分人挣到钱、改善家境就已经超级了不起了。

  幸亏黎荞生在平城遇见他这个知县,若黎荞遇见的是隔壁永兴县的知县,那绝对要天天生闷气。

  想起永兴县的糟心事,他便对黎荞道:“永兴县的孙知县不是很支持红薯作坊,我前日才从那边回来,永兴县红薯作坊生产的粉条,不仅少,而且还含有杂质,外地商贩不肯要。”

  之前江知县在永兴县指导修建红薯作坊时,永兴县的孙知县消极怠工,硬生生让他在永兴县多待了七八日。

  如今红薯成熟,红薯作坊开始运转,他对永兴县的红薯作坊不放心,所以前几日特意又去了一趟永兴县。

  结果到那边之后,真真把他气了个半死。

  他明确强调过,只需要照搬平城的经验,那永兴县的农人就能挣大钱。

  但孙知县对此不感兴趣,把红薯作坊交给他手下的人负责。

  没有知县的监督,下面的人随意糊弄,不仅做的淀粉脏兮兮,做出来的粉条吃在口中有明显的尘土感,而且粉条上面还含有不少黑点。

  这种粉条,外地来的商贩怎么可能看得上。

  外地商贩不肯买,那这些粉条就砸永兴县自个儿手里了。

  明明是永兴县自己的错,但孙知县却觉得是那些商贩事儿多太挑剔,真真是把江知县气的半死。

  连明知府都向黎荞保证过了,凡是在河西府生产的粉条,每一斤都会有黎荞的半成分成。

  可现在永兴县生产了不少卖不出去的粉条,那不仅仅是黎荞的利益受损,也是在打明知府的脸。

  “我已经派人去府城向知府大人禀告此事了,小黎啊,你别生气,等知府大人的处置。”

  江知县叹气。

  猪队友,把饭都递到嘴巴边了都不知道张嘴吃,气死。

  黎荞:“……”

  好吧。

  果然其他县城的知县比不上江知县。

  “学生不生气,倒是您消消气,您辛苦奔波,他们既然不领情,那就交给知府大人吧。”

  “只能如此。”江知县继续叹气。

  他是知县,孙知县也是知县,他们平级,他管不了孙知县。

  迫不及待想升官了,唉,空有一腔热情却不能施展,憋屈!

  黎荞和江知县又说了一会儿话,然后才和陶竹离去,出了县衙,他们夫夫对视一眼,只能无奈苦笑。

  银子少些就少些吧,总比没有强。

  夫夫两人去了望月楼,把余下的鸭货都给了望月楼。

  自打粉条上市,王掌柜又把对面的茶馆租了下来,每日生意好到爆炸。

  黎荞陶竹带过来这些鸭货,除了烤鸭,余下的不需要再加热,直接装盘就可以出售。

  王掌柜很高兴,自从在三柳村尝过黎荞家做的鸭子之后,他一直盼着黎荞能做这门生意。

  盼了这么久,这门生意终于开张了。

  跟蛋黄酥一样,王掌柜瞅准目标人群,专门向那些不缺银子的商贩推销。

  黎荞家的鸭货味道好,滋味足,手艺是独一份的,在旁的地方根本吃不到。

  所以价格不便宜。

  一斤鸭脖是八十八文钱。

  一斤鸭肠是九十文钱。

  一个鸭翅、鸭锁骨是十文钱。

  一个鸭掌是十五文钱……

  别看这些部位肉少,但是耐嚼,像是这样的冬日,坐在热乎乎的炕上,捏起一截鸭脖慢悠悠的啃,麻辣鲜香爆满口腔,这独一份的美味,不仅是在外地绝对没有的体验,也能抚平等待粉条的急躁呢。

  王掌柜一通夸之后,便让伙计送上鸭货,让这些外地来的商人试吃品尝。

  如同他夸奖的那般,这些鸭货虽然骨头多,但是滋味足,耐嚼。

  的确是平城独一份的美食。

  一个胖乎乎的中年商人吃饱喝足之后,临走时让王掌柜给他打包两斤鸭脖。

  在等待的间隙,他忍不住对王掌柜道:“如今粉条没买到,但在望月楼的消费却是一日比一日高,唉。黎荞是懂抢……啊不,是经商。黎荞是懂经商的。”

  “我们这些外地来的商人,被他拿捏的死死的。”

  王掌柜听了这话直笑:“可不是,要不是他志不在此,那平城首富早就是他的了。”

  “前途不可限量呐。”胖乎乎的商人不由感慨。

  人比人真是气死人,黎荞志不在此还把他拿捏的死死,让他心甘情愿的掏银子。

  在平城的开支这般多,他今年一定要在粉条上赚回来。

  黎荞陶竹的鸭货一经推出,很快就火爆整个平城,一日别说是八十多只鸭子了,二百只都不够卖。

  陶竹便又招了二十个人,尽可能的供货。

  日子一天天往前走,很快就到了冬至。

  冬至这一日下雪了,在这种风雪天气中,明知府来了平城。

  *

  作者有话要说:

  没写完也没能早一点……QAQ

  给大家发红包!

上一页目录+书签下一页

推荐小说

  1. [古代言情] 炼药师在现代【完结】
  2. [古代言情] 小娇包撒娇:皇兄轻点撩【完结】
  3. [古代言情] 你才O装A,我真A【完结】
  4. [古代言情] 獭獭我呀,靠存档振兴乡村【完结】
  5. [古代言情] 汴京小厨的美食日常【完结】
  6. [古代言情] 红雾过后【完结番外】
  7. [古代言情] 小地主落魄后[种田]【完结番外】
  8. [古代言情] 朕被摄政王压了【完结】
  9. [古代言情] 师弟有病,我有疾【完结】
  10. [古代言情] 不要爱我呀【完结番外】
  11. [古代言情] 我返祖后成了救世主【完结】
  12. [古代言情] 我的alpha是个仙君[星际]【完结】
  13. [古代言情] 好可怜一家人【完结】
  14. [古代言情] 家兄扶苏【完结】
  15. [古代言情] 伴侣沉迷搞钱总是不回家怎么办【完结番外】
  16. [古代言情] 启示录[虫族]【完结】
  17. [古代言情] 郢州富水【完结】
  18. [古代言情] 团宠人鱼崽崽最可爱【完结】
  19. [古代言情] 禁止滥用魔法【完结番外】
  20. [古代言情] 震惊!幼儿园的毛茸幼崽全是反派【完结】
  21. [古代言情] 当邪神,抢老婆【完结】
  22. [古代言情] 黑皮Alpha揣的是谁的崽【完结】
  23. [古代言情] 角色又出BUG了怎么办【完结】
  24. [古代言情] 天师执位外传之聂二少:囧囧见鬼事件簿1-7【完结番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