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盘哇小说>古代言情>独宠夫郎【完结】> 第69章 黎荞剧情少,江知县的抱负,修路 还是红薯

第69章 黎荞剧情少,江知县的抱负,修路 还是红薯

  中午, 天空飘着小雨,雨丝随着小风四处飘摇,落在人身上, 凉的人不由自主的打冷颤。

  这种天气最适合睡觉了,就算是不睡觉,那也不适合出门。

  但望月楼这里挨肩擦背,人头攒动,热闹极了。

  因为今日是粉条上新的日子, 时隔半年,望月楼终于又有粉条的菜色了。

  望月楼早在三日前就在门口挂出了一个小木板, 为今日的粉条宣传造势。

  是以, 不管是富人商贩,亦或者是普通百姓,今日都来了。

  口袋里有钱的, 自然是捡着豪华版本的菜色点, 烩菜里面放大片大片的肉,酸辣粉里也放着山珍和肉。

  口袋里没钱的, 吃的便是普通版本的。

  普通版本的烩菜和酸辣粉里面虽然没有肉,但放足了油,汤上面飘着一层油花。

  在这种小风嗖嗖雨丝扰人的天气里, 吃一碗热气腾腾滋味十足的烩菜、酸辣粉, 搭配着一个玉米饼子, 能吃的浑身冒汗舒舒坦坦,更关键的还能吃饱, 美!

  所以, 望月楼对面的茶馆, 又被王掌柜租下了。

  两家店铺的食客纷至沓来, 看的周围店铺的掌柜眼热不已。

  但这是他们羡慕不来的,粉条实在是好吃了,连他们都忍不住去望月楼品尝了。

  用筷子夹起粉条放入嘴巴里,轻轻一吸,粉条就全进入嘴巴里了,那个丝滑,太上瘾了。

  更重要的是,粉条不仅有丝滑,还有绝味。

  这教人怎么抗拒?

  ……

  王掌柜今日虽然很忙很忙,但因为早就租了对面的茶馆,再加上自家的伙计、厨子够用,所以哪怕客人一波接着一波,也没闹出什么乱子。

  至于那些拿货的商贩,他也早就安排好了。

  不论大小商人,一律按照先来后到的顺序拿货。

  他为此特意制作了对牌,用这种法子防止出乱子。

  这粉条生意是江知县亲自盯着的,外地来的商贩,哪怕是大商人,也不敢冲着他闹幺蛾子。

  至于大商人会不会高价买排在前面的对牌,这就不在他的控制之内了,他只认对牌。

  三柳村和朱家村的红薯作坊把粉条做好之后,先运送到县城他特意买的大院子里,然后商贩拿着对牌来取货。

  整个过程很简单,还有衙役看守,所以他不必花费太多的心神。

  每日他最需要操心的,便是他组建的运输队能不能准时把三柳村、朱家村这两个村子前一日做好的粉条运送到县城。

  去年最开始时,粉条的日产量小,所以要么由三柳村的人主动把粉条送到望月楼,或者是他派人去三柳村拉货。

  反正也花不了几个人力。

  但后来随着粉条的增多,所花费的人力也增多,于是他便专门搞了一个运输队,由这个运输队专门运送粉条。

  今年粉条的产量比起去年,那叫一个陡增,所以这个运输队也扩大了很多,足足有一百人。

  这一百人都是他特意挑出来的青壮年,足够运送三柳村和朱家村每日所生产的粉条。

  其实,若是按照这两个村子的粉条产量,他雇佣七八十个人就够了。

  但是,因为路途远,一日只能送一趟,若碰见刮风下雨下雪的天气,那速度就会很慢。

  怕路上出现什么状况,所以他特意多雇佣了二十来人,能用钱解决的问题都不算问题,他宁愿多花点钱,也要保证每日的粉条供应。

  黎荞以每斤四十文的价格把粉条卖给他,他以每斤四十二文的价格把粉条卖给众多商贩。

  是的,每斤四十二文。

  三柳村和朱家村一日大约能生产两万三千斤粉条,他每斤挣两文钱的话,就是四万六千个铜板,也就是四十六两银子。

  扣除掉运输队的成本和四十文的成本,他一日差不多能得三十八两银子。

  这个数字,他很满意。

  更何况,这两万三千斤粉条,他并不都是以四十二文的价格卖出去的,他望月楼每日所需的粉条,都是用的这两万三千斤里的。

  干粉条变成粉条菜式,那他挣的就多了。

  所以,他现在只靠着粉条,一日所得的利润就超过从前望月楼好几日的利润。

  他不是个贪心的人,对于望月楼的现状,他很满意。

  因此,甭管外地来的商贩如何提高价格,他都受得住诱惑,黎荞把粉条给他,他若是漫天要价,可着劲儿的往他自己口袋里扒拉银子,那势必会让商贩们怨声载道。

  三柳村和朱家村的人也会不满。

  毕竟粉条都是这两个村子的人没日没夜起早贪黑做出来的,他只是把粉条运送到县城而已,其余什么活儿都没干,他若是挣的太多,那这两个村子的人肯定有意见。

  因此,任凭外地商贩招式尽出,他都纹丝不动。

  谁来都是四十二文一斤的价格。

  谁来都得遵循先来后到的顺序。

  做生意,要看长远嘛。

  王掌柜这边的干粉条卖四十二文一斤的价格,县城红薯作坊的粉条,也是这个价格。

  县城的红薯作坊,是江知县亲自盯着的。

  他把粉条当做他升官的跳板,他力求把方方面面都做到完美,好给圣上呈上一份满分答卷。

  再加上他今年打算把粉条当做贡品进献给圣上,所以,他采用了黎荞那一套卫生标准。

  首先是淀粉,必须得干干净净,不允许有黑点、杂物等。

  其次,工人们做粉条时,手必须洗干净了,指甲要剪的勤,指甲缝里也不允许有污垢,脑袋必须用棉布包裹起来,免得有头发掉落。

  嘴巴也得戴上口罩,免得说话时有口水喷出。

  而且这些工人还得定期洗澡。

  谁要是不愿意遵守这些规定,那就麻溜滚蛋。

  他还会定期抽检做好的粉条,不合格的,扣工钱。

  在江知县这种高压之下,每个工人都严格遵守规定,免得被江知县踢回老家。

  这份难得的工作可是老天爷眷顾才轮到他们的,若是不珍惜,那滚回家之后必然受到全家人的谴责。

  县城这个红薯作坊,江知县从全县一百七十个村子中抽出了一万五千个青壮年。

  说是作坊,其实是五个大庄子。

  每个庄子里有三千人。

  这一万五千人只专心做粉条,累死累活一日大约能做三十万斤,再加上三柳村和朱家村每日的两万三千斤粉条,那么需要花费三百天,才能把今年的红薯淀粉给消耗完。

  这个数字,江知县并不满意。

  三百天这怎么行。

  这等于是一年了。

  而在这一年当中,农人还得种庄稼呢。

  每年的粮钱赋税是吏部考核官员最重要的项目,若是这项完不成,那他别说是升官了,能不降级就是万幸了。

  但是,江知县现在没其他法子了。

  以他目前的能力来说,管理五个大庄子,人数高达一万五千人,这实在是超出他能力了。

  一万五千人,府城那边的驻军才这个人数呢。

  他又不是将军,没领过兵打过仗,现在一上来就让他管理这么多人,哪怕之前做足了准备,他也有些手忙脚乱。

  但是,困难代表着机遇。

  若一直风平浪静,那怎么彰显出他的才能凸显出他的聪明呢?

  现在县城红薯作坊的日产量是三十万斤,扣除掉各种成本之后,每斤的利润跟三柳村那边的差不多,再扣除掉黎荞的半成分成,那么一斤可得二十文钱。

  三十万斤的盈利便是六百万钱,也就是六千两。

  红薯作坊一日的纯利润是六千两!

  若是平均分给一万五千个工人,那么每人可得四百文。

  一人一日四百文,不是一个月四百文!

  一日四百文,那么一个月就是十二两银子!

  当然,因为他聘请了一些举人、秀才帮他管理作坊,而且给这些工人做饭、烧水等也需要不少人手,所以,哪怕这些工人自带粮食,那也有不少成本。

  扣除掉这些成本,那么每个工人每日能得的工钱差不多有三百文。

  但三百文也不少了,一个月就是九两银子!

  农人一个月挣九两银子,不是一位农人,而是全县每个村子都有不少这样的农人!

  别说是从前了,就是开天辟地以来也没这样的好事啊!

  如果这不算富民,那什么叫富民?

  这不算富民,那还有什么能称作是富民!

  所以,哪怕现在每日都精疲力竭,但江知县雄心不改,圣上一贯的主张便是民富才能国安,这是他的机遇。

  是他一辈子都很难碰到第二次的机遇。

  若是这次他没有抓住,那余生他每日都得抽他自己耳刮子,就算是死了也不能瞑目。

  他今年一定要给圣上交出一份满分答卷!

  而且,除了想给圣上交满分答卷外,他也有他自己的抱负。

  他做官并不只是为了让他家重回往日的荣耀,他也想施展他自己的抱负。

  读了这么些年书,其实他的理念和圣上差不多,他对鱼肉百姓作威作福没什么兴趣,他想做的,是救民富民。

  把一个普普通通的县城变成在大盛享有盛名的富裕县,光是想一想他就爽死。

  他想要那份成就感和满足感!

  所以,现在不管有多大的压力,他都得扛住了,不然绝对会悔恨终生!

  江知县在自我勉励自我打气之下,很快就稳住了,他又制定了新的计划:

  扩大生产。

  还得再建红薯作坊。

  于是,在县城红薯作坊运行半个月后,他又召集全县的村长,准备从全县再抽出六千人。

  这些年因为没有战乱,两任皇帝都英明神武,所以大盛的人口增加了许多。

  再抽调六千人不是难事。

  他要在开春前把今年的红薯淀粉消耗完,不能影响春耕。

  拼命苦干三个月,为了将来三十年!

  各村的村长听了江知县的计划,都来了精神,艾玛,他们村又有名额了!

  这千载难逢的挣钱机会,求求老天爷让他们自家人抽中吧!

  在一日三百文这个数字前,连庄丰收这样的小地主都不能淡定,更何况很多村长家并不是地主。

  但是,抽签必须公平公正,人家江知县盯着呢。想进入红薯作坊,那得看天意。

  唉,要是在三柳村就好了。

  三柳村才不会用抽签来决定谁能进红薯作坊,在三柳村,甭管男女小哥儿,只要能做粉条的,都能进红薯作坊做粉条。

  羡慕!

  不行,不能只眼巴巴的羡慕,还得有实际行动。

  他们得把自家的姑娘和小哥儿往三柳村嫁,黎荞不在他们村子,那他们就主动加入三柳村!

  所以,一时间,三柳村那些未娶亲的人,行情比从前又好了不少。

  当然,这一年来,三柳村那些未娶亲之人的行情一直都很好,但现在被粉条的利益一刺激,那行情就是好上加好。

  特别是黎春桃和黎菽这些与黎荞关系近的,几乎日日都有人登门说亲。

  而且,很多人不是求娶这两人,而是想要入赘。

  只有进了三柳村,才能沾黎荞的光嘛!

  对于这种情况,黎荞忙着读书,无法给与过多的关注,但他一直叮嘱黎春桃和黎菽,虽然遇见了渣男,但也不要一棍子打死所有男人。

  再说了,现在她们自己手里有钱,若真再遇渣男,那就直接踹了,三条腿的□□不好找,但两条腿的男人多的是。

  男人有钱了可以三妻四妾,女人有钱了,当然也可以换男人。

  黎荞这种观点,初听惊世骇俗,但听的多了,甭管是黎春桃还是黎菽都淡定了。

  这话有理,谁都挑不出错。

  于是黎菽开始认真了,对上门说亲的人不再抗拒。

  黎春桃也是,和黎菽比起来,给她说亲的都是年龄差不多或者是比她小一点的小伙子,合适的有很多。

  她之前怕给黎荞惹麻烦,一个都没松口。

  现在她也认真了,敢给黎荞惹麻烦,那她直接伸脚踹!

  黎大山也对郑浅浅发动了更猛烈的攻势,他都追郑浅浅这么久了,可别他两位姑姑都成亲了,他还没能把浅哥儿娶回家呢。

  黎荞家的日子,依旧风平浪静,没有卷入全县城的红薯大疯狂之中。

  黎荞的主要任务是读书。

  明年二月的县试,他打算下场试一试。

  陶竹因为家中的银子而忐忑,这让他迫切的想要参加科举。

  想要参加科举,肯定得看真题,他找上了庄文,庄文有每次考完都把真题记下来的习惯。

  黎荞看了庄文历年的真题,很快就发现了一个问题:

  县试和院试的题目基本上都是从四书五经中出的。

  为何如此?

  这肯定还得问庄文。

  很快,他从庄文那里得到了答案:

  因为童生试是科举考试的入门考试,前两关的县试、府试不涉及到秀才的特权,而且为鼓励读书人,所以这两关的试卷基本上都是围绕着四书五经展开。

  若是前两关都考三史三传,那很多人过不去县试、府试,这么一来,农家子愿意读书的怕是少之又少。毕竟光是买下三史三传就得花费不少银子。

  总得给农家子一些甜头,一些希望,那农人才愿意全家供一个人读书。

  听了庄文这话,黎荞只想抽从前的自己。

  之前他以为县试、府试、院试考的范围是四书五经和三史三传,所以他就埋头苦读,没去研究真题。

  早知道这样,他此前就不花费那么多时间去读三史了——三传与《春秋》有着密切的联系,还是要读的。

  安逸果然让大脑懵逼,他早该研究真题的!

  好在现在还不晚。

  此时距离明年二月还有三个月的时间,他本就将四书五经背的滚瓜烂熟,再好好巩固一下,那明年的县试应该有七八成的把握。

  但自信归自信,他不能大意。

  说起来,他认真读书的时间才一年,而其他人最少读了三四年,多的则是十几年几十年。

  他从不认为他是天赋型选手,他走的都是刻苦的路子,和本土的读书人比试,他没有百分百的信心。

  为此,他每日修炼的时间减少,几乎把全部精力都花在了读书上。

  庄文见黎荞明年二月真的要参加县试,便趁着黎荞去找他时,给黎荞推荐了一个人。

  庄文自己每日要读书,还住在县城,不能日日解黎荞的疑惑,这其实很不好,有什么疑惑应该当场解开,不然的话,很可能会影响其他知识的融会贯通。

  恰好庄文早就为三柳村寻好了私塾夫子,所以他就想让这人先去三柳村,对黎荞进行一对一的教学。

  黎荞想了想,点了头。

  庄文说的有道理,他现在的确需要私教。

  庄文寻的这人名叫黄有名,今年四十七岁,如同庄文那般,也是考了三十年才考上秀才。

  黄有名家境一般,再加上年纪大了考举人无望,所以便歇了科举的心思,专心养家。

  黄有名科考经验丰富,但读的书不如庄文多,黄家家境不好,买不起很多杂书。

  不过关于童生试,黄有名的知识储备并不在庄文之下,足够指导黎荞。

  而且,黄有名为人谦和,性情温厚,此前也有教导黄家孩童的经验,所以庄文觉得此人很适合此时的黎荞。

  于是,趁着庄文休沐,黎荞与他去了黄有名的村子。

  一番交谈之后,黎荞很满意,于是黎荞当日就带着黄有名回了三柳村。

  在前院收拾出一个房间,从此后,黎荞便有了一对一的私教。

  有夫子和没夫子的确不一样,从前碰见不懂的地方,他只能先记下来,但这个知识点可能会影响对另一个知识点的理解。

  于是这不懂的地方就越堆越多,学习进度不如预期。

  现在有了私人指导,有什么不懂的,他当场询问,于是他的学习进度快了许多。

  今年冬天的第一场雪,比去年来的要早。

  趁着人们熟睡,鹅毛大雪簌簌落下,一下便是一整夜。

  翌日,黎荞从睡梦中醒来,刚睁开眼,他就察觉到外面的亮度不对。

  冬日天亮的晚,平日里这个点外面还是漆黑一片,可现在透过新糊的窗户纸,外面竟是有些亮堂堂的。

  想到昨日阴沉沉的天气,他眉头皱了起来。

  这是下雪了,而且,看这亮度便知雪不会小,绝对将天地都染白了。

  瑞雪兆丰年,但眼下三柳村、朱家村的粉条日日都要往县城运送,这下了雪,运送粉条就困难了。

  这般想着,他低头去看怀里人。

  陶竹手脚并用的缠在他身上,脸埋在他颈窝里,他此时只能看到陶竹露在被褥外的一缕头发。

  往日里陶竹虽也总是抱着他,但不会跟此时一般,整个人都缩在被窝里。

  这种睡姿肯定会影响呼吸,他正犹豫着要不要抱着陶竹往枕头上挪挪,怀里人却是动了一下。

  “竹哥儿?”黎荞轻轻唤了一声。

  “嗯……”陶竹迷糊中透着一点点黏糊的声音传来,他如同往常那般,先是抱了黎荞一下,然后便打算伸一伸胳膊和腿。

  一整晚都侧躺着,浑身都有些麻。

  他右腿从黎荞的腿上放下,毫无防备的往身后的被窝里伸去。

  冰凉的触感立马包裹住了他的右脚,冷的他浑身一哆嗦,右腿瞬间又搭在了黎荞的腿上。

  黎荞被他这动作逗笑,低低沉沉的笑声传入他耳中,他不由抬手在黎荞腰间掐了一下。

  “你怎么不拦着我?”

  “我这不是没来得及嘛。”黎荞不笑了,还很配合的“嘶”了一声,仿佛被掐痛了。

  陶竹见此,赶紧在他掐的地方轻轻拍了拍,然后身子往上拱了拱,钻出了被窝。

  扑面而来的果然是寒气,瞧向窗户,他呀了一声:“下雪了。”

  “可不是。”黎荞说着把被子往上扯了扯,又抱紧了他:“待会儿再起吧,大山来了之后肯定会烧热水,有热水咱们再起。”

  陶竹闻言,视线从窗户上收回来看向黎荞。

  室内只有微弱的光,但他和黎荞离的近,勉强能看清楚黎荞脸上的理直气壮。

  他忍不住笑,去年下雪的时候,他们俩有时候不想起,是等黎大山黎春桃烧了热水才起。

  不过,今年不一样:“黄老先生在呢。”

  黎荞并未行拜师礼,所以他和黎荞称呼黄有名为黄老先生。

  “他并不迂腐,不会说什么的。”黎荞说着将脸埋在陶竹的颈窝里。

  感受到陶竹身上舒适的温热,他闭上了眸子。

  起了就得为粉条的运输烦恼,不起就不用烦恼!

  而且,这种天气最适合和爱人躺被窝里摆烂了,他不想起。

  “那咱再躺一会儿。”陶竹拍了拍他,还调整了一下肩膀的姿势,好让他更舒服一些。

  “竹哥儿真好,黎荞不能没有陶竹,就像是人不能没有粮食~”黎荞忍不住蹭了蹭陶竹的脖子。

  痒痒的,陶竹忍不住笑:“说到粮食,咱早上吃什么?”

  “嗯……肯定得喝热乎乎的汤。春桃昨晚发了面,今早上要蒸包子,粉条猪肉馅的包子再搭配着鸡蛋饼,齐活。”

  黎春桃蒸的粉条包子很好吃,咬一口外皮,将里面的馅露出来,然后往馅里加陶竹做的辣椒油,那味道极其可口,他一口气吃十个都不腻。

  “……要不咱们还是起来吧,帮春桃蒸包子去。”黎荞睁开了眸子,他迫不及待想吃到外皮暄软馅料香辣的包子了。

  陶竹自然没有意见,美食可以驱散烦恼,吃一顿舒坦的,那什么事都不算事了!

  于是,夫夫两人起床。

  打开门,一股寒气被小风裹着使劲往屋子里冲,两个人不由缩了缩脖子,好冷!

  再看院子里的雪,竟是有膝盖那么深。

  黎荞不由皱了皱眉,今天的粉条不好往县城送啊。

  前院里,黎大山已经来了。

  很快黎春桃和黎菽也来了。

  黎荞扫雪,陶竹他们几个则是做早饭。

  村子里,家家户户都升起了炊烟。

  因为全村人都做粉条,所以今年的工人不用吃住在作坊,他们吃饭和睡觉都是回自己家。

  做粉条其实很累,一点儿都不轻松,工人们做一天的粉条,回家之后都是精疲力竭,所以家务活都落在了老人和孩子身上。

  但是没有人抱怨。

  一日三百多文的工钱,若是家里的工人多,那一日就能挣二两银子,搁从前,做梦都不敢想这种好事。

  现在现实比梦境还美,哪有空抱怨,那些老人和孩子只想这种日子能长长久久。

  吃过早饭,天还没有亮,但红薯作坊已经开工了。

  扫雪的活计落在了老人和小孩儿身上。

  黎粮和王桂花也进了红薯作坊做粉条,做麦芽糖的活计落到了黎二山和黎小山身上,他们俩每次做的量只够供应黎荞的点心。

  做麦芽糖不如做粉条赚钱,有那个功夫,当然是去做粉条。

  黎二山和黎小山两人忙完家里的事,会来黎荞家做粉条。

  黎荞家自然也要做粉条,去年准备不足,他家的粉条吃到夏天就没了。

  今年可不能这样了,一定要做出足够的粉条。

  黎二山和黎小山吃过早饭,先把自家的雪扫干净,留黎小兰看家,然后他们兄弟俩来了黎荞家。

  再加上陶竹,今天黎荞家的红薯作坊也开工了。

  但黎荞没有读书,他去找庄丰收,想组织人把路上的雪扫出来,不然的话,只靠着运输队那一百人,什么时候才能把粉条运送到县城。

  庄丰收也正有此意,他招呼村子里的老人和小孩儿去扫雪。

  等庄丰收把人组织起来,天亮了,而运输队的人竟是来了。

  原来,沿途村子里的人看到大雪,怕影响三柳村、朱家村粉条的运输,再加上他们村子里的人要来三柳村卖淀粉,于是就主动开始扫雪。

  有这些村子扫雪,所以运输队一路走过来,并没有遇到太多的阻碍,很快就来到了三柳村。

  黎荞:“……”

  挺好的,他不用烦恼了。

  不过,今日不是最难走的,最难走的是雪BY郁阎。化的时候,道路泥泞,难走程度跟下雨差不多。

  修路这事儿,还是得向江知县提一提。

  若江知县依旧不同意,那他可以让沿途几个村子捐点钱吧……这样这条路算是大家一起修的。

  之前他没想过号召众人捐钱,是他觉得别人不一定愿意捐,既然这样,他何必做恶人从别人口袋里掏银子呢。

  再加上他担心巨额银子会惹来红眼病,所以出于种种考虑,他就想着自己修这条路。

  可看目前这情况,大家一起修路并不是不可能的。

  当然,他不会号召众人捐款。

  捐款这种事情全看自愿,以他现在的名望,他若是号召,别人不管情不情愿,都会捐一点出来。

  这等于是逼捐了。

  他不想把好事办成坏事,所以,还是先和江知县商议吧。

  雪化之后,很快就到了江知县给黎荞分银子的日子。

  因为县城红薯作坊的工人太多,所以那边的工钱不是日结,而是十日一结,不然每天光是发工钱就得耗费不少时间。

  黎荞这边的分成,也是十日一结。

  江知县本就有抱负要施展,再加上他准备交满分答卷,所以在工钱、分成这个敏感的问题上,他把账算得清清楚楚。

  黎荞虽然只拿半成的分成,但红薯作坊一日的盈利就有六千两,十日是六万两,那么黎荞能得三千两。

  当然,黎荞的分成也得扣除掉举人、秀才、厨子等人的工钱,不过和三千两比起来,这是小钱。

  银子太多,不管铜钱还是银锭,都太惹眼,所以江知县给黎荞的是银票。

  大盛的银票只有一百两这个面额的,所以,就算是银票,黎荞也得拿箱子装。

  数完银票,清了前面十日的账,黎荞又和江知县说起修路的事。

  江知县不同意他修平城到府城的官道,那他修三柳村到平城的路总行了吧。

  江知县自然还是不同意,他安慰黎荞,莫怕,今年过年,圣上一定会知道黎荞这个名字。

  黎荞见此,只能又一次歇了心思,他不可能把还黎粮银子时的那种磨嘴皮子用在江知县身上。

  他本以为过年前这事办不成了,结果在腊月又一场大雪之后,庄丰收主动找他说起了修路的事儿。

  *

  作者有话要说:

  今天睡了一觉,码字码的晚了,明天尽量早点……QAQ

上一页目录+书签下一页

推荐小说

  1. [古代言情] 禁止滥用魔法【完结番外】
  2. [古代言情] 震惊!幼儿园的毛茸幼崽全是反派【完结】
  3. [古代言情] 当邪神,抢老婆【完结】
  4. [古代言情] 黑皮Alpha揣的是谁的崽【完结】
  5. [古代言情] 角色又出BUG了怎么办【完结】
  6. [古代言情] 天师执位外传之聂二少:囧囧见鬼事件簿1-7【完结番外】
  7. [古代言情] 疯批殿下的金丝笼是为我编的【完结】
  8. [古代言情] 人间生存办事处【完结】
  9. [古代言情] 星际大佬,末日摆烂【完结】
  10. [古代言情] 异度觉醒【完结】
  11. [古代言情] 却将万字平戎策【完结】
  12. [古代言情] 漂亮小笨宝总被机器人盯上【完结番外】
  13. [古代言情] 攻略到一半男主和系统跑了【完结】
  14. [古代言情] 甜爆星际:帝国分配给我最强上将【完结】
  15. [古代言情] 乐园坠落【完结】
  16. [古代言情] 十六洲【完结】
  17. [古代言情] 一脚踹掉前徒弟,我和反派HE【完结】
  18. [古代言情] 可小王爷是美强惨啊【完结】
  19. [古代言情] 穿越之异世修仙【完结番外】
  20. [古代言情] 当我老婆变成老攻【完结番外】
  21. [古代言情] 道侣今天发现我死了吗?[穿越]【完结番外】
  22. [古代言情] 什么叫羁绊型御兽【完结】
  23. [古代言情] 女装大佬在修仙界【完结番外】
  24. [古代言情] 恋综小狐,在线撩狼【完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