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盘哇小说>古代言情>独宠夫郎【完结】> 第61章 黎荞剧情少,红薯作坊 全村一起挣钱

第61章 黎荞剧情少,红薯作坊 全村一起挣钱

  黎稻小跑着冲到了黎荞家里, 看陶竹、李瓶、黎大山、黎春桃四个人都在院子里,但黎荞却是不见踪影,于是便黑着脸直接质问:“黎荞呢?!”

  “他不是在研究红薯么?眼下我这个当三叔的都要被红薯害死了, 他怎么还没成果?!”

  “他是不是故意藏着掖着不想让乡亲们用红薯挣钱啊!”

  陶竹:“?”

  李瓶、黎大山、黎春桃:“……”

  还有几个跟在黎稻身后一起过来的村人,这会儿也是满脑袋问号。

  村人最近怕陶树一家子来黎荞家闹事,对黎荞家很是关注,此时黎稻一路小跑往黎荞家而来,好几个看到的村人也跟着过来了。

  王良黑着脸道:“黎稻, 大白天的你发什么癔症?!你想讹黎荞想疯了吧,这种话都能说出来?”

  “就是!没从黎荞身上占着便宜可把你给急坏了吧, 这种屁话都敢说, 有病你自己去治,别跑来发疯影响黎荞读书。”

  “是啊,那可是山一般的红薯, 黎荞哪能一下子就想到好办法。”

  ……

  几个村人, 纷纷出言呵斥黎稻。

  黎稻梗着脖子,一一吼回去。

  有句话说对了, 他的确是没从黎荞身上占到便宜所以急坏了,眼下有个可以碰瓷的机会,他怎么会错过。

  他搬出黎大忠, 说黎大忠之所以被送回来, 都是黎荞害的, 黎荞要是早些研究出红薯的钱路,那就不会有今日的事儿了。

  李瓶被黎稻这话给气着了, 她清楚是怎么回事, 她当即就要去黎稻家里, 让庄丰收找人把黎稻给抓回去。

  正乱糟糟的, 黎荞从屋子里出来了。

  “别吵了,大忠哥原来吃不得红薯,有时间我去探望大忠哥。但在探望之前,大家伙儿先一同瞧瞧我用红薯做出来的粉,今日就算是三叔不来,我也打算拿这个粉做菜的。”

  黎荞说着,示意黎春桃去厨房把他做好的红薯淀粉拿出来。

  他这些天拿红薯做了不少好吃的,但不管怎么做,说到底都是甜品。

  估摸着时候差不多了,他终于做出一副懊恼的模样,说小麦能做小麦淀粉,那红薯应该也能做红薯淀粉。

  于是,前几日黎春桃和黎大山两人合力做了一些红薯淀粉,昨日才晒好装入陶罐里。

  就算是黎稻不来闹事,他今日也打算用红薯淀粉做菜的。

  既然黎稻来闹了,那今天就多做几种菜,不磨蹭了。

  黎春桃很快就抱着一个小陶罐出来了,打开,她拿勺子挖了一勺子红薯淀粉出来。

  这红薯淀粉是小颗粒状的,拿手捏开,滑滑的,不管是村人还是黎稻,都看的一脸懵。

  眼前这跟面粉一样的东西,是用红薯做出来的?

  “这能蒸馒头么?”王良问。

  如果能蒸馒头的话,那也算是给红薯找个了出路,红薯可比小麦高产。

  “这个还不知道,要不就把它当做面粉,用油煎一下,看能做出什么东西来。”

  黎荞道。

  “好啊好啊!”

  不管是村人,还是李瓶都很期待。

  连黎稻也闭了嘴巴,只是盯着黎荞。

  他今天就是不想去挖河所以才跑来找事的,眼下黎荞真拿出了个他没见过的东西,他巴不得黎荞能成功,这样的话,他家的红薯就能卖钱了,他就不用去挖河了。

  为了给他家老婆子治病,他家是真的拿不出这五百文钱!

  棚子旁边有个小厨房,那是黎春桃平日里用来做饭的,于是几个村人都挤进了这个小厨房。

  黎春桃按照黎荞交代的,用水把红薯淀粉化开,锅里放猪油,等油热了,就把淀粉水倒入锅里煎。

  “哇,变颜色了!白色变成褐色了!”

  “好香啊!”

  “这个还真能当面粉煎着吃?”

  ……

  人们瞧着锅里的红薯焖子,啧啧称奇。

  黎春桃的这个做法,叫红薯焖子,这种焖子和红薯凉粉不是一个东西,红薯凉粉只需要水,这个则是需要用油去煎。

  但正因为有油,所以若是做的好了,那口感比肉还好吃。

  黎春桃按照黎荞教的,把焖子盛出来切块,然后重新倒入锅里与蒜、辣椒一起翻炒。

  很快,浓郁的香味飘满了整个小厨房,香的几个村人接连大口吸气。

  平日他们做菜,哪里舍得放这么多油,黎荞家的伙食可真好哇!

  油炒焖子做好,闻着又香又辣,几个乡亲包括黎稻正打算拿筷子品尝,庄丰收带着两个村人来了。

  黎稻说是去厕所,结果好一会儿都不见人影,黎大忠笃定他是来黎荞家了,于是庄丰收从黎大忠家出来,直奔黎荞家而来。

  路上遇见两个汉子,庄丰收便叫上他们,让他们帮着抓人。

  黎稻一瞧见庄丰收,赶紧大叫:“村长,黎荞拿红薯面粉做出了好吃的,你快来尝尝,他真把红薯整出了新花样!”

  “……尝归尝,但你今天必须得去工地,不然若是衙役怪罪下来,那你可是要挨鞭子的。”

  庄丰收沉着脸道。

  黎稻闻言,脸一下子垮了:“村长,我卖给你几百斤红薯吧,这样我就不用去挖河了。你闻闻这香味,以后红薯肯定涨价!现在我以两文钱一斤的价格卖给你,绝对是你占便宜了。”

  “你真的要卖给我红薯?”庄丰收问。

  “卖卖卖,只要你给现钱,现在就可以去我家拉红薯。”

  黎稻小鸡啄米般点头。

  “行。但你还是得跟着我走一趟,得由你亲自去交钱。”

  “好,这没问题。”

  黎稻看庄丰收爽快,高兴坏了,他一把端起一碗红薯焖子,抬步就往门口走:“村长,走走走,咱们回家。”

  嘿,只要不让他去挖河啃红薯,一切好说。

  到底是黎荞的三叔,他一下子端走一半的红薯焖子,但没人拦着他。

  黎荞走过去和庄丰收说了几句红薯淀粉的事,庄丰收点头:“明天我过来详谈,现在我得再去一趟河道那边。”

  于是,庄丰收很快走了。

  但几个乡亲没走。

  黎荞让黎春桃再做一锅焖子,好让大家伙儿品尝。

  他直言这只是初步的尝试,这红薯淀粉既然能用油煎,肯定也有其他的做法,这几日他会多试验,好整出更多的吃法。

  乡亲们尝了美味的焖子,一脸满意和期待的离开了,他们种的红薯,真的要变成小钱钱啦。

  黎荞牛逼!

  黎荞则是和陶竹、黎春桃一起,研究红薯淀粉的多种吃法。

  平城这边有喝面汤的习惯,这种面汤的做法很简单,就是面粉加水,用筷子和出一个面团,锅里水烧开了之后,把这个面团加水打散,然后倒入锅里。

  这样一锅简单又美味的面汤就做好了。

  现在黎荞让陶竹拿红薯淀粉做同样的面汤,当然,操作上有细微的差别,不能真的活成面团。

  于是,他做出了红薯凉粉。

  红薯凉粉和红薯焖子在口感上有细微的差别,但不管是炒还是凉拌,味道都很好。

  接下来,黎荞又用做面条的方式,把红薯淀粉加水活成团。

  但这一次,他没有让黎春桃拿擀面杖擀。

  因为他之前让庄武给他搞了一个手动面条机。

  这种面条机很简单,就是把一个竹筒的底部钻出一些小洞,把面团塞入洞里,然后拿一个和竹筒配套的木板使劲挤压这个面团,那面条就顺着底部的小洞钻出来。

  一根根面条就做好了。

  黎荞第一次看陶竹擀面条时,他就想整出这么一个小工具了。

  但当时没时间,再加上这种方法做出来的面条不劲道,他便没付诸行动。

  可眼下他要做红薯粉条,必须得有这个工具,于是他就找上庄武,让庄武给他做了一个出来。

  此时,拿着这个小工具做红薯粉条,只一次便成功了。

  做出来的红薯粉条粗细均匀,尝一尝,Q弹爽滑,黎荞立马让黎春桃和陶竹同时开伙,一个做蚂蚁上树,一个做酸辣粉。

  陶竹和黎春桃厨艺精湛,虽然是第一次做这两道菜,但因为这两道菜的做法与他们平日里做的饭菜没大的差别,所以他们很快就把蚂蚁上树和酸辣粉做出来了。

  这时,黎大山也把黎粮王桂花黎二山黎小山黎小兰、郑浅浅给叫过来了。

  黎荞做出来的凉粉、油焖子太多,只凭着他们几个人吃不完,于是黎荞就多喊了人过来,大家一起吃。

  反正他做了不少红薯淀粉,可以可着劲霍霍。

  “哇,这个粉条好软,好香。”

  郑浅浅端着小碗吃蚂蚁上树,粉条上沾着猪肉沫,又有辣椒的香辣,夹起一大筷子塞入嘴巴里,香软可口的滋味让他不由眯起了眼睛。

  好吃!

  “这个酸辣粉也好吃,酸酸辣辣,吃一口粉喝一口汤,我都吃出汗了,过瘾。”

  黎大山站在他身旁,笑嘻嘻的向他推荐酸辣粉:“待会儿你一定得尝尝!”

  郑浅浅闻言,抬眼看向他。

  此时天已经黑了,但厨房里点着好几盏油灯,所以,郑浅浅能看到他嘴巴两边沾的红色辣油。

  而且,酸辣粉有点辣,他被辣出了鼻涕泡。

  郑浅浅有些嫌弃的转身,他可是漂亮的小哥儿,才不要当众这样:“我待会儿要吃凉粉。”

  “凉粉也好吃,但炒凉粉有点凉了,我这就往灶里塞把干柴,给你加热一下。”

  黎大山赶紧道。

  郑浅浅闻言,看了眼正端着碗吃酸辣粉的黎粮和王桂花,然后给了黎大山一个小小的白眼。

  “你爹娘也没吃炒凉粉呢,你快去加热一下。”

  “好。”黎大山说着放下手里吃到一半的酸辣粉,颠颠的跑到灶前,往灶里塞干柴。

  王桂花瞧着这一幕,啧了一声,还是小哥儿贴心,黎大山这傻小子还没娶上夫郎就要忘了爹娘了。

  不过,她没搭理黎大山,小年轻的事儿,她不掺和。

  她笑着看向了黎荞:“这个粉条好吃,滑溜,竹哥儿,你是怎么做的?我看里面也没加旁的东西。”

  “大冬天的若是能吃上一碗这个,那全身都舒坦了。”

  “这个很简单,我放了黎荞教我做的豆瓣酱和辣椒油,很容易能做出这个味儿。”

  陶竹立马把酸辣粉的做法告诉给了王桂花。

  他吃的嘴边也沾了辣油,但他暂时没擦。

  反正都沾上了,吃完了再擦。

  一碗根本不够,他待会儿还得再来一碗。

  其实下午时他吃了不少焖子和凉粉,刚才还吃了半碗蚂蚁上树,但这会儿他还是想吃。

  酸辣粉的味道太绝了。

  “怪不得。”王桂花点头。

  黎荞做的那个豆瓣酱,里面放了不少油和大料,不管用什么吃法都好吃。

  她身旁,黎粮如同黎大山吃面条那般,夹起一筷子粉条,哧溜一声,半碗粉条进他嘴巴里了。

  两三筷子下去,碗里粉条没了。

  他喝了口汤,满足的起身,准备再去锅里盛一碗。

  嗦粉的快乐,太妙了。

  他忍不住道:“小荞啊,你能用红薯整出这种粉条,咱们祖坟真是冒青烟了啊,哈哈哈。”

  这话一出,黎荞忍不住笑,王桂花则是瞪黎粮:“这才哪到哪儿?小荞将来可是要考科举的!”

  这个粉条虽然很好,但可不能占据黎家祖坟的青烟。

  黎家祖坟的青烟得留给黎荞考科举用!

  “看我这嘴,的确说错了。”黎粮想起这事儿,立马抬手在嘴巴上打了一下,力道还挺重:“我刚才啥都没说,你们啥都没听到。”

  他赶紧转话题:“小荞,这个粉条你打算怎么卖?是买别人的红薯做这个粉条么?”

  “我还没有想好。”黎荞道。

  “这个难做么?要是雇人做的话,会不会泄露方子?”

  王桂花已经担忧上了。

  周边几个村子都指望黎荞消耗红薯,红薯多,再加上黎荞要读书没时间做粉条,所以他肯定得雇人。

  但雇人的话,会不会泄露方子?

  “可以提前签一个契约,谁要是泄露了,那就让他赔钱。”陶竹道。

  “这法子好,但即便如此,雇人的时候也得谨慎一点,人品不好的,咱不要。”

  王桂花叮嘱道。

  “我知道。”黎荞点头。

  红薯粉条的做法一点儿都不复杂,很容易就会被模仿了去。

  周边几个村子的红薯都等着他消耗,若是雇人做粉条,肯定不能只雇一两个。

  但若是雇的人多了,万一有人悄悄的把方子卖给其他人,那这还真不好查。

  很快,李瓶、王桂花、郑浅浅等人吃饱喝足,他们走的时候,不忘带走一些凉粉、焖子、酸辣粉。

  等人都走了,黎荞和陶竹锁了门,两个人开始洗漱。

  时候不早了,两个人不准备看书记账了。

  陶竹一边拿着牙刷去沾牙粉,一边道:“那个淀粉做的有些少了,之前应该多做一些的。”

  “没事儿,这几日天气好,明天就让大山和春桃再做一些。”黎荞去舀热水。

  他上次去县城时,特意买了个烧水的小炉子。

  这样早上和晚上洗漱时就能用热水了。

  就是这里没有煤炭,不能搞煤球,想烧热水,得一直坐炉子前照看着。

  “那咱们怎么在保住方子的前提下赚钱呢。”陶竹拧眉,认真思考这个问题。

  “明日问问村长吧。”

  黎荞现在有些拿不定主意。

  在这个时代,单凭他一个人,震慑力有点低。

  但若是由庄丰收出面,那震慑力就很强了。

  于是,等第二日中午庄丰收来找他时,他把庄丰收请到堂屋,摆上凉粉、焖子、酸辣粉、蚂蚁上树几道菜,一边吃一边把他想的两种方式都说了。

  一种是他成立一个加工红薯粉条的小作坊。

  他雇人干活,他给人发工资。

  盈亏、保护方子等活计,全都由他负责。

  若是招的人少了,那每日做的红薯淀粉和粉条就会很少。。

  周边几个村子的人眼巴巴盯着他,他若是只搞一个几十人的小作坊,那忙活到过年也不能把周边村子的红薯消耗完。

  但若是雇的人多了,那如何确保这些人不会把方子泄露出去?

  而且,人多了,那事情肯定也就多了,他要读书,懒得去管杂事,他也不想陶竹太费心。

  陶竹还得做点心呢。

  所以,若他自己开作坊,好处是他挣的银子多,坏处是得操心,劳心劳力。

  另外一种方式,是三柳村成立一个加工红薯粉条的小作坊,他只拿分成,不参与具体的管理。

  作坊的盈利,平均分给干活的人。

  这种方式他挣的钱比第一种方式少,但好处是省心,他只需要拿固定的分成,那旁的什么都不用管了。

  当然,这种方式也有泄露方子的危险,但有庄丰收镇着,人们泄露方子前肯定会掂量掂量。

  “你倾向于哪一种?”庄丰收听完了黎荞的话,没有说其他,而是反问黎荞。

  “我啊,我倾向于第二种。乡亲们都是好人,平日里对我和竹哥儿也照顾颇多,我愿意少挣一点儿,让乡亲们多挣一点儿。”

  这是他和陶竹商量后的决定。

  这么一来,他算是给三柳村的村人寻了一条真正的钱路。

  那三柳村的人就和他紧紧绑在一起了。

  以后甭管是对付陶家、黎黍等人,还是同窗打探他的名声,他都不用担忧。

  “那就第二种好了。”

  庄丰收看黎荞答的利落,脸上每一条皱纹都盛着满意。

  不错,愿意拉扯乡亲,是个好后生。

  “泄露方子的事,至少今年你不用担心。”他道。

  “嗯?”黎荞不解。

  “如果真的是由村子建作坊,那我会在河边寻一块地,搭建简单的房屋。凡是在作坊干活的人,在年前都不能回家,不能和他们的家人有接触。”

  黎荞:“……”

  他目瞪口呆。

  不能回家?

  这保密方式也太硬核了吧。

  “用这种方式的话,至少今年能保住方子。为了明年也能保住方子,那凡是进入作坊干活的人,必须要签一份契约,凡是泄露方子的,不仅要赔钱,还得蹲大牢,全家也不能再留在三柳村。”

  庄丰收又道。

  黎荞:“……”

  牛逼了,庄村长。

  这震慑力,可比他这个小书生强多了。

  “你觉得我这法子怎么样?”庄丰收看黎荞不说话,便问他。

  “我觉得甚好!”

  黎荞立马竖大拇指:“我想不出比这更好的法子了,果然还是得由您出面啊。”

  他心服口服。

  庄村长有大魄力!

  庄丰收闻言笑了笑:“这算什么,说到底还是你给红薯寻了个出路,真正厉害的是你这个年轻人。”

  “快吃,吃完我就召集全村的人宣布此事。”

  “趁着现在还没入冬,天气不算冷,赶紧把作坊所需的屋子、工具都给备齐了。”

  黎荞听了这话,忍不住再次竖起大拇指。

  这种雷厉风行的风格,三柳村有这样的村长,是他之幸,也是村人的幸运。

  很快,午饭完毕,庄丰收对几道红薯淀粉做的吃食赞不绝口,就凭着这个味道,就凭着能长期保存的特点,绝对能卖得出去。

  为了树立村人对作坊的信心,临走时他带走了一陶罐炒凉粉和一陶罐炒粉条。

  此时是中午,村人都在家里,听到庄园的锣声,他们很快就来到了村口。

  不过,这一次,村口的场景和从前不同。

  因为桌子上不仅站着庄丰收,还放着两个陶罐和不少由树枝做的筷子。

  这是……

  很多人脸上都涌出了期盼之色。

  昨天黎稻跑去黎荞家闹的事早就在村子里传开了,黎荞真把红薯整出新花样的事也传开了。

  现在庄丰收召集众人,应该就是为了说此事吧?

  有心急的,忍不住大声问庄丰收:“村长,你旁边的陶罐里是啥啊?”

  “凉粉。粉条。”

  庄丰收也没卖关子,他看人来的差不多了,便抬手示意众人安静。

  然后他便讲了黎荞整出来的新花样和村子要建作坊的事儿。

  “大家伙儿可以先尝一尝这个凉粉和粉条,尝过之后你们就能确定,这凉粉和粉条一定可以挣不少钱。”

  “所以,别因为前面几天没工钱就心里慌,不用慌,等粉条和凉粉卖出去了,那大家伙儿就能分钱了。”

  说罢,他让众人排好队,挨个上前品尝炒凉粉和炒粉条。

  黎荞家做饭一向舍得放油放调料,他保管村人吃了之后干劲十足,雄心万丈。

  村人听了庄丰收的话,倒是没急着排队,而是怀疑他们的耳朵出错了。

  黎荞竟然愿意用这种方式带他们挣钱?

  他们忍不住大声询问庄丰收,确认了再确认,然后村□□发出了前所未有的欢呼声。

  黎荞大气!

  等尝到了凉粉和粉条的滋味,欢呼声更响,就凭这个味道,肯定能卖出去啊。

  现在的他们可不是从前的他们了,现在的他们去过望月楼,知道望月楼的消费有多高,知道望月楼的生意有多火爆。

  他们不是井底之蛙了,他们有他们的判断。

  就眼前这两种菜,那些有钱人绝对会喜欢的!

  有钱人才不会在乎价格,有钱人只在乎味道,要知道黎荞一个蛋黄肉松馅的青团卖八十八文一枚还供不应求呢!

  “村长,啥时候建作坊啊?现在天黑的早,不抓紧的话,一会儿天就黑了。”

  有心急的人催促。

  “还有事没说完,别急。”

  庄丰收摆手,让众人稍安勿躁。

  “你说你说。”

  村口立马安静了,等着庄丰收开口。

  庄丰收站在桌子上,将众人的神色挨个瞧了一遍,然后才慢悠悠的开口:“先说分成的事儿。”

  “我先把这个话说在前头,听完之后若是愿意进作坊干活的,那就留下继续听,若是不愿意的,那可以走了,现在得种小麦,我也不想占用你们的时间。”

  村人听了这话,纷纷点头。

  庄丰收每次都是捡他们最关心的说,从不废话,他们喜欢这个村长!

  此时,他们瞧着桌子上的庄丰收,期待中带着紧张,这个红薯粉条能让他们挣多少钱呐?

  “根据黎荞的实验,大概六斤红薯出一斤红薯粉,一斤红薯粉能做一斤一两左右的粉条。”

  “凉粉不好卖,作坊以卖粉条为主。也就是说,一斤粉条的红薯成本大概是十二文。”

  “再加上要晾晒,要用干柴,所以,人工和材料这些成本加一起,大概有十八文。”

  “这个粉条,肯定是先卖给望月楼,望月楼吃不下,那就卖给其他人。大家伙儿不用担心销路,这个由黎荞解决。”

  “黎荞给望月楼的价格,是四十文一斤粉条。这么一来,一斤粉条的利润大概有二十二文。”

  “虽然方子是黎荞提供的,但黎荞心善,不愿意和乡亲们争利,所得利润如他只拿两成。要知道他和郑家的分成是三成。”

  说到这里,庄丰收伸出两根手指头比划了一下,好教众人知道黎荞做出了多少牺牲。

  “哇,黎荞竟然只拿两成么?”

  村人震惊。

  黎荞和郑家、庄家都是三成分成的事,村人都知道。

  眼下到了大家伙儿这里,黎荞却只拿两成?

  这谁不说一句黎荞大气!

  “对,黎荞只拿两成。也就是说,一斤粉条,黎荞只拿不到五文钱,而乡亲们则是拿十七文钱。”庄丰收继续。

  “不要觉得这个数少,一斤是十七文钱,若是一天做一百斤,那就是一千七百文。若是做三百斤,那就是五千一百文。”

  “每家出两个人,大概有两百人,两百人分这五千一百文,那一人能分二十五文。”

  “当然,这是最低的数字了。”

  “这粉条耐储存,放一年都不会坏,大家伙儿不用担心销路,就算是一时卖不完,那可以留着明年卖。所以到时候尽管甩开膀子使劲干,都是大老爷们,一天怎么只做三百斤粉条,最起码也得做个四百斤。”

  “若是四百斤的话,那每个人一天就能拿三十四文钱了。一天三十四文,一个月就是一千文,不用出村子就能拿到这个工钱,这种好事搁以前哪有?”

  众多村人:“……”

  这种好事搁从前的确是没有。

  一个人是一千文,一家出两个人,那一个月就是两千文了。

  妈惹,以前真没这种好事啊!

  庄丰收将众人火热的神色收入眼中,又继续道:“所以,都记着黎荞的好,是黎荞给了大家伙儿这个机会,而且还主动让利,很多富人都是为富不仁,他富了待乡亲们却是仁了又仁,仁上加仁。”

  “今后黎荞和竹哥儿若是遇着什么事儿,大家伙儿都要上去帮忙。”

  “若个别人不知道感恩,那今后就不能在作坊里干活挣钱了。”

  说到最后,庄丰收语气严厉了起来,神色也变得严肃。

  他的眼神,在黎黍和黎稻身上扫来扫去。

  至于刘翠,这家人根本没资格进作坊干活,所以他懒得给眼神了。

  黎黍:“……”

  黎稻:“……”

  气死了。

  有心撸袖子和庄丰收争辩,但谁知道这时其他村人也都看向了他们。

  并且还七嘴八舌的开喷了。

  “黎黍啊,从前你怎么样大家伙儿管不着,但从今往后黎荞是整个村子的大恩人,你要是敢去找黎荞闹,那别怪大家伙儿不客气哈。”

  “就是,还有黎稻,别仗着是长辈就老想着从黎荞身上占便宜,也不看看你自己给了黎荞什么,大家伙儿的眼睛都是雪亮的,你今后可要少作妖!”

  “啧,其实我倒是希望他们继续作妖,这样他们就不能在作坊里干活了,他们退出去,那肯定有人补进去,说不定就是我家的补进去,这样我家就有三个人挣钱了,一个月三千文呐!”

  “咦?是这样哈。黎黍,黎稻,你们俩继续闹继续作,快造福乡亲!”

  “牺牲你们两家,造福其他乡亲,大家伙儿会记着你们的好的!”

  ……

  一时间,想明白的村人竟是开始朝着黎黍、黎稻喊话。

  黎黍、黎稻两人自是气的要死,眼瞅着要吵起来了,庄丰收立马制止。

  他忙着呢,哪有空看吵架。

  “说完了分成,那我再强调一下惩罚。今年应该没人能泄露方子,但今年之后就不能保证了,所以,谁要是泄露了,不仅要赔钱,还得随我一同去官府见官,而且一家子都得被赶出村子,听明白了么?”

  “听明白了!”

  村人齐声回答。

  泄露方子啥的,干这事的代价太大了,可不能做。

  而且,不但自己不能做,也要防着别人干这种缺德事,万一方子泄露了,那他们村子的作坊就运行不下去了。

  这是在毁他们的钱路啊。

  就在村人下定决心今后要盯的紧一些时,庄丰收又发话了,谁家愿意去作坊干活的,找他报名。

  今天得把具体的人选定下来,还要把作坊的地点定下来,然后连夜开工。

  多耽搁一日,那就少赚一日的钱,必须加快速度。

  于是,这天下午,三柳村的村人是相当忙碌。

  进了作坊就不能随意出来了,这个人选必须要商定好。

  黎荞这边也挺忙,他亲自上手做红薯淀粉。

  早就猜到这种情况了,所以他上一次做的红薯淀粉足足有五十多斤。

  但明日他要拿着红薯粉条和凉粉去望月楼推销,所以得多做一些淀粉,免得续不上。

  正忙碌着,刘翠和陶萄竟来了。

  这母子两人态度极其好,为上次在黎荞家瞎嚷嚷一事向黎荞和陶竹赔罪。

  这一次的红薯粉条作坊,黎黍、黎稻两家都能进去干活,她家却是不能。

  于是这母子两人为钱低头,特意过来给黎荞、陶竹道歉。

  之前的玉米,黎荞没和她家计较,她家也能给望月楼供货,是以刘翠以为黎荞早就不生她家的气了。

  可谁知道黎荞会在红薯粉条作坊这里卡她!

  和作坊里的高工钱比起来,玉米算什么啊,就是把家里今年种的玉米全部卖了,那也只能抵得上作坊里一个月的工钱!

  面对着刘翠和陶萄的讨好赔笑,黎荞神色淡淡的,他倒是不在意上次这母子俩的闹腾,但是,他在意陶萄欺负过陶竹。

  所以,想进红薯粉条作坊,今年是绝对没戏的。

  至于以后,那得看他心情。

  刘翠、陶陶两人无功而返,他们倒是想多哀求一会儿,但现在全村人都盯着黎荞家,他们过来时有几个村人看到了,并且跟过来了。

  这几个村人不让他们多打扰黎荞,他们只能离开。

  等刘翠和陶萄走了,黎荞看向了陶竹:“竹哥儿,我是这样想的,等明年看看这家人到底改没改。”

  “若是改了,那可以让他们进作坊,但他们必须得照顾一下陶树。”

  陶树这个大麻烦,现在有陶老太和赖冬梅照顾着,但陶老太年纪大了,赖冬梅也不像是能为陶树守一辈子的,所以,他得找人盯着陶树。

  “行,你做主。”陶竹对此没意见。

  让陶家人盯着陶家人,这法子挺好。

  庄丰收办事效率很高,一夜之间,不仅敲定好了进入作坊的人选,作坊的地点也定下来了,就在陶竹开垦荒地的那片树林里。

  那里靠近小河,取水方便,而且没有人只有树,盖房子的话,直接砍树就成了。

  房子不用盖的多好,尽量用树,到时候在外面糊一层泥巴,凑合着能用就成。

  房子开始盖了,工具也要开始做了,晒淀粉需要干净的筐和布,晒粉条也需要木架子。

  于是,第二天黎荞去县城,不仅要给望月楼推销粉条和凉粉,还要买相关的用具。

  黎荞先去了望月楼,他借用望月楼的厨房,现场做了四个菜。

  炒凉粉,蚂蚁上树,酸辣粉。

  还有一个是烩菜。

  黎荞做的烩菜味道很不错,里面有白菜,有豆腐,当然,也有少量的粉条。

  这样的烩菜比较平价,适合普通百姓。

  望月楼不仅做有钱人的生意,还做普通人的生意,普通人吃这样的烩菜,绝对吃得起。

  酸辣粉以粉条为主料,想吃饱的话,最起码得两份起步,一般人吃不起。

  但烩菜一大半都是普通的菜,普通人搭配着玉米饼子,一碗就能吃饱。

  这四道菜,王掌柜的反应是惊为天菜,一道比一道绝,每一道他都爱死!

  他看黎荞的眼神,仿佛在看财神爷:“小黎啊,你让望月楼的菜单又丰富了不少啊。”

  除了这四道菜,他脑子里又出现了不少菜。

  毕竟是开酒楼的,瞧见原料,他不用动脑子就能想出好几种做法。

  “互惠互利。”黎荞笑眯眯的道:“不过,我们村每日能做几百斤粉条,望月楼做不了几百斤的粉条菜,所以,我希望望月楼可以卖干粉条。”

  “不是有府城的人过来吗?可以卖去府城。”

  “当然,也可以卖给本地的人。”

  黎荞是一定要为粉条寻销路的,所以,望月楼若是不卖干粉条,那他就让村人在县城里摆摊卖。

  到那时,肯定会影响望月楼的生意。

  王掌柜闻言,立马道:“这是自然,做的粉条必须卖出去,不能砸你们手里。”

  “尽管放到望月楼,有多少望月楼都买。”

  大不了他把干粉条送到府城去卖,反正不能让粉条流入到其他人手里,比如说醉仙居。

  他要靠着粉条,让望月楼的生意再翻一番。

  最近望月楼的生意火爆,他已经多招了一波人手了,眼下来看,还得再招一波。

  和王掌柜谈妥了粉条的销路,黎荞没有多留,他去买了相关的工具,然后赶着牛车回村。

  到村子里时,作坊的简易房子已经搭建好了。

  庄丰收也把自家的红薯送过去了。

  这个作坊的前期投入,都是由庄家负责,所以,这一批粉条,就用庄家的红薯做。

  黎荞把所需要的工具送过去,这个作坊立马就开工了。

  黎荞身为技术人员,现场指导众人。

  做吃食,最重要的不是味道,而是卫生。

  这红薯粉条打的是他的招牌,所以,他对卫生的要求很高,必须得用布巾包裹住头发,免得头发掉进去。

  手也得洗干净了,特别是指甲缝,不能留污渍。

  ……

  挑了一圈的刺儿,等真的开工,已经是晚上了。

  但每个人都很兴奋,没有任何人喊困,黎荞把技术给了,把销路搞定了,眼下就看他们了。

  要甩开膀子加油干,做的粉条越多,他们挣的钱也越多!

  *

  作者有话要说:

  久违的万字章!

  这个剧情也算是写完了。

上一页目录+书签下一页

推荐小说

  1. [古代言情] 炼药师在现代【完结】
  2. [古代言情] 小娇包撒娇:皇兄轻点撩【完结】
  3. [古代言情] 你才O装A,我真A【完结】
  4. [古代言情] 獭獭我呀,靠存档振兴乡村【完结】
  5. [古代言情] 汴京小厨的美食日常【完结】
  6. [古代言情] 红雾过后【完结番外】
  7. [古代言情] 小地主落魄后[种田]【完结番外】
  8. [古代言情] 朕被摄政王压了【完结】
  9. [古代言情] 师弟有病,我有疾【完结】
  10. [古代言情] 不要爱我呀【完结番外】
  11. [古代言情] 我返祖后成了救世主【完结】
  12. [古代言情] 我的alpha是个仙君[星际]【完结】
  13. [古代言情] 好可怜一家人【完结】
  14. [古代言情] 家兄扶苏【完结】
  15. [古代言情] 伴侣沉迷搞钱总是不回家怎么办【完结番外】
  16. [古代言情] 启示录[虫族]【完结】
  17. [古代言情] 郢州富水【完结】
  18. [古代言情] 团宠人鱼崽崽最可爱【完结】
  19. [古代言情] 禁止滥用魔法【完结番外】
  20. [古代言情] 震惊!幼儿园的毛茸幼崽全是反派【完结】
  21. [古代言情] 当邪神,抢老婆【完结】
  22. [古代言情] 黑皮Alpha揣的是谁的崽【完结】
  23. [古代言情] 角色又出BUG了怎么办【完结】
  24. [古代言情] 天师执位外传之聂二少:囧囧见鬼事件簿1-7【完结番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