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盘哇小说>历史军事>明末:蜀王继明复山河> 第860章 先南后北、北伐再议

第860章 先南后北、北伐再议

  “陛下言重了。”

  “其实这哪是臣的功劳,该是陛下的功劳才是。”

  “若不是陛下深谋远虑、高瞻远瞩,早早的收复了河套地区;”

  “这阴山和燕山相互配合、共同拱卫宣化的方略,根本就无从施展。”

  “再者,咱们也建不起足够多的骑兵;”

  “没有骑兵便只能固守,哪有主动出击漠北的能力?”

  “最后就是将士们犀利无匹的武器、强横至极的战力了。”

  “装备了板甲、燧发手枪的将士,对阵蒙古人时完全不落下风;”

  “甚至能以一敌二、以一敌三!”

  “这些可都是陛下的功劳,臣只不过是捡了便宜而已,不敢居功。”

  面对朱至澍的夸奖,李定国满是谦逊。

  “呵呵,宁宇过谦了。”

  “放心,你的功劳,朕会记着的。”

  “好了,说点别的;”

  “对于北境接下来的安排,宁宇你有什么建议吗?”

  “若是有的话,不妨细说一番,朕好集思广益。”

  一番商业互吹之后,朱至澍换了个话题。

  制定一个地方具体的发展战略;

  自然要多听听当地官员的意见。

  若中枢全凭想象而进行千百里之外的微操,往往得不到好的结果。

  “臣不敢。”

  “陛下圣明无双,治国理政之能古今少有,臣怎敢在陛下面前班门弄斧。”

  “臣唯一关心的事,就是咱们什么时候远征漠北啊?”

  “虽然这些年来,臣不断的派遣将士越过阴山、袭扰深处漠北的蒙古人;”

  “但毕竟不是大举北伐,所以最里也不过才深入三五百里而已。”

  “这点距离,可以放放蒙古人的血;”

  “但要说让蒙古人伤筋动骨,失去威胁我大明的能力,却是大大不足的。”

  “所以;”

  “这远征漠北一事,还是得做。”

  “只要远征漠北之仗打好了;”

  “别的不说,保边境三五十年的安宁还是可以的。”

  “陛下以为呢?”

  作为军伍之人,李定国最关心的,还是打仗。

  自从剿灭阿济格、收复宣化镇(1649年)之后,李定国便一直在大同这边呆着;

  肩负起了镇守大明北境的重任。

  迄今为止,已经有五六年的时间了。

  虽说在这五六年的时间里,李定国也是身处边关重地。

  但蒙古人早在前些年便被打怕、被打疼了;

  不休养个几年十几年的,根本没有再次南下犯边的能力。

  所以李定国这五六年日子过的清汤寡水、好似致仕养老一般。

  可不把他给憋坏了吗?

  尤其是在南疆这些年打的风生水起,灭国数个、拓土万里的对比下。

  李定国的心啊,更是跟猫抓狗咬似的;

  着实是想有一场大战了。

  “哈哈哈......”

  “宁宇休急。”

  “你才三十三岁而已,急什么呢?”

  “什么时候北佂漠北,朕还没想好。”

  “从目前的形势来说,还是南边更为优先一些。”

  “毕竟南边只要打下来了,那就是数不清的耕地,可以养活无数的百姓;”

  “而漠北打下来了,也不过就是添加些草场、戈壁、荒漠、牛羊而已。”

  “但朕答应你:”

  “一定会北佂漠北的!”

  “蒙古人施加在汉人身上的血债,必定要偿还。”

  “并且这封狼居胥、饮马翰海的功劳,一定少不了宁宇你的一份。”

  “这样该满意了吧?”

  面对李定国的请战,朱至澍大笑不已的同时,也没忘对李定国许下承诺。

  同时,也简单的和李定国说了下、自己决定先南后北的原因。

  朱至澍能理解李定国积极求战的决心。

  武将嘛,本就如此。

  再加上看着以前的同仁都在立功,而自己却在北境这边数沙子,不急才怪呢。

  但朱至澍也相信李定国能理解、认同自己的战略制定。

  李定国是一名谋略出众的帅才,并不是那种只知道打打杀杀的莽夫。

  “哈哈哈......”

  “既然陛下话都说到这个份上了,臣还有什么不满意的呢?”br>
  “那臣就等着陛下远征漠北、饮马翰海的旨意了;”

  “臣先在此谢过陛下了!”

  “......”

  两人一番说七说八之中,时间也在缓缓的流逝。

  转眼间;

  就已经是夕阳西下、晚霞映天了。

  远处的天际边;

  一轮已经不再刺眼的红日、孤悬在山峦一侧。

  倔强的它不愿就此草率的落幕;

  在彻底沉入星野之前,竭力的给这片壮丽俊美的山河、披上了一层金光。

  使得这片山河在壮丽俊美之外,陡增了几分庄严肃穆、沧寂茫桑。

  与它千百年来边关重塞的身份,极为相符。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这山这河、这城这人;”

  “这片先辈们抛头颅洒热血打下来的基业,谁能不为之迷醉?”

  “谁能割舍的下呢?”

  “咱们一定要牢牢的守住它;”

  “再也不失去了!”

  朱至澍矗立在城头,看着晚霞之下的壮美宣化,对身旁的李定国叮嘱着。

  宣化这地,经历了太多的苦难了。

  你来我往、攻杀不断;

  得而复失、失而复得。

  这一座座毁了又修、修了又毁的城池下,不知道埋葬着多少的白骨;

  这一条条阔路和大河边,不知飘荡着多少的怨魂。

  别再失去了。

  不然;

  又是一场浩劫。

  这番话,看似是在叮嘱李定国;

  但何尝又不是在鞭策着朱至澍自己呢?

  在宣化府盘桓了几天、歇尽了一路的疲惫之后,朱至澍再次上了路。

  这一次,他的目标是集宁城(今乌兰察布地区)!

看書溂 有的人死了,但没有完全死……

  

上一页目录+书签下一页

推荐小说

  1. [历史军事] 三国志通俗演义白话文版
  2. [历史军事] 乱世贼王
  3. [历史军事] 穿越明朝之我救了马皇后
  4. [历史军事] 逃兵开局:觉醒系统后我杀穿乱世
  5. [历史军事] 称帝从统一草原开始
  6. [历史军事] 大晋第一才子
  7. [历史军事] 大明:一出生就被当成了神仙
  8. [历史军事] 新语新编
  9. [历史军事] 缘起一九三七
  10. [历史军事] 抗战:啥,你说班长不是干部?
  11. [历史军事] 都市最高手
  12. [历史军事] 红楼之庶子为王
  13. [历史军事] 北宋:开局遇见李清照
  14. [历史军事] 红警:从明末开启星辰大海
  15. [历史军事] 亮剑:疯了吧,你管这叫边区造?
  16. [历史军事] 三国之国医兴汉
  17. [历史军事] 盘点败家皇帝,开国太祖们傻眼了
  18. [历史军事] 生在皇庭,家和万事兴
  19. [历史军事] 我岳父是朱元璋
  20. [历史军事] 知否之袁家庶子
  21. [历史军事] 陛下,该上路了
  22. [历史军事] 三国之争霸天下
  23. [历史军事] 故事在民间
  24. [历史军事] 庆帝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