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盘哇小说>历史军事>明末:蜀王继明复山河> 第820章 与汉人一视同仁

第820章 与汉人一视同仁

  “入我汉土、那自然是以汉人视之,与汉人一视同仁!”

  “朕绝不容许在我汉人的国土上,又多出个作威作福的权贵阶层!”

  “与礼部商议下;”

  “按这些权贵在此前战事中的投降先后、配合程度等要素,分别册封予子、男爵位,按例拨予奉养银;”

  “之后所有人等,尽需改汉名、习汉学、说汉话、行汉风。”

  “除此之外,与汉人无异。”

  “可务农、可经商、可入学、可科举从仕、可互相婚配。”

  “但亦需承担徭役赋税、遵守大明律法等一应义务。”

  “朕虽然取了他们的故土;”

  “但朕亦给了他们大明的爵位、大明子民的身份。”

  “咱大明的爵位、大明子民的身份,不比在那偏隅之地的王公贵胄强?”

  “对了。”

  “秦翼明和孙悦的上书也很不错。”

  “对待南疆地区的原住民、也当与汉人一视同仁。”

  “废旧俗,改汉名、习汉学、说汉话、行汉风;”

  “切不可出现国中之国、民中之民的情况!”

  朱至澍虎躯一震,用不容置疑的语气,回答了刘之温的提问。

  对于这些掳掠而来的南疆权贵、以及南疆的原住民,他都不会苛对;

  但也不用想能拥有什么额外的特权。

  不然,这就是对汉人的不公平。

  同时;

  和元朝、以及因为自己的到来而提前终结的满清那般,将子民划为一二三等区别对待。

  也是极其短视的行为。

  唯有真正的一视同仁,所有人的心中才都不会有怨气、民族融合才能尽快的完成。

  “陛下圣明。”

  听完朱至澍的话后,刘之温心头一松,躬身应道。

  最怕朱至澍过于善待这些外来权贵的,其实不是朱至澍自己,而正是以刘之温为代表的这些文人。

  ‘华夷之辩’谁提出来的,不就是这些文人吗?

  北狄东夷、南蛮西戎。

  在文人看来,这些人,尽是些粗鄙之人、上不得台面,耻于与之为伍!

  古语有云: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

  若是这些蛮夷愿意俯首称臣;

  愿意废弃旧俗,行华夏的礼仪、穿华夏的衣服、用汉名、习汉学、说汉化、行汉风;

  那就可以说自己是华夏的一份子。

  刘之温等人,也能勉强的接受他们。

  但要是在华夏之内搞特立独行的一套,行国中之国、民中之民之举;

  刘之温及其身后的文人,第一个不答应!

  唯有将其剿灭!

  “嗯。”

  “这一次将士们的军功赏赐,弘正你准备的如何了?”

  “可否在过年之前,尽数发放到位呢?”

  说完这些事后,朱至澍继续问道。

  大明太大了、要处理的事情也太多了,一件接着一件没个停。

  “军功赏赐的储备方面,陛下大可以放心;”

  “充足无虞!”

  “这些东西,早在南疆开战之前便已经在储备了;”

  “经历的战事多了,臣这点远见还是有的,呵呵呵......”

  “且为了防止尽数发钱、引起市场上的物价飞涨;”

  “这一次的军功赏赐,一部分还折算成了布匹、粮油等实物。”

  “只是......”

  说到这里,刘之温面露难色。

  迟疑了一下之后,才继续说道:

  “只是要在年前就尽数发下去,就有不小的难度了。”

  “一来是因为南疆新靖、自产能力不足,银钱实物等等,大多需要从内陆转运过去。”

  “而南疆又路途遥远;”

  “转运本就耗时良多,到了之后还要分发。”

  “要赶在年前发放到位,怕是有些来不及。”

  “二来就是因为一部分的军队,如今已经准备启程返回内陆。”

  “这部分,只能等回到驻地之后再分发。”

  “这折腾一二,怕是也要等过了年才可以尽数分发完毕了。”

  刘之温无奈的说道。

  人力终有穷尽时;

  面对这种实际情况,纵使是他这个户部尚书已经尽力而为了,也难免有不尽如人意之处。

  “哦,原来是因为这些个原因。”

  “那行吧,年后就年后吧,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

  “但不论多难,年前多少还是要发一些下去的。”

  “布匹粮油等实物转运困难可以年后再补;”

  “但银钱等转运方便的,先发一部分下去。”

  “让将士们过个开开心心的、有盼头的好年。”

  “且要和军中将士说明未尽数发的原因、以及约定一个可以尽快尽数发下去的时间。”br>
  “万不能让将士们狐疑寒心、更不可因此生出乱子。”

  “否则;”

  “户部并兵部、督军司、军中将士,一体责罚!”

  听完刘之温的解释,朱至澍心中了然、接受了这个客观无奈的事实。

  但也在最后用严肃的语气、着重强调了要处理妥当。

  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涉及到军队的事情,便没有小事。

  看过了前些年、因为欠饷而造成的那些严重的后果之后;

  对于这块,朱至澍更加是分外的看重。

  “陛下放心,臣等明白。”

  “必定会和将士们讲清缘由、不会让将士们寒心狐疑。”

  听到朱至澍少有的严肃语气,刘之温后背不由的为之一紧,言之凿凿的保证道。

  “嗯......”

  “还是我大明经济底子太薄了啊。”

  “几十万将士的军功赏赐而已,便可能会对物价造成冲击,以至于不敢全部发钱。”

  “若是盘子够大,这点钱又算得上什么?”

  “全部发钱、可比发这些实物简单多了。”

  “吾等还需努力才是啊。”

  “对了,纸币一事进展如何了?”

  “在防伪耐用这块,有突破了吗?”

  由发放赏赐的事情,朱至澍又联想到了纸币发行这块,继续对刘之温问道。

  朱至澍对于户部的期望很高、很高;

  而其中的一条,便是能够尽快的发行纸币。

  纸币成本更低、流通更加的方便,是远比金属钱币要理想的货币。

  对这点无比清楚的朱至澍,自然对纸币心心念念。

  而货币的发行,现在是由户部直管的钱监来负责的。

  九监(盐、铁、酒、茶、烟、粮、油、煤、钱)之中,前八监都还是由税务部代管;

  唯有第九监钱监,是由事务繁多的户部直管。

  可见朱至澍对钱监之重视。 有的人死了,但没有完全死……

  

上一页目录+书签下一页

推荐小说

  1. [历史军事] 冰火两重天之黄金面具
  2. [历史军事] 三国志通俗演义白话文版
  3. [历史军事] 乱世贼王
  4. [历史军事] 穿越明朝之我救了马皇后
  5. [历史军事] 逃兵开局:觉醒系统后我杀穿乱世
  6. [历史军事] 称帝从统一草原开始
  7. [历史军事] 大晋第一才子
  8. [历史军事] 大明:一出生就被当成了神仙
  9. [历史军事] 新语新编
  10. [历史军事] 缘起一九三七
  11. [历史军事] 抗战:啥,你说班长不是干部?
  12. [历史军事] 都市最高手
  13. [历史军事] 红楼之庶子为王
  14. [历史军事] 北宋:开局遇见李清照
  15. [历史军事] 红警:从明末开启星辰大海
  16. [历史军事] 亮剑:疯了吧,你管这叫边区造?
  17. [历史军事] 三国之国医兴汉
  18. [历史军事] 盘点败家皇帝,开国太祖们傻眼了
  19. [历史军事] 生在皇庭,家和万事兴
  20. [历史军事] 我岳父是朱元璋
  21. [历史军事] 知否之袁家庶子
  22. [历史军事] 陛下,该上路了
  23. [历史军事] 三国之争霸天下
  24. [历史军事] 故事在民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