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盘哇小说>历史军事>明末:蜀王继明复山河> 第675章 大大的操办

第675章 大大的操办

  “殿下,这下您可以高枕无忧了!”

  “蜀王殿下金口烁言、一言九鼎,殿下您福王的位置,稳如泰山矣。”看書溂

  “虽说这封地的位置具体在哪还尚未可知,但蜀王殿下也说了,您功在社稷、理应优待,那等划定封地的时候,自然不会差了。”

  “微臣先在此贺喜殿下了,日后还请殿下多多照拂才是......”

  还是那处别致的庭院,还是朱由崧、王庆、墨亦诗三人。

  时至九月,对于朱由崧的安置的决议,终于由成都送到了墨亦诗的手上,墨亦诗不敢怠慢,第一时间便约见了朱由崧,告知其成都的决议。

  决议很简单,大致内容就是:

  禅让之后恢复福王爵位,暂且先回洛阳就藩、一切待遇如崇祯时期;

  待新封地落定之后,即移藩易号。

  这个决议,说实话宽容的已经出乎朱由崧的意料了。

  对于自己登基即皇帝位一事,自己的那位堂兄弟,那是一点都没有追究的意思。

  虽然决议里说了之后还要移藩易号;

  但墨亦诗也解释了,这是整个藩王分封制度的一体改变,不是针对他一人。

  这种待遇之下,朱由崧还有什么不满意的呢?

  他原本的底线,可是被废黜王爵身份、但是可以保留一定的财产,然后安安心心做个富家翁过完下半辈子的。

  这是求下得上了。

  “墨大人客气了,本王还得多谢墨大人从中斡旋呢。”

  “等此间事了,本王亲自宴请墨大人,墨大人切莫推辞哦。”

  朱由崧笑着说道。

  人逢喜事精神爽,朱由崧福态的脸庞上满面红光,再也不似坐在应天府龙椅上时的那副忧心忡忡和虚弱。

  “一定一定,殿下的宴请,微臣怎敢推辞呢?只要蜀王殿下,哦对,那时候应该叫陛下了。”

  “只要陛下没有将微臣外派,那微臣必定欣然赴宴。”

  “殿下也知道,微臣就是个四处奔波的劳碌命。”

  墨亦诗不敢托大,急忙回答道。

  “哈哈哈,能者多劳嘛。”

  “下面的官员,墨大人联系的如何了?可有什么地方需要本王协助的吗?”

  知道自己接下来的待遇之后,朱由崧不但心境开阔了许多,做事情的积极性都高了不少,主动的关心起了墨亦诗的工作情况。

  这段时间以来,墨亦诗的人一直拿着朱由崧的手谕在应天府境内四处奔走,联系、收买着一名名应天府的官员。

  这事朱由崧知道,但对于具体的进度,朱由崧却不清楚了。

  “殿下有心了,微臣代应天府千万百姓感谢殿下。”

  “但区区小事而已,怎敢劳烦殿下大驾?”

  “殿下放心吧,一切尽在微臣的掌握之中,必然不会误事,殿下还是积极准备禅让的事情吧,等诸事办妥,就要辛苦殿下了。”

  墨亦诗恭维着说道。

  看似恭维,其实就是在婉拒了。

  哪些官员已经暗中投效了西南,这乃是最为机密之事,局势一天没有抵定、便一天不能公诸于众,尤其是不能让朱由崧知晓。

  画虎画皮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

  虽然现在朱由崧表现的一副极为配合禅让的模样,但谁知道内心深处有没有藏着些什么呢?就算没有,墨亦诗也要当成他有来对待。

  料敌从严嘛。

  这一点,龙隐卫出身的墨亦诗绝对不会糊涂。

  “好,那就劳烦墨大人了,本王等着墨大人的好消息......”

  朱由崧笑了笑,将这事略过了。

  随后,再又寒暄了几句之后,墨亦诗向朱由崧辞行。

  等从那处院落中出来,已经是月上三稍了。

  墨亦诗坐上了轿子,在一行随从的护卫下,七拐八拐的便隐没在了应天府逼仄的街巷之中。

  但却不是回去了自己的住所,而是向着另一处而去。

  马上就要到年底了,墨亦诗要抓紧时间。

  如今不过九月初,离月圆还有些时日,高悬的明月犹如一湾饱含着春水的秋眉,默默的打量着这一行在街巷中沉默穿行的人。

  “大人,到了...”

  在一处看上去普普通通的院落前,这行一路警惕的夜行之人停了下来。

  随后,院门悄无声息的打开;

  一名看上去普通,但仔细观察、却可见行举不凡的中年男子从打开的院门中走出,两步走到这队夜行人前,悄声的问道:

  “可是墨大人大驾?”

  “正是。”

  墨亦诗微微掀开轿帘,露出了半拉面庞,好让这名前来接应的中年男子看清。

  “果然是墨大人大驾!”

  “请进请进,我家老爷已经恭候多时了。”

  看清是墨亦诗之后,中年男子慌忙引着墨亦诗入院。

  不一会,墨亦诗便看到了此行的正角儿。

  只见头戴一顶简单朴素的四方平定巾、穿着一袭同样简单朴素的素青长袍的应天府首辅马士英,正立身于院中、面含笑意的看着走进院中的自己。

  “墨大人,久仰久仰。”

  “马阁老,久仰久仰......”

  ......

  各处都忙的不可开交的时候,西南这边也同样如此。

  而最忙的,便是吏部、礼部、户部、兵部等等这些权职官衙了。

  吏部尚书龙文光、礼部尚书邱晋、户部尚书刘之温等各部尚书及一干侍郎等,已经好一阵子没睡过一个饱觉了,每天都忙的不可开交。

  自然不是为了北境正在进行的战事而忙。

  虽然北境两处战场还在打的不可开交,但结果却已经没有什么疑虑了,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而已。

  而且估算起来也不会很久了,这个月内就能抵定。

  如今这些个大尚书以及各部的侍郎手上忙着的,乃是蜀王殿下登基的准备工作!

  福王禅让、蜀王登基,这是何等的大事、要事、幸事?必然要大大的操办、普天同庆才行!

  不然,何以彰显蜀王殿下驱逐鞑虏、光复大明的丰功伟业?

  何以稳定四海民心、让百姓们重拾对大明的信心?

  而要大大的操办、要普天同庆,那除了海量的物资消耗之外,文武百官的升赏自然也不能少。

  所以,即使已经深夜了,各部尚书和侍郎们还是没能休息,依旧聚在一起,一件事接着一件事,繁忙的商议着。

上一页目录+书签下一页

推荐小说

  1. [历史军事] 乱世贼王
  2. [历史军事] 穿越明朝之我救了马皇后
  3. [历史军事] 逃兵开局:觉醒系统后我杀穿乱世
  4. [历史军事] 称帝从统一草原开始
  5. [历史军事] 大晋第一才子
  6. [历史军事] 大明:一出生就被当成了神仙
  7. [历史军事] 新语新编
  8. [历史军事] 缘起一九三七
  9. [历史军事] 抗战:啥,你说班长不是干部?
  10. [历史军事] 都市最高手
  11. [历史军事] 红楼之庶子为王
  12. [历史军事] 北宋:开局遇见李清照
  13. [历史军事] 红警:从明末开启星辰大海
  14. [历史军事] 亮剑:疯了吧,你管这叫边区造?
  15. [历史军事] 三国之国医兴汉
  16. [历史军事] 盘点败家皇帝,开国太祖们傻眼了
  17. [历史军事] 生在皇庭,家和万事兴
  18. [历史军事] 我岳父是朱元璋
  19. [历史军事] 知否之袁家庶子
  20. [历史军事] 陛下,该上路了
  21. [历史军事] 三国之争霸天下
  22. [历史军事] 故事在民间
  23. [历史军事] 庆帝元年
  24. [历史军事] 大隋秦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