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盘哇小说>历史军事>明末:蜀王继明复山河> 第658章 应天府和郑家

第658章 应天府和郑家

  “差不多了吧?”

  朱至澍站在书房前的院落里仰头西向,眺望着视线尽头那座巍峨苍劲、反射着耀眼金光的雪峰,喃喃自问。

  朱至澍知道那座雪峰。

  它叫大雪塘,乃是成都城西面的西岭雪山的主峰;

  此西岭,就是杜甫那句流传千年的名句:‘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里的那个西岭。

  几百年前杜甫看到的场景,和朱至澍现在看到的场景,或许还是一模一样的呢。

  几百年的时间,朝代都换了三四个、人也换了好几十波;

  但对于矗立在成都西面已经不知道多少个万万年的西岭雪山来说,却不过是瞬息而已。

  人类看似那么的强大,动辄伏尸百里、血流成河,覆手间灭国毁城、山河辟易,但在大自然面前,却还是那么的无力和渺小。

  物仍是、人已非。

  随侍的大太监王和、以及亲卫统领伍超都不知道朱至澍这句突然冒出来的“差不多了吧?”到底是所问何事,一时间面面相觑、不知该如何作答。

  “殿下这句差不多了吧,是所问何事呀?”

  最后两人互相交流了下眼神,还是王和上前一步,轻声问道。

  “哦,无事,本王自问而已。”

  朱至澍被王和问的也是一愣,随后说道。

  其实他的这句自问,肯定是有事的。

  他不但在想着北边宣化镇、中原、辽东这三处的战事进展,还在想着河套地区的四座边城的修筑情况;

  同时也在想着自己让工匠们研究的发电机的进度、无烟火药的研发进度、蒸汽机的改良进度、四千了战舰(约1300吨)的建造进度等等等等。

  只是想的事情太多太多了,让他不知道该如何回答王和。

  “对了,也算有事吧,墨亦诗那边如何?有消息传回来了吗?”

  脑筋一闪间,朱至澍又想起了一事,对王和问道。

  “最新的消息还未送回,但应该也就这几天了。”

  “此前墨大人已经说了福王有意禅让,以如今的形势,应当不会有变故才是,殿下安心等待消息传回便可,无需担忧。”

  王和安慰着朱至澍。

  在龙文光于会议上提出要尽快解决应天府的问题之后,朱至澍便致信给一直常驻在福建,充当西南驻福建特派员的墨亦诗,让他回报关于与朱由崧的接触情况。

  随后远在福建的墨亦诗便带送回了一个让朱至澍为之惊喜的消息——已经成功的接触到了朱由崧;

  并且他真的有禅让的意愿,且这个意愿还相当的清晰强烈,尤其是在钱谦益死在山东之后!

  据墨亦诗回报:

  在钱谦益死之前,要接触到朱由崧还是不容易的,墨亦诗很是废了一番周折才接触到,但消息传递的时效性也很差;

  但在钱谦益死之后,史可法又和高杰一起在兖州府(今山东枣庄地区)未回,应天府一时间只有马士英这一名重臣坐镇;

  这不但让应天府里里外外更有间隙、气氛也为之一松,消息的传递便捷了起来。

  墨亦诗这才得以和朱由崧接触的多了些,从而已经确认了朱由崧是真正的有意禅让,而不是缓兵之计、故布疑云等等。

  收到墨亦诗送回的这个好消息后,朱至澍大喜过望。

  此前还觉得不可能有人会愿意放弃皇位,但如今事实就摆在了眼前,也算是事实胜于雄辩了。

  而后朱至澍一番推敲,便也觉得合情合理了。

  虽然古人推崇‘宁为鸡头、莫为凤尾’,但在真正的生死抉择面前,还是有很多人会选择甘为凤尾的。

  此前的李自成不就是如此嘛?所以才选择去了西域;

  如今多一个朱由崧也不难理解。

  选择为了一个华而不实的皇帝名号而丢掉性命,还是选择退一步做个闲散富贵的王爷?

  这个选择不难做出。

  确认了这点之后,朱至澍便不再拖延,任命墨亦诗为特使,全权负责和朱由崧的接洽,商议、落地禅让的事宜;

  同时让王和调拨了更多的龙隐卫密探,对应天府内外进行渗透,摸清、收买倾向于西南的官员。

  以前这事还不太好做,被发现了难免会伤及两方的关系,但现在却已经到了合适的时机了。

  内部来说,朱由崧自己已经有了禅让的想法;

  虽然应天府的很多大事,最终如何走还得看三大支柱重臣的决议,但毕竟是名义上的皇帝,他的态度还是能影响很多人的,尤其是心理上。

  再加上应天府三大支柱一死一在外,徒留马士英在朝堂内,对朝廷的把控能力大大减弱。

  外部来说,则是已经非常明朗的天下局势。

  满清如今的势力范围,已经从鼎盛时期的占据整个辽东、草原、中原加山西全境、陕西大部;

  沦落到现在草原被西南咬下了肥沃的一大块、渗透的千疮百孔;

  关内山河尽丧,主力被围困在北京周边的几百里范围内,随时有可能被歼灭,北京城收复指日可待。

  而这些,可都是西南以一家之力打下来的。

  反观应天府,好不容易壮着胆子北伐一回、想去蹭蹭功劳,还被歼灭了好几万人,连三大支柱之一的钱谦益都折在了里面。

  内外如此,让几乎所有的应天府官员都看清了:天命当在西南。

  别的尚且不说,建极殿大学士、兵部尚书史可法便很可能是这样想的嘛。

  不然为何兵败已经数月了,却还是在山东的兖州府呆着,不回应天府呢?

  所以,此时已经有了渗透应天府朝廷的基础,可以放手施为了!

  “对了,郑森到哪里了?”看書溂

  “按照脚程,这两天也该到成都了吧?”

  想起墨亦诗,朱至澍便又想起了同样在福建、并且可以说是福建土皇帝的郑家。

  不过,与其说郑家是福建的土皇帝,朱至澍更愿意称他为大明近海的真皇帝。

  毕竟郑家在福建本土的那点实力,朱至澍弹指之间即可将其覆灭;

  但郑家在海上的强大力量,确属让朱至澍都深深忌惮。

  这是多么强大的一支力量啊。

  强大到朱至澍这些年虽然一直在大力发展自己的海军、并且取得了瞩目的成果,但却仍然没有战胜它的信心;

  强大到自己远征的海军在福建受了委屈,朱至澍都只能忍着,只能不咸不淡的在公函中表达几句不满。

  好在自己的薄面还是有几分作用的;

  这不,郑森、这位自己最看好的郑家人,可不就专程来成都向自己赔礼道歉来了吗?

上一页目录+书签下一页

推荐小说

  1. [历史军事] 冰火两重天之黄金面具
  2. [历史军事] 三国志通俗演义白话文版
  3. [历史军事] 乱世贼王
  4. [历史军事] 穿越明朝之我救了马皇后
  5. [历史军事] 逃兵开局:觉醒系统后我杀穿乱世
  6. [历史军事] 称帝从统一草原开始
  7. [历史军事] 大晋第一才子
  8. [历史军事] 大明:一出生就被当成了神仙
  9. [历史军事] 新语新编
  10. [历史军事] 缘起一九三七
  11. [历史军事] 抗战:啥,你说班长不是干部?
  12. [历史军事] 都市最高手
  13. [历史军事] 红楼之庶子为王
  14. [历史军事] 北宋:开局遇见李清照
  15. [历史军事] 红警:从明末开启星辰大海
  16. [历史军事] 亮剑:疯了吧,你管这叫边区造?
  17. [历史军事] 三国之国医兴汉
  18. [历史军事] 盘点败家皇帝,开国太祖们傻眼了
  19. [历史军事] 生在皇庭,家和万事兴
  20. [历史军事] 我岳父是朱元璋
  21. [历史军事] 知否之袁家庶子
  22. [历史军事] 陛下,该上路了
  23. [历史军事] 三国之争霸天下
  24. [历史军事] 故事在民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