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盘哇小说>历史军事>明末:蜀王继明复山河> 第440章 收复平阳府

第440章 收复平阳府

  “哎…”

  “瓦罐不离井边破、将军难免阵上亡,这就是命数吧。”

  “阿弟,你一路走好,浦家的香火,你不用担心。”

  “哥哥这边一定多杀几个清狗,送下去伺候你,让你在九泉之下,一样过的逍遥自在。”

  蒲劲松望着南方、满脸的悲戚,两行热泪从眼眶中滑落,滴在了脚下的黄土上。

  南方是襄汾县的方向,也是他弟弟现在遗体所在的地方。

  捧着酒碗对着南方拜了几拜后,蒲劲松将酒水倒在了地上。

  酒花泛起、而后又渗入黄土之中,好像当真被喝了一般。

  军中平时是禁止饮酒、带酒的,这酒还是蒲劲松在随军医生那里讨来小半壶医用酒精,自己加水勾兑出来的。

  他已经收到了弟弟阵亡的消息,但却因为职责在身,并不能这就返回大营送别弟弟的尸体。

  这场偷袭和反偷袭的大战,西南明军这边骑兵损失也很大,抽不出人手来顶替蒲劲松位置,而大营的北面,又需要人主持局面,所以便没有将他召回大营。

  军令如山。

  蒲劲松心中虽然悲戚万分,但却还是选择遵守命令,踏踏实实、一丝不苟的做好大营的耳目。

  好在不用担心弟弟的尸体会受委屈。

  很早以前,西南便在殿下的组织下,建立了一套英烈殡葬制度。

  对于己方战死的将士尸体,西南这边会有专门的后勤人员负责收敛,就算是一个大头兵,都不用担心自己战死后会暴尸荒野;

  因为尸体不能久放、也就无法运回各自的家乡,所以等尸体收敛完毕之后,会就近选一处风水宝地集中下葬,建成一处英烈公墓;

  届时不但会有高高耸立的纪念碑,还会有永世祭奠的道观寺庙,守观人和守庙人,一般是从重伤的将士中挑选,也算是给了他们一份差使、一条后路;

  每个战死的将士还都有长生牌位、日日夜夜都有长明灯供奉,逢年过节当地的官员还要前来祭奠。

  这等规格,对于很多一般的将士来说、放在别处这辈子都别指望能拥有,比家人来收尸高太多了。

  就算是军官,除非是王侯将相这等级别,不然也比不上殿下下旨修建的英烈公墓。

  除了不能落叶归根之外,当真是没别的不好了。

  至少蒲劲松自认为,做的不会比殿下更好了。

  若是战死的将士们还有家眷的话,军方还会留一份衣冠或者是遗物给到家眷带回家中建一座衣冠冢,就算是落叶归根了。

  所以蒲劲松就是这样想的。

  若是赶不及回去送别弟弟,便领件遗物,带回老家去立个衣冠冢。

  或许弟弟,也更喜欢和他麾下的儿郎们葬在一起吧。

  当然,这套殡葬制度的前提是打胜,若是败了,估计尸体就没机会收敛了。

  只是迄今为止,西南虽有惨胜、但却还未败过。

  所以蒲劲松不担心自己弟弟尸体会受委屈,他只希望平阳府这一战能快点结束,或许自己还赶得及送弟弟最后一程。

  ......

  这番规模浩大的两路奇兵战略,虽然最终偷袭不成,却也成功使得西南明军进军平阳府的进程晚了两天;

  也就是两天而已。

  两天之后,西南明军大军再次齐发。

  休整一新的骑兵在前、阵容恢弘的步兵在后,一步一个脚印、势不可挡的离开了襄汾县,向平阳府逼进。

  比起这点成果,清军自身受到影响反倒更大。

  一万多骑兵的伤亡,榨干了清军大规模出城野战的能力,剩余的两万多清军只能龟缩于平阳府,坐视西南明军推进到平阳府城下。

  当西南明军的一个个步兵方阵、掩护着一门门大炮列阵于平阳府城下时,这场战争的结果便已经注定。

  只是这一次的清军骨气了很多。

  或许是因为平阳府城已经是平阳(今山西临汾市)盆地最后一座重城,再往北退就只有一个洪洞县了,退无可退;

  或许是因为太原府的大员亲自前来平阳府压阵,当地的官员不敢和之前一样弃城而走。

  总之,这一次平阳府城的清军,展现出了自己的气节。

  西南明军再一次从炮火压制到炸城、再到巷战,一条龙打了一通,足足耗费了四天的时间。

  清军则是坚持到了最后一刻,直到守无可守了,贵胄们才退至洪洞县,然后翻过太岳山,退入了太原盆地。

  普通士兵们就没那么好命了,在平阳府城损伤了十之七八。

  在战场上,普通的士兵只是一颗颗身不由已、任人摆布的棋子而已,是大员贵胄们谋取利益的工具,死伤多少都只不过是往上报的数字,只要理由说得过去,没有人会过于追究;

  而大员贵胄们就不一样了,早早的便规划好了自己的退路。

  三月初八这天,平阳府宣告完全落入西南手中。

  有趣的是,战后肃清平阳府时,西南明军在大牢中发现了被锁住手脚、咆哮不已的歧白柏。

  当西南明军从大牢中将歧白柏放出来时,犹能从歧白柏好似失心疯一般的咆哮怒骂中,感觉出他对戴沉等等一干平阳府大员的刻骨仇恨:

  “戴沉!”

  “你竟然敢对老子使那借刀杀人的勾当、把老子留在平阳府、留给明狗!”

  “你结党营私、以权谋私,滥用私刑、陷害老子!”

  “你不得好死!我做鬼也不会放过你!”

  “我愿降!我愿投降于蜀王殿下!”

  “......”

  这就让杨展有些难办了。

  对待从军的满人和蒙古人,西南一贯都是一刀两断,为汉人报仇雪恨之余、也是以儆效尤、震慑人心。

  在杨展看来,也是变相的削减这些异族的人口数量,妙哉。

  所以杨展杀起来是手起刀落、眼睛都不眨一下。

  但如今这个歧白柏竟然要投降!

  这可是一位满人协领啊,放到西南这边来说的话,以领军的人数来看的话,介于师长和旅长之间,已经算是中高级长官了。

  这等人物主动投降的话,自己就不知道要不要杀了。

  “算了,让都督去操心这事吧。”

  “等把洪洞县也打下来之后,这个位于山西西南边的平阳盆地,便算是尽收于我西南手中了;”

  “接下来,就该是对山西东南边的潞安(今山西长治市)盆地的战事了,我得好好的休整准备一番,争取再谋个上阵的机会!”

  将下面人送上来的、满清将领歧白柏主动要求投降的军文放回文案,杨展靠在靠椅上,挪了挪身体、寻了个舒服的姿势。

  半个多月的战事指挥,本就让杨展精力消耗不小;

  这后面还要谋划对潞安盆地的战事,自然需要暂时的放松一下。

上一页目录+书签下一页

推荐小说

  1. [历史军事] 乱世贼王
  2. [历史军事] 穿越明朝之我救了马皇后
  3. [历史军事] 逃兵开局:觉醒系统后我杀穿乱世
  4. [历史军事] 称帝从统一草原开始
  5. [历史军事] 大晋第一才子
  6. [历史军事] 大明:一出生就被当成了神仙
  7. [历史军事] 新语新编
  8. [历史军事] 缘起一九三七
  9. [历史军事] 抗战:啥,你说班长不是干部?
  10. [历史军事] 都市最高手
  11. [历史军事] 红楼之庶子为王
  12. [历史军事] 北宋:开局遇见李清照
  13. [历史军事] 红警:从明末开启星辰大海
  14. [历史军事] 亮剑:疯了吧,你管这叫边区造?
  15. [历史军事] 三国之国医兴汉
  16. [历史军事] 盘点败家皇帝,开国太祖们傻眼了
  17. [历史军事] 生在皇庭,家和万事兴
  18. [历史军事] 我岳父是朱元璋
  19. [历史军事] 知否之袁家庶子
  20. [历史军事] 陛下,该上路了
  21. [历史军事] 三国之争霸天下
  22. [历史军事] 故事在民间
  23. [历史军事] 庆帝元年
  24. [历史军事] 大隋秦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