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盘哇小说>历史军事>明末:蜀王继明复山河> 第316章 清军出动

第316章 清军出动

  而在朱至澍离开西安之际,已经挑选好了要进攻的目标、安排妥当的济尔哈朗,也正式开始了对明军的第一波大规模攻势。

  济尔哈朗手下兵马不少,而且除了汉镶蓝旗之外,满、蒙镶蓝旗基本都是骑兵,最次也是骑马步兵,所以拢一拢,机动兵力超过六万,足足是西南明军骑兵的两倍。

  手上的机动兵力多,可选择的空间就大,所以济尔哈朗选择了全面开花、同时攻击多个西南明军防御点的战术,既是为了让明军分身乏术、不知道救援哪里,也是为了瞎猫撞死耗子、看看到底能打破哪个防御点。

  只要能打破一两个,并且将它守住,那明军这个乌龟阵就不攻自破,榆林镇的危局便迎刃而解。

  所以,留下步兵和一万镶黄旗的骑兵在榆林镇防守、以备不测之后,剩下的五万骑兵在凌晨时分倾巢而出,隐没在了榆林镇和米脂县中间、长近300里的高原山地里,不知所踪。

  五万骑兵出城的动静自然是掩盖不住的,这些骑兵一出城,便有无数隐没在各处的哨探隐秘南下,将军情带回米脂县。

  第二天的晚上深夜时分,已经到达米脂县就近指挥的李定国,就收到了榆林镇骑兵大举南下的消息。

  对于李定国来说,这并不算是什么突发的情况。

  在制定这个骑兵大网+支撑点、双层护罩保护主干道的战略的时候,李定国便知道清军不可能会坐以待毙,一定会前来骚扰,所以也做好了应对准备。

  这时候的清军打仗还是很积极主动的,不会坐守困局。

  “第三波前往党岔镇驻守的军队暂停前进,在盐湾镇停留,配合第二波部队防守住已经站稳脚跟的六个支撑点;”

  “第四波军队提前出城,前往镇川镇,配合第一波军队驻守支撑点;”

  “四千骑兵前往盐湾镇待命、四千骑兵前往镇川镇待命;”

  “网格骑兵执行第二套方案,随时准备汇合,痛打落水狗!”

  虽然已经是晚上,但是李定国的中军大帐仍然是火烛通明,巨大的沙盘和地图、被熊熊燃烧的烛火照的纤毫毕现,一点不影响大帐中的将领和参谋们商议军情。

  “第二师第一旅、第二旅、第三旅停止前进、退回盐湾镇,接受盐湾镇的第一师师长谢庭玉指挥,其中第一旅前往协助防守付家坪、窑沟村,第二旅前往协助防守寨上、三眼窑,第三旅前往协助防守高粱山、五里坪;”

  “第二师第四、第五旅即刻出城赶往镇川镇,接受第一师第一旅旅长杜千虎指挥,其中第四旅协助防守高庄、塔子湾,第五师协助防守姬家沟、榆林沟;”

  “......”

  大帐中不断有信使走进走出,带着一道道被细化的的命令传达到米脂县的各处军营。

  即使是深夜,米脂县也是一片沸腾。

  “驾!”

  一眼看不到头的兵马、汇成一条条巍峨蜿蜒的火龙,深入到米脂县外黑沉沉的旷野之中。

  好在为了行军便利,米脂县外的道路早就修缮一新;

  再加上西南明军较好的福利待遇和生活条件,使得士卒患夜盲症的比例极低,即使在深夜,也能够在火把的照明下维持一定的行军速度。

  而这一条条火龙的目的地,便是西南明军一个个坐落于关键隘口和沟谷中的防御点,也就是整场战事的支撑点。

  满清骑兵昨天一早就已经出发了,虽然他们是在山间行军,速度不会很快,但已经两天时间了,想来离第二波军队占据的盐湾镇及其周边的支撑点已经很近了,速度快的,可能都已经到位、准备开始进攻了。

  所以事不宜迟,要赶紧派援军过去才是,哪怕现在已经是深夜。

  “快点快点,骑兵先走,别磨磨蹭蹭的,也别在路上拉稀啊,被步兵赶上你们就没脸了。”

  “骑兵走后步兵再出发,各级军官记住自己要去的地方,保护好自己的向导,别半路迷路了。”

  “祝大家旗开得胜、凯旋归来,大明!”

  “万胜!”

  “大明!”

  “万胜!”

  这种规模的军队集体行动,肯定不能乱糟糟、一窝蜂一般涌出城,不然立马就会把城门堵死。

  所以,不但军令上要标注哪支军队什么时候拔寨、什么时候出城、目的地是哪里,同时在城门处也要有专门调度官,指挥协调军队的出城事宜。

  这些调度官表现得也很不错,不但负责管理秩序、还在城头给出城得军队加油鼓劲,倒有几分后世文工团得味道了。

  米脂县火热沸腾的时候,在三眼窑、这个离第二波军队驻守的中心点——盐湾镇最远的一个支撑点的不远处,一队骑兵正举着火把、快马加鞭而来。

  浓郁、暗沉的夜色也没让他们停下脚步、只不过是稍减了些许速度而已。

  “王二狗,还有多远啊?”

  “队长,还有五里地,马上就到了。”

  “妈的,还有五里!这些蒙古人骑术真的是没的说,这马腿就好像长在他们身上一般,跑的真快。”

  听到属下通报的距离,这队骑兵的队长有些焦急,尤其是听到身后越来越近的马蹄声后。

  “来不及了,所有带枪的听我命令,一起齐射!”

  “预备、放!”

  “砰!”

  十二支燧发手枪一起击发,十二道声音汇集成一道,在除了虫鸣声外、便是一片寂静的晚间山林中传出去好远好远。

  “再来,预备、放!”

  “砰!”

  “再来,预备、放!”

  “砰!”

  一连四次齐射,将装填好的四支燧发枪都打空之后,骑兵队长终于安心了些。

  “这下三眼窑支撑点的弟兄们该听到了吧?该知道有强敌来袭、做好准备了吧?”

  “弟兄们,加快速度,到了支撑点就安全了。”

  大声的对着身边跟着的几十名骑兵喊了一嗓子后,这名骑兵队长抽在战马屁股上的鞭子又快了几分。

  这是李定国撒在米脂县和榆林镇之间、这数百里方圆地界中的400支骑兵中的一支。

  他们侦查到大股清军骑兵后,便马不停蹄的赶往身后的三眼窑支撑点传递情报。

  军情如火,一刻都耽误不得。

  更何况清军骑兵不但战马优良、还骑术精湛,行军速度极快。

  哪怕这队骑兵往回跑的速度已经很快了,却还是被本该劳师远征的清军越撵越近,甚至等不到及时通知三眼窑防御阵地了;

  只能通过这种鸣枪示警的方式传递信息,让防御阵地的军队先一步做好准备,以免猝不及防、被清军一波冲垮。

上一页目录+书签下一页

推荐小说

  1. [历史军事] 冰火两重天之黄金面具
  2. [历史军事] 三国志通俗演义白话文版
  3. [历史军事] 乱世贼王
  4. [历史军事] 穿越明朝之我救了马皇后
  5. [历史军事] 逃兵开局:觉醒系统后我杀穿乱世
  6. [历史军事] 称帝从统一草原开始
  7. [历史军事] 大晋第一才子
  8. [历史军事] 大明:一出生就被当成了神仙
  9. [历史军事] 新语新编
  10. [历史军事] 缘起一九三七
  11. [历史军事] 抗战:啥,你说班长不是干部?
  12. [历史军事] 都市最高手
  13. [历史军事] 红楼之庶子为王
  14. [历史军事] 北宋:开局遇见李清照
  15. [历史军事] 红警:从明末开启星辰大海
  16. [历史军事] 亮剑:疯了吧,你管这叫边区造?
  17. [历史军事] 三国之国医兴汉
  18. [历史军事] 盘点败家皇帝,开国太祖们傻眼了
  19. [历史军事] 生在皇庭,家和万事兴
  20. [历史军事] 我岳父是朱元璋
  21. [历史军事] 知否之袁家庶子
  22. [历史军事] 陛下,该上路了
  23. [历史军事] 三国之争霸天下
  24. [历史军事] 故事在民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