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盘哇小说>历史军事>明末:蜀王继明复山河> 第279章 为自己谋划

第279章 为自己谋划

  但济尔哈朗不愧为久经战阵的宿将,在看到明军步步为营的战法后、加上之前也和明军对过几阵,深知明军火器的威力,所以知道清军已经没有了守住绥德卫和吴堡县的机会。

  随即便果断的带着自己的主力部队,在西南明军彻底围困住绥德卫和吴堡县之前,先一步从缝隙中钻了出去。

  但绥德卫和吴堡县驻扎了超过十万的清军,肯定不是转瞬间便能全部撤走的,所以除了济尔哈朗的镶蓝旗主力约四万人撤出去了外,还有近五万人滞留在了绥德卫和吴堡县,其中多为汉八旗和绿营官兵,还有少部分的蒙古人。

  吴三桂就在留守的人之中。

  济尔哈朗要跑,以吴三桂的级别自然是知道的,但是知道归知道,不代表他能对此事置喙什么。

  留下来断后大部分是汉人,那自然需要一个够身份的汉人压住阵脚,平西王吴三桂,就是最合适的人选。

  别看自己封号平西王,在北京城也是有头有脸、上朝时不少满人见了都得向自己行礼的人物,但这等关键时刻,还不是被满人留下来断后、自己还能有说‘不’的权利?

  “哎......”

  吴三桂站在绥德卫的城头,看着越行越远、说是出城去骚扰明军后路,实则是直接往榆林镇方向而去的济尔哈朗统领的满蒙大军,心中是百味交杂。

  自己的任务是守住绥德卫五天,五天之后就可以撤退。

  但是对于自己能不能守住五天,吴三桂是一点信心都没有,比绥德卫坚固的多、兵力也多的多的延安城,前前后后加起来也不过就守了五天而已,自己又凭什么守住五天呢?

  但济尔哈朗留自己断后的军令,自己又根本就没有拒绝的余地。

  绥德卫离榆林镇不过五百多里,骑兵不惜马力的话,三天就到了;而榆林镇一直以来都是深处后方,防御松懈;再加上明朝时的榆林镇,防御的更多是北方的蒙古方向,对于南面陕西的来敌缺乏防御能力。

  所以济尔哈朗要自己争取五天的时间,好在榆林镇重新建立起一条防线,这个要求是非常合理的,官司打到北京城也毫无问题,毕竟丢了绥德卫之后,榆林镇就是满清在陕西仅有的立足点了。

  虽然投降满清后,就知道注定是个后娘养的待遇,但真到了这时候,吴三桂心中还是憋了口怨气,且怨气越来越旺、简直要把自己的肺都给烧穿了。

  “王爷,接下来的城防,您看该怎么布置呢?”

  就在吴三桂气的忍不住要拔刀砍城墙时,身边的师爷宋问文出声问道。

  “布置个屁!”

  对于师爷的提问,吴三桂没好气的回道。

  “算了,让弟兄们抓紧布置防御,然后晚上你到我帐中来找我,去吧。”

  骂完之后,吴三桂仔细的想了想,又对宋问文补充道。

  “是,王爷。”

  宋问文何等精明,瞬间便反应了过来,没有再多问,而是对吴三桂行了一礼后,匆忙去布置城防去了。

  “延安城城高墙厚、兵力多达五万人都守不住,就绥德卫这矮墙怎么守?”

  “我们不能抱有这等不切实际的想法,应当早做准备,五日期限一到,便直接弃城而走,免得落到了那尚可喜的境地。”

  “说起来,尚可喜这次真是不走运啊,好好的一个智顺王,就这么在成都被祭了天,哎......”

  入夜之后,平西王的大帐中,吴三桂心事重重的对自己的军师宋问文说道。

  语气中满是沮丧和兔死狐悲之感。

  三月份的时候,成都的帝明日报刊登了智顺王尚可喜获罪天下、祭天问斩的消息,不到四月,这份报纸就传到了吴三桂的手中。

  那时候,握在手中的印刷精美的帝明日报格外烫手,就好像不是一张报纸,而是一块烧锻的滚烫的铁棒一般,那股滚烫又凄凉的感觉,一个劲儿的往吴三桂的心窝里钻。

  堂堂的一个智顺王,生前和自己一样,也是汉人投降满清之后的旗帜之一,可说被砍就被砍了,还永远的刻印在了汉人的耻辱柱上。

  当时吴三桂就想过,会不会有一天自己也是这个结局呢?

  只是没想到这一天来的这么快,只不过短短两个月而已,自己也就陷入了这等绝境之中。

  西南明军无懈可击的打法,让十多万的清军如同面对一只刺猬,从侧面、后面,都是无从下口,但是从正面,又根本打不过火器犀利至极的西南明军。

  所以济尔哈朗才不得不无奈远遁,留下自己困守孤城。

  虽然自己手上还有七千多的关宁铁骑,要跑的话很大概率还是能够生还的,但是在战场上失利的汉将,回去之后会面临什么样的局面,吴三桂心中怎会没数?

  这无解的局面,让吴三桂这等英雄人物都不由的生起了一丝自问:

  “如果当时自己没有投降满清、还是做一名汉臣的话,是不是今日自己根本就不会面临这等两难的选择?”

  “如果再来一次的话,我又该如何选?我又会如何选?”

  没有人能给得了吴三桂答案,也没有再来一次的机会。

  “王爷说的极是,依小人看,这绥德卫,也是凶多吉少,当早做谋划。”

  “嗯。”

  “后面的城防,先让绿营的人顶着,我关宁军的先往后稍稍,本王坐镇绥德卫,这点权利还是有的。”

  “然后你让咱们那七千关宁铁骑这几天歇息好,还有军中有多余战马也收拢收拢,争取六千步卒也都能配上战马。”

  “一到时间,咱们就突围往北面走榆林镇。”

  “绥德卫和吴堡县守不住这是定局,我们只要能坚持五天,就算是给济尔哈朗一个交代了,到时候他也怪罪不了我们。”

  “王爷英明,那小人这就下去安排。”

  宋问文对于吴三桂的安排十分认同。

  城必定会丢,西南明军的攻城战法之犀利,延安城守不住、绥德卫自然也守不住,不会因为王爷顽强抵抗就能改写这一结局。

  而且王爷出征时带了两万人,如今连一万五都不到了,也算是为满清尽心尽力了,在这等人力穷尽的局面,是时候该为自己考虑一番了。

  关宁军本部可是王爷的立身之本,没了这几万的关宁军,在暗流涌动的北京城只有个平西王的封号有什么用?

  对吴三桂行了一礼之后,宋问文急匆匆的就出帐安排去了。

  时间紧急,西南明军今天中午就已经在绥德卫的四面都出现了,得抓紧时间布置才是了。

上一页目录+书签下一页

推荐小说

  1. [历史军事] 冰火两重天之黄金面具
  2. [历史军事] 三国志通俗演义白话文版
  3. [历史军事] 乱世贼王
  4. [历史军事] 穿越明朝之我救了马皇后
  5. [历史军事] 逃兵开局:觉醒系统后我杀穿乱世
  6. [历史军事] 称帝从统一草原开始
  7. [历史军事] 大晋第一才子
  8. [历史军事] 大明:一出生就被当成了神仙
  9. [历史军事] 新语新编
  10. [历史军事] 缘起一九三七
  11. [历史军事] 抗战:啥,你说班长不是干部?
  12. [历史军事] 都市最高手
  13. [历史军事] 红楼之庶子为王
  14. [历史军事] 北宋:开局遇见李清照
  15. [历史军事] 红警:从明末开启星辰大海
  16. [历史军事] 亮剑:疯了吧,你管这叫边区造?
  17. [历史军事] 三国之国医兴汉
  18. [历史军事] 盘点败家皇帝,开国太祖们傻眼了
  19. [历史军事] 生在皇庭,家和万事兴
  20. [历史军事] 我岳父是朱元璋
  21. [历史军事] 知否之袁家庶子
  22. [历史军事] 陛下,该上路了
  23. [历史军事] 三国之争霸天下
  24. [历史军事] 故事在民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