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盘哇小说>历史军事>明末:蜀王继明复山河> 第169章 多学一学

第169章 多学一学

  “嘣!”

  “嘣!”

  “嘣!”

  二月二十五,在成都城盘桓了五天的郑芝豹和郑森,终于要离开成都,回归泉州了。

  朱至澍给了两人和欢迎仪式一样盛大的欢送仪式,特意拉出了二十五门佛朗机炮作为礼炮使用,把排场搞得足足的。

  “殿下留步,芝豹就此别过,第一批北民,月底之前必定送到。”

  “到时候殿下这钢铸龙骨,还请殿下多备几根,好一并拉回泉州。”

  郑芝豹和郑森对着送行的朱至澍、沐天波、龙文光等人行了一个大礼,感谢众人的相送。

  “郑大人不用担心,本王做生意实诚、公道的很,哈哈哈......”

  “那芝豹,便再次谢过殿下了。”

  说完,郑芝豹对着朱至澍拱了拱手,然后翻身上马,带着郑森和一众随从护卫,南下而去。

  他们的船还停在广西呢,得到了广西才能乘船出海。

  在郑芝豹、郑森南下队伍另一边,则是另外一队长长的看不到头的队伍。

  他们是川蜀第二批南迁交州的百姓。

  这一批,总数达七万余人。

  这也只是川蜀的第二批,还有贵州、广西的南迁百姓,或早或晚的都在陆续出发了。

  龙文光谨记朱至澍的要求,推荐的农利布政使、医教布政使都是些真正有才能、有心做事的干吏,所以这些时间来做了不少事情。

  例如辅助朱至澍建立四大学院这一近代教育体系、例如丈量平民田亩。

  拥田五十亩以上的大户豪绅,朱至澍还没有开始动手,先缓一缓,等局面稳定些再说,免得刺激到了他们,引发西南内乱,所以现在只丈量了五十亩以下的平民。

  同时朱至澍下了一道命令,任何人的土地交易,都需要县级以上的衙门、根据最新的地产册做认证,否则均认为无效。

  所以这次丈量,即是核实各家的田亩数量,作为征税的依据;同时也是对于这些小农家庭的自耕地的保护;

  最后的目的就是清查没有自耕地的赤贫农民,然后将他们送到交州,给他们一条活路,不会再饿死、或被欺压而死。

  一石三鸟!

  眼下的清查和丈量还未结束,估计还需要两个月,但就这,仅川蜀就已经清查出了七万多人、近一万户没有了田地的赤贫农民。

  再加上第一批自愿报名的三万多人近7000户,这就是一万七千户了。

  那随着丈量的普及和深入,会不会有二万七千户、三万七千户没有了田地的赤贫农民呢?朱至澍认为大有可能。

  这还只是川蜀,如果再加上贵州、广西、云南呢?会不会有五万七千户、十万七千户没有了田地的赤贫农民呢?

  朱至澍一样认为有可能。

  也是第一次,对古代的土地兼并之严重有了直观的认识。

  这些没了田地的赤贫农民,一开始都是有田地的啊!大户豪绅吃人不吐骨头,不只是历史书上几句冷冰冰的描述,而是那样的无情。

  “崔大人。”

  “臣在。”

  新任的川蜀农利布政使崔耳秀从一众官吏中走出,对着朱至澍行礼应道。

  “丈量田亩一事不可松懈,四月之内,一定要全部丈量完毕,清查出没有田地的赤贫农民,便抓紧送到交州安置,别误了春耕的时机。”

  “是,臣一定完成。”

  说完,崔耳秀默默的退下,回到了官吏行列中。

  他就是龙文光推荐的农利布政使之一,原为北直隶(河北)清河人氏,曾任清河知府,后因兵乱前来川蜀避难。

  因为能力出众,被龙文光推举到了川蜀农利布政的位置。

  “龙大人,也往贵州、广西去份公文,让他们五月底之前一定要完成田亩丈量、赤贫农民的南迁事宜。”

  “交州气候适宜耕种,五月份过去,还能种点东西出来糊口。”

  “是,殿下。”

  龙文光在身后应道。

  “好了,那就散了,都回去处理各自的事情吧。”

  说完,朱至澍的车驾率先回转,向着成都城回返。

  一大帮子川蜀官员也跟在朱至澍车驾的身后,开始返回成都。看書喇

  “义兄,造船真的能用钢铁嘛?那不会沉了啊?”

  “南洋形势真的这么严峻了吗?那边真的很多红夷人嘛?他们很能打?”

  “......”

  沐天波在朱至澍的耳边,絮絮叨叨、不厌其烦的问着这些他从来没接触过的新奇问题,云南太闭塞了,他还是第一次接触到这些呢。

  而通过那天朱至澍和郑芝豹、郑森的坐论后,沐天波见识到了朱至澍的博学、远见和志向,对朱至澍的崇拜愈发泛滥,此时已经如滔滔江水一般、延绵不绝。

  “是啊......”

  “是啊......”

  朱至澍也是不厌其烦的回答着这个便宜义弟的问题稀奇古怪的问题。

  对于这个又热血又纯真的义弟,朱至澍也是愈发的喜欢了,有心将他培养为自己的得力臂助,所以对沐天波有问必答,同时也借此不断地灌输自己的世界观,借此影响沐天波。

  ......

  “五叔,南洋那边的红夷人,真的很猖獗了嘛?”

  “是啊,尤其是这几年,我们在那边的势力已经受到了很大的冲击,应付起来已经相当乏力了。”

  “那钢铁真的能造船吗?不会沉掉啊?”

  “也就是用来做龙骨而已,其它地方又不是铁的,不会沉的。”

  “不过那蜀王也说了,日后甚至可以造全钢铁的船只,这个应该会沉吧?我也不确定,你可以回去问问咱们的船工们。”

  “那我们卖多少战船给蜀王殿下啊?4000料的也可以多卖几艘吧?反正我们有不少,卖给蜀王,他还能帮我们打红夷人呢。”

  连续问了两个问题后,郑森又对蜀王买战船的事情好奇起来了。

  朱至澍后面对郑芝豹提出购买战船,郑芝豹也答应了,但却说了只能卖1艘4000料的作为旗舰,而且3000料以下的,也最多就卖五艘;

  2000料和1000料的则没有限制,随朱至澍买。

  “你这话要是被大哥听到了,怕是要训斥你了,哈哈哈......”

  “虽然我们现在和蜀王是盟友,但以后哪里说得准呢,万一成敌人了呢?那卖这么多战船给他,岂不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也就是那蜀王愿意拿出那钢铁龙骨,以及对我们独家开放西南的市场;再加上我们也是汉人,该对汉人出分力,不然想买战船这事,根本就没得谈的。”

  “森儿,以后你处理事情也是一样,要看远一点,这可是家族存亡的大事,几十年的博弈,切不可意气用事、只看一时,明白吧?”

  “这蜀王真的是人中龙凤、不世之才,你可以和他多学一学。”

  “......”

  迎着朝霞,两人的对话声音越来越小,直到最后声不可闻。

  

上一页目录+书签下一页

推荐小说

  1. [历史军事] 三国志通俗演义白话文版
  2. [历史军事] 乱世贼王
  3. [历史军事] 穿越明朝之我救了马皇后
  4. [历史军事] 逃兵开局:觉醒系统后我杀穿乱世
  5. [历史军事] 称帝从统一草原开始
  6. [历史军事] 大晋第一才子
  7. [历史军事] 大明:一出生就被当成了神仙
  8. [历史军事] 新语新编
  9. [历史军事] 缘起一九三七
  10. [历史军事] 抗战:啥,你说班长不是干部?
  11. [历史军事] 都市最高手
  12. [历史军事] 红楼之庶子为王
  13. [历史军事] 北宋:开局遇见李清照
  14. [历史军事] 红警:从明末开启星辰大海
  15. [历史军事] 亮剑:疯了吧,你管这叫边区造?
  16. [历史军事] 三国之国医兴汉
  17. [历史军事] 盘点败家皇帝,开国太祖们傻眼了
  18. [历史军事] 生在皇庭,家和万事兴
  19. [历史军事] 我岳父是朱元璋
  20. [历史军事] 知否之袁家庶子
  21. [历史军事] 陛下,该上路了
  22. [历史军事] 三国之争霸天下
  23. [历史军事] 故事在民间
  24. [历史军事] 庆帝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