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盘哇小说>历史军事>明末:蜀王继明复山河> 第167章 为十年事

第167章 为十年事

  朱至澍这番发自內腑的感慨,也激起了堂中就坐的众人或回荡于心口、或深藏于心底的对国事的不忿、对黎民的同情,纷纷脸露悲伤之感。

  而朱至澍的这个问题,更是让所有人都开始在心中问自己:我忍心吗?

  然后不约而同的或是摇了摇头、或是在心中回答了自己:不忍心!

  “所以,这就是本王说的当下事。”

  “本王想拜托郑家,为本王在北方收集灾民,然后再运送到西南。”

  “我西南地广人稀、正缺少大量的汉民开垦;同时,西南水土肥美、气候宜人,更是上好的耕种之地。”

  “北方的灾民来了西南,定能是一条活路;同时,也能够安定西南,为我汉人,巩固在这一区域的统治,使其生生世世是我汉人的领土!”

  “当然,我西南做事公道,绝不会让郑氏集团白忙活,每一名汉人,不论老弱,皆按一两白银的价格付给郑氏酬金,来多少付多少,童叟无欺。”

  “此事,请两位务必应允。”

  朱至澍站起身,对着郑芝豹和郑森行了一礼,恳切请求道。

  “使不得使不得,殿下万金之躯,尔等岂当得起殿下行此大礼。”

  “对,叔叔说的是。”

  “这挽救汉人,本就不只是殿下的责任,我等亦为汉人,也义不容辞。”

  “也不说什么一人一两,殿下坐拥西南边陲之地都能有此番胸怀,想我郑家在福建、东瀛、山东都有根基,自然不能袖手旁观、更应该为救天下苍生,出一份力才是。”

  “此事,咱们郑家接下了,并且,就收殿下个成本费,多给一分,殿下都是看不起我郑家!”

  不等郑芝豹接着往下说,热血中二青年郑森便站了起来,直接便抢过郑芝豹的话,把这事给敲定了下来。

  “这?”

  “这怎么好意思啊,不可不可,生意不是这样做的。”

  “郑大人,还是你来定夺吧,郑公子还是年轻了些,要真是这样定下来,只怕回去,南安候要罚你抄写功课了,哈哈哈......”

  “我不年轻了,犬子都三岁了,这事,我能说了算,是不是啊五叔?”

  听到朱至澍说自己年少,郑森不答应了,在一旁说道。

  还把自己儿子都三岁的事情说了出来,让朱至澍好一阵尴尬,自己的孩子都还没出生呢。

  “哈哈哈,殿下,那便依森儿所言吧。”

  “森儿年幼,难得做回主,日后还望殿下多多提携。”

  “殿下不愿让我郑家吃亏,这光明磊落,我郑芝豹是看出来了。”

  “殿下堂堂正正、磊落坦荡,真乃龙凤之姿,我郑芝豹,代表泉州郑家,敬殿下,祝殿下得偿所愿、中兴大明。”

  郑芝豹也是豪爽之人,在郑森都已经满口答应的情况下,并没有落了郑森的权威,顺着便答应了下来。

  毕竟是日后郑家的家主,这权威和脸面,自己作为五叔,得给他保住了!

  而且自己其实也被朱至澍的所作所为所感染,也有了帮一把的想法,也就顺水推舟了。

  不得不说,这煽动民族情绪,真是百试不爽的良方啊。

  “对了,不知殿下何时要人口呢?”

  “说起来,如今已是二月底,正是春耕开始的时节,要是来得及的话,其实现在就是最好的时候了。”

  “郑大人所言,正合本王之意!”

  “只要郑家可以,本王这边随时可以接收北民,郑家的船只,可直接溯红河而上,将北民放置在交州即可,我自会派人在此处和郑家交接。”

  “好,那便一言为定。”

  “如果一切顺利的话,我估计第一批北民三月中下旬即可送到,殿下做好安顿的准备便是。”

  “一言为定,本王在此,感谢郑家救万千北民于水火。”

  说完,朱至澍再次站了起来,对着郑芝豹、郑森等郑重的行了一礼,龙文光和沐天波也纷纷站起,跟着朱至澍,对二人行了一礼。

  这一礼,既是感谢郑家救万千北民于水火、也是感谢郑家帮了自己一把。

  虽然自己坐拥川蜀、广西、交州三大适宜耕种的粮仓,但是交州和广西汉民较少一事,却一直是朱至澍的一块心病。

  没有汉人,有地也种不出粮食。

  而现在这件事终于得到圆满的解决,这三大粮仓,这才算真正的走上了正轨。

  而在三大粮仓的加持下,朱至澍有信心,自己再也不会因为粮食不够的问题而苦恼。

  “殿下,如今才说完这当下事,不知道这十年事、百年事又是何解呢?”

  郑芝豹和郑森,哪敢端坐着受朱至澍的大礼,急忙站起来回礼,然后郑芝豹又把大家的注意力引回到了正题上面。

  “要说这十年事,本王就要问问郑大人和郑公子,你们觉得,眼下对大明或者说对汉人国祚来说,最大的威胁是谁?”

  朱至澍抛出去一个问题,然后便看着郑芝豹和郑森两人,等待着他们的回答。

  郑芝豹和郑森互相看了看,都看到了彼此眼中的疑惑。

  不是蜀王殿下这个问题太难,正相反,这个问题反倒是太简单了。

  只要有点思维能力的人都知道,在张献忠被朱至澍击败后,这片神州之上,有实力篡取大明国祚的,便只剩下李自成和那满清了。

  但是李自成自山海关之役被清军和吴三桂击败后,如今已是一败再败,丢了直隶山西等大片地区,如今又重新龟缩回了陕西。

  要说他能东山再起,那还不如信满清能乘势南下。

  所以这时候大明国祚最大的敌人是满清,这一真相已经被越来越多人看清。

  当然,不包括应天府那一群还在做着‘连奴灭寇’美梦的人。

  他们也不是看不清形势,只是或是被仇恨遮住了眼睛、或是被李自成的屠刀杀怕了,都想着先弄死这杀官绅如杀鸡一般的李自成再说。

  满清来了,大不了换个人效忠;但这李自成要是坐了天下,那自己这些官绅大户,才是真正的没好日子过。

  郑芝豹和郑森自然是属于看清的这批人。

  “殿下,如今对大明或者说对汉人国祚来说威胁最大的,当是那建奴!”

  “正是如此!”

  “但如今称之为建奴却是不合适了,称之满清更合适些。”

  “自崇祯九年(1636年),皇太极在沈阳称帝、建立清国以来,那么这满清,便已经不再是寻常的边疆动乱,而是两国的国祚之争了。”

  “而如今满清势大,不论是李自成还是应天府,都在满清的攻势下节节败退、溃不成军,现在更是只能偏安一隅、苟延残喘。”

  “但是,这一隅,真的能偏安的住吗?本王对此不抱任何信心。”

  “故本王认为,如若让局势就此发展下去,如今的满清、李自成、应天府三足鼎立的平衡局势,最多不过今年底,就会打破。”

  “到时候,满清将顺势南下,一举拿下陕西、两湖、江南等丰腴之地!”

  “大明国祚、汉人衣冠断送,最多不过明年!”

  这番推测,朱至澍可不是空口白话乱说。

  

上一页目录+书签下一页

推荐小说

  1. [历史军事] 冰火两重天之黄金面具
  2. [历史军事] 三国志通俗演义白话文版
  3. [历史军事] 乱世贼王
  4. [历史军事] 穿越明朝之我救了马皇后
  5. [历史军事] 逃兵开局:觉醒系统后我杀穿乱世
  6. [历史军事] 称帝从统一草原开始
  7. [历史军事] 大晋第一才子
  8. [历史军事] 大明:一出生就被当成了神仙
  9. [历史军事] 新语新编
  10. [历史军事] 缘起一九三七
  11. [历史军事] 抗战:啥,你说班长不是干部?
  12. [历史军事] 都市最高手
  13. [历史军事] 红楼之庶子为王
  14. [历史军事] 北宋:开局遇见李清照
  15. [历史军事] 红警:从明末开启星辰大海
  16. [历史军事] 亮剑:疯了吧,你管这叫边区造?
  17. [历史军事] 三国之国医兴汉
  18. [历史军事] 盘点败家皇帝,开国太祖们傻眼了
  19. [历史军事] 生在皇庭,家和万事兴
  20. [历史军事] 我岳父是朱元璋
  21. [历史军事] 知否之袁家庶子
  22. [历史军事] 陛下,该上路了
  23. [历史军事] 三国之争霸天下
  24. [历史军事] 故事在民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