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盘哇小说>历史军事>明末:蜀王继明复山河> 第157章 农水布政使、医教布政使

第157章 农水布政使、医教布政使

  当然,官制改革是一门重中之重的大学问,朱至澍也不敢轻易做决断,还是要和龙文光等官员好好商议一番。

  而且朱至澍也没打算一次性就全部改,这涉及的面太广,容易步子太大扯着蛋;而是先推出其中的一部分,例如农水布政使、医教布政使两项,先把农业和医疗教育搞起来。

  这既是朱至澍对粮食的迫切需求,也是对人才的渴望。

  而且这两项不涉及到税务、商业等敏感区域,推广起来难度也更小。

  其实光拿川蜀来说,早就已经具备了改革的条件,钱粮和兵权都抓在手里的朱至澍,啥都敢做。

  但是考虑到还需要其它地区的士绅归心,自己光复的难度才能更小,那么很多政策就只能先忍一忍,免得把他们给劝退了,增加光复难度。

  这打天下,还真不是兵强马壮就可以的,很多事情都要考虑,不然打下来也是一堆烂摊子。

  将官制改革的事情构思的七七八八后,朱至澍放下笔,对着下面安静的坐着的一名三十多岁的中年人说道:

  “恭铭,这刚从回来,屁股还没坐热,就又要出发了,心中是不是有些埋怨本王啊?”

  “为殿下分忧是臣的本分,不敢说辛苦啊。”

  中年男子起身一拜到底,诚恳的说道。

  “呵呵,行吧,你们的功劳,本王会记在心里的。”

  “怎么样,你们指挥使有没有让你带什么信回来?”

  “回殿下的话,指挥使只说去了北面布置,其它就没多说了,只是嘱咐臣用心做事。”

  “嗯,倒是谨慎。”

  “那你便去云南吧,和在贵州广西一样,先把路趟熟了,然后等候本王的下一步指示。”

  “是,那臣告退了。”

  “等一下,恭铭,听说你有个弟弟,叫做孙恭德,进了广西军团?”

  “正是。”

  “臣只能做做暗棋探子,上阵却不是臣的所长,反倒是臣的弟弟,自小便有一股子蛮劲和几分血勇,臣便让他投了广西军团,此时正在冯军团长的麾下听差。”

  “嗯,好,一家为国、忠心可嘉。”

  “你先去吧,让你弟弟好好干,本王不会亏待他的。”

  “是,臣告退。”

  说完,孙恭铭压下心中的欣喜,再次对朱至澍行了一礼,恭敬的退出了朱至澍这间书房。

  想到自己的勤勉和忠心终于被朱至澍关注到了,孙恭铭心中就满是激动。

  自己家族,原本是西南地区一个小有规模的世家,却因为张献忠南征广西,几代人的家业毁于兵灾。

  那几天,简直就是孙恭铭的噩梦。

  几代人的累积,就这么在张献忠的兵马的打杀中毁于一旦。

  突然有一天,自己被一名自称能帮自己报仇的人找上了门,无路可走的自己便死马当活马医了,做了这人在广西的暗棋,并发动自己的关系,为这人提供了许多便利。

  然后没想到,蜀军真的打了过来,张献忠真的死了,而自己,也因为立功,成了蜀王的座上宾。

  回过神来的孙恭铭,知道自己走对了路、押对了宝,便让自己的弟弟也投了军。

  原本上下几十口,就剩自己和弟弟了,眼看着家族破败不可阻挡,却没想到柳暗花明又一村。

  眼下现在自己的弟弟也可以受益不少,能在广西军团中有一番作为了。

  说起这广西军团,孙恭铭是充满了信心。

  没见那不可一世的张献忠,都被殿下的新军千里索命,这广西新军,差不了!所以自己弟弟去那广西新军,定是极有前途的,更何况现在还有了殿下的照拂。

  只是代价就是,自己刚从广西做完暗棋出来,这下又要去云南了。

  也正好,云南那边自己还有几个铺子,就当是看看家族产业吧,有些年没去过了。

  “文成武就。”

  “这新朝,我孙家应该能有一席之地吧?”

  在护卫的护送下,走出书房大院的孙恭铭,在心里默默的想到。

  忙完官制改革的初步设想、往云南那边插了个暗棋之后,朱至澍离开了书房,带着卫队来到了巡抚衙门。

  今天,是去往贵州、广西的400三监人员出发的日子,其中300是给贵州、广西的,还有100是给交州的。

  虽然还没打下来,但先备着,想来也不用很久。

  这400人可是朱至澍的财神爷,也是除新军外,朱至澍重新打造的第二套官僚班子,自然要去送行和勉励一番。

  看着这400略显稚嫩、却又活力四射的脸庞,朱至澍很是感触。

  这些人,就是自己这个集团的未来。

  这400人中,还有二十多位王府学堂的人,他们都是十五六的年纪,学的比较快,现在已经有能力参与一般的工作了。

  这次就算是实习了,跟着比较有经验的官员,一起参与贵州、广西三监新政的建设。

  其中就包括王府学堂的那位班长——司空千易。

  他是王府学堂中年纪最大的一个,再过几个月就要过十六周岁的生日了。

  放在后世,十六周岁还在读高中,但这个年代,16岁的司空千易,已经带着朱至澍的期望,开始从官了。

  司空千易也看到了朱至澍满怀期待的看向自己的眼神,对着朱至澍暗暗的点了点头。

  这400人中,除了本身是王府学堂的28人之外,其它人都不知道这28人的身份,这也是朱至澍的特意安排。

  要想真的学到东西、真的成才,就不能总是仰仗王府的身份,不然哪怕一时出头了,在未来更大的挑战面前,也不一定撑得住台面。

  和龙文光等人,一起送这400希望之星上路后,朱至澍掏出了自己的官制调整建议。

  在巡抚之下,新增农水布政使、医教布政使两个和承宣布政使同级别的官位,专门负责农田水利、医疗教育方面的事情。

  既可以让承宣布政使从这两项事务中脱身出来,做更多其它的事情,也能让这两项工作职责更加清晰、施行的效果更好。

  更重要的是,多了两个官位,便是多了两个位置。

  而且朱至澍把这两个官位的优先举荐权给了龙文光。

  龙文光本来还在思考增设这两个官员的用意。

  他这种官场老油条自然看得出来。

  今天能加两个,后天就能加五个;虽说把巡抚这一职位常态化了,但也变相的,把巡抚和承宣布政使的权力分散了。

  而按照殿下的做事惯例,只怕这只是试试水,后面增设其它的官位几乎是必然,到时候殿下又会加什么呢?

  龙文光不得不思考这一问题。

  当他,他不是反对。

  毕竟这的确是个善政,多点人,事情总归是做得更好,百姓也能多受益;而且布政使司一级能加,那知府一级也能加,县级也能加,到时候,天下的读书人,又能多些位置了。

  怎么说都是件好事。

  龙文光真正考量的的,是加了这么多官位后,财政上的压力,又要大不小了。

  但是想到朱至澍搞钱的决心和能耐后,龙文光也就觉得这点钱不算什么了,真能把农业搞起来,只会赚不会亏。

  如今朱至澍又要自己来举荐这两个人,那更是对自己极度信任的体现了。

  如今川蜀什么多?官多的很啊!

  

上一页目录+书签下一页

推荐小说

  1. [历史军事] 冰火两重天之黄金面具
  2. [历史军事] 三国志通俗演义白话文版
  3. [历史军事] 乱世贼王
  4. [历史军事] 穿越明朝之我救了马皇后
  5. [历史军事] 逃兵开局:觉醒系统后我杀穿乱世
  6. [历史军事] 称帝从统一草原开始
  7. [历史军事] 大晋第一才子
  8. [历史军事] 大明:一出生就被当成了神仙
  9. [历史军事] 新语新编
  10. [历史军事] 缘起一九三七
  11. [历史军事] 抗战:啥,你说班长不是干部?
  12. [历史军事] 都市最高手
  13. [历史军事] 红楼之庶子为王
  14. [历史军事] 北宋:开局遇见李清照
  15. [历史军事] 红警:从明末开启星辰大海
  16. [历史军事] 亮剑:疯了吧,你管这叫边区造?
  17. [历史军事] 三国之国医兴汉
  18. [历史军事] 盘点败家皇帝,开国太祖们傻眼了
  19. [历史军事] 生在皇庭,家和万事兴
  20. [历史军事] 我岳父是朱元璋
  21. [历史军事] 知否之袁家庶子
  22. [历史军事] 陛下,该上路了
  23. [历史军事] 三国之争霸天下
  24. [历史军事] 故事在民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