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盘哇小说>历史军事>明末:蜀王继明复山河> 第16章 第一波大伤亡

第16章 第一波大伤亡

  200米的距离,正好是东城守军装备的近3000支火绳枪堪堪够得着的范围,虽然这个距离破甲能力不强、也没什么准头。

  3000余名火绳枪手,在身后军官的指挥下,微微抬高枪管,以便射出的子弹呈弧形弹道,能够飞的更远。

  很多人看到古代火绳枪的有效射程只有几十米,就以为只能打几十米。

  其实这是很大的误解,不然怎么会淘汰射程轻易可达上百米的弓箭呢?

  就像后世的步枪,一般也就是400米的有效射程,但只是说400米内可以精准射击,400外没有足够精度,而并不是只能打400米。

  古代的火绳枪也是这个道理,距离远了没有精度、且破甲能力不强而已,还是有一定杀伤力的。

  此时城外黑压压的尽是平民,也根本不需要准头和破甲能力,放就是了。

  反正火药管够,火绳枪粗厚的管壁,也不用担心短时间内过热的问题。

  在火绳枪和佛郎机炮的双重夹击下,平民们倒下的速度,又快了几分。

  很快,平民就冲进了150米左右的距离。

  “弓箭手,抛射!”

  瞬间,黑压压的箭雨从城墙上飞腾而起,直贯入城外平民群中。

  那场景,就像是蝗灾时遮天蔽日的模样。

  “虎蹲炮、放!”

  ......

  密集的火力下,平民就像是倒伏的稻子似的,成片的倒下。

  但弓箭手的体力是有限的,佛郎机炮、虎蹲炮和火绳枪手的发射速度也是有限的,城墙又太过于宽。

  而短短150米的距离,在一心求条活路的百姓面前,只不过是转瞬即至而已。

  很快,就有第一辆小推车对推进了护城河里,紧接着就是第二辆、第三辆......

  代价则是,短短的一里路,超过三分之一的百姓永远的倒下了,血水染红了城外刚刚被太阳晒干的地面。

  甚至在护城河里,堵塞河道的不只是小推车和车上的泥土、石块,还有许多被守军射杀的百姓尸体......

  他们和小推车一起,成了构筑这条道路的一部分。

  或许在大西军看来,他们本身就和小推车上的泥土没有任何区别。

  看着一名名百姓在各种各样的武器攻击下倒伏在地,有些还在挣扎哀嚎,有些却直接就一动不动了。

  城墙上的许多士兵,热泪都盈满了眼眶。

  这些都是大明的百姓,都是活生生的人啊!

  和自己等人,除了穿的衣服不一样、做的事不一样,又有什么区别呢?

  但是他们也知道,不能让这些百姓过来,不然护城河填平了,大西军就要上来了。

  一旦大西军上了城头,那不但自己会死、蜀王殿下也会死、城里更多的百姓,多达几十上百万的百姓,也会死!

  所以他们一边含着眼泪、一边拉动弓弦、扣动扳机、点燃火绳。

  很快,护城河里的清水就被染红了,那是几千百姓的鲜血。

  与此同时,频繁的射击,让弓箭手、火铳手、火炮手的速度都慢了下来,一方面是因为体力不支,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武器过热。

  还有部分原因,则是武器的损坏。

  这不过一刻钟的持续射击,已经陆续有弓被拉坏、火铳火炮炸膛了。

  明末国力的败坏,从武器的质量上就可见一斑。

  而在前面的6000平民吸引和消耗了大量的火力和精力后,在后面弹压的8000大西军定北军,也终于开始进入明军的武器射程。

  但是他们却不像那些身无片甲的百姓了。

  他们或推着高大的云梯车、攻城车,还有些贼军则十多人一起,在盾牌的保护下,扛着长长的简易云梯,一步一步,缓慢却又坚定的向城墙推进。

  几百米的距离而已,虽然慢,但总归会到的。

  “陈士奇误我!”

  看着远处慢慢接近的攻城器械,刘镇藩脸色无比阴沉。

  此时他的心里已经将陈士奇骂了一万遍,虽然他已经死了!

  要不是他胡乱指挥,张献忠能不能打进川蜀都不一定,毕竟川蜀地势极佳,只要守住几个隘口,纵然百万大军又有何惧?

  更可恶的是丢了重庆南充等重镇,让张献忠得到了这些流寇根本不可能有的大炮和攻城器械,以及宝贵的技术兵种。

  “一将无能、累死三军。”

  “这得多少人命,才能挽回你造就的败局!”

  “传令,火铳和佛郎机炮、虎蹲炮放慢射击速度,注意降温。”

  “投石车和红夷大炮转换目标,开始射击推进的攻城器械。”

  “遣人去看看北城和南城的情况,压力不大的话,调些红夷大炮和投石车过来!”

  “好在蜀王殿下这两日稳定了军心,不然换成前些日,这个时候城头早就乱了,督战队都要上来了。”

  虽然刘镇藩心中满是愤怒,恨不得把陈士奇挖出来再鞭个尸,但那也是后面的事情,现在最重要的是,还是守住成都城。

  有条不紊的下令后,心中不由的感慨了一番蜀王的作用。

  对于蜀王的认同,心中又更加深刻的几分。

  “可惜啊,如果是蜀王殿下在那个位置?大明的局势,应该会好很多吧......”

  想到这里,刘镇藩四下看了看,想一想就行了,可不能说出口,不然万一被人告密自己诽谤君上,只怕自己这总兵也就做到头了。

  不止刘镇藩心中很多想法,大西军阵的最前方,站在高高的指挥车上的张献忠,内心也满是思绪。

  “今日守城的官军,比前日那次要顽强很多啊。”

  “远近火力组织有度,射击也是连绵不绝、沉稳不乱,难道是新换了一个主将?”

  “不应该啊,换个主将还能把兵全换了?”

  张献忠手中的马鞭一下一下,很有节奏的敲击着指挥车的栅栏,若有所思的对身边的汪兆麟、严锡命说道。

  “大王所言甚是。”

  “前日这个时刻,城头的火力早就开始紊乱了,事出反常啊。”

  “不如派队眼力好的探子过去,看看城头的大旗换没换,大王觉得如何呢?”

  汪兆麟也觉得有些蹊跷,建议派出探子侦查。

  “嗯。”

  “另外,让艾能奇速度快点,趁着没那么热一鼓作气冲上城墙,不然拖到午时,天气一热就更不好打了。”

  “城里发生了什么呢?我是越来越好奇了。”看書溂

  张献忠点了点头,又补充了一句。

  很快,一队探子和一队传令兵从阵中冲出,向成都城方向而去。

  此时的成都城内,朱至澍听着渐渐稀疏了些的射击声、以及城外平民们越来越轻微的呐喊哀嚎,手指轻轻的敲击着剑鞘。

  “成仁,让刀盾队做好准备吧,一会弓箭队就要下来了。”

  “民夫消耗完了,接下来就是硬对硬的碰撞了。”

  “让义军们也做好准备,一会会多很多的伤员,及时抬下来救治。”

  “是。”

  王成仁没有多问,转身对身边的一位小校传达蜀王的命令去了。

  “殿下,这么多的平民,就这么消耗了,贼军当真心狠手辣。”

  “不心狠手辣,怎么聚起这么多的兵?真有那么多自愿追随他们的?”

  “殿下说的是。”

  “幸亏刘总兵果断,不然此时护城河怕是已经被填上了。”

  “刘总兵不愧是积年宿将,并没有妇人之仁,虽然几千的平民很无辜,杀戮也很血腥,但要是妇人之仁,那成都城就更加没了希望。”

  “到时候,城里的几十万百姓就全成了待宰的羔羊,那时候会更血腥。”

  “你以后也要注意,战场之上,任何一个仁慈的念头都可能会造就万劫不复的后果,千万不能妇人之仁。”

  “慈不掌兵、义不掌财,这句话一定要记在脑子里。”

  “殿下说的是,臣谨记。”

  和王成仁简单说了几句后,朱至澍便停下了,因为话题被猛然增多的惨嚎声打断了。

  在众多攻城器械的掩护下,定北军前军也挺进到了城下100米左右的距离。

  这个距离,正是弓箭手抛射威力最大的距离。

  隐藏在攻城车后、大盾后的大西军,此时纷纷露出身体,拉开了一张张硬弓。

  几千张硬弓射出的几千支弓箭,像一朵黑云一般,瞬间便来到了城头。

  “啊!”

  “啊!”

  “啊!”

  数百将士在这一波的箭雨中倒下。

  这是开战以来,成都城守军受到的第一波大的伤亡。

  

上一页目录+书签下一页

推荐小说

  1. [历史军事] 三国志通俗演义白话文版
  2. [历史军事] 乱世贼王
  3. [历史军事] 穿越明朝之我救了马皇后
  4. [历史军事] 逃兵开局:觉醒系统后我杀穿乱世
  5. [历史军事] 称帝从统一草原开始
  6. [历史军事] 大晋第一才子
  7. [历史军事] 大明:一出生就被当成了神仙
  8. [历史军事] 新语新编
  9. [历史军事] 缘起一九三七
  10. [历史军事] 抗战:啥,你说班长不是干部?
  11. [历史军事] 都市最高手
  12. [历史军事] 红楼之庶子为王
  13. [历史军事] 北宋:开局遇见李清照
  14. [历史军事] 红警:从明末开启星辰大海
  15. [历史军事] 亮剑:疯了吧,你管这叫边区造?
  16. [历史军事] 三国之国医兴汉
  17. [历史军事] 盘点败家皇帝,开国太祖们傻眼了
  18. [历史军事] 生在皇庭,家和万事兴
  19. [历史军事] 我岳父是朱元璋
  20. [历史军事] 知否之袁家庶子
  21. [历史军事] 陛下,该上路了
  22. [历史军事] 三国之争霸天下
  23. [历史军事] 故事在民间
  24. [历史军事] 庆帝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