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盘哇小说>历史军事>明末:蜀王继明复山河> 第9章 探查伤病营

第9章 探查伤病营

  在震天的欢呼声中,秦翼明站上了城墙垛口,做了个噤声的手势。

  待欢呼声停下后,秦翼明带着身后十几个大嗓门喊道:

  “蜀王仁义,体恤各位将士浴血奋战的辛劳。”

  “本月所有军士,加饷银一两!”

  “下午,王府的银车队即会前来,给各位将士们发饷!”

  “哦!!!!!!”

  震天的欢呼声再起。

  没什么比财帛更动人心的了。

  一两白银什么概念。

  在市场上,一千枚铜钱可换一两白银,但因为铜钱的不便以及质量参差不齐的原因,很多时候一两白银可换一千二、甚至一千三百文铜钱。

  在小农经济、自给自足占很大比例的古代社会,一千多铜钱,已经是寻常三口之家一整个月的开支了。

  再加上此时大明的经济早已崩溃,很多大头兵都是领不到饷的,即使是小军官,都是隔三差五才能领到点糊口的军饷。

  而且领到的也不是现钱,很多时候都是质量极差的布匹、粮食等,官兵早就对此怨声载道。

  但也没办法反抗。

  当兵好歹有口饭吃、有刀枪护身,要是没这糊口的差事,很多将士,也将沦为街头乞讨的流民。

  所以虽然现在当兵不算很好,但已经比很多饭都吃不上的百姓要好太多了。

  站在蜀王身后的三位大员,再次相互看了看,都在彼此的眼神中看到了深意。

  万千将士的欢呼声久不停歇、持续了好一会。

  朱至澍享受了一会这发自将士们内心的欢呼声,但却没有沉溺太久,转身对总兵刘镇藩说道:

  “带我去伤兵营看看吧。”

  ......

  在去伤兵营的路上,朱至澍经过一名手持着火铳的士兵,当下便有点好奇,向这名士兵索要。

  “小心啊殿下。”

  “殿下,不可!”

  看到朱至澍向士兵索要火铳,身后跟着的一群大员大惊,急忙上前阻止。

  自家事自家知。

  现在大明的火铳是什么水平,这些个父母官哪里会不知道。

  十发里有九发能不炸膛的好好打响,就已经是精品;至于射程和精准度,这都还没精力顾得上去考虑。

  万一要是伤了蜀王殿下,这该如何是好。

  但朱至澍又岂是劝的住的人,直接上手,从犹豫的士兵手上取过火铳,好奇的把玩着。

  粗略一看,朱至澍就对这火铳有了大概的概念。

  说的古代点叫火铳,说的书名一点,就是杆简陋的火绳枪嘛。

  粗粗的金属枪管,约有一米长,加上枪管后的木制枪托和机匣,总长度约一米二左右;

  金属枪管很厚重,口径约18毫米左右,但是枪管的直径却接近25毫米,无它,金属材质差、工匠打制的技术不过关;

  机匣也很简陋,就一个扳机和一个点火钩,钩子上有个小孔,是插着引燃的火绳的。

  使用时,将火药和弹丸从枪管的前部装进到枪管的底部,用枪管下面自备的通杆挤压紧实后;

  再在枪管的后部那个小孔,也就是火门内倒入火药,连通枪管内部已经装好的火药;

  之后在点火钩上装好火绳,点燃火绳,扣动扳机;

  点火钩则会下压,点燃的火绳点燃火门内的火药,从而引燃枪管内的火药;

  枪管内的火药在狭小的枪管内剧烈燃烧,瞬间产生强大的动能,发射出弹丸。

  这么简单的击发原理,高中的时候朱至澍就知道了,所以这支火绳枪在朱至澍的眼里没有任何秘密可言。

  但是看着木制枪托和机匣、金属制的枪管上凹凸不平的做工,朱至澍却不敢有亲自上手来一发的想法。

  对于大明的火器质量,后世的他也是如雷贯耳,万一要是炸膛,那自己就要出师未捷身先死了。

  “走吧。”

  朱至澍将火绳枪交还给那名士兵后转身离去,没有多说什么。

  火绳枪的做工质量之差,是由体制、经济、人心等多重因素导致,并不是自己在城墙上发遍火就可以解决的,还得从长计议。

  跟着刘镇藩走了十多分钟后,众人才走下了城墙,来到了城墙下的一处大院里。

  不出朱至澍所料,大院里的各处,横七竖八的躺满了受伤的军士,大多是普通的军士和低级军官。

  寥寥几名大夫和帮闲在院子里进进出出、忙前忙后,但在这巨量的受伤将士面前无异于杯水车薪,根本忙不过来。

  很多受伤程度较为复杂或者较为严重的将士,根本就没有得到救治,任由他们躺在一边或哀嚎、或奄奄一息的等死。

  整个大院回荡着伤病员的哀嚎声,被浓浓的绝望和死气充盈。

  伤兵营内的惨状,出乎了几位大员的意料,尤其是这惨状被蜀王殿下看到后,更是让三位大员的脸色阴沉的像青石一般。

  反倒是朱至澍。

  除了第一次见到这么血腥、这么惨的情景,内心满是不忍心和同情外,没有多少的怒气。

  大明的情形,或者说旧社会的情形,他作为后世人,早就知道了太多太多,没什么好生气的了。

  有更多值得自己去生气的事情,还将在将来接踵而来呢。看書溂

  而且眼前的一切,也是旧社会的通病,根本原因不在身后的三位大员身上,对他们发火除了搞僵关系外也是于事无补。

  在院子里忙前忙后的几个大夫和帮闲,此时也注意到了院门口涌进的一堆大人物,尤其是朱至澍身上的明黄色的王袍,更是将略有学识的几名大夫吓了一大跳。

  几人匆忙跪倒在蜀王的面前,磕头拜见。

  而一些意识清醒、受伤不重的将士也挣扎着起身要给蜀王跪下。

  朱至澍急忙扶起几名辛劳的大夫,浑然不顾那几名大夫身上留下的、救治伤员时的血迹和污秽。

  同时大声说道:

  “诸位都是有功之臣,无需跪见。”

  “众将士且安心养伤,不日即有更多的大夫、更多的药材、更好的养伤环境以及大笔赏赐送到。”

  然后又转身对着身后紧跟的良医正孙永安、副医正张景玉说道:

  “两位大人,速速为将士们诊治。”

  两人这才恍然大悟,原来蜀王竟有此远见,将自己两人带在身边,竟是为了此事!

  随后不敢耽误,各自带着自己的助手,开始对满院的伤患诊治起来。

  “让人去城里把所有大夫找过来,这里最少好几百个伤患,这么不到十个大夫得看到什么时候,耽误多少人的性命?”

  对着身后的刘之温语气严厉的说了一句。

  刘之温脸色也有点不太好,对着身后一名下官叮嘱了几句,那名官员带着几个随从急匆匆的走出了大院,显然是去找大夫了。

  尔后朱至澍走下台阶,来到一个被一支箭矢射中了左眼的士兵的身前。

  这士兵看到蜀王近前,对于上位者的敬畏让他不敢再躺着,挣扎着要起身给朱至澍行礼。

  朱至澍伸手按着这位要起身的士兵,看年纪也就十七八岁,但却已经成了独眼之人,朱至澍眼眶一湿。

  “安心养伤,本王已经让人去找更多大夫了。”

  “等伤好了,来王府里当差,我再给你找个媳妇。”

  

上一页目录+书签下一页

推荐小说

  1. [历史军事] 冰火两重天之黄金面具
  2. [历史军事] 三国志通俗演义白话文版
  3. [历史军事] 乱世贼王
  4. [历史军事] 穿越明朝之我救了马皇后
  5. [历史军事] 逃兵开局:觉醒系统后我杀穿乱世
  6. [历史军事] 称帝从统一草原开始
  7. [历史军事] 大晋第一才子
  8. [历史军事] 大明:一出生就被当成了神仙
  9. [历史军事] 新语新编
  10. [历史军事] 缘起一九三七
  11. [历史军事] 抗战:啥,你说班长不是干部?
  12. [历史军事] 都市最高手
  13. [历史军事] 红楼之庶子为王
  14. [历史军事] 北宋:开局遇见李清照
  15. [历史军事] 红警:从明末开启星辰大海
  16. [历史军事] 亮剑:疯了吧,你管这叫边区造?
  17. [历史军事] 三国之国医兴汉
  18. [历史军事] 盘点败家皇帝,开国太祖们傻眼了
  19. [历史军事] 生在皇庭,家和万事兴
  20. [历史军事] 我岳父是朱元璋
  21. [历史军事] 知否之袁家庶子
  22. [历史军事] 陛下,该上路了
  23. [历史军事] 三国之争霸天下
  24. [历史军事] 故事在民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