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盘哇小说>历史军事>大唐:神级驸马爷,咸鱼就变强> 第六百四十六章:太公遗风(2/5)

第六百四十六章:太公遗风(2/5)

  听了这话。

  薛仁贵看向秦牧,疑惑道:“怎么少爷?你对长平之战有着不同的看法?”

  “赵括纸上谈兵,自古便有定论。”

  “这一战怎么还会有不同的结果?”

  秦牧笑道:“都说赵括纸上谈兵,被白起玩弄股掌之间,这才使得赵军大败。”

  “但为什么一定是赵括致使赵国大败,而不是赵国必败才启用的赵括呢?”

  闻言。

  薛仁贵与陈平安两人,皆是一愣。

  赵国必败才用的赵括?

  这...

  这是什么意思?

  虽然不解。

  但陈平安显然有了兴趣,急忙道:“还请驸马爷明示。”

  秦牧沉吟道:“我只是给你举一个例子,也不代表我说的一定对。”

  “世人皆说赵括纸上谈兵,没有真才实学,这才导致了赵国大败于秦国。”

  “但我却认为,罪不一定在赵括。”

  “当时的赵国,正是国力昌盛之时,是七国之中最有能力抵抗秦国的所在。”

  “赵王身旁,可谓谋士成云,门客成雨,赵王打算用年轻气盛的赵括换下擅守大将廉颇,竟得到了朝中文武的一致同意。”

  “虽然蔺相如出言相劝,那也只是因为他不看好赵括而已。”

  “如此说来,便意味着一个可能...”

  秦牧说着,看向陈平安。

  思忖片刻。

  陈平安缓缓开口。

  “赵括年轻,血气方刚,主张进攻。”

  “赵王的意思是,舍弃四十万赵国大军,只为了重创秦军,减缓秦军东征的脚步。”

  “所以,赵国必败才启用的赵括。”

  “只因为秦国偷偷将白起调了过来,这才令赵括接二连三陷入白起圈套,落得个大败,却给给秦军造成重创。”

  听了陈平安的话。

  秦牧欣慰的点了点头。

  “就是这个意思。”

  “赵括究竟有没有真才实学,是不是纸张谈兵我们不知道。”

  “但我们可以知道的是,杀神白起确实强,他早已摸透了赵军的进攻路数,赵括每一步,都在他的算计之中。”

  “还有,赵王确实是个庸才。”

  薛仁贵在一旁认真听着。

  这个理论,还真是颠覆了他的三观。

  “少...少爷...”

  “这是真的吗?”

  薛仁贵望向秦牧,面带疑惑。

  “呵呵...”秦牧无奈的笑了笑,“是与不是,我也不知道。”

  “这只是我的推测而已。”

  “是非成败转头空,历史的真相又有谁能了解?”

  紧接着。

  秦牧对陈平安道:“接下来,我们便用孙子兵法来解读长平之战。”

  “势者,因利而制权也。”

  “兵者,诡道也。”

  “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

  ......

  接下来。

  秦牧对陈平安进行为期三天的魔鬼训练。

  这三日。

  陈平安每天只睡两个时辰,疯狂汲取着营养。

  秦牧讲解角度之精辟,切入点之刁钻,令陈平安无法自拔。

  三日一晃而过。

  陈平安自秦府而出,向会试考场而去。

  为了武举的会试笔试。

  李二专门令户部划拨了部分欠款,修建了一座聚英殿。

  会试的笔试便是在这里进行。

  长安城。看書喇

  聚英殿。

  五十名参考者齐聚一堂。

  此场考试。

  依然由李靖担任主考官,秦叔宝担任副考官。

  陈平安端坐于案牍之前。

  秦叔宝手中拿着一封盖有玺印的信函。

  此场考试的题目,是由李二亲自出的。

  秦叔宝打开信函,微微蹙眉,随后高唱。

  “此场考试题目为,论【马陵之战】。”

  紧接着。

  李靖在一旁附和道:“马陵之战是战争史上设伏歼敌的著名战例。”

  “大家从孙膑大胜与庞涓大败两个点,讨论双方的胜负得失。”

  “我与秦将军将会针对你们的观点,给出相应的分数。”

  “这一场,将决定你们是否有资格金殿比武,夺得武状元。”

  “现在,诸位可以作答了。”

  李靖话落。

  五十人考试先是思忖,随后奋笔疾书。

  今后是老死军中,还是位极人臣,便看这一场了。

  军策论答比金殿比武的分量,还要重。

  陈平安坐在案牍前,没有着急动笔。

  马陵之战他很熟。

  他只是在想,是用【孟德新书】还是用【六韬】之中的观点,进行作答。

  但有一点可以肯定。

  此战必胜。

  思忖片刻,陈平安开奋笔疾书。

  两个时辰后。

  哐...

  铜锣响起。

  所有考生皆是放下了笔墨,双手放于案牍之上。

  不过。

  众人表情各异。

  有人脸上噙笑,有人神色淡然,亦有人皱眉心伤...

  片刻。

  考卷被殿中官吏收起,所有考生坐在考场等待批阅。

  秦叔宝与李靖两人端在桌案前,一一审阅五十位考生的试卷。

  “嗯。”

  “不错。”

  “王方翼这娃娃果然天赋异禀,行文严谨,角度宽旷,有大将之风。”

  “叔宝,你来看看。”

  李靖称赞着,将手中考卷递到了秦叔宝手中。

  秦叔宝接过考卷,细细研读,眉梢舒展。

  “不错,确实不错。”

  “王方翼到底是十二岁上过战场的。”

  “这世家年轻一辈中,便要属这王方翼的军事天赋最高。”

  “而且他这文风,颇有兵家的味道。”

  李靖与秦叔宝两人在前方嘀咕着。

  虽然声音不大。

  但殿中极静,他们两人的话,众人还是可以听到。

  听着李靖和秦叔宝的夸耀。

  王方翼即便再谦虚,嘴角也不免勾勒出一抹微笑。

  毕竟。

  李靖和秦叔宝两人在大唐军界,那可是天花板级别的人物。

  能得到他们两人的认同,实属不易。

  而且。

  王方翼自认为,自己这篇文章写的极好。

  秦叔宝正说着。

  他发现李靖楞在一旁。

  “药师你?”

  只见李靖握住一张考卷,双臂止不住的颤抖。

  “这...”

  “这篇文章,竟有太公遗风。”

  “妙,真是太妙了。”

  “叔宝,这篇文章头筹无遗!”

  话落。

  秦叔宝急忙放下手中考卷,向李靖手中的考卷瞥去。

  “太公遗风?”

  “究竟是谁的文章?”

  听了两人的话,殿中一众考生皆是抬头望去。

  眼中无限期许,究竟是谁?

  

上一页目录+书签下一页

推荐小说

  1. [历史军事] 五老将我从现代带回三国
  2. [历史军事] 罗马,你妈喊你去打仗了
  3. [历史军事] 诸子百家都是子:我是例子
  4. [历史军事] 冰火两重天之黄金面具
  5. [历史军事] 三国志通俗演义白话文版
  6. [历史军事] 乱世贼王
  7. [历史军事] 穿越明朝之我救了马皇后
  8. [历史军事] 逃兵开局:觉醒系统后我杀穿乱世
  9. [历史军事] 称帝从统一草原开始
  10. [历史军事] 大晋第一才子
  11. [历史军事] 大明:一出生就被当成了神仙
  12. [历史军事] 新语新编
  13. [历史军事] 缘起一九三七
  14. [历史军事] 抗战:啥,你说班长不是干部?
  15. [历史军事] 都市最高手
  16. [历史军事] 红楼之庶子为王
  17. [历史军事] 北宋:开局遇见李清照
  18. [历史军事] 红警:从明末开启星辰大海
  19. [历史军事] 亮剑:疯了吧,你管这叫边区造?
  20. [历史军事] 三国之国医兴汉
  21. [历史军事] 盘点败家皇帝,开国太祖们傻眼了
  22. [历史军事] 生在皇庭,家和万事兴
  23. [历史军事] 我岳父是朱元璋
  24. [历史军事] 知否之袁家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