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盘哇小说>历史军事>大唐:神级驸马爷,咸鱼就变强> 第六百三十八章:薛仁贵收徒(4/5)

第六百三十八章:薛仁贵收徒(4/5)

  贞观五年,三月三十一日。

  长安城西郊。

  玄甲军驻地,演武场。

  擂鼓之声,惊天彻地,震碎云霄。

  一百三十二名身披铠甲,手握兵刃,身背大弓,鲜衣怒马的武举人,策马入场。

  大唐武举刚刚开设。

  分为乡试,会试与殿试三场。

  乡试考中者为武举人,参加会试落选后便可入军为仕,最低也是个什长,授翊麾校尉。

  虽然官职不大,但晋升空间很大,参加过武考的,在军中也是重点培养对象。

  今后大唐各军中,将注重高素质将领的培养,不懂军策的要被淘汰。

  通过乡试之后,便是会试。

  会试在长安举办,考中者为武进士,参加殿试后便可入军为仕,最低也是个队正,授昭武校尉。

  会试之后便是殿试,由李二担任主考官。

  会试后,取得武进士资格的人,通过殿试分出等次,共分为三等,也称三甲。

  一甲是第一名,名头是武状元。

  二甲是第二名,名头是武榜眼。

  三甲是第三和四名,名头为武探花。

  武状元授从三品归德将军,武榜眼授从四品明威将军,武探花授从五品游骑将军。

  分配到各军或者兵部之内,担任要职。

  由于大唐是第一次举办武考,所以很多细节还有待完善。

  秦牧也只是给出框架而已。

  所以前三甲的人数并不多,主要也是因为参加殿试的武进士不多。

  不过。

  李二对武举颇为重视,殿试的规格非常高,由李二亲自主考。

  考试结果揭晓后。

  在武德殿外唱名,长安城西城门挂榜,并赐予武状元兵刃盔甲,然后由千牛卫护送武状元归地,扬皇恩之浩荡,赐状元以恩荣。

  随后,在兵部举行盛大的会试宴,再次给予武状元恩赏,同时也给武进士一些恩赏。

  最后,武状元可披红挂彩,上街夸官,可谓是风光无限,春风得意。

  所以,这武考的无限荣光,大多是武状元一人包揽。

  这也是李二刻意为之,为激励天下有志之士,报考武举,争夺武状元。

  真乃,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

  光宗耀祖,兴盛门楣,指日可待。

  也由此可见。

  李二对武举的重视程度,对大唐军事发展的重视程度。

  演武场中。

  一百三十二名武进士,皆是意气风发,傲气凛然。

  毕竟。

  文无第一,武无第二,在场的都是习武之人,对自己的武艺有着绝对的自信。

  每一个前来会试的人,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武状元。

  武状元会获得怎样的荣光,他们早已心知肚明,而这也没有秘密可言。

  这便是李二激励这些武进士的手段。

  演武台两边的看台之上,早已坐满了观众。

  有平民百姓,有王孙贵族家的子弟,也有一些名门世家的大小姐。

  这武举对于大唐来说,乃是一大盛世。

  众人都想一睹大唐儿郎的荣光。

  演武台正前方则是贵宾席。

  上面坐着的都是朝中权贵,王公大臣。

  相对于科举来说,世家大族和王室子孙在武举方面的优势更大。

  书可以勤学苦读,废寝忘食。

  但习武和军策,若是没有高人指点,进步的将会十分缓慢。

  这也是当初李二和李靖担忧的地方。

  不过好在也就这一届上,寒门与世家可能会有所差距。

  但今后寒门学子可以进入武学院进修。

  下一届武举,竞争的将会更加激烈。

  贵宾席主位。

  秦牧与襄城,武珝三人端坐其中。

  薛仁贵亦是坐在秦牧身旁。

  闲来无事。

  武举也算是一个可以消遣的节目。

  别看薛仁贵是跟秦牧出席的。

  其实如今薛仁贵的身份也是不低,封侯拜将,早已有爵位在身,而且是官居二品的镇国大将军。

  不过他与秦牧一般,都是散官。

  只是挂个名头,拿点俸禄,没有具体工作与任务。

  所以对于一般人来说。

  薛仁贵是令他们仰视的存在。

  二品镇国大将军当贴身侍卫,这满大唐,旁的人不用说,就连李二也没这待遇啊。

  秦牧这是独一份。

  也就是王玄策被秦牧派去西行了。

  不然好歹也有两个二品大将军当他的贴身护卫。

  朝中那些官吏,见到薛仁贵那也得客客气气,老老实实的。

  薛仁贵这些年跟随秦牧立下的战功,那可不是吹出来的。

  就是这贵宾席上的一众王孙贵族,那也没有几个人的功绩能超过薛仁贵。

  “仁贵,今岁武状元热门人选都有哪几个?”

  秦牧扫视场中一百多名武举人,询问道。

  他要了解了解,如今大唐青年才俊有几个可造之材。

  薛仁贵沉吟道:“一共六人,四人出自世家,两人出自寒门。”

  闻言。

  秦牧点了点头。

  倒也在他的意料之中。

  能有两个寒门子弟跟世家比肩,这已经很好了。

  紧接着。

  秦牧问道:“这两个寒门弟子都是谁?哪里人士?”

  薛仁贵应声道:“其中一个叫陈平安,陇西人士,之前在茫崖学院念书,后弃文从武,如今已经拜我为师。”

  话落。

  秦牧眉梢微挑,看着他,欣喜道:“拜你为师了?这么大的事你怎么也没跟我说一声,我好准备点见面礼。”

  “呵呵...”薛仁贵笑了笑,“少爷不必客气。”

  “原本,我也没打算收他为徒,但这孩子军事天赋极高,心性又好,我这才将他收为了徒弟。”

  “准备武考之后,将他推荐到振武军中,让定方好好带带他。”

  “将来必将是镇守一方的大将。”

  秦牧笑道:“你的眼光肯定不会差。”

  “这种人才,放到振武军中倒也不用担心他的成长。”

  “如今整个大唐,军容军纪最严的,也就是振武军和玄甲军两支军队了。”

  他是真没想到。

  薛仁贵竟偷偷摸摸的收了徒弟。

  不过这名字倒是朴素,陈平安。

  现在搞的秦牧都有点想收个徒弟了。

  他怎么也是有军神传承的人,这点衣钵得找个人传承才好。

  不然还真是有点浪费。

  秦牧想着,再次扫视演武场,看看有没有看得上眼的。

  

上一页目录+书签下一页

推荐小说

  1. [历史军事] 五老将我从现代带回三国
  2. [历史军事] 罗马,你妈喊你去打仗了
  3. [历史军事] 诸子百家都是子:我是例子
  4. [历史军事] 冰火两重天之黄金面具
  5. [历史军事] 三国志通俗演义白话文版
  6. [历史军事] 乱世贼王
  7. [历史军事] 穿越明朝之我救了马皇后
  8. [历史军事] 逃兵开局:觉醒系统后我杀穿乱世
  9. [历史军事] 称帝从统一草原开始
  10. [历史军事] 大晋第一才子
  11. [历史军事] 大明:一出生就被当成了神仙
  12. [历史军事] 新语新编
  13. [历史军事] 缘起一九三七
  14. [历史军事] 抗战:啥,你说班长不是干部?
  15. [历史军事] 都市最高手
  16. [历史军事] 红楼之庶子为王
  17. [历史军事] 北宋:开局遇见李清照
  18. [历史军事] 红警:从明末开启星辰大海
  19. [历史军事] 亮剑:疯了吧,你管这叫边区造?
  20. [历史军事] 三国之国医兴汉
  21. [历史军事] 盘点败家皇帝,开国太祖们傻眼了
  22. [历史军事] 生在皇庭,家和万事兴
  23. [历史军事] 我岳父是朱元璋
  24. [历史军事] 知否之袁家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