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盘哇小说>历史军事>三国第一狠人> 第464章 逼张昭表态

第464章 逼张昭表态

    诸葛亮神色自信,缓缓道:“之所以说当务之急是迁都,原因有三点。”

    “第一,舒县的防御不足。”

    “舒县地处长江以北,连最基本的长江防线都没有,周边只有些小河流。这些小河,无法阻断大规模的战事,也无法阻断大军的进攻。”

    “毫不客气的说,长江南方的任何一座城池,都比舒县更合适。只要是在长江以南,至少具备了长江天险的,足以阻断一切。”

    “之所以定在舒县,是因为吴王一开始立足舒县,才使得舒县很关键。”

    “实际上,这地方不合适,”

    诸葛亮眼神粲然,高声道:“前秦立足关中,定都咸阳,有崤函之固。西汉定都长安,有潼关、散关、萧关和武关四大关隘。”

    “到本朝定都洛阳,也有武关和虎牢之险。”

    “所以在下认为,帝都的选择,首先必须足够的安全,帝都定在北方,要有关隘保护。”

    “舒县什么都没有。”

    诸葛亮举止投足,自信从容。

    他为此准备了很久,而且为了应对可能出现的问题,他也查过很多的资料,他早已经成竹在胸。

    没有足够的准备,他不可能提出迁都的建议。

    陆玄看诸葛亮的眼神,毫不掩饰的露出欣赏神色,迁都很关键。对陆玄来说,防御是其次,因为他的实力,还没有人能打到他的腹地舒县来。

    可是,定都还有更多的原因。

    陆玄期待道:“第二个原因呢?”

    张昭、郑玄等人,又看向诸葛亮,眼神更是严肃。迁都策论的每一点,都不能出错。而且诸葛亮大庭广众下的言论,一旦出了任何的纰漏,消息传出去,必然遭到群起而攻之。

    原本迁都,就会牵扯到无数人的利益。所以第一个提出迁都的人,会遭到各个方面的攻讦。

    这不能出半点错误。

    诸葛亮继续说道:“回禀吴王,第二是物资的消耗。我遍查史书,发现不论是咸阳,亦或是洛阳和长安,随着王朝的发展,城池在扩张,周边可用的土地在减少。”

    “即便还有一些土地,也多是皇家园林,多是权贵掌握的土地。”

    “普通官员和百姓,少有土地。”

    “偏偏王朝的帝都作为举国中心,必然是一个奢靡繁华的地方。这样的地方,要承担皇室的巨大开销,要负担起庞大的朝廷机构的运转,而且还要让这些无数权贵能在帝都生活。”

    “帝都重地,不可能是普通百姓耕种的地区,他们把握不住。普通人拿了帝都的土地,就是三岁孩童抱着金砖走在闹市,人人觊觎。”

    诸葛亮面对着陆玄,说着自己的分析。

    这是他准备的策论。

    在五经馆中,他一直在准备,今日终于详细的阐述出来。

    诸葛亮略微有些激动,声音稍稍拔高,说道:“所以我认为王朝的中心,靠周边土地无法供应。王朝越兴盛,就越是如此。”

    “光武皇帝再造大汉,为什么不选择长安,而是定都洛阳,其中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帝都的消耗会越来越大。”

    “当时的赤眉军,祸乱了长安,使得关中沃土荒废,关中一片贫瘠,支撑不起物流的消耗,随着关中水路改道,长安也没了水路运输的优势。”

    “洛阳,反倒是水路转运之地。”

    “洛阳有虎牢之固,再加上洛阳通黄河往北,走济水和汴水能南下扬州。洛阳需要的物资,可以通过水路从全国抽调,这就是绝对的优势。”

    诸葛亮沉声道:“舒县地处南方,具备一丁点的水路优势,却不够明显。在扬州南方之地,紧挨长江沿线的城池,有比舒县更好的定都地点。”

    陆玄心中更是赞许。

    诸葛亮的考虑,相当的成熟,物流体系是王朝中心很重要的一块。

    为什么隋炀帝要修大运河,就是进一步打通全国的物流体系。所以隋炀帝修了运河,是罪在当代功在千秋,因为隋炀帝过于迫切的修运河,导致无数百姓死在运河上。

    陆玄心中想着,诸葛亮才十七八岁,再磨砺十来年,未来能进入中枢,然后会成为帝国的下一代丞相。

    在治国上,诸葛亮位列第一。

    陆玄麾下有很多的人才,庞统、杨修、诸葛瑾、徐庶、周瑜、张昭、顾雍、陆逊这些人,这些人各有特色,都有能力,可是在治理上,以及执政的理念上,毫无疑问,诸葛亮绝对领先。

    陆玄收回心思,问道:“孔明,你的第三点呢?”

    诸葛亮回答道:“第三点,一旦国内有变,水路便捷的前提下,可以迅速发兵稳定局势。如果天下有变,则是可以发兵走水路,后勤补给也走水路,减少自身的损耗。”

    “这一点上,舒县依旧不具备。”

    “虽然舒县附近到处是河流,却不够方便,因为南下长江要走一段陆路,才能走渡口进入长江,而且也没有真正的大渡口。”

    “战争来临的时候,兵贵神速,一天的时间,足够做很多的事情。”

    他看向了陆玄,拱手道:“吴王,这是在下认为迁都的原因。不管从哪一个方面来说,舒县都不是一个合格的帝都所在,吴国的规模不够大,暂时还能维系。一旦整体实力进一步提升,未来就不好办了,请吴王明鉴。”

    哗!!

    大厅中,议论纷纷。

    一个个都是小声的议论了起来。即便紧张的寒门士子,这一刻都忍不住议论。至于张昭、诸葛亮和陆逊等人,也是一样,五经馆的大儒们就更是交谈着。

    陆玄微微一笑,忽然看向了张昭,笑吟吟问道:“张卿,你看孔明的迁都策怎么样?”

    张昭的脑中,迅速转动。

    盘算着怎么说?

    陆玄的询问,明显不是单纯的询问,是借此让他表态。如果现在张昭就表态支持迁都,那么迁都的这个事情,就没有争议,他就是坚定的迁都派。

    如果现在他拒绝,极可能又站在了陆玄的对立面。因为看陆玄的眼神,摆明了是认同诸葛亮迁都策论的,否则,也不至于称呼表字。

    张昭一瞬间就有了决定,很从心很赞同的说道:“臣认为诸葛亮的一番话,堪称一篇磅礴策论。老臣,赞同迁都之策。”

    陆玄嘴角噙着一抹笑意。

    张昭同意了。

    琼林宴结束后,外面就会传出消息,张昭全力拥护迁都的策略。

    陆玄点了点头后,又看向诸葛亮,问道:“孔明,既然你建议迁都,你说一说,迁都在哪里?”

    “沈兄!”

    “嗯!”

    沈长青走在路上,有遇到相熟的人,彼此都会打个招呼,或是点头。

    但不管是谁。

    每个人脸上都没有多余的表情,仿佛对什么都很是淡漠。

    对此。

    沈长青已是习以为常。

    因为这里是镇魔司,乃是维护大秦稳定的一个机构,主要的职责就是斩杀妖魔诡怪,当然也有一些别的副业。

    可以说。

    镇魔司中,每一个人手上都沾染了许多的鲜血。

    当一个人见惯了生死,那么对很多事情,都会变得淡漠。

    刚开始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沈长青有些不适应,可久而久之也就习惯了。

    镇魔司很大。

    能够留在镇魔司的人,都是实力强横的高手,或者是有成为高手潜质的人。

    沈长青属于后者。

    其中镇魔司一共分为两个职业,一为镇守使,一为除魔使。

    任何一人进入镇魔司,都是从最低层次的除魔使开始,

    然后一步步晋升,最终有望成为镇守使。

    沈长青的前身,就是镇魔司中的一个见习除魔使,也是除魔使中最低级的那种。

    拥有前身的记忆。

    他对于镇魔司的环境,也是非常的熟悉。

    没有用太长时间,沈长青就在一处阁楼面前停下。

    跟镇魔司其他充满肃杀的地方不同,此处阁楼好像是鹤立鸡群一般,在满是血腥的镇魔司中,呈现出不一样的宁静。

    此时阁楼大门敞开,偶尔有人进出。

    沈长青仅仅是迟疑了一下,就跨步走了进去。

    进入阁楼。

    环境便是徒然一变。

    一阵墨香夹杂着微弱的血腥味道扑面而来,让他眉头本能的一皱,但又很快舒展。

    镇魔司每个人身上那种血腥的味道,几乎是没有办法清洗干净。

上一页目录+书签下一页

推荐小说

  1. [历史军事] 逃兵开局:觉醒系统后我杀穿乱世
  2. [历史军事] 称帝从统一草原开始
  3. [历史军事] 大晋第一才子
  4. [历史军事] 大明:一出生就被当成了神仙
  5. [历史军事] 新语新编
  6. [历史军事] 缘起一九三七
  7. [历史军事] 抗战:啥,你说班长不是干部?
  8. [历史军事] 都市最高手
  9. [历史军事] 红楼之庶子为王
  10. [历史军事] 北宋:开局遇见李清照
  11. [历史军事] 红警:从明末开启星辰大海
  12. [历史军事] 亮剑:疯了吧,你管这叫边区造?
  13. [历史军事] 三国之国医兴汉
  14. [历史军事] 盘点败家皇帝,开国太祖们傻眼了
  15. [历史军事] 生在皇庭,家和万事兴
  16. [历史军事] 我岳父是朱元璋
  17. [历史军事] 知否之袁家庶子
  18. [历史军事] 陛下,该上路了
  19. [历史军事] 三国之争霸天下
  20. [历史军事] 故事在民间
  21. [历史军事] 庆帝元年
  22. [历史军事] 大隋秦王
  23. [历史军事] 勿首见
  24. [历史军事] 重生为赵昺,我为大宋续命五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