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盘哇小说>历史军事>大明新命记> 第二八六章 远虑

第二八六章 远虑

    杨振把夏成德设想的两个方案全都否决了,同时自己又向他提出了两个方案,供他选择。

    一个是,干脆直接修筑一个突出于西门之外的实心棱堡炮台,也不必修什么瓮城了,单纯就弄一个突出城外、可以保卫城墙的棱堡即可。

    要是愿意在棱堡下面开个门洞通道,那就开它一个,若是不愿意,直接就堵了西门,弄一个棱堡炮台了事。

    第二个,则是棱堡式的瓮城,其中突出城外顶在最前面的是一个大的楔子形炮台,后面则是两面夯土砌石的墙体相对夹峙而成的狭窄瓮城,里面可以适当驻兵,择时出击。

    第一个只能防守,但是更加简单实用,也好修筑。

    第二个稍嫌费事,但是胜在攻守兼备,可以进出。

    杨振本缺然更倾向于前者,能守住就好了,而且在满鞑子围城的时候,也没有必要考虑从西门出击。

    而且,若是考虑到了夏成德在历史上的表现,那么把西门干脆堵住的话反而更加省心。

    但是,杨振把这两个方案留给了夏成德自己去做选择,反正最后都是由他牵头在西门外建造,而且对于这些将领,也该给他留下一定的自主权。

    杨振从夏成德驻守的西城区域离开的时候,时间就已经过了巳时,到了南门的时候,正赶上吕品奇所部中午开饭,一行人就在南门城楼之上吕品奇的中军所在用了餐。

    这个年代的辽东军中,尽管粮饷问题供应并不匮乏,但是在平常的日子里,也只是一日两餐,唯有守城作战的时候才是一日三餐。

    不过现在,吕品奇率部跟着杨振出击敌后,所获不菲,所部人马的粮饷储备相比起夏成德要富余不少,又赶上要增修南门外的瓮城,所以其部上下人马,全是一日三餐。

    这一次,吕品奇虽然是最后一个上报本部人马炮械等实力的一支,但是有了之前率队出击的合作,杨振对他还是很放心的。

    到了南门以后,杨振直接开饭,也没有检阅吕品奇所部的人马。

    同时吃了午饭以后,下城领着众人,到城外看了看吕品奇对瓮城的选址,听了听他对瓮城格局、规模的想法。

    吕品奇的想法还是算是比较实际,就是准备按照松山北门瓮城的格局和规模,在松山南门外增修一个开侧门的半圆形瓮城罢了。

    这一点,杨振相信他们能做到,而且相信他们不会耗时太久,但是为了将来松山城的防御问题,杨振还是把自己在西门的时候给夏成德提出的第二个方案,给了吕品奇,叫他作为参考。

    当然了,最终吕品奇会如何做,杨振同样把自主选择的权力,留给了吕品奇自己。

    毕竟,杨振关于棱堡的这些想法,也是拾人牙慧,是他从几百年后的书本上偶尔看到的法。

    到时候,面对满鞑子的数十门红衣大炮数以千计实心弹丸的猛烈轰击,这样的棱堡,是不是真的能够如同传的那样站得稳、扛得住,杨振自己的心里现在也没有多底气,所以他也不敢拍着胸脯打包票,也不敢把话得太死了。

    但是不管如何,杨振看到夏成德、吕品奇两部人马,这一次对于增修瓮城的事情这么上心,已经动员了人马并且行动了起来,他的心里十分高兴。

    如果一切进展顺利,那么到了冬降临的时候,满鞑子的军队不来则已,若是来了,一定叫他们吃一个大亏。

    杨振在南门外看了吕品奇对于南门瓮城的选址勾画,并向他提了自己的建议之后,也不回城,而不是领着随行的人马,径直往南,直奔仇震海的止锚湾船营水寨去了。

    到仇震海那里去,与他到夏成德、吕品奇的营里来,目的有相同的方面,也有不同的方面。

    相同的是,他要看看他所的大兴土木构筑守御工事的要求,各部有没有行动起来,有没有疏漏之处。

    不同的是,即便是没有大兴土木这档子事情,杨振作为收降了仇震海以及仇震海所带部众的上官,这个时候也应该到仇震海的营地里去看一看。

    毕竟,人家当初跟着来到了松山海岸,杨振只是指给了一片海边的荒野海湾,叫人家在这里安营扎寨,重新安家立业。

    仇震海以及他营中的几个骨干将领,倒是没得,家眷妇孺都安置在了松山城里,都有了现成的宅院,稍经收拾,就能正常过日子了。

    可是仇震海他们麾下那些部众的家眷妇孺,却是没有这个待遇,这些人都跟着自家从军的青壮男丁,一并安置在了止锚湾半岛船营附近。

    那一带什么也没有,只有荒野,山岗,滩涂以及海边一望无尽的芦苇荡。

    在这样的情况下,杨振要是一直待在松山城里,不闻不问,也不去看看,就实在有点不过去了。

    就这样,这下午,杨振在张得贵等协理营务处一行饶陪同下,顶着大太阳,骑着马来到了止锚湾半岛船营。

    离着不远的时候,他们一行人被一座高大望楼上的哨兵发现了。

    再等到杨振等人来到那座高大望楼附近的时候,仇震海已经领着他部下的几个将领满头大汗地跑着迎了出来。

    “没有想到总兵大人会在百忙之中到船营这里来,仇某等人真是有失远迎了!恕罪!恕罪!”

    仇震海来到杨振面前,先是躬身抱拳见了礼,然后一边着恕罪恕罪的话,一边帮杨振牵着马,转身就往船营的方向走。

    杨振见他没有骑马来,当下也翻身下了马,笑着对他道:“船营的情况现在怎么样呢?大家吃饭,住宿,有没有什么难处?”

    “这个嘛,要难处的话,哪能没有难处呢?不过这些难处,对咱们来,都算不得什么了!现在岸上的营寨,正在赶工建造,估计再有个十半个月的光景也就差不多了!”

    仇震海见杨振问起难处,当下哈哈一下,很是乐观地向杨振表示就是有难处他们自己也能解决,同时还道:

    “前几到总兵府听了总兵大饶一席话,卑职也是茅塞顿开!今后这里就是家了,咱们要做长久打算!所以挖掘深壕,堆积高垒,打造营盘,树立城寨,修建船厂、码头,还有开荒垛田,都必须好好弄,一丝一毫马虎不得!”

    杨振跟着仇震海绕开了他们正在挖掘的一段壕沟,一边继续往里走,一边听着他话。

    此时听他到这里,杨振心里一下子就踏实了,仇震海能够如此想,那就再好不过了。

    接下来杨振打发走了仇震海手下的几个部将,叫他们各自回去,继续指挥手下的人马该干什么干什么,只留了仇震海在一边陪着。

    不多时,一行人穿过了一片野地,来到了位于这处半岛地面上的头一个山岗上。

    这块面积不大的山岗上灌木丛生,岩石裸露,既无法耕种,也无法扎营。

    不过,杨振等冉来的时候,灌木丛生的山岗上已经树立起了一座高大的望楼,杨振见状,干脆登上了这个望楼张望,将整个止锚湾半岛船营的全貌尽收眼底。

    西面的海湾里密密麻麻地停满了大船只,南面的荒野上、海岸上,还有几个平地隆起的山岗上,一群群男女老少正在忙碌着,不远处海湾码头上的号子声,隐隐约约随风传来。

    还有半岛陆地的尽头,海面上,依稀看得见一片片帆影在海风中摆动,那是仇震海手下的捕鱼队正在海里拖网捕鱼。

    午后的烈日之下,杨振在这处高高的望楼上,看到了一幅令他无比欣慰的热火朝的劳作场面。

    等到从望楼上下来,杨振对随行的张得贵等人道:“今日回到松山城以后,你们协理营务处看看,把先遣营从敌后俘获的驮马牲口匀出来一批,明叫人赶送到这里来!移交给仇统带他们使用!”

    完这些,杨振见仇震海满脸喜色地又要答谢,马上拦住他,又对他道:“我都看到了!你们做的很不错,我对你们很放心!正所谓,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船营今后要过好日子,还是要多从海上想办法!

    “同时,你们从松山城下准备移栽的禾苗,可也要抓紧了!如今已经是五月下旬了,错过了农事,可就得等到来年呢!

    “还有一点,你们搭建营寨棚屋,既要考虑好防风防水的事情,也要考虑好防寒防冻的事情!我现在不担心你们的生活,我担心的是到冬呐!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冬日腊月三九,海面封冻,滴水成冰,加上海边风大,而你们又没有现成的城池容身,到时候,能不能扛得住,能不能过下去?现在可就得着手预备了啊!”

    大明新命记

上一页目录+书签下一页

推荐小说

  1. [历史军事] 诸子百家都是子:我是例子
  2. [历史军事] 冰火两重天之黄金面具
  3. [历史军事] 三国志通俗演义白话文版
  4. [历史军事] 乱世贼王
  5. [历史军事] 穿越明朝之我救了马皇后
  6. [历史军事] 逃兵开局:觉醒系统后我杀穿乱世
  7. [历史军事] 称帝从统一草原开始
  8. [历史军事] 大晋第一才子
  9. [历史军事] 大明:一出生就被当成了神仙
  10. [历史军事] 新语新编
  11. [历史军事] 缘起一九三七
  12. [历史军事] 抗战:啥,你说班长不是干部?
  13. [历史军事] 都市最高手
  14. [历史军事] 红楼之庶子为王
  15. [历史军事] 北宋:开局遇见李清照
  16. [历史军事] 红警:从明末开启星辰大海
  17. [历史军事] 亮剑:疯了吧,你管这叫边区造?
  18. [历史军事] 三国之国医兴汉
  19. [历史军事] 盘点败家皇帝,开国太祖们傻眼了
  20. [历史军事] 生在皇庭,家和万事兴
  21. [历史军事] 我岳父是朱元璋
  22. [历史军事] 知否之袁家庶子
  23. [历史军事] 陛下,该上路了
  24. [历史军事] 三国之争霸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