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 大小姐完

  二人在潮安长住下来。有父母陪在身旁, 温宜的心情一天好过一天,对关景寻竟不像以前那般依赖了。关景寻虽然有几分失落,却仍旧打起十二分精神将小妻子照顾得愈发妥帖。

  温宜总觉得是自己拖累了他, 得空便劝关景寻随父亲出门看看。关景寻心想,既然要在岳父家长住,总在内院转悠也确实不像样子。便依她所言,真的同温煜出门去了。

  去到这潮安城内,才知道这个地方虽然地处南方, 却因为山多地少,交通不便, 比起西北竟也强不了多少, 比之京城更是天上地下云泥之别了。

  关景寻大有触动, 同温宜商量着日后便在这潮安长久住下来:“也好为娘子的家乡出一份力气。”

  温宜虽然理解他的一片热忱, 却不赞同他的所为。“比起潮安,显然你在军中更能发挥出自己的才能。不如请命继续去西北, 我和孩子留在京中, 也好与关夫人有个照应。”

  见温宜如此善解人意,关景寻越发感动的不能自己。又同温煜商量了一番, 得到了与温宜相同的建议。

  “你在军中那么多年,学了那么些本事, 在这里却鲜少用上,实在是浪费。不如听宜儿的,到西北去,也算是了了你们二人的一桩心事。”

  “岳父说的极是, 只是西北离京城太远, 我怕宜儿独自在家……”

  “怎能是独自呢?”温煜道, “除了关夫人, 不还有孩子在吗?”

  想到孩子,关景寻总算是得了些安慰:“岳父说得有理。”

  随着新年的到来,温宜的肚子也一天天大了起来。年底温煜公务越发繁忙,但今年多了关景寻这个得力干将,比起往年反而轻快了不少。

  这日,潮安难得下了一场小雪,虽然一落地便不见了,可对常年见不到雪的潮安人来说也是难得的奇景了。

  温煜心情大好,拉着女婿在炉前喝酒。二人喝得正畅快,青柏来报,道有姑爷的信,从京城来的。

  关景寻只以为是父亲或者母亲的家书,也没避嫌,当着岳父的面拆了开。却不是关家父母,是郑平。

  郑平在信中道,他与李轩三个月前便回了京城,京中一切都好,只是一个月前,将军府门前突然来了个姓柳的,说要状告关将军之子关景寻仗势欺人强抢民女,抢了他的发妻不说,还打断了他的腿。

  “小将军,我同李轩早已查明,他的腿是在渔阳镇被土匪打断的。只是他曾与您同时在渔阳镇小住过,不知这其中是否有所误解?还望小将军明示。”

  关景寻一看便知,又是那柳常宁。关景寻没想到事到如今他仍旧不肯死心,回信道:“是他卑鄙小人觊觎内人美色,哄骗不成恼羞成怒,这才编了此等谎话。相信郑将军自有决断。”

  同时,附了自己在军中的令牌。郑平一看令牌便明白了,关小将军这是明示他要为少夫人报仇啊!

  郑平哪里敢怠慢,忙将人抓了丢进牢里,罪名是轻薄妇女。

  守牢的人本就看不起这等下流之徒,又得了郑平的暗示,用起刑来越发不留情。却一时不察,将蜡油泼在了人脸上,毁了容不说,那双眼睛也看不见了。那用刑的知道自己闯了祸,怕事情败露,忙的药哑了这厮的嗓子,找了个借口将人放了出去。

  年后,关景寻再问柳常宁的下落,竟无一人知道了。

  关景寻只以为是依法将人放走了,倒也没放在心上。如此又半年过去,六月份时,温宜顺利产下一女。孩子小小的,皱巴巴的五官竟然隐约能看出温宜的影子。

  温家父母大喜,轮流抱了一会儿孩子,谁都舍不得撒手。还是温宜出马,才叫孩子重新回到自己怀里。

  温煜早就为小外孙女准备了一堆待选的姓名。“温蘅温冉温茹温若……”厚厚一本小册子密密麻麻写满了备用姓名。

  关景寻奉命替岳父拿来他早就准备好的“秘密武器”,看着温煜志得意满的模样,关景寻不知为何突然生出了几分担忧。

  果不其然,整册的备选姓名竟然全被温宜否了。

  温煜脾气好,即使被女儿否了也不气恼,反而好声好气问道:“宜儿可是早就为孩子想好了姓名?”

  “嗯,小名叫小渔儿。”

  “小渔儿,好名字啊!”温煜拍手笑道,“那大名呢?只有小名可不行。”

  温宜便满眼含笑的看向关景寻:“景寻哥哥,你可有好的名字?”

  关景寻没想到自己竟然还会有此待遇,十分的受宠若惊。又见岳父岳母灼热的目光,仿佛恨不能将自己生吃活剥了,挠了挠后脑勺不好意思道:“我看岳父准备的这些名字就很好。”

  “那是外公为小渔儿准备的,你这个做父亲的难道就没有准备吗?”温宜说着,表情嗔怪起来。

  关景寻越发不好意思,黝黑的面庞涨成了紫红色,连温宜都看出来了。

  “原来,你是真的什么都没准备。”温宜故意逗他,装出一副失落的样子,神情惘然。

  温夫人见女儿这副神情,爱女心切,当即变了脸色。温煜却看出了小两口之间黏黏糊糊的氛围,忙在夫人发作前拉着人离开了房间。

  出门后,温夫人仍旧一脸不甘:“关景寻那家伙,究竟想做什么?这么重要的事情竟然一点儿准备都没有。你这个当外公的都准备了那么多,他怎么敢!”说着将手指捏的咯咯响,大有冲回去和关景寻决一死战的架势。

  温煜没忍住笑了出声,拉着夫人的手道:“你就是仗着自己一身本事,谁都不放在眼里。人家小两口那是调情呢,你怎么还真生气上了?”

  “什么?”温夫人讶异的睁大眼睛,“你是说宜儿没有生气?”

  “你啊……”温煜无奈的摇摇头,“总之他们年轻人的事咱们做长辈的还是少掺和的好。”

  温夫人见他说得有理,便也不再追究,又开始忙着张罗给女儿的滋补汤了。

  两位长辈离开后,关景寻便松了口气般:“宜儿,我若是说出来,你可不许嘲笑我。”

  他怎么可能一点儿准备都没有,这是他和温宜的第一个孩子,也将是唯一的孩子。哪怕他平日再像根木头,也绝不可能没有一点儿触动。

  听他这样说,温宜的脸上当即露出了笑容。其实见关景寻如此窘迫,她早就在心中暗暗发笑,已经快要忍不住了。催着关景寻快些将想好的名字写下来。

  见她如此开心,关景寻一时轻松了不少,拿出纸笔潇洒写下两个大字:

  温敏。

  “敏,是个好名字。”温宜道。

  “这么好的名字,相信岳父也一定想到了。”关景寻笃定道。说着,拿起那本小册子,仔细翻了起来。翻了不多时果真叫他翻到了“温敏”。

  “宜儿,你看,岳父果真想到了!”关景寻犹如发现什么宝藏一般,兴奋的将小册子拿给温宜看。

  温宜接过看了,果然如此,点头笑道:“既然你和父亲都觉得这个名字好,那便就叫温敏吧。”

  “好,好!温敏!小温敏!”关景寻实在是开心极了,兴奋的捏了一下女儿尚未成型的小鼻子。

  “宜儿,我是不是下手太重了。”捏完又心有余悸的问温宜,会不会把女儿的鼻子给捏扁了。

  “她没有哭呢,景寻哥哥。”比起关景寻的激动,温宜倒是越发有几分母亲的样子了,温声道。

  关景寻不好意思的摸了摸自己的鼻子:“我再也不乱动了,宜儿。对了,我这就把取名的事告诉岳父,岳父一定会很开心的。”

  “嗯!”

  关景寻欢欢喜喜出门去了,温宜独自看了一会儿小渔儿,温夫人端着鱼汤进来了。

  “宜儿,关景寻呢?”见女婿没有陪着,温夫人当即拉下了脸。

  “小渔儿的名字取好了,他很开心,去告诉父亲了。”

  “哦,叫什么?”温夫人放下鱼汤,盛了一小碗,又贴心的吹凉。

  “温敏,敏而好学的敏。”

  “好名字,是关景寻想的?”

  温宜接过鱼汤,细细品了一小口:“好鲜,谢谢娘亲。”

  “咱们母女客气什么?”

  “我一直以为您不喜欢我,因为我给父亲丢人了。”温宜端着鱼汤道。

  温夫人的脸色一时有几分难看,但是她却没办法否认,因为很长一段时间,她确实一直在自责,连带着也责备温宜。

  为什么要生成这副样子。

  直到温宜大了一些,温煜教给她的东西全都很好的学会了。

  看着丈夫欣慰的笑容,温夫人的自责才稍稍减退了一些。

  对这个孩子的态度也好了一些。

  这些温宜全都感受得到。

  “对不起,宜儿,我不是一个好母亲。”

  温宜握住了她的手:“您是。能成为您的女儿,我很荣幸。”

  温夫人捂着脸哭出了声,温宜只能放下鱼汤,温柔的拍打着母亲的后背。

  “不好,鱼汤该凉了,我再去热一遍。”想起鱼汤,温夫人腾的站了起来。

  “娘亲,不要着急。对了,温敏这个名字是父亲想的,倒也凑巧,景寻哥哥竟然和父亲想到一起去了。”

  “是吗?”温夫人擦干眼泪,将剩下的鱼汤收了起来:“难为他们两个竟能想到一块儿去。你也该累了吧,快些歇着吧,鱼汤待会儿就送来。”

  “娘亲,我不饿。”温宜摇头道。

  “不饿也得喝,大家都喝的,自有它的道理。”

  温夫人苦口婆心,温宜只能答应下来:“那娘亲叫下人送来就是了,何必自己亲跑一趟。”

  “也成。晚上你想吃什么,炖鸡怎么样?”

  “娘亲,我……”

  “就炖鸡好了,鸡汤既滋补还不燥,晚上喝最好了。”温夫人自顾自做好了决定,拿着鱼汤离开了。

  房间里骤然安静下来,温宜温柔的看着身旁安睡的温敏。

  无论如何,你都是我最好的姑娘。

  百日宴后,天气转凉,竟是又一年秋天到了,夫妇二人决定即日启程回京。温家父母一直将人送出城外,仍旧不甚放心,拉着温宜叮嘱东叮嘱西,恨不能将全家的家当都叫她带上。

  温宜既无奈又感动,再三保证一定会照顾好自己。关景寻就差跪下对天发誓了。

  温煜见天色渐亮,虽然不舍,还是挥手道:“路上小心!”

  温宜也同他们用力挥着手:“爹娘,你们快些回去吧,城外风大!”

  温煜便一把拉了温夫人朝城内走去。

  “怎么不叫我看着宜儿离开?”温夫人埋怨道。

  “你若是看着,她还能走得了吗?”温煜是明白人,反驳道。

  温夫人再也无话可说,只是无声的抹着眼泪。

  温宜回到车上,怀里抱着温敏,身旁靠着关景寻,虽然心中挂念父母,却也不至于悲伤。

  “宜儿,叫我抱一会吧。”关景寻见她眼圈泛红,主动接过小渔儿。

  温宜也没有推脱,怀中顿时轻快不少,没一会儿竟靠在人身上睡着了。

  “抱歉,渔儿,我得抱着你娘亲,你只能自己睡了。”

  小姑娘才三个月大,哪里听得懂这些。索性小家伙性子好,睡得也安稳。关景寻便把孩子放在一旁,抱了温宜在怀里。

  温宜睡了个好觉,醒时刚好到达驿站,二人抱了孩子下车,休息整顿一晚。

  如此慢慢走了月余,终于到达京城。

  关夫人这么多年没见孩子,早就急得来到城外等候。一见二人的马车,不等上前,自己却驱马迎了上去。

  “驾!关景寻!你老娘来了,你还不快出来!”

  关景寻远远听着老娘的声音,还以为自己出现了幻觉。还是温宜推了他一把,才叫人反应过来。

  “不是幻觉,我娘真的来了。”关景寻惊喜道。

  “还不快出去。”温宜催他。

  关景寻忙出了车门,果然看见关夫人骑着一匹红鬃烈马迎风而来。

  飒飒秋风吹起她的斗篷,火红热烈一如她的性格。

  关景寻鼻子一酸,下车道:“见过母亲。”

  关夫人停了马,居高临下的看着久久未见的儿子。

  “你小子,倒是出息了。逃婚一趟却是老婆孩子都有了。”

  “孩儿不孝,不懂母亲的良苦用心。这不,亲自把您看好的姑娘给领回来了。”

  关夫人早就在信中知道,儿子阴差阳错竟和温家姑娘走到了一起,可亲眼见到,仍不免唏嘘。“你知道这叫什么?这叫孙猴子怎么都逃不过老娘的五指山。”

  “吴娘子说得极是。”关景寻见母亲还有心情开玩笑,也跟着调侃道。

  关夫人大笑了几声,正想多问几句,车上又下来一个人。

  身形曼妙,玲珑有致,一张俏脸楚楚动人,一双明眸恍若春水。

  关夫人恍惚了一瞬,小声问道:“这就是周宁清的女儿?”

  “是。”关景寻回道,“宜儿,快过来见过娘亲。”

  温宜忙的上前,问好道:“见过关夫人。”

  关夫人跳下马,细细端视了一会儿,越看越觉得同周宁清不像。

  没想到她娘那般潇洒爽利,女儿竟生得如此弱柳扶风,怕是随了她那体弱多病的父亲。关夫人大为感慨,点头叹道:“倒是生了个好模样。”

  温宜羞得越发不敢抬头。

  关景寻见状,忙上前解围道:“母亲,这里到底不是说话的地方,快些回家去吧。”

  经儿子提醒,关夫人这才意识不到不妥,忙催着人进城。

  到达将军府后,二人又抱了孩子正式见过将军夫人。关夫人问这孩子叫什么。

  “温敏,温宜的温,敏捷的敏。”

  关夫人的脸色便一时有些不好看。

  关景寻正想替温宜解释几句,谁知关夫人忽地拍了一下手,自说自话道:“温姓比关姓好听,而且横竖没有跟着周宁清姓,好,很好。”

  事情竟然这样简单就解决,小两口诧异的对视一眼,谁都不敢再说话。

  关夫人便催着两人快去休息,自己则抱着小渔儿不肯撒手。

  “你们一路奔波,该是累极了,孩子就给我带几日吧。奶娘早就找好了,就等着我孙女回家呢,是不是,小渔儿?”

  两人见她对小渔儿喜欢的紧,也不再客气,问安后便回房休息了。

  可实际上,一回京城便有大堆事务等着两人,又是走访亲戚,又是宴请朋友,几乎没有空闲的时候。如此忙碌了一个月有余,二人终于得了空闲,睡了个天昏地暗。又歇息了几日,关夫人见温宜有些无聊,便催他们上街去玩玩儿。

  “再过几日景寻便好动身去西北了,要不然等入了冬路上不好走。你们还不快趁这几日好好玩玩?”关夫人苦口婆心。

  温宜一听,当即拉了人就要往外跑:“这么快就要去西北了,景寻哥哥,我舍不得你。”

  “那我不去了?”关景寻玩笑道。

  “不行!男儿志在四方,怎能因儿女情长牵绊住。”温宜严肃道。

  “可是绊在你身上我心甘情愿。”

  当着长辈的面,温宜脸上顿时红透了。

  关景寻轻笑一声,捏了捏她同样红透的耳垂:“要出去玩儿也不能这么急,天凉了,穿件衣裳再走。”

  关夫人没眼看,去内屋逗小孙女了。

  温宜松了口气,撒娇道:“以后不许这样了。”

  “娘子遵命!”

  二人换了衣服,关景寻问她想去哪儿。

  “承恩寺。”温宜脱口而出道。

  “承恩寺有些远,我们坐车去吧。”关景寻知道温宜体弱,秋季又风大,吹这一路冷风定受不了,便安排了马车。

  温宜也知道自己的体质,乖乖同人上了车。

  马车离开将军府,直奔承恩寺而去。

  路上,关景寻问为何想去这个地方。

  温宜说,曾在寺中许了愿,特来还愿的。

  “原来如此。”关景寻点点头,并未询问是什么愿望。

  温宜感激他的贴心,一到寺内,拉着人来到后山。

  “你来后山做什么?”关景寻问道。

  “咦,不是对着后山的灵猴许愿是最灵的吗?”温宜疑惑道。

  “我从小在京城长大,这承恩寺也来了不少次,从未听说过这种说法。”关景寻身为见多识广的本地人,还是第一次听说承恩寺的后山竟然还能许愿。

  “不是说如若愿望会实现,灵猴便会长啸回应你,若不会实现,就会扔来一枚果子?”温宜将从柳常宁那里听到的传说道来。

  关景寻听了大笑起来:“傻宜儿,没有这样的说法。只是承恩寺后山的猴子确实奇怪的很,一旦有人接近它的地盘,便会以长啸驱赶。若是人一直不走,甚至还会丢果子丢石头,凶的很呢!”话音未落,林中传来一声长啸。

  “原来是这样。”温宜看着树林的方向,若有所思的点点头。

  没想到连这个,都是柳常宁骗她的。

  可她还是虔诚的还了愿,谢谢灵猴保佑父亲平安、

  关景寻见她一脸真挚,便没有继续泼人冷水。等她还完了愿,问道:“还有想去的地方吗?”

  “没有了,我们回家吧。我想小渔儿了。”

  “这才分开多久就想她了,你会像想她一样想我吗?”关景寻的醋意来得又快又急。

  温宜见他一脸认真,清了清嗓子煞有介事道:“看你表现。”

  “如何?”关景寻焦急问道。

  “若是你在军中表现得好,最好能立下军功,那我就想得多一些。若是表现得不好,不仅我不会想,还会叫小渔儿也不要想你。”温宜故作严肃道。

  “那为夫一定不负夫人的期望!”关景寻忙道。

  温宜见他如此郑重,不由得笑出了声:“你怎么还当真了。”

  “夫人的话我不得不当真,真的,温宜。”说着,将人拥入怀里,“你说的每一个字我都记在心上。”

  温宜被他说得鼻子一酸,用手指轻轻摩挲着他的下巴,像安抚不安的大狗:“我怎么可能不想你。一定要早日打了胜仗,凯旋归来呀!”

  关景寻用力握住她的手:“夫人的命令,不敢不从!”

  到家后,温宜正想歇息,忽地有人来敲门。“进来!”温宜想不到这将军府里会有谁来找自己,待人进了门才发现,来的竟然是玲儿。

  “玲儿,你怎么在这儿。”温宜甚是诧异。

  玲儿见了温宜,眼泪扑簌扑簌掉了下来,抽噎道:“夫人,老爷当初跟我说,若是展弈不同意我跟着,就叫我到这将军府来。我来了这里才知道老爷原来就是少将军。”

  “你是说展弈没有和你一起?”温宜听出了重点,问道,“那他现在人在哪里?”

  “他进了公主府,成了公主的男宠!”玲儿说着越发泣不成声。

  “那既是他自己的选择,与你便再也没关系了。”

  “我听人说公主薄情,展弈他要不了多久也会失宠的!”

  “那也是他的命,你既来了这里,就好好过日子,好不好,玲儿?”

  玲儿对温宜是极有感情的,见她这样说,心中平静了一些,点头道:“夫人,我再也不离开你了。”

  温宜安抚的摸了摸她的头顶:“只要你愿意,我明日就去跟夫人说。”

  “嗯!”

  那之后,玲儿便重新回到了温宜身旁。想着玲儿回来了,温宜不免想起青竹,问过舅舅才知道,当初同柳常宁私奔后,青竹愧对周家与温家众人,便收拾行李回老家去了。

  温宜这才知道,自己的任性竟然造成了如此之大的影响。好在玲儿心思细腻,感受到她的失落,想尽办法逗她开心。

  为了不拂玲儿的好意,温宜总算将这事忘到了脑后。

  又过五日,关景寻随军队出发了。半月后温宜收到了关景寻的第一封信,那时,京城已经落雪了。看着白茫茫的大地和天空,陌生的景色里,温宜第一次发现,自己竟然是那般想念关景寻。

  她抱着小渔儿,将信念给女儿听。尽管女儿一个字都听不懂。

  她念的很慢,可再磨蹭,信总有读完的时候。她将信重新装回信封里收好,提笔回信道:“展信佳,京城下雪了。第一次见这般大的雪,很是想你。”

  西北,北风呼啸,帐篷里炉火噼啪,火光跳动。关景寻宝贵的捏着温宜的回信,心脏仿佛也被这北风冻住了。他缓了半天,才有力气提起笔来,写道:“我在同你一起看雪。雪化时,我们一同泛舟湖上可好?”

  后来,战事吃紧,关景寻连写信的功夫都没有了。温宜一颗心全都扑在了女儿身上,三年匆匆而过,小渔儿已经能满地乱跑了。这日,天气难得放晴,小渔儿吵着要到街上去。

  温宜鲜少出门,三年里,大多呆在书房或者后院,不哄小渔儿时就教着玲儿看书写字,对这街上的事竟然一无所知。

  关夫人怕她憋出毛病,也劝她去街上转转。

  温宜见天色不错,便换了衣裳,同玲儿一起领着女儿出了门。

  一出大门,便见街头围了几个乞丐,闹哄哄的,似乎是在欺负什么人。温宜便问玲儿,那边是何事。

  “夫人您从不出门,自然就不知道了。大约三年前吧,您和小将军尚未回京时,将军府门前来了一个又哑又瞎的瘸子,无论怎么打骂就是不肯离开。可他除了守在门前,偏偏又什么都不干,官府竟然也拿他没有办法。大概是那瘸子招了那些乞丐过来吧。”

  “把那些乞丐打发走吧,都是些可怜人。”温宜知道都是些苦命人,又忍不住想单是将军府门前便是这样,天下又该有多少流离失所之人。一时情不能自止,拿出一把碎银子,叫玲儿分给他们。

  “夫人,万万不可。若是他们得了甜头,以后更赶不走了。”玲儿曾和这些乞丐有过交集,深知他们的德行,忙将银子收了起来,劝阻道。

  “可难道就任由他们这般欺负人吗?”

  玲儿跺了跺脚,“也罢,就让我把他们赶走吧。”

  玲儿说到做到,跑进门后拿了一根木棍出来,径直跑到乞丐群里,发疯一样抡起棍子就是一通乱打。乞丐们哪见过这阵势,忙一窝蜂散了。

  玲儿顺利完成任务,将棍子支在地上得意道:“夫人,我干的怎么样?”

  温宜既惊讶又无奈,摇头道:“你也太莽撞了些。”

  “反正把人赶跑了嘛!”玲儿却自有一番道理。

  温宜牵着小渔儿走了过去:“对,玲儿最厉害了。”

  说着,拿出先前的碎银,又蹲下身,拿起那瘸子的手,将银子悉数放在了瘸子手中。全程未表露出一丝一毫的嫌弃或轻蔑。

  玲儿惊讶的张大嘴巴:“夫人,你这是……”

  温宜朝她摇了摇头,重新看向那瘸子道:“找个地方重新过日子吧。”

  那瘸子紧紧攥着手中的银子,空洞的眼睛里有眼泪流了下来。

  温宜看着心头一酸,忙的移开眼睛。玲儿上前扶住人,温宜便顺势将小渔儿交给了她。

  小渔儿一离开母亲,便“娘亲娘亲”的叫个不停。

  温宜却没有理她,失魂落魄的朝街上走去。

  玲儿忙抱起小渔儿跟了上去。“夫人,我们去哪儿?”

  “叫辆车,去承恩寺吧。”

上一页目录+书签下一页

推荐小说

  1. [古代言情] 炼药师在现代【完结】
  2. [古代言情] 小娇包撒娇:皇兄轻点撩【完结】
  3. [古代言情] 你才O装A,我真A【完结】
  4. [古代言情] 獭獭我呀,靠存档振兴乡村【完结】
  5. [古代言情] 汴京小厨的美食日常【完结】
  6. [古代言情] 红雾过后【完结番外】
  7. [古代言情] 小地主落魄后[种田]【完结番外】
  8. [古代言情] 朕被摄政王压了【完结】
  9. [古代言情] 师弟有病,我有疾【完结】
  10. [古代言情] 不要爱我呀【完结番外】
  11. [古代言情] 我返祖后成了救世主【完结】
  12. [古代言情] 我的alpha是个仙君[星际]【完结】
  13. [古代言情] 好可怜一家人【完结】
  14. [古代言情] 家兄扶苏【完结】
  15. [古代言情] 伴侣沉迷搞钱总是不回家怎么办【完结番外】
  16. [古代言情] 启示录[虫族]【完结】
  17. [古代言情] 郢州富水【完结】
  18. [古代言情] 团宠人鱼崽崽最可爱【完结】
  19. [古代言情] 禁止滥用魔法【完结番外】
  20. [古代言情] 震惊!幼儿园的毛茸幼崽全是反派【完结】
  21. [古代言情] 当邪神,抢老婆【完结】
  22. [古代言情] 黑皮Alpha揣的是谁的崽【完结】
  23. [古代言情] 角色又出BUG了怎么办【完结】
  24. [古代言情] 天师执位外传之聂二少:囧囧见鬼事件簿1-7【完结番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