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盘哇小说>古代言情>独宠夫郎【完结】> 第190章 给平城修路 修全县城的路

第190章 给平城修路 修全县城的路

  盛京这边没有红薯作坊, 黎荞原有的那七百亩田地,种的是玉米、小米等杂粮。

  还有一些西瓜之类的经济作物。

  但盛鸿赏下来的这个大庄子,红薯五十亩, 玉米五十亩。

  今年收成一般,红薯一亩地有个一千三四百斤,五十亩便是六万多斤。

  又是一座红薯山。

  黎粮打算开个小小的红薯作坊,以消耗这些红薯。

  当然,开红薯作坊最重要的是保密, 赚钱倒是次要的,想要保住方子, 那就只能买人。

  陶竹喊了人牙子过来, 又买下十多个人,如今是农闲时期,黎粮王桂花都是闲不住的人, 俩人也不爱做生意, 总觉得进铺子干活束手束脚浑身不自在。

  两人想做红薯粉条,那就开作坊吧, 肯定得让他们俩跟在三柳村时一般自在。

  不然的话,还不如让他们俩回村,这盛京的家业虽然需要有人打理, 但最重要的是这两人过的自在顺心。

  黎粮王桂花头一次买人, 俩人都很重视, 先是挨个起个名儿:黎薯一,黎薯二……黎薯十四。

  然后便是培训。

  红薯粉条的作坊准备开在城北, 城东寸土寸金, 拿来开作坊不合适。

  这夫妇俩为了让红薯粉条作坊早日开张, 对培训很上心。

  陶竹让黎小兰、黎瑜宁黎瑜安姐弟俩都过去观看, 他们仨都到了说亲的年纪,该学习如何管理下人一事。

  东跨院的两处院子已经修好,这两处院子都是四进的,除了下人们住的后罩房,前面三个院子里都有暖房。

  正好下了雪,一家子全搬进了暖房。

  黎粮王桂花黎菽等人第一次住暖房,虽然心疼每日所耗费的巨额柴火,但又忍不住夸黎荞聪明。

  虽然烧的干柴多,可舒适度大幅度提升,比只烧火炕舒服百倍。

  大冬天的,在屋子里穿春衣就成,不必裹得里三层外三层连胳膊都伸展不开。

  而且,这种暖房对小宝宝来说太合适了,郑浅浅黎大山刚出生的二儿子名叫二宝,黎夏和赵深的小哥儿名叫赵橘,橘哥儿。

  这俩宝宝在暖房里只需要穿个薄薄的小棉褂,白嫩的小胳膊,肥嘟嘟的小腿都可以露出来,不管是给他们喂饭还是洗澡都很方便。

  从前在村子里时,到了冬天,每个小宝宝都是包的只露出来一张小脸,大人根本不敢带着小宝宝出屋子。

  可现在在暖房中,宽敞的四五间屋子,每一间都暖烘烘的,不仅黎小睿黎长风黎云帆三个能跑能跳的小家伙可以自在的读书玩耍,两个小宝宝也是如此。

  另外一边的庄家也住进了暖房,三间宽敞的暖房,虽然不够一人一间,但白日里一家子都可以待在暖房中自在度日。

  李瓶在黎家铺子里做工,庄泉庄园断断续续的也一直在黎家铺子里做工。

  后来周芸怀孕,生子,庄园也忙着相亲,因此兄弟俩去黎家铺子干活的时间少了。

  现在庄丰收夫妇来了,这兄弟俩便又去黎家铺子干活。

  孟月爹娘也是闲不住的人,孟家如今租住的只是个一进的小院子,只靠着孟家大哥大嫂就能打理的整洁干净,孟月爹娘看无事可做,便也想去黎家铺子干活。

  孟月哪能答应呢,让老两口来盛京是为了享福的,可不是来干活的。

  争执了一番,最终孟月爹娘留在家里操持家务,孟月大哥大嫂去黎家铺子做工。

  很快到了休沐日。

  此时已经入冬,今日虽没有下雪,但外面干冷干冷的。

  一群来自河西府的老乡,又在黎荞家聚会。

  不过,此次缺了沈画。

  沈画生了个哥儿,这会儿还在坐月子。

  徐瑛难得休沐,自是在家陪他。

  黎荞这次修院子,特意在前院修了一个很宽敞的多功能休闲房,足足有三间,一间男人用,一间是餐厅,一间女子、夫郎用。

  黎荞家不受赌坊的限制,可以自在的搓麻将,斗地主。

  麻将和斗地主的魅力是真的大,连黎粮王桂花这种一心扑在田地里几乎没玩乐过的人都被吸引了。

  庄丰收和孟月爹娘亦是,不过孟月爹娘舍不得铜板,只愿坐在一旁看,不愿下场亲自搓几把。

  麻将桌上,自然是天南海北的胡侃,黎荞旧事重提,说起了码头那边的土地。

  若是庄家、孟家需要,他可以将那边的土地以微青县的价格卖给他们。

  庄文、孟月目前无力在京城开铺子买田地,但这两家都需要用银子,以至于两家人还得去他铺子里干活。

  就像是今日,孟家大哥大嫂,李瓶,庄泉庄园都不在,几人都在铺子里忙活。

  既如此,还不如在微青县买块地皮。

  “等码头修好,我肯定要在那边开鸭货铺子、点心铺子、炸鸡铺子,我有信心将微青县码头发展的红红火火,你们此时买下地皮,到时候甭管是开铺子还是租出去,那每年保底能有大几百两银子的进账。”

  黎荞这话音,庄丰收放下手中的麻将,一脸认真又有些不好意思的对黎荞道:“我正想和你说此事,之前小文在信里与我提过,此次来京,小文又提了一次。这事儿是你让利,对我们是百利而无一害。”

  “原本不想占你这么大便宜的,但盛京的房子太贵了。”

  “黎荞,此次得占你便宜了。”

  “以咱们的关系,说这个就显得生分了,我又不是免费把地皮给你们。况且,到时候店铺真开张了,肯定得让咱们村的人过去,到时候得麻烦村长你安排此事。”

  黎荞笑眯眯的道。

  他黎家的人,留京都不够,更别说是再分出去几个待在微青县了。

  他对微青县那边不熟悉,店铺新开张,肯定得让村子里的人先过去照应。

  等日子久了,再招聘当地的人。

  庄丰收闻言,拍了拍心口:“你放心,现在咱们村的人都历练出来了,能单独做生意的有不少。”

  “况且,咱们村适龄的男娃,几乎都在私塾读书。这批男娃,真正能考上秀才的不多,他们爹娘对他们的期许也不是考取功名,而是识几个字,好去你家做工。”

  “到时候你若是不想用上了年纪的乡亲,那可以用这批男娃,他们年轻,脑子活泛,也愿意离开村子去外地打拼。”

  黎荞要的便是庄丰收这个保证,现在庄丰收给他了,他心里自是松了口气。

  今后不用为微青县那边的人手发愁了。

  他笑着道:“村长,我黎家人少,需要村里人帮忙的地方有很多,我能一步步走到现在,也是靠了村里人。”

  在他刚刚做点心生意时,村里人按照他的期望去拦着陶树、黎黍、韩小雁,与他和平相处,这已经很好了。

  村人没有变着法子给他使坏添堵,而是与他互惠互利一起发家,他自然会念着村人的好。

  当年村人对他小心翼翼又尽力结交讨好,为的就是让他带飞自家。

  如今他在盛京算是站稳脚跟了,他不介意拉扯大家一把。

  “也不知我还能为村人再做些什么,若是有需求,大家伙儿尽管提。”

  “现在家家户户都富足,没什么难事。路吧,早就修好了,水井吧,村子里已经打了不少,家家户户灌溉时都很方便。私塾也另外请了两名夫子,足够教导村子里的孩子。”

  庄丰收一向严肃的脸上,这会儿挂上了笑容。

  三柳村如今的日子,只要他提起来,那就忍不住笑,这换哪个村长能憋住笑?

  反正他是合不拢嘴。

  “现在乡亲对目前的日子很满意,不需要你再做些什么。”

  此前村子里的人讨好黎荞,唯恐黎荞飞的太远他们够不着以至于不能沾黎荞的光。

  可现在如果真让他们离开三柳村前往陌生的盛京,那十个人里面有一半人都不肯。

  没看黎粮、王桂花此前都不是很想来京城嘛。

  对于三柳村那些在土地里刨食了半辈子的人而言,此时的日子已经前所未有的好了,靠着红薯和红薯作坊,家中再养点家畜,亦或者是去鸭货铺子做工,村子里家家户户每年保底有一百两银子的收入——当然,陶树家除外。

  若是家中人多壮劳力多的,那一年能挣二三百两银子。

  这个收入,足够一大家子顿顿吃白面馒头还能再来半斤肉半斤小酒。

  这种好日子,搁从前那是梦里都没有的。

  而且,现在村人不仅有钱,也都挺骄傲,他们村出了个黎荞,出了个庄文,还有红薯作坊鸭货作坊,外村的人想方设法要嫁到他们村,要和他们村扯上关系。

  可以说,村子里的人,在精神上也得到了极大的满足。

  物质上有酒有肉,精神上日常被外村羡慕、讨好,这种好日子令人满足,令人沉迷。

  在村子里的日子这般舒服,何必跑到一个陌生的地方去挣前途呢?

  哪怕有黎荞这位三品大员做靠山,村子里也有很多人不愿来盛京。

  在黎荞离开三柳村到盛京的这几年中,一开始不少人总是以玩笑的口吻询问他和黎粮黎谷几人,想知道黎荞、庄文什么时候带飞他们。

  可随着日子一天天过去,大家伙儿的日子越来越好,问这个话的人慢慢减少了。

  现在三柳村众人的日子已经算是飞了。

  所以,三柳村有相当一批人不愿意离开村子,不需要黎荞做什么。

  不过,也有一批人愿意离开村子。

  人往高处走,三柳村的人从外地人口中知晓外面的世界有多大有多精彩,再加上还有黎荞、庄文在,若是黎荞、庄文肯拉他们一把,那他们定然愿意离开三柳村去外地的。

  但是,今日黎荞特意指明了微青县这个地方,那黎荞就不需要额外再做什么了。

  微青县就很好,等将来大运河开通,灰泥路修好,那不管是回村子还是北上入京,都很方便。

  黎荞不需要把村人带到盛京。

  以盛京的繁华和物价,村人真来了这里,那心里必定是要敲退堂鼓的。

  不如留在微青县,离家近,挣的银子也不少。

  黎荞听完庄丰收这一大长串话语,略一思考,而后道:“那我把我当年读书时的笔记给村子里的孩子印刷一下,虽不知具体能让他们提升多少,但肯定能让他们少走一些弯路。”

  “诶?这是可以的么?”

  庄丰收闻言先是一喜,但很快扭头看向了旁边屋子。

  那屋子里正传来黎小睿欢快的笑声。

  “你考状元的笔记,应该是你家的不传之秘吧?”黎家现在的娃娃也挺多的……

  黎荞闻言失笑:“我这笔记的确有几分价值,但每个人到底能学到多少,那得看个人的悟性。况且,我这笔记总结的都是四书五经三史三传的内容,主要是方便背诵理解。”

  “真正影响众人能否考取功名的是圣上出的策论题。但圣上出策论题的规律,我早在文哥考秀才时就总结好了,这会儿早传遍大盛了。”

  “这样啊……行。”

  庄丰收闻言放了心。

  随后又代村人感谢黎荞,他上辈子真是积了大德了,这辈子村子里竟出了黎荞这么一个人物。

  不仅让他儿子考取了功名,还带飞全村。

  今后他也得多做善事,不然真怕配不上这份福气。

  一旁的孟月,此时终于插得上话了。

  “黎兄,那我也厚着脸皮占你便宜吧,我家也买块微青县的地皮。你看你总是不忘拉扯乡邻,和你比起来,我实在是没脸去见村里人。”

  他能考中进士,他村子里的人没帮他什么,他和他村里人的关系远不如黎荞—三柳村这般亲密。

  但是,发达之后回馈乡里,这是人之常情。

  而且,这几年跟在七皇子身边,看七皇子为了大盛为了百姓殚精竭虑,他也被影响了不少。

  他身为大盛的官员,他有责任造福百姓。

  可实际上,他连家人都造福不了。

  他当官几年了,家里人依旧苦哈哈的务农。

  这次他爹娘来京,看着二老头上的白发,脸上粗糙的皱纹,他心里真的难受坏了。

  他既然无法让二老抱上孙子,那他便让二老先过上富足的日子。

  是以,他也不和黎荞客气了,这个便宜他就占了,等以后有能力了再还。

  “诶,你终于想通啦。”

  黎荞闻言有些惊讶,但随后立马点头:“没问题,你想买几亩就买几亩。”

  “我手中银子有限,也买不了多少。我家人也不是做生意的料,我看到时候八成是租出去收租子。”

  孟月苦笑。

  “不过,只要能让家里人过上好日子,再帮乡亲们一把,那我也顾不上脸皮了。”

  “什么脸皮不脸皮的,你说这个就太生分了。”

  黎荞摇了摇头,又好奇的问:“你想怎么帮你的乡亲?”

  “如你一般,先修路。灰泥是个好东西,到时候把村子通向县城的路修成灰泥路,这样村人去县城卖红薯时就容易许多。”

  “这样啊……”

  黎荞恍然,但很快又道:“那我干脆也修路好了。”

  “你修路?你们村的土坯砖路早就修好了呀。”孟月道。

  庄丰收也忍不住问:“你要修哪里的路?”

  “修全县城的路。”

  “啥?”

  孟月眉心一皱,怀疑自己听错了。

  庄丰收、庄文、黎粮、孟父几个人也都是一惊,修全县城的路?

  “现在我在全县城都有田地,因为道路不好,我家的人去这些田地里监工要耗时很久。而且,全县城的红薯都需要运送到县城的红薯作坊做成粉条,我既然从红薯作坊拿分成,那我干脆把全县城的路都给修了吧,反正有灰泥。”

  黎荞笑眯眯的解释。

  他的根已经不只是三柳村了。

  现在整个平城都算是他的根。

  孟月穷哈哈的还不忘给村人修路,那他这个百万巨富干脆把全县的路都给修了。

  一是方便他自家,二是挣个好名声。

  盛鸿肯定乐意他这么做。

上一页目录+书签下一页

推荐小说

  1. [古代言情] 炼药师在现代【完结】
  2. [古代言情] 小娇包撒娇:皇兄轻点撩【完结】
  3. [古代言情] 你才O装A,我真A【完结】
  4. [古代言情] 獭獭我呀,靠存档振兴乡村【完结】
  5. [古代言情] 汴京小厨的美食日常【完结】
  6. [古代言情] 红雾过后【完结番外】
  7. [古代言情] 小地主落魄后[种田]【完结番外】
  8. [古代言情] 朕被摄政王压了【完结】
  9. [古代言情] 师弟有病,我有疾【完结】
  10. [古代言情] 不要爱我呀【完结番外】
  11. [古代言情] 我返祖后成了救世主【完结】
  12. [古代言情] 我的alpha是个仙君[星际]【完结】
  13. [古代言情] 好可怜一家人【完结】
  14. [古代言情] 家兄扶苏【完结】
  15. [古代言情] 伴侣沉迷搞钱总是不回家怎么办【完结番外】
  16. [古代言情] 启示录[虫族]【完结】
  17. [古代言情] 郢州富水【完结】
  18. [古代言情] 团宠人鱼崽崽最可爱【完结】
  19. [古代言情] 禁止滥用魔法【完结番外】
  20. [古代言情] 震惊!幼儿园的毛茸幼崽全是反派【完结】
  21. [古代言情] 当邪神,抢老婆【完结】
  22. [古代言情] 黑皮Alpha揣的是谁的崽【完结】
  23. [古代言情] 角色又出BUG了怎么办【完结】
  24. [古代言情] 天师执位外传之聂二少:囧囧见鬼事件簿1-7【完结番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