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盘哇小说>古代言情>独宠夫郎【完结】> 第98章 确定入京 入京前的准备

第98章 确定入京 入京前的准备

  庆祝的事黎荞和陶竹不需要操心, 一切由村人包办。

  黎荞和陶竹只需要准备入京的事便好。

  不过,在此之前,黎荞肯定要应酬的。

  他拿了解元, 平城的其他举人以及白教谕、沈学正、县丞等都登门拜访,等社交完了,他和陶竹才有空准备入京的事儿。

  首先要确定到底随哪个商队入京,在家里只歇了一日,黎荞和陶竹便乘坐着牛车去了县城。

  江知县寻的三位商队, 一位是京城马家的,京城最大的酒楼云霄楼便是马家的, 据江知县说, 马家背后的靠山是为大盛立下赫赫战功的英国公。

  一位是隋家的,隋家是做茶叶生意的,背后是刑部尚书王德卫。

  最后一位是韩家, 韩家原本在京城籍籍无名, 名声不显,但去年韩家兄弟三人抢购到望月楼十日份的粉条, 把这些粉条运送回京之后,韩家没有急着把这些粉条一次性卖掉,而是细水长流开了饭馆, 做起了烩菜生意。

  韩家的烩菜走的是平民路线, 当然, 因为长途运送本钱高,这个平民其实不平, 但和云霄楼那种一碗烩菜半两银子的价格比起来, 韩家的烩菜相当亲民。

  韩家做的是小百姓的生意, 再加上也打点了不少, 因此生意顺顺利利挣了不少银子,将家里连年亏本的势头扭转了回来。

  今年韩家三兄弟又来了,黎荞中举的消息传回平城之后,他们主动找上了王掌柜,表示若是黎荞有需要,他韩家可以护送黎荞进京。

  王掌柜也在琢磨黎荞进京的事儿,山高路远一走就是一个半月,实在是令人担忧。

  但是,他只是平城的小小商人,他对京城那边是两眼一抹黑,他去求见江知县,希望江知县能出手帮忙。

  江知县早就在为此事打算,王掌柜与他不谋而合,他原本没把韩家放在眼里的,他在京城时根本没听说过韩家。

  但韩家心诚,而且领头人韩宁还是秀才,于是江知县便把韩家给捎上了。

  黎荞和陶竹一天见一家,三日后,两人最终决定和韩家一起入京。

  马家和隋家这两家商队的领头人其实都不错,虽然背后有大靠山,但也愿意与他这个小小举子结善缘。

  这两家对他的态度是热忱中带着客气,而韩家则是把他当恩人捧着。

  还有,马家和隋家拿到粉条之后,整个车队要昼夜不停的赶路,好尽快把粉条运送回京城。

  而韩家则是愿意以他和陶竹为主,即便他们夫夫想游山玩水,一路上走走停停,那韩家也是同意的。

  黎荞不想一路急行军,再加上还有赵大人的叮嘱,于是他最终选择了韩家。

  马家和隋家的靠山太大,他小小举子还是不要靠近为好。

  定下韩家之后,黎荞和陶竹开始收拾行李。

  他们打算九月底出发,路上走一个半月到两个月,也就是说,在年前赶到京城就行。

  最冷的时段一直在赶路,那厚衣服厚被褥必须得备上。

  还有书籍,这是一定要带的。

  另外还有随行的亲人。

  当黎荞进贡院考试时,外面一定得有人陪着陶竹,不然黎荞不放心。

  但因为前途未卜,因此不能多带。

  黎荞有些头疼,该带谁呢?

  在黎荞犹豫不定时,三柳村为他和庄文办的流水宴开始了。

  他和庄文关系好,不介意一同庆贺,再加上两家都不缺钱,所以这流水宴要摆三日。

  这一次,三柳村的人没和外人较劲儿,同意让外村人帮忙操办,因为要做的菜太多了,只凭着三柳村和朱家村的人,那肯定要累死。

  而且,已经开始收红薯了,红薯作坊快要开工了。

  他们得节省体力。

  流水宴的规格和上次黎荞中秀才时一样,每一桌肉菜素菜五五开,不仅十里八村的人过来吃席,外镇、县城都有人来,比上次黎荞中秀才时热闹多了。

  秀才和举人差着身份,中了举人,那就真的和普通百姓不一样了。

  而且,黎荞是真的有些牛逼在身上的,之前庄文读了三十年书都没考中秀才,被他一点拨,立马就考上了。

  还有此次的乡试,不仅庄文中了,孟月和徐瑛这两个年轻人也中了。

  这里面肯定有黎荞的功劳!

  此次乡试之后,黎荞的文章又被主考官贴了出来,平城那些一同参加乡试的秀才细细琢磨了黎荞的文章,又问了中举者的文章,然后一致认为庄文、孟月、徐瑛能中举,是用了黎荞总结出来的考试方法。

  而且庄文、孟月、徐瑛也都承认这一点儿。

  所以说,黎荞是有真本事的,他不仅自己能拿解元,他还能把自己身边的人带上举人。

  这叫整个平城的人怎么不激动?

  他们都想来三柳村沾沾喜气!

  而且,很多人不是空着手来的,他们是带着贺礼来的,这些贺礼基本上都是小麦、大米,粮食好储存,不贵重,黎荞不会拒绝。

  这些粮食黎荞的确收下了,反正不贵重,这是乡亲们的一片心意。

  这日,天气阴沉,大风呼啸,泛黄的叶子被寒风卷下树枝,飘飘洒洒的落满乡间的小路。

  黎荞和陶竹踩着枯叶,将身子缩在厚厚的披风里,手牵着手进了鸭货作坊。

  他们夫夫不在的这段时间,鸭货作坊由周金桂、李瓶负责。

  今年陶竹特意叮嘱十里八村的乡亲多养鸭,少养鸡,不过,为避免生病传染,所以家家户户的总量要控制在百只以内。

  乡亲们很听他的话,毕竟这不是闹着玩的。

  而远一些的村子甚至是其他镇子的人知道了,也开始跟着养鸭。

  整个平城的农人都在养鸭子,于是鸭子的量就上来了,再加上他又扩招了人手,因此现在鸭货作坊每日可做一千五百只鸭子。

  五百只放在望月楼,一千只交给方世通。

  鸭货本就是肉,再加上味道好,所以一直卖的很贵,普通百姓根本消费不起。

  价格高,利润也高,在扣除掉人工、原料等一系列的成本之后,每日鸭子的纯利润有一百文。

  乡下养的鸭子大多在两三斤左右,从乡亲们手里买鸭子,一斤是八文钱,也就是说一只鸭子只有十几文、二十多文钱。

  但经过精心的制作之后,一只鸭子的纯利润高达一百文。

  暴利。

  妥妥的暴利。

  一只鸭子的纯利润是一百文,一千五百只的纯利润便是一百五十两。

  一日是一百五十两,一个月就是四千五百两。

  这可比点心生意赚多了,点心生意虽然也很赚钱,但因为人少,做的点心少,所以每日的利润只有三五十两。

  马上要去京城了,陶竹想清点一下家里的账册和存款,心里头好有个底儿。

  因此,哪怕今日寒风吹得整个天地都发出怪响,他还是拉着黎荞去鸭货作坊了。

  鸭货作坊正常运转,宰杀鸭子的,切块的,调味的,烧火的……每个环节、每个人都有条不紊的忙活着。

  见到黎荞和陶竹,这些人热情的打招呼,不过每个人都有些拘谨。

  鸭货作坊里的工人大多数是周边村子的村人,与黎荞陶竹不熟悉,黎荞中了举,又是他们的老板,是以他们都有些紧张。

  黎荞和陶竹笑着回应,态度一如从前。

  不过,两人检查作坊时的认真和计较也一如从前。

  首先,也是最为重要的是卫生问题。

  这个问题绝对不能马虎。

  周金桂和李瓶谨记着陶竹定下的规矩,不仅作坊打扫的干干净净,每个工人也都带着帽子口罩,手脸洗得干干净净。

  检查完卫生,两个人又专门去河边看工人宰杀鸭子。

  鸭子上的绒毛一定要褪干净,可不能让有钱人倒胃口。

  小河还未结冰,但河水冰凉冰凉的,工人的手和脸都冻得红红的。

  不过这些工人并不抱怨,他们的工钱比作坊里那些负责烧火、切块等活计的工人高,而且陶竹还买了羊油,每人三盒,足够抹一个冬天了。

  乡下人冬日里都是这么过来的,若是不来鸭货作坊,那他们在家里也得用凉水洗衣服刷碗,不但没工钱,还会让手生冻疮。

  能有现在的日子,他们可太满意了,黎荞和陶竹都是大善人,必须得有好报。

  可惜黎荞和陶竹马上要去京城,再相见遥遥无期,他们能回报的就是努力干活,好让黎荞和陶竹省心。

  工人们干活卖力,黎荞和陶竹挑不出一点儿错,两个人满意而归。

  不过,在这种天气里干活,工人们着实辛苦,因此,回去前黎荞陶竹让李瓶在账本上记一笔,今日给负责宰杀鸭子的工人多加二十文钱的辛苦费。

  另外,再去郑家买些肉,今日吃热烘烘的烩菜。

  鸭货作坊为工人提供午饭,伙食标准是粗粮细粮搭配,三日一吃肉。

  但今天天气冷,应该给工人们加餐。

  风大,回去的路上黎荞干脆扯开宽大的披风,让陶竹钻他怀里,再把陶竹的披风披在头上挡风,裹得严严实实的往回走。

  回到家之后,两个人先是把披风放回卧室,然后进厨房站在灶前用灶里的火驱走身上的寒气。

  他们俩进的是黎大山所负责的厨房,黎大山和郑浅浅都在,黎小睿睡了,郑浅浅可以歇一歇。

  郑浅浅瞧着两人的动作,立马道:“我把木炭烧起来,小叔你和竹叔回后院取暖吧。”

  “不用,这就挺好。”黎荞摇了摇头。

  黎大山做的点心是用烤箱烤的,因此炉灶很大,火苗从炉灶里跑出来,挺适合站在旁边取暖。

  “行。”郑浅浅瞅了瞅外面的天色,又道:“该吃午饭了,咱们中午吃什么?”

  他现在要照看黎小睿,不能做点心。

  但当黎小睿睡了,他会做些杂活儿。

  “竹哥儿,中午吃什么?”黎荞问身旁的陶竹。

  “嗯……要不咱们也吃烩菜吧。”

  大冷天来一碗热气腾腾的烩菜,吃完整个人都暖起来了。

  “好。”黎荞看向郑浅浅:“浅哥儿,主菜是烩菜,其他的大家伙儿看着做,想吃什么吃什么。”

  郑浅浅嗯了一声,他朝着门口走去:“我去问问大家,看大家都想吃啥。”

  郑浅浅出去了,黎荞看向黎大山:“大山啊,其实你和浅哥儿最适合跟着我们去京城了。”

  黎二山和黎夏年纪终究小了些。

  而黎春生又是家里的顶梁柱,这一去最起码得半年才能回来,让顶梁柱离家那么久,他有些不好意思。

  黎大山和郑浅浅挺稳重,而且与他和陶竹关系极其亲近,是最合适的人选。

  可惜的是,黎小睿才半岁,不适合长途跋涉。

  黎大山闻言,犹豫了一下:“要不把小睿放家里让我娘照看?”

  小哥儿不能哺乳,小胖子一直吃的都是羊奶,就算是他和浅浅去京城,那也不影响小胖子什么。

  “不不不,那么小的娃,可离不开你和浅哥儿。”黎荞想也不想的摇头。

  再看看吧,实在是不行,还是带上黎二山和黎夏。

  等过了年,这两孩子又长一岁,在乡下算是大人了。

  而且去首府转了一圈,长了见识,稚气退去了不少,行事也稳重。

  黎大山见此,长长叹了口气,唉,若是他和浅浅不生孩子,那这次就能跟着他小叔竹叔去京城了。

  今日的午饭由郑浅浅、黎春桃、黎瑜宁黎瑜安四人负责,很是丰盛。

  除了烩菜,还有烤肠、烤串、麻辣烫、汤圆。

  黎荞和陶竹吃了暖呼呼的午饭,然后各自捧着一碗解腻去火的红枣梨汤回了后院。

  两人坐在陶竹的小书桌前算账。

  第一年粉条挣了七万两银子,去年粉条挣了二十万两银子,第一年因为修路和买田地,再加上去府城,一下子就花去了三万两。

  但今年两人除了府城首府之行、去年买的三百亩中等田、盖的大仓库外,便没了大的花销。

  去首府花了一万二千两银子,在府城花了五千两银子,买田地花了将近七千两,盖大仓库用了一千两。

  这一共才两万五千两。

  大的进项减去大的花销,能剩下二十二万两银子。

  除此之外,还有点心的收入,点心每日的利润不算很多,一个月能有一千两出头。

  田地的收入还行,西瓜很能挣钱,但红薯的话,他只卖掉一半,剩下的一半用来做粉条留给自家人吃。

  所以,田地的收入不算亮眼。

  还有望月楼给他的玉米、烧烤料、鸡蛋等菜式的分成,此时也属于小钱了。

  郑家庄家的分成,他早就不要了。

  鸭货作坊挺能挣钱,一开始规模小,每日能做的鸭子少,经过一年的发展,由最开始的四百只变成一千只又变成现在的一千五百只。

  这一年下来,鸭货作坊的纯利润有四万两。

  不过,除了这些收入,他和陶竹的日常开销挺大的。

  最大的开销用在了吃吃喝喝上,他家里人多,吃的又好,即便是自家种了小麦,但因为要做点心,所以有时候还是得买米面。

  除了吃喝,他一向大手大脚,自打手里有钱了,笔墨纸砚换成这个时空的名牌,书籍也换成了刊本。

  他心情好了爱发红包,只要是他小辈,他都发。

  还有流水宴的支出。

  ……

  这些账平日里不觉得有什么,但现在一笔一笔的加起来,还真是一个不小的数字。

  不过,与他和陶竹手里的现银比起来,这其实都是毛毛雨啦~

  因为他和陶竹现在手里的现银足足有三十万两!

  和三十万两比起来,他们日常的开销又算得了什么呢。

  而且红薯作坊已经开工了,今年红薯收成一般,一亩地大约有一千五斤。

  有了去年的经验,今年其他四个县城做的粉条肯定比去年多。

  而且,永兴县的确和通吏县达成了合作。

  回到府城时,他特意向明知府询问了关于通吏县种了不少红薯的事儿。

  明知府说永兴县新来的知县野心勃勃精明强干,想要干一番大事业,主动找上明知府谈起了和通吏县的合作。

  明知府思索一番,允了。

  河西府五县都和外府的县相邻,若是通吏县的模式成功了,那今后每年都能多做一些粉条。

  这都是政绩啊。

  所以,若无意外,今年粉条最低也能挣二十万两银子。

  到那时,他和陶竹就有五十万两银子了!

  算完账已经是傍晚,但黎荞和陶竹不仅不疲累,反而更精神了,这样丰厚的家底,连见过大世面的黎荞都淡定不了。

  室内昏暗,蜡烛早就点上了,为了避免近视,黎荞一向很舍得用蜡烛。

  此时十根蜡烛全立在小小的书桌上,将这一块空间照得极亮。

  陶竹盯着账册上最后那个数字,水眸笑得眯成一条缝。

  他伸出修长的指在那个大额数字上轻轻点了两下,脸上的笑怎么都止不住。

  他扭头去看黎荞:“我一直怕咱们的钱不够用,但这个数字,足够应对京城的花销吧?”

  黎荞与他坐在一张椅子上,两个人虽然都瘦,但骨架大,因此挨的紧紧的。

  黎荞伸出手点了点他的鼻尖:“当然够,京城的物价虽然高,但也不会太夸张,不然京城的百姓怎么过日子?”

  “够了就好。”陶竹忍不住伸出手抱住黎荞的腰,将脸埋在了他的肩头:“真好啊。”

  这日子真好。

  外面寒风呼啸,但他有黎荞,有银子,活到现在,他从未像现在这般安宁与踏实。

  黎荞抱紧了怀里人,轻轻点头:“和竹哥儿在一起的每一日都是好日子。”

  陶竹闻言,他坐直身子去看黎荞:“你怎么总能说出让我开心的话?”

  “因为我实话实说啊。”黎荞挑了下眉:“我实话实说不行么?”

  “行行行,你最行。”陶竹绷不住脸上的笑,他双手捧住黎荞的脸颊,使劲揉了两下,看黎荞的脸被他揉的变形,他忙凑过去亲了亲。

  这一亲,就亲出火气来了。

  黎荞反客为主,几下就把他亲的浑身软绵绵。

  一吻结束,他已经坐在了黎荞的腿上,看黎荞黑眸眨也不眨的盯着他,他整张脸立马烧了起来。

  他扛不住这人炙热的眼神。

  等黎荞的吻再落下来,他闭上了眸子,嘴角翘了起来。

  他好喜欢黎荞啊。

  这些日子,两个人像是要把从前缺的快乐份额补回来,日日都闹到很晚。

  这会儿心里不仅高兴,还跟吃了蜜糖一般甜滋滋的,于是两人直接闹到床上去了。

  傍晚,正是饭点。

  做好晚饭之后,黎大山站在后院的门口喊了几声,见没人回答,便一脸了然的转身。

  把晚饭盛出一部分放在锅里保温,他小叔和竹叔什么时候饿了什么时候吃。

  翌日,刮了一天的寒风停下,但小雨却是飘了下来,小雨如丝,很快就给世界罩上一层水汽。

  湿漉漉的,还很冷,黎荞干脆把炕烧了起来。

  上午时,他和陶竹正在查看行李还有没有疏漏,庄文来了。

  庄文终于下了决定,此次他和黎荞一起去京城参加会试。

  “我年纪大了,雄心壮志已经被磨平在三十年的读书岁月中了,若是错过这次,那我得再等三年,三年后我不知道有没有体力撑过会试。”

  此次的乡试都让他精疲力竭,更何况是三年后的会试。

  三年后他又老了三岁,年近五十,而会试是在二月。

  二月虽不是最冷的时候,但气温也很低。

  哪怕是穿着厚衣服,但在那狭小的没有门窗的号舍里待九日,他八成扛不住。

  所以,他不等了,他随黎荞一起去京城。

  不管什么结果,他都接受。

  “你有真才实学,我和你一起考,肯定能沾到你的喜气。”庄文笑着对黎荞道。

  “文哥,你这是厚积薄发,能中举是靠了你自己。相信你自己,说不定就有好结果。”

  黎荞觉得庄文能中举更多的是靠他自己。

  庄文闻言哈哈笑:“行,那哥哥我就借你吉言了,争取考一个进士出身。”

  当然,同进士出身也没关系,到时候打点一下,哪怕是混个书院的教谕,那他也愿意。

  庄文确定了要去京城赶考,回家之后立马开始收拾行李。

  黎荞和陶竹则是去县城找韩宁,他们跟着韩家的车队北上入京,眼下多了个庄家,他们肯定要和韩宁说一声。

  不过,当走到县城门口时,黎荞看到了一辆熟悉的马车,那是徐瑛的。

  徐瑛脸上挂着黑眼圈,一脸憔悴。

  看到黎荞,他揉了下脸,强行挤出笑来:“黎弟,我决定了,我要与你一同去京城赶考。”

  “你确定啦?”黎荞有些惊讶。

  “对。不过在此之前,我得先和画哥儿成个亲,但你放心,不会耽搁启程的。”

  徐瑛又道。

  “啊?”

  黎荞愣了。

  陶竹也睁大了眸子,啥情况?

上一页目录+书签下一页

推荐小说

  1. [古代言情] 炼药师在现代【完结】
  2. [古代言情] 小娇包撒娇:皇兄轻点撩【完结】
  3. [古代言情] 你才O装A,我真A【完结】
  4. [古代言情] 獭獭我呀,靠存档振兴乡村【完结】
  5. [古代言情] 汴京小厨的美食日常【完结】
  6. [古代言情] 红雾过后【完结番外】
  7. [古代言情] 小地主落魄后[种田]【完结番外】
  8. [古代言情] 朕被摄政王压了【完结】
  9. [古代言情] 师弟有病,我有疾【完结】
  10. [古代言情] 不要爱我呀【完结番外】
  11. [古代言情] 我返祖后成了救世主【完结】
  12. [古代言情] 我的alpha是个仙君[星际]【完结】
  13. [古代言情] 好可怜一家人【完结】
  14. [古代言情] 家兄扶苏【完结】
  15. [古代言情] 伴侣沉迷搞钱总是不回家怎么办【完结番外】
  16. [古代言情] 启示录[虫族]【完结】
  17. [古代言情] 郢州富水【完结】
  18. [古代言情] 团宠人鱼崽崽最可爱【完结】
  19. [古代言情] 禁止滥用魔法【完结番外】
  20. [古代言情] 震惊!幼儿园的毛茸幼崽全是反派【完结】
  21. [古代言情] 当邪神,抢老婆【完结】
  22. [古代言情] 黑皮Alpha揣的是谁的崽【完结】
  23. [古代言情] 角色又出BUG了怎么办【完结】
  24. [古代言情] 天师执位外传之聂二少:囧囧见鬼事件簿1-7【完结番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