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盘哇小说>古代言情>独宠夫郎【完结】> 第96章 中举啦 黎荞的影响

第96章 中举啦 黎荞的影响

  乡试结束, 回到租住的院子吃了晚饭,然后黎荞便拉着陶竹回房睡觉。

  这一觉他睡的是酣畅淋漓,等再醒来时, 外面阳光明媚,室内亮堂堂的。

  睁开眸子,入目的是陶竹的脸。

  陶竹侧躺着,身子未在他怀里,但他的腿却是搭在陶竹的腰上, 手也放在陶竹的肚子上。

  此时陶竹睁着一双水眸,黑漆漆的眼珠子时不时的转一下, 不知道在想什么。

  显而易见, 陶竹早就醒了,但为了不惊醒他,便老老实实躺着, 只是睁着一双清亮亮的眸子在想事情。

  黎荞一下子就被他这沉思的模样给逗笑了。

  平日里他一直都是有什么说什么, 日子顺风顺水,也没遇见什么值得他思考的大事, 因此,黎荞很少见他这副模样。

  “在想什么?”黎荞的手忍不住转移到他脸颊上,捏着他脸上的肉轻轻扯了扯。

  “你醒啦?”陶竹闻声看向黎荞, 见他正笑着看着自己, 便也笑了起来, 伸出手抓住他在自己脸上作乱的大手。

  “我在想去京城的事儿。去京城要带很多行李,而且, 咱们不认识路, 别走错路了。”他解释道。

  瞧着陶竹下意识皱起的眉心, 黎荞大手一捞, 将他身子捞到了自己怀里。

  他的竹哥儿真可爱。

  先是抱着陶竹一顿揉,等揉得他气喘吁吁脸颊变红,黎荞这才亲了亲他的唇,笑着道:“还早呢,等乡试的成绩出来再说。”

  “而且不怕走错路,到时候咱们可以跟着商队走,去年就来了一些京城的商人,今年肯定也会有。”

  被黎荞一顿揉,陶竹心思已经被转移了,他趴在黎荞身上,眸子里含着一层水汽,双手也圈着黎荞的脖颈。

  听到黎荞这话,他睁大了眸子,思绪又转了回来,他露出懊恼之色。

  太笨了。

  他竟然没想到商队的事!

  他刚才只想着万一此次乡试只有黎荞一人考中了,当然,他并没有诅咒庄文、孟月、徐瑛的意思,他只是在胡思乱想。

  如果真的只有他和黎荞两人去京城……应该还会带上黎家人。

  但说到底也只有几个人。

  京城那么远,路那么长,万一路上走错了,或者是水土不服生病了,亦或者是遇见劫匪、野兽了,那就太糟糕了。

  他从未想过跟着商队一起上路!

  “你脑子真好。”他忍不住夸黎荞,看着黎荞的眸子亮晶晶的。

  “是你一时间没想起来,毕竟你没出过远门。”黎荞把人往怀里一带,一个翻身便将人压在了身下。

  他对陶竹的神色太熟悉了,刚才他要是不说话,那这会儿陶竹绝对已经将他身上的衣服扒完了。

  自打准备乡试,他和陶竹快乐的次数就大大减少,特别是此次乡试,一连九天他大脑都被试卷塞满。

  眼下终于可以放松了。

  他也好想陶竹,很想很想。

  当黎荞的唇落下来时,陶竹其实想说一句你也没出过远门,但是,他太想念黎荞了,他毫不犹豫的把这句话踢出脑子,热情的回应黎荞。

  许久未狠狠快乐的两人,没了科举这座大山压着,用实际行动表达心里浓烈的爱意和想念,等两人结束,已经是中午了。

  两人神清气爽的起床,手牵着手去了前院。

  前院里,黎二山和黎夏已经把饭做好了,他们俩和黎春生对他们夫夫这种动不动就晚起的行径已经见怪不怪。

  五个人一起吃饭,饭桌上,黎春生说起了今日上午的事儿,有不少人登门,想要拜访黎荞。

  不过,昨日黎荞特意交代了,把今日的一切访客都拒掉,因此黎夏只把来访者的姓名记了下来。

  黎荞听罢这些,忍不住感叹:“这些人的体力真是好。”

  刚考完九天乡试,今天就有力气来拜访他啦?

  他身为异能者都睡到日上三竿呢。

  陶竹听到体力二字,扭头看了他一眼,虽然未说话,但嘴角却是有些绷不住的要翘起。

  要说体力,陶竹敢拍着心口说此届的考生,绝对没人能超过黎荞。

  就黎荞刚才折腾他的那些花样,若是让他来,那肯定比干了一日的苦力活还累,但这人做完跟没事人一样,瞧着还更精神了。

  现在这人感叹别人体力好,他听的只想笑。

  只有他知道这人的体力到底有多好~

  “其实那些书生瞧着都挺疲惫,他们八成知道荞叔你不会见他们,所以只是先来露个脸。”

  黎夏道。

  他和陶竹在贡院外等待时,听到旁人议论他荞叔了。

  河西府的那些秀才,把他荞叔的习惯和事迹向外府人透露个明明白白,眼下外府的人也知道他荞叔考完会歇一歇,所以现在先来刷一刷存在感。

  跑的越快越积极,那才能被他荞叔记住。

  朱家村就是最好的例子。

  “……行叭。”黎荞想要叹气。

  他不喜社交。

  河西府的秀才与他勉强能称一句老乡,但如今整个原河省的秀才……唉。

  当名人可真累。

  他现在必须得多歇一歇,于是午饭过后,他拉着陶竹又回了后院。

  也不做什么,只是与陶竹躺在床上消磨时光。

  傍晚,庄文来了。

  庄文此次真的累惨了,哪怕睡了大半日,精神也未恢复过来,但他心里实在是没底儿,便过来让黎荞看看他的文章,心里好有个大概的预测。

  当然,他也想知道黎荞的文章是怎么写的。

  提起自己此次的文章,黎荞忍不住苦笑,他是真的没有信心。

  比府试时投机取巧还没信心。

  自打草稿定下之后,他就一直在思索和修改,除了睡觉,脑子里就没停止过琢磨。

  但是,即便如此,他的文章也不出彩。因为这道题太大太难回答了。

  既然庄文好奇,那他不卖关子。

  他先是阐述了黄河的重要性,然后列下了历朝历代治理黄河的办法,从大禹治水一直到大盛,每个朝代都是堵、疏结合,修筑堤坝。

  这些措施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因为黄河水里有大量的泥沙,泥沙沉底,河堤就只能越修越高,这就造成了地上悬河。

  所以,想让黄河水携带的泥沙量减少,得在黄河的上游和中游使劲。

  特别是中游的黄土高原,这是重中之重。

  得在黄土高原植树造林,扩大植被覆盖率,保持水土。

  黄河的上游也要注意生态问题。

  其实早在《管子》中就有过“树以荆棘,以固其地,杂之以柏杨,以备决水”的描述,古人也是知道植树造林的。

  但是,因为一些局限性,在此时空,在大盛之前,包括大盛,植树造林并没有用在黄河的中上游。

  毕竟此时大盛连黄河的源头在哪里都不能确定。

  所以,黎荞在阐述这个法子时,他又提到黄河的源头。

  《尚书·禹贡》、《山海经》、《尔雅》中都提到过黄河源头,但说法不一样,而且,前朝也有皇帝特意派人去寻过黄河的源头,可至今说法存疑。

  黎荞便顺手把这些知识点全都写上了,列举历朝历代的措施时,他也尽可能把脑子里的东西都写上,好让主考官知道他比其他考生的知识面广。

  总之,他此次重点讲述了在黄河中上游植树造林的必要性,他这个说法并不是第一次提出,于是整篇文章就显得平平无奇,不能让人拍案叫绝。

  但庄文听完他的话,惊讶极了。

  “你写的极好,非常好,你这样的叫平平无奇,那我得叫无地自容。”

  “这就说笑了,文哥,你写的也很好。”

  “不不不,和你差远了。”

  庄文说着叹气。

  他是黎荞一手指点出来的,再加上他考秀才时写过泥石流的文章,因此,他这次也着重写了如何预防黄河决堤。

  但他对黄河了解的不多,他这部分写的不如黎荞详尽。

  他之前研究如何治理洪涝灾害时关注过黄河,但当时他绝对没想到黄河会成为此次的乡试题目,再加上也没有专门写黄河的书籍,与黄河有关的知识点零零散散的分布在各种书籍中,是以他就没多花心思研究。

  他这次的文章,写的不如黎荞好,没新意,太笼统。

  但是,他好歹也写出来了植树造林,所以,他还是有希望的吧?

  孟月和徐瑛也是这么想的。

  他们俩在考完第二日来找黎荞。

  知道黎荞文章的重点是植树造林之后,他们俩忍不住咧嘴笑哈哈。

  这个点他们写了!

  黎荞给他们讲过,面对各种天灾,很多时候预防措施比灾后的治理更重要,所以,拿到题目之后,他们俩经过一番苦思,最终把重点放在了预防上。

  平日里除了加固堤坝之外,还得从根源上清除黄河里的泥沙。

  黄河里的泥沙哪儿来的?

  总不可能是凭空冒出来的。

  他们俩的确不知道黄河途径的省份,但没关系,用上游概括即可。

  黄河泥沙多,想来是上游的植被少,于是两人就把这个点写上去了。

  和庄文一样,因为对黄河了解的不多,所以他们写的不如黎荞详尽。

  但是,他们能想到这个点儿,那应该是比别的考生多走半步吧?

  不过,孟月还是有些提心吊胆,黎荞总结出来的那一套做题经验此届的考生都知道,万一其他人也想到这个点了怎么办?

  他知识面不如黎荞、徐瑛、庄文广,看的书也少,他此次的文章就不如黎荞徐瑛庄文写的好,黎荞徐瑛庄文写的与黄河相关的基本知识点,有好几处他都不知道。

  所以,若是其他考生也写了植树造林这个点儿,那他就不占优势了。

  担心归担心,但已经考过了,此时想再多也无用。

  难得来首府一次,得去首府转一转。

  于是,在黎荞招待完登门拜访的考生之后,他们一行人花了好几日时间逛首府。

  首府比河西府的府城繁华,商品种类丰富,黎荞陶竹两人跟上次一样,凡是看到喜欢的,那就买下来,而且还为黎家人挑了不少礼物。

  很快就到了放榜这日。

  放榜的流程和童生试一样,差役们先是敲锣打鼓把气氛搞起来,然后再张贴黄榜。

  此次乡试只录取四十人,可考生共有七千多人,这种录取率着实残酷。

  黎荞本就觉得自己的文章平平无奇,后又知晓庄文孟月徐瑛都写到了植树造林,于是心中更没底了。

  此届的考生都知道他总结出来的那一套经验,在招待那些前来拜访他的考生时,也有考生说写了植树造林这块,所以,万一此届有学神,那解元就落不到他身上了。

  是以,他无法淡定,他和庄文孟月徐瑛随着众人一起往张贴黄榜的地方挤去。

  孟月长的魁梧,也不怕受人冷眼,他在前面开路,四个人很快就挤到了前排。

  几个差役正在往贡院的墙壁上刷浆糊。

  录取名额虽然少,但字体大,黄榜足足有三米长,所以浆糊一定得好好刷,要把黄榜贴的牢牢的,可不能让黄榜掉下来。

  浆糊刷完,两个差役将黄榜从托盘上拿起。

  托盘下被压着的试卷,暴露在了众人眼前。

  “这是黎荞的卷子么?”有人惊呼出声。

  别说是大盛建立以来了,就是科举出现之后,也没见哪一届乡试的黄榜下压着试卷的。

  赵大人这是入乡随俗吗?

  “肯定是,古往今来,只有黎荞的卷子被压在黄榜下!”

  黎荞:“……”

  他盯着托盘上的试卷,有些恍惚。

  所以,他拿到了此次的解元?

  但他此次的文章能不能服众?

  别是公开处刑……

  就在黎荞担忧之时,身旁的庄文孟月徐瑛已经向他道喜了,他忙道:“看榜,看榜。这榜还没贴好呢。”

  没亲眼看到他的名字出现在第一列第一位,那这解元就不作数。

  贴榜的差役并不卖关子,几个人先是把黄榜展开,然后站在椅子上往浆糊上贴。

  伴随着他们的动作,一个眼尖的考生见到了自己的名字,他口中登时发出尖叫,抱着身旁的人又是哭又是笑:“中了,我中了中了!”

  他这么一吼,其他考生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不错眼的盯着黄榜。

  越来越多的名字露在众人跟前。

  考中了的考生,高兴的手舞足蹈,用嚎叫、痛哭、大笑等方式来表达心里的高兴。

  没瞧见自己名字的考生,一颗心提的更厉害了。

  等几个差役把黄榜完全贴好,黄榜之下已经两极分化。

  黎荞望着第一列第一位的那七个字,提着的心终于落回肚子里了。

  天字十八号 黎荞

  他盯着这七个字看了足足十秒钟,这才去看其他人的名字。

  黄榜上的名字分为两部分。

  前六名的挨在一起,后边的三十四名挨在一起。

  他扫过他名字后的五个名字,然后去看余下的三十四个名字,从头扫到尾,他看到了庄文徐瑛孟月的名字。

  十八名:金字十三号 庄文

  二十九名:宇字三十七号 徐瑛

  最后一名:玄字五十二号 孟月

  庄文属于中间,孟月徐瑛虽然靠后,但也中了。

  黎荞扭头去看身边的人,徐瑛笑眯了眼,一脸痴傻的盯着黄榜。

  孟月双手举起在空中胡乱挥舞,嘴巴大张,却是说不出一字。

  庄文睁大眼睛,眼珠子都快掉出来了,一副不敢相信的模样,整个人化成了雕塑。

  举人哪怕中不了进士,那也有了选官做官的资格,等于是迈入统治阶级了。

  前朝时,举人哪怕不做官,也会成为乡绅、大地主,与知县一起管理当地的事务、百姓。

  到了大盛,因为太上皇和圣上都不喜乡绅这一群体,所以举人的影响力大不如前。

  但到底迈入了统治阶级,身份上与秀才有了根本的不同。

  因此,三人高兴成这样,非常正常。

  中举的意义实在是太大,考中的欣喜若狂,落榜的悲痛欲绝,一时间竟无人去看黎荞的文章。

  黎荞乐的如此,他和庄文孟月徐瑛打了招呼,转身去找陶竹。

  他要和陶竹分享这个喜悦,他中举啦!

  陶竹也高兴极了,虽然所有人都知道黎荞要飞,但童生试不算什么,只有过了乡试,那黎荞才算是双脚离地真的飞起来了。

  他男人扛得住压力,不仅中举,还拿到了解元,超厉害!

  “咱们去哪儿庆贺?”他拉着黎荞的手,笑着问。

  “先等等文哥他们仨,他们这会儿还没反应过来呢。”黎荞笑眯眯的指了指庄文孟月徐瑛三人。

  这三人还在人堆里。

  但庄家人和徐家人都冲了过去,与他们一起分享这份天大的喜悦。

  “明日咱们再去买些东西,带回家让家里人也乐一乐。”黎荞对陶竹又道。

  陶竹还未说什么,一旁的黎二山先咂舌了:“小叔,还买啊?”

  此次他小叔和竹叔光是给家里人买礼物就花了将近三千两银子!

  “这是大喜事,当然得让家里人好好高兴高兴。”

  “……那你开心就好。”黎二山想起他大哥曾经说过的凡是他们小叔给的那就直接收了的话,便没再劝。

  一旁的黎春生原本想劝几句的,但看黎荞和陶竹笑的一脸开心,便也把话咽了回去。

  过了乡试,那黎荞真的要去京城了,在走之前,黎荞想给家里人多买些礼物。

  这份心意,他们推拒不掉。

  不过,京城那么远,肯定不能让黎荞和陶竹两人赶着牛车去,嗯,回去后得和村长商量商量,从村子里挑一些身强体壮的男人护送他们夫夫进京。

  黎荞不知道黎春生在想什么,他和陶竹牵着手商量还需要买些什么,突然,有一身穿黑色劲装一看就是练家子的中年男人站到了他跟前。

  这男人向黎荞行礼作揖:“见过黎老爷,小的是赵大人的家仆,姓张名三,赵大人此时正在贡院中等您。”

  “……”

  赵有志要见他?

  黎荞不由抓紧了陶竹的手,但面上却是笑着道:“原来壮士是赵大人家的,那请带路吧。”

  说罢,他扭头叮嘱黎春生黎二山黎夏三人跟着庄家人一起回去,不要留在此处等他们。

  黎春生和黎二山黎夏都吓傻了,只是愣愣的点头。

  黎荞见此,在心中叹了口气,然后牵着陶竹跟上了张三的步伐。

  张三像是没看到黎荞与陶竹牵在一处的手,他领着两人进入贡院,越过大门,又越过明远楼,然后朝着贡院南边的建筑群走去。

  黎荞松了口气。

  他刚才没问赵大人是不是只见他一人,是想要糊弄过去,他不想留陶竹一人在外面。

  看张三这态度,赵大人应是不介意他带着陶竹的。

  贡院里,号舍在东边和西边,主考官住在南边的建筑中。

  赵有志身为主考官,自打乡试前进了贡院,一直到此时都未离开。

  陶竹大脑一片空白,他机械的跟着黎荞的步子往前走。

  他一个小哥儿,竟然进贡院啦?

  这是黎荞半个月前的战场,他竟然站到了此处?

  他脑子晕乎乎的,呼吸也有些不畅,接下来的一切,他都是下意识跟着黎荞。

  黎荞拉着他进了赵大人所在的堂屋,他便进去了。

  黎荞跪下,他也跟着跪下。

  黎荞落座,他跟着坐在了黎荞身旁的椅子上。

  等他从紧张、呼吸不畅、大脑僵硬等各种负面状态中回神,他只听到赵大人竟是在与黎荞谈论治理黄河的事。

  ……

  他放轻了呼吸,低着头垂着眸子,努力降低存在感。

  其实,这种场合他不应该出现,幸好赵大人不计较。

  赵有志五十多岁的年纪,头发斑白,面容和蔼。

  他今日把黎荞叫来,是想问问黎荞文章中所提到的水土流失、植树造林一事。

  他身为工部侍郎,对这法子太感兴趣了。

  他此次点了黎荞为解元,也是因为这个法子。

  他虽是进士出身,但若是当年的他拿到这份试卷,那绝对答不出黎荞的水平。

  他考进士时,如今的太上皇曾经的圣上可没出过这么邪门的题。

  他那会儿脑子里只有圣贤书。

  但也正是因为只有圣贤书,考中进士被分配到工部之后,很多知识他都得从头学起。

  所以,如今圣上出这么邪门的题目,他是极为支持的。

  读书时没受这份苦,那当了官总是要受的,晚受不如早受,圣上可不要只会空谈的书呆子。

  现在黎荞把试卷答的这么好,他便忍不住见一见这个连圣上都为他写文章的年轻人。

  而且有意思的是,在此届的考生中,有几百人都写到了在黄河中上游植树造林这一个点儿。

  朝廷都没想到的事,在原河省这一届的考生中,竟是有几百人都提到了。

  这让他忍不住询问首府的知府,这是为何?

  首府的张知府直接把黎荞童生试的文章给了他,他看完之后,更坚定了要见一见黎荞的念头。

  黎荞确确实实影响到了几百位考生,让这些考生写出了如此重要的一个措施,后生可畏啊。

  *

  作者有话要说:

  其实让庄文,孟月,徐瑛都中举实在是太bug了,但他们仨深受黎荞影响,我要不是写他们仨考不中,那应该有点不符合逻辑,于是最后他们仨都中了。

  当然,这不重要,重要的是黎荞!

  一切都是我瞎编的,宝子们看个乐呵,不要较真哦,么么~

上一页目录+书签下一页

推荐小说

  1. [古代言情] 炼药师在现代【完结】
  2. [古代言情] 小娇包撒娇:皇兄轻点撩【完结】
  3. [古代言情] 你才O装A,我真A【完结】
  4. [古代言情] 獭獭我呀,靠存档振兴乡村【完结】
  5. [古代言情] 汴京小厨的美食日常【完结】
  6. [古代言情] 红雾过后【完结番外】
  7. [古代言情] 小地主落魄后[种田]【完结番外】
  8. [古代言情] 朕被摄政王压了【完结】
  9. [古代言情] 师弟有病,我有疾【完结】
  10. [古代言情] 不要爱我呀【完结番外】
  11. [古代言情] 我返祖后成了救世主【完结】
  12. [古代言情] 我的alpha是个仙君[星际]【完结】
  13. [古代言情] 好可怜一家人【完结】
  14. [古代言情] 家兄扶苏【完结】
  15. [古代言情] 伴侣沉迷搞钱总是不回家怎么办【完结番外】
  16. [古代言情] 启示录[虫族]【完结】
  17. [古代言情] 郢州富水【完结】
  18. [古代言情] 团宠人鱼崽崽最可爱【完结】
  19. [古代言情] 禁止滥用魔法【完结番外】
  20. [古代言情] 震惊!幼儿园的毛茸幼崽全是反派【完结】
  21. [古代言情] 当邪神,抢老婆【完结】
  22. [古代言情] 黑皮Alpha揣的是谁的崽【完结】
  23. [古代言情] 角色又出BUG了怎么办【完结】
  24. [古代言情] 天师执位外传之聂二少:囧囧见鬼事件簿1-7【完结番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