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3章 京都门外

  六月二十四日,京都门外。

  北寒霖着一身蟒袍,一头如墨色般乌黑的头发,皆以发冠束起,冠上镶嵌着一颗古玉,更显沉稳。

  烈日的金辉照射出的光芒令人目眩,而北寒霖冷峻的侧颜上,却没有一丝表情的变化,他胯着那匹枣红色的马匹,不时的因为炎热而扬起头嘶鸣两声。

  “主子,前方来报,使团马车再过半刻钟便能抵达京都。”不时践踏着的马蹄儿,将麻巴一袭黑衣染了层尘土。

  北寒霖一言不发的摆了摆纤长的手指,深沉的眸子中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那日的一句“以身相许。”到底是乱了谁的心神,那日的楹枝说的那番话,到底又是几分真,几分假。

  茫然摒去脑海中的杂念,一双鹰隼般的墨色眼眸正冷冷的看着远处卷起的尘土,眼底略过一丝不甚察觉的敌意。

  迎接使团的队伍中间,停放着一台四面皆是精致丝绸装装裹着的马车,金银丝线绣着的暗花云纹的马车帘子,低低的垂着,使得车外之人无法一探这般华丽的马车之中,乘坐的是何等人物。

  悠长的清脆风铃声伴着一阵轻风传来缥缈的声音,刹那间,微微卷起地面一阵尘土飞扬。

  风铃声响起不久后,那辆华丽的马车中伸出一双纤纤玉手,手腕处带着对通透无比的白玉镯子,款式虽素净,但凭着上边描着的独特纹路,也可知价值不菲。

  在阳光的映衬下,那双纤手,似乎比那手镯还要白上几分。

  “咳咳,郡主,外头尘土飞扬,小心呛着您,等使团前进了些,再出来不迟。”莺歌正站在马车的左侧,手中捻着一方丝帕,紧紧掩着脸。

  端坐在马车内的楹枝听罢,没再说什么,只是轻轻的垂下了纤手。

  不一会儿,那风铃声愈发清晰,车帘被疾风吹起,帘角垂下的流苏不时拍到马车檐上,传来几声沉闷。

  “莺歌,扶我下来。”

  马车内楹枝不疾不徐吩咐道。

  北寒盛将迎接使团进京的任务交派给北寒霖,自然作为霁王妃,又是当朝亲封宁安郡主也需要一同迎接巴京送来和亲的公主。

  不消片刻,楹枝便与北寒霖站到了一起,站在京都城门外,他们的身后便是威严赫赫的城墙,那厚重的每一块青砖中,都堆砌着无数的风霜和故事。

  伴着逐渐厚重的沙尘卷来,巴京使团的队伍也行进至城门下,除去前面的一支约有数十人的骑兵队伍之外。

  使团共有马车八辆,每辆马车都配备了五至六人的护卫在旁随行,整支队伍光是护卫就足有五六十人。

  队伍最前方的一个身着湖蓝色长袍,身形健硕的男子,朝着身旁的人耳语一番后,便翻身下马,步履坚定的走到城墙下。

  北寒霖轻睨了眼那人,明明一袭文官长袍,可翻身下马的动作却异常利落,眼眸间的神情也异常坚毅。

  都说巴京人最善马上作战,不管男女老弱妇孺,几乎人人都有一手驭马的好本领,可见传言不虚。

  大宁的稚子开蒙学四书五经,可巴京的孩子开蒙便要学骑马,换句话说,巴京的孩子从小就是在马背上摔骑长大的,这种深入骨子的东西,是其他国家无论如何都比不上的优势。

上一页目录+书签下一页

推荐小说

  1. [历史军事] 五老将我从现代带回三国
  2. [历史军事] 罗马,你妈喊你去打仗了
  3. [历史军事] 诸子百家都是子:我是例子
  4. [历史军事] 冰火两重天之黄金面具
  5. [历史军事] 三国志通俗演义白话文版
  6. [历史军事] 乱世贼王
  7. [历史军事] 穿越明朝之我救了马皇后
  8. [历史军事] 逃兵开局:觉醒系统后我杀穿乱世
  9. [历史军事] 称帝从统一草原开始
  10. [历史军事] 大晋第一才子
  11. [历史军事] 大明:一出生就被当成了神仙
  12. [历史军事] 新语新编
  13. [历史军事] 缘起一九三七
  14. [历史军事] 抗战:啥,你说班长不是干部?
  15. [历史军事] 都市最高手
  16. [历史军事] 红楼之庶子为王
  17. [历史军事] 北宋:开局遇见李清照
  18. [历史军事] 红警:从明末开启星辰大海
  19. [历史军事] 亮剑:疯了吧,你管这叫边区造?
  20. [历史军事] 三国之国医兴汉
  21. [历史军事] 盘点败家皇帝,开国太祖们傻眼了
  22. [历史军事] 生在皇庭,家和万事兴
  23. [历史军事] 我岳父是朱元璋
  24. [历史军事] 知否之袁家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