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盘哇小说>历史军事>重生之大明战神> 第621章 东宫议事之货币新政(一)

第621章 东宫议事之货币新政(一)

  “启禀陛下,诸位大人已用完膳食,正在殿外候旨。”

  太监缓步走进大殿,凑到凌云身边,拱手说道。

  “带他们进来吧。”

  凌云点点头,继续逗弄着怀里的小念裳。

  “臣等参见陛下,贵妃娘娘。”

  “见过少爷,夫人。”

  片刻之后,李贤与王金贵等人走进大殿,朝凌云行了一礼,拱手说道。

  “都不用客气了,随便坐吧。”

  凌云笑着说道,指了指两边的椅子。

  “谢陛下。”

  “谢少爷。”

  众人拱手再行一礼,在椅子上坐了下来。

  虽说凌云让他们随便坐,不过,他们却不敢忘记规矩,李贤等内阁大臣坐在凌云左手边,而王金贵等人则坐在右手边。看書喇

  “这顿火锅诸位吃的可还满意?”

  凌云笑着问了一句,将小霓裳递给白傲雪。

  “谢陛下隆恩,臣等心中惶恐。”众人拱手说道。

  “这里又没有外人,你们不必如此拘谨,朕今日安排这顿火锅一共有两个目的,其一是犒劳你们这一年的功绩,其二是想听听你们对大明宝钞的看法。”

  凌云笑着说道,让众人表现的轻松一些,然后又问众人对大明宝钞的看法。

  他记得明朝初期,由于朝廷极度缺铜,无法造出等价的铜币,以供市场流通和百姓日常使用。

  于是,朱元璋找众臣商议,在洪武七年颁布了“钞法”,设宝钞提举司,其下再设抄纸、印钞二局和宝钞、行用二库。

  并于次年,也就是洪武八年,以中书省南京府名义发行,大明宝钞就此问世,贯穿明朝二百七十余年。

  而当初他刚来大明之时,见人人使用银票,便以为这就是大明宝钞,直到与金英闲聊之时,才知道事实并非如此。

  对此,他不禁有些疑惑,既然是朝廷发布的纸币,那么可信度一定非常高,可是,大家为何弃之不用,反而使用民间发行的银票?

  后来针对此事,他特意调查一番,在得知真相以后,心中不由有些气愤,这哪里是什么大明宝钞,明明就是一张废纸,如果换做是他也不会用。

  原来朝廷在发行大明宝钞之时,由于缺少相应的造币技术和监管机制,再加上当时官员的不作为,只是为了完成任务而完成任务。

  致使大明宝钞的纸张质量差到了极致,用不上几日便会破损,而且,朝廷对此也不进行兑换,反而继续发行新的大明宝钞。

  越来越多的大明宝钞在市场流通,很快就使大明宝钞泛滥成灾,发生非常严重的通货膨胀问题。

  于是,大明宝钞开始急速贬值,百姓纷纷弃之而不用,改用民间自主发行的银票,他们可不想辛辛苦苦赚来的银子,就这么不翼而飞了。

  对此,他感到非常头疼,虽然有心改变这种局面,可是,因为当时的财力和其他事情牵绊,此事便拖了下来。

  直到近日,他觉得时机已然成熟,是时候该整顿货币秩序,让大明实行统一货币政策。

  而且,他的野望不仅仅是大明,他要将新的货币政策贯穿到其他国家,建立以大明为中心的统一货币机制。

  “这个...这个......”

  听闻凌云问起大明宝钞之事,众人相互对视一眼,暗自叹了口气,支支吾吾的不知该说些什么。

  虽说大明宝钞现在值不了几个钱,可是,那毕竟是朝廷发行的纸币,而且,那还是太祖皇帝颁布的法令,他们可不敢说什么。

  “朕知道你们怕犯忌讳,不过,你们大可不必担心,朕这里只有对错,所以今日无论你们说什么,朕都不会怪罪。”

  凌云想了想说道,他今日只听真话,不想他们因为心有顾虑而不敢直言。

  “启禀少爷,大明宝钞由太祖时期发行,虽然出发点是为了解决铜币不足,可是,太祖与当时的官员,根本不知道什么叫做经济市场,致使越来越多的大明宝钞在市场流通,严重干扰了经济秩序。”

  王金贵拱手说道,不过,话语说的很慢,一边说着一边观察凌云的脸色。

  “嗯,还有吗?”

  凌云点点头嗯了一声,看待对王金贵又问了一句。

  “有。”

  见凌云并无不悦之色,王金贵急忙喊了一声有,然后接着说道。

  “大明宝钞纸张太差,可谓差到了极致,几日功夫便会破损,而且,又无法进行兑换,谁也不希望自己辛辛苦苦赚的银子,就这么没了。”

  “你们可还有其他想说的?”

  凌云挥挥手让王金贵先坐下,对其他人问道。

  “启禀陛下,臣觉得王掌柜说的有理,而且,大明宝钞之所以会落到如今这个地步,和某些官员的不作为脱不了关系,说不定其中有什么猫腻。”

  户部尚书王佐站起身,拱手说道。

  “你的意思是说,提举司当中有人与民间钱庄联合,所以大明宝钞才会落到如此地步?”

  凌云皱着眉头问道,对于王佐所言,他倒是没想过。

  “不错,否则,如何解释纸张极易破损,难道朝廷印刷的纸张连民间都不如吗?还有王掌柜提到破损兑换一事。”

  王佐拱手说道,他掌管朝廷钱粮一事,对此极为敏感。

  “这样吧,此事便由你户部牵头,刑部配合,彻查提举司,但凡证据确凿,不管涉及到谁,杀!”

  凌云冷声说道,他觉得王佐说的没错,提举司要是没有人参合进来,大明宝钞也不会落得如此地步。

  “臣遵旨!”

  “臣遵旨!”

  王佐与孔彦缙拱手应是。

  “你们还有没有什么想说的?”

  凌云挥挥手让两人坐下,又对其他人问道。

  “启禀陛下,虽然朝廷依旧发行大明宝钞,然在百姓心中信誉极低,而且,使用者微乎其微,不过是浪费钱财罢了,所以臣建议不如就此废除。”

  李贤站了起来,拱手说道。

  “启禀陛下,臣赞同李大人的观点,既然大明宝钞使用者微乎其微,不如就此废除,也好省下钱粮已作他用。”

  邝埜起身附和了一句,虽然他不理解何为经济,不过,这并不妨碍他发表自己的观点。

  “不妥,不妥,大大不妥。”

  就在邝埜准备坐下,王金贵突然喊了一声。

  

上一页目录+书签下一页

推荐小说

  1. [历史军事] 逃兵开局:觉醒系统后我杀穿乱世
  2. [历史军事] 称帝从统一草原开始
  3. [历史军事] 大晋第一才子
  4. [历史军事] 大明:一出生就被当成了神仙
  5. [历史军事] 新语新编
  6. [历史军事] 缘起一九三七
  7. [历史军事] 抗战:啥,你说班长不是干部?
  8. [历史军事] 都市最高手
  9. [历史军事] 红楼之庶子为王
  10. [历史军事] 北宋:开局遇见李清照
  11. [历史军事] 红警:从明末开启星辰大海
  12. [历史军事] 亮剑:疯了吧,你管这叫边区造?
  13. [历史军事] 三国之国医兴汉
  14. [历史军事] 盘点败家皇帝,开国太祖们傻眼了
  15. [历史军事] 生在皇庭,家和万事兴
  16. [历史军事] 我岳父是朱元璋
  17. [历史军事] 知否之袁家庶子
  18. [历史军事] 陛下,该上路了
  19. [历史军事] 三国之争霸天下
  20. [历史军事] 故事在民间
  21. [历史军事] 庆帝元年
  22. [历史军事] 大隋秦王
  23. [历史军事] 勿首见
  24. [历史军事] 重生为赵昺,我为大宋续命五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