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盘哇小说>历史军事>重生之大明战神> 第494章 德王

第494章 德王

  大明京城。

  自从闹出郑王三人请辞王爵的事情,便成为百姓茶余饭后的谈资,然而此事并没有因凌云的离开而结束。

  反而在凌氏报馆的大肆渲染下,这件事情大有愈演愈烈之势。

  这日,郑王三人如同打卡般来到午门外,双膝跪地,然后从怀中取出奏章。

  “臣自袭得王位,毫无建树,愧为太祖血脉,今日特来请辞,请陛下恩准!”

  越王两人也说着同样的话,老老实实的跪在午门外。

  最开始的时候,御林军看到郑王三人如此,还会进去通禀一声,可是,连续数月下来早已见怪不怪。

  所以看到郑王三人又在跪地请辞的时候,看都懒得看一眼,继续站好自己的岗位。

  然而负责执政的太后却不能视而不见,毕竟血脉相连,而且,事关皇家声誉,所以每日都会前来劝慰一番。

  只不过每次劝慰,都会被郑王三人断然拒绝,然后每日依旧前来请辞。

  太后又劝慰一番,然后折身返回,站在城楼上看着跪在下方的郑王三人。

  “陛下到底是什么意思,临走之前可曾留下什么话?”太后眉头微皱,询问杨溥等人。

  “启禀太后,陛下临走之前倒是和老臣提过一嘴,说是时机未到!”杨溥想了想,将知道的事情说了出来,然后也将目光落在下方。

  太后心里盘算着时机,却没想清楚是什么意思,因此心中大恨,恨凌云说话没头没尾,留下一副烂摊子。

  “其他藩王那边可有异动?”想了片刻,太后也没想清楚凌云所谓的实际到底是什么。

  “回太后的话,自从回京以后,诸王都比较老实。”杨溥说完,眉头微微皱起,心中不知在想些什么。

  “什么叫比较老实?”对于杨溥的回答,太后不甚满意,转身盯着杨溥。

  杨溥本不想再生什么事端,准备将此事搪塞过去,只是没想到太后听出了弦外之音。

  “启禀太后,臣前几日曾去拜访德王,准备让德王松口,配合陛下的削藩计划,然而德王却是,却是”

  下面的话杨溥不敢说,将为难的目光落在太后身上。

  太后凤眉微皱,面露不悦之色,冷眼扫向杨溥:“哀家恕你无罪,说吧,德王到底说了些什么?”

  “德王说君王应施以仁政,善待天下百姓,然而陛下却不念血脉之情,暴虐无道,残害手足与逼死胡太妃与朱祁钰,枉为君王!”

  杨溥在说出这番话的时候,额头不知何时冒出了一层细汗。

  听闻杨溥此言,太后顿时大怒,银牙咬的滋滋作响,她怎么可能忍受别人污蔑自己的儿子。

  就在这时,一直未曾开口的金英突然走了过来,追问起德王之事。

  “杨大人,此事除了您以外,可还有其他人知晓?”

  “金公公这是何意?”杨溥并没有回答金英的话,反而问起金英的用意。

  “杨大人只需告诉杂家,此事除了您以外,可还有其他人知晓?”金英也没有回答杨溥的话,继续追问。

  “有,那日除了本官以后,李大人也在场,而且,府内还有不少下人也听到了。”

  虽然杨溥不明白金英的意思,不过,他相信金英绝不会无缘无故问起此事,既然问起,那就代表金英定会有什么动作。

  “杨大人所言非虚,当时本官也在场,德王却是说了陛下的不是。”李贤为杨溥作证。

  金英点点头却没有说什么,而是转身望向太后。

  “启禀太后,陛下临行之际,曾给老奴留下密旨,如果诸王心中依旧不满,此事便交由驸马都尉墨雨处理!”

  太后略微思索片刻,也没想明白凌云的用意了,不过,既然凌云已经有了决断,她也不便参与,以免破坏凌云的筹谋。

  “既然陛下已有旨意留下,哀家就不多问了,按陛下的意思办吧!”

  金英说了声遵旨,然后转身离开城门楼,骑着马匹向北郊而去。

  又在城门楼上站了片刻,太后感觉身子有些乏了,便带着杨溥等人朝宫内走去。

  “今年科举情况如何,又有几人中榜?”在返回皇宫的路上,太后问起科举的事情。

  杨溥却没有回答,反而脸上露出调侃的表情,似乎想到了某些有趣的事情。

  太后等了半天,也没有听到杨溥的声音,心里觉的有些奇怪,便转身朝杨溥望去,这才发现杨溥自顾的傻笑。

  正当太后准备训斥的时候,李贤急忙咳嗽一声,打断了杨溥的思绪。

  “回太后的话,今年科举的水准比往年高出一筹,北郊书院依旧占据半数以上,而三甲全都出自北郊书院!”

  杨溥急忙从思绪中清醒过来,将科举的事情大概说了遍。

  “传旨顺德,就说多日不见,哀家与她母妃想她了,让她进宫用膳!”

  听完科举之事,太后的心情不错,虽然北郊书院的构想是凌云提出来的。

  但是,实施者却是顺德,所以她要慰劳顺德一番,以表彰顺德为大明做出的贡献。

  ......

  翌日。

  墨雨单骑来到京师大营,从京师大营抽调两千士卒,然后直奔德王府而去。

  虽然将诸王软禁在府中,使他们失去了手中的权利,不过,吃穿用度却没有落下,所以诸王依旧过着逍遥的日子。

  墨雨率兵闯入德王府的时候,德王正在花天酒地,欣赏着歌姬的舞蹈,好不自在。

  被突然打扰了兴致,这让德王心头不喜,可是,当看到领头之人是墨雨的时候,脸上露出一副坦然之色。

  “看来是本王的时辰到了。”松开怀中的美姬,将酒杯放在案上,德王不屑的眼神扫向墨雨。

  “德王叔说笑了,不管怎么说,您都是长辈,何况,陛下向来注重声誉,只要王叔做的不过分,陛下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事情就算过去了!”

  墨雨转身在旁边的椅子上坐了下来,端起桌上的酒水闻了闻。

  “可是,王叔千不该万不该,不该诋毁陛下,就算王叔不为自己着想,难道就不为家人着想吗?”

上一页目录+书签下一页

推荐小说

  1. [历史军事] 逃兵开局:觉醒系统后我杀穿乱世
  2. [历史军事] 称帝从统一草原开始
  3. [历史军事] 大晋第一才子
  4. [历史军事] 大明:一出生就被当成了神仙
  5. [历史军事] 新语新编
  6. [历史军事] 缘起一九三七
  7. [历史军事] 抗战:啥,你说班长不是干部?
  8. [历史军事] 都市最高手
  9. [历史军事] 红楼之庶子为王
  10. [历史军事] 北宋:开局遇见李清照
  11. [历史军事] 红警:从明末开启星辰大海
  12. [历史军事] 亮剑:疯了吧,你管这叫边区造?
  13. [历史军事] 三国之国医兴汉
  14. [历史军事] 盘点败家皇帝,开国太祖们傻眼了
  15. [历史军事] 生在皇庭,家和万事兴
  16. [历史军事] 我岳父是朱元璋
  17. [历史军事] 知否之袁家庶子
  18. [历史军事] 陛下,该上路了
  19. [历史军事] 三国之争霸天下
  20. [历史军事] 故事在民间
  21. [历史军事] 庆帝元年
  22. [历史军事] 大隋秦王
  23. [历史军事] 勿首见
  24. [历史军事] 重生为赵昺,我为大宋续命五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