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盘哇小说>历史军事>重生之大明战神> 第455章 善后

第455章 善后

  看完信中王景弘对此次宁波海战的描述,凌云双眼微眯,心中仔细盘算着。

  虽说这笔财富是从倭寇手中所得,可是,这毕竟是倭寇从大明百姓手中掠夺来的。

  如今分发下去,也是合情合理,不过是物归原主而已,还能借此收拢民心。

  不过,这么一大笔财物根本无法分清是谁的,又如何能分的下去。

  所以说这笔财富虽然来自于百姓,可是,又很难分得下去,而他也不能占为己有。

  至于倭寇的处置问题,他倒是有办法,活人总比死人有价值,反正不能便宜了他们。

  既然敢祸乱大明多年,那就让他们为大明贡献点剩余价值,比如开山修路,或者挖矿。

  就算弄死了也无所谓,反正他们又不是大明百姓,也没有人在乎他们的生死。

  杨溥等人见凌云看着手中书信,一会儿嘿嘿嘿的傻笑,一会儿面色阴沉,心中微微一颤。

  杨溥低着脑袋想了想,拱手问道

  “陛下,是不是发生了什么?”

  听到杨溥的声音,凌云转头望去,笑着说道

  “刚刚王景弘传来战报,在宁波海域歼灭倭寇三万人!”

  “什么?”听说王景弘在宁波海域歼灭倭寇三万人,众人忍不住惊呼。

  倭寇祸乱大明东南沿海多年,除了少许胜利,杀过数十人之外,就连杀伐果决的太祖皇帝,对此都毫无办法,只能下达海禁政策。

  如今,王景弘却在宁波海域,歼灭倭寇三万余人,这是大明有史以来,取得最大的一次胜利,这让他们如何不感到震惊!

  然而凌云对此却没有感到丝毫惊讶,王景弘率领三国水师,人数近三十万,再加上船坚炮利。

  如果连区区三万倭寇都无法歼灭,那么王景弘就可以回家种地了,小爷不需要这样没用的人!

  而且,祸乱大明的倭寇在十万人左右,如今不过是消灭了三万人,连一半都不到,又有什么值得高兴的。

  众人在惊讶之后,纷纷露出大喜之色,双膝跪地,大声喊道

  “臣等恭喜陛下,陛下真乃千古未有之明君,开古之先河......”

  就在众人准备吹嘘的时候,凌云突然喊道

  “小点声,那么大声做什么,本少的耳朵又不聋!”

  众人有些不明所以,好不容易在倭寇之战,取得了这么大的胜利,不是应该恭喜一下吗。

  咱们这位陛下倒好,不仅没有半点喜色不说,就连说话的声音都不让大声。

  其实凌云让杨溥等人声音小点,就是怕他们声音大了,传进后院霓裳的耳朵里。

  听到凌云呵斥杨溥等人,太后冷眼扫了凌云一眼,然后拉着冬儿退了出去。

  凌云并未看到朱灵儿的眼神,所以到现在都未曾弄明白,太后为何对自己充满了仇意。

  见太后冷眼扫了自己一眼,眨了眨眼睛,显得有些不明所以。

  就在太后等人刚刚离去,李贤突然惊呼一声,大声喊道

  “陛下,我想到......”

  喊到这里,便想起凌云让他们说话声小点,于是,咽了口唾沫,小声说道

  “陛下,我想到办法了!”

  凌云将目光落在李贤身上,不解的问道

  “什么办法?”

  李贤得意的看了眼众人,然后拱手说道

  “启禀陛下,藩王进京不过昨日之事,虽有愈演愈烈之势,可是,知道的百姓还不算太多,如果此时,将剿灭三万倭寇的消息放出去,定会引起轩然大波!”

  凌云随即双眼一亮,李贤说的不错,相对于藩王之事,剿灭三万倭寇的消息,更会让百姓感到振奋。

  如果再经过有利的引导和渲染,让此事成为百姓茶余饭后的谈资,又有几人还在议论藩王之事。

  何况,此举不仅可以鼓舞民心,更可以将大明百姓紧紧团结在一起。

  想到这里,满意的对李贤点点头,笑着说道

  “李爱卿所言不错,将关注点从藩王转移到倭寇身上,此计甚妙,那就按李爱卿的意思办吧!”

  李贤脸上露出喜色,拱手应了声是,想了想接着说道

  “启禀陛下,虽然暂时将注意力转移到倭寇身上,但也不是长久之计,所以臣认为陛下应该实行怀柔之策,拉拢几位藩王站在陛下这边,然后让他们站出来澄清此事,以免有损龙颜!”

  凌云暗自斟酌片刻,然后将目光落在杨溥身上,如果有何人能让藩王们愿意配合,恐怕此人非杨溥莫属。

  杨溥位极人臣,可谓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更兼内阁首辅之职,他的某个决定,往往就代表了整个朝廷的意思。

  这么多年下来,如果不是由杨溥主持内阁事务,恐怕凌云的旨意也不会这么顺利的贯彻落实。

  再者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杨溥做事严谨而又圆滑,而且,对藩王们的隐秘之事知之甚多。

  所以这个人选杨溥当仁不让,没有比他更合适的人选了。

  似乎察觉到凌云的意思,杨溥想了想,微微躬身说道

  “陛下,此事就由老臣负责吧,相信他们会给老臣几分薄面!”

  凌云嗯了一声,笑着说道

  “那就有劳杨爱卿了,朕就等爱卿的好消息了!”

  杨溥点点头却没有言语,而是心里合计应该劝说哪几位藩王,或者说是手里有哪几位藩王的把柄。

  见诸事商议的差不多了,凌云又将王景弘奏禀之事说了出来,让众人出出主意,并且将自己对倭寇的处理意见说了出来。

  众人的第一反应就是杀,不仅要杀,而且,还要杀的干脆彻底,让全城百姓得以见证。

  毕竟倭寇为患大明多年,如今好不容易抓获这么多倭寇,正是鼓舞民心的时候,岂有不杀之礼。

  然而,当众人深思之后,还是觉得凌云的办法好,既然他们为患大明多年,那就让他们为大明做点贡献,总比死了有价值。

  不过,当众人准备赞同的时候,又觉得有些不妥,倭寇为患东南沿海多年。

  东南沿海的居民,对倭寇可谓苦大仇深,如果不杀,不足以平民愤,百姓绝对不会善罢甘休!

  要是再有宵小之徒借机生乱,恐怕大明又将上演一场灾难!

上一页目录+书签下一页

推荐小说

  1. [历史军事] 逃兵开局:觉醒系统后我杀穿乱世
  2. [历史军事] 称帝从统一草原开始
  3. [历史军事] 大晋第一才子
  4. [历史军事] 大明:一出生就被当成了神仙
  5. [历史军事] 新语新编
  6. [历史军事] 缘起一九三七
  7. [历史军事] 抗战:啥,你说班长不是干部?
  8. [历史军事] 都市最高手
  9. [历史军事] 红楼之庶子为王
  10. [历史军事] 北宋:开局遇见李清照
  11. [历史军事] 红警:从明末开启星辰大海
  12. [历史军事] 亮剑:疯了吧,你管这叫边区造?
  13. [历史军事] 三国之国医兴汉
  14. [历史军事] 盘点败家皇帝,开国太祖们傻眼了
  15. [历史军事] 生在皇庭,家和万事兴
  16. [历史军事] 我岳父是朱元璋
  17. [历史军事] 知否之袁家庶子
  18. [历史军事] 陛下,该上路了
  19. [历史军事] 三国之争霸天下
  20. [历史军事] 故事在民间
  21. [历史军事] 庆帝元年
  22. [历史军事] 大隋秦王
  23. [历史军事] 勿首见
  24. [历史军事] 重生为赵昺,我为大宋续命五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