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盘哇小说>历史军事>明末:蜀王继明复山河> 第854章 北巡河套

第854章 北巡河套

  “狄指挥使在奏折上说,南洋群岛的地图已经绘制完毕;”

  “请示下一步,要将地图绘制的重心放在何处?”

  王和回答道。

  “哦?南洋群岛的地图这么快就绘制好了吗?”

  “不错,龙隐卫的弟兄们辛苦了。”

  “既然南洋群岛那边已经完成了,下一步、就让狄云去天竺吧。”

  “等南洋群岛之后,下一步的方向,就是在那里。”

  “但是这事不用急。”

  “拿下南洋群岛之后,朕打算让整个大明都彻底的休息几年、好好的消化一番这些年的战果,之后才会再开启战事。”

  “所以天竺的事情可以缓一缓;”

  “让龙隐卫的弟兄们都好好休息一阵子、缓口气先。”

  “奴婢遵旨。”

  “陛下宅心仁厚、仁义无双,狄指挥使及龙隐卫上下,必将对陛下感恩戴德......”

  “呵呵,这是他们应得的;”

  “这些年来,他们南上北下的,也着实是辛苦了。”

  “让狄云回来见见我吧。”

  “好些年没见他了,朕都有些想他了。”

  人到了年纪,就容易、就喜欢去回忆和缅怀从前。

  朱至澍也是人、也不例外。

  想见见那曾经并肩作战、多年没有见过的狄云了。

  而想起狄云,朱至澍便想起了守卫成都城的那段时间。

  那时候多凶险啊。

  成都城外,是张献忠攻城略地无数、士气旺盛的几十万大军;

  成都城内是三五万丢盔弃甲、败退千里的残军。

  整座成都城都是人心惶惶、惊恐不安,可以说是岌岌可危。

  好在老天保佑、百官同心,成都城终于守住了;

  大明反击的号角,也由此吹响。

  一直到现在,达成了纵使是太祖、成祖,也未曾达成的丰功伟绩。

  自那以后;

  朱至澍就再也没有面临过几十万大军围城,这种险恶万分、濒临绝境的局面了。

  让朱至澍不禁有些心痒痒。

  “我是不是该再去前线督次战了?”

  “这些年,一直都是在京城这一亩三分地转悠,身上都长膘了。”

  “嗯,是该去。”

  “但是南洋可去不得......”

  “这时候的那地方,自然环境的确是恶劣了些。”

  “若是当真有个什么闪失,那如今的大好局面,可就瞬间又前景晦暗了。”

  有心想去南疆看看,但朱至澍又很是矛盾。

  倒不是朱至澍胆怯,不敢去南洋那边视察;

  而是现在的朱至澍,身上背负的东西太多了。

  整个大明都背负在朱至澍的身上,朱至澍不得不万分的慎重。

  “要不,去河套吧?”

  “说起来;”

  “自从收复河套之后,朕还没有亲自去看看呢。”

  “已经是我大明的疆土了,该去看看的才是。”

  “虎王都得去自己的领地看看呢,朕这个天子,也该去一趟。”

  “看看朕筑成的河套四城的同时、也看看蒙古人的融合情况。”

  “马上就是三月了,准备下的话,四月正好可以出发。”

  “等到了那,差不多就是四月底五月了;”

  “正好是草长莺飞、牛马成群的季节。”

  “还能在大草原上跑跑马、吹吹风;”

  “当是个不错的散心去处。”

  朱至澍心里盘算着,定下了接下来的去处。

  相比起南疆来,被李定国经略了许多年的河套地区,就是个更加合适的出巡之地了。

  “还有什么重要的奏折吗?继续。”

  打定主意后,朱至澍便不再胡思乱想,专心致志的处理起了政事。

  “陕西巡抚马大人有奏折......”

  “辽东总督王大人有奏折......”

  “......”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

  养心殿中,也掌起了灯。

  且这灯一直亮着、亮了很久很久;看書喇

  直到月上三稍、万籁寂静的时候才熄灭。

  数日之后,朱至澍向百官透露了自己计划要北巡河套的消息。

  百官自然是劝阻的多。

  什么河套临近漠北、不安全啊;

  什么北巡大费周折、劳民伤财啊;

  什么天子就该坐镇深宫、稳定中枢啊......

  总之理由是一套一套的。

  但朱至澍从来都不是那种十分听话的皇帝;

  对于百官的话,一直都是秉承一个原则: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百官不让自己出巡,那自然是不善的。

  暂且不说自己出去走走能心情更好、状态更好;

  自己一直呆在皇宫中不到外界去看看,那如何了解外界的真实的情况?

  而且;

  朱至澍认为自己不去河套地区走上一遭;

  那河套地区和大明的从属关系,总觉得不是那么的深厚。

  于是,在朱至澍的坚持下,出巡河套这事就这么定了下来。

  相应的,为朱至澍出巡的一应事宜的准备,也忙碌了起来。

  再加上本就在忙碌中的、为明年的南洋群岛战事的准备;

  使得现今整个大明,分外的忙碌。

  四月初的时候,朱至澍的北巡正式拉开了帷幕。

  护卫军士、文武百官、随行侍从;

  等等一干人。

  总数超过了万人。

  这还是朱至澍充分信任李定国、相信李定国手上的军事力量,足以护卫自己北巡的安全的前提下;

  不然,队伍人数再翻个数倍也不是不可能。

  而且;

  为了朱至澍的这趟北巡而实际上动用的人数,远远不只这一万多人。

  单是朱至澍这边;

  锦衣卫、龙隐卫便已经纷纷前出。

  为朱至澍的北巡队伍扫清沿路的威胁、戒备一切风吹草动。

  已经得到了朱至澍要北巡的消息的李定国也是如此;

  派出大军越过阴山、深入漠北好几百里。

  犁庭扫穴之下;

  阴山以北三百里范围内、这片本就没多少蒙古人定居的区域,如今更是一人难寻。

  策马奔驰个一天半天,都不一定能遇上一个人。

  在收复河套、筑下四城之后,大明便加强了对河套地区的管理。

  愿意归顺大明的蒙古部落;

  全部内迁入阴山以南、在官府划定的区域内定局生活。

  废旧俗,改汉名、习汉学、说汉话、行汉风,强硬的推进民族融合。 有的人死了,但没有完全死……

  

上一页目录+书签下一页

推荐小说

  1. [历史军事] 三国志通俗演义白话文版
  2. [历史军事] 乱世贼王
  3. [历史军事] 穿越明朝之我救了马皇后
  4. [历史军事] 逃兵开局:觉醒系统后我杀穿乱世
  5. [历史军事] 称帝从统一草原开始
  6. [历史军事] 大晋第一才子
  7. [历史军事] 大明:一出生就被当成了神仙
  8. [历史军事] 新语新编
  9. [历史军事] 缘起一九三七
  10. [历史军事] 抗战:啥,你说班长不是干部?
  11. [历史军事] 都市最高手
  12. [历史军事] 红楼之庶子为王
  13. [历史军事] 北宋:开局遇见李清照
  14. [历史军事] 红警:从明末开启星辰大海
  15. [历史军事] 亮剑:疯了吧,你管这叫边区造?
  16. [历史军事] 三国之国医兴汉
  17. [历史军事] 盘点败家皇帝,开国太祖们傻眼了
  18. [历史军事] 生在皇庭,家和万事兴
  19. [历史军事] 我岳父是朱元璋
  20. [历史军事] 知否之袁家庶子
  21. [历史军事] 陛下,该上路了
  22. [历史军事] 三国之争霸天下
  23. [历史军事] 故事在民间
  24. [历史军事] 庆帝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