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盘哇小说>历史军事>明末:蜀王继明复山河> 第785章 大明金融

第785章 大明金融

  “嗯,朕明白了。”

  “朕在此后,必当一直认可、并维持这些钱币背后代表的价值。”

  朱至澍点了点头,郑重的答应着刘之温的恳求。

  关于货币的原理、以及货币价值和信用的重要性;

  要让来自于后世的朱至澍对此写篇论文出来肯定有难度;

  但只是理解和执行,那却是不会有问题的。

  而且对于大明宝钞的事,朱至澍也知晓的很清楚。

  自洪武八年便开始发行的大明通行宝钞;

  其实是纸币发行、纸币替代金属钱币上的一次重要尝试和进步。

  若是能够成功。

  不但能省去耗费良多的铸币费用、节省下本就珍贵的铜金属;

  还能有效的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使得大明的商业更加繁荣。

  但最后,大明通行宝钞还是失败了。

  其失败的原因有很多;

  例如过度滥发、不回收旧钞等等。

  但对于大明通行宝钞来说,最致命的地方还在于:

  官府自己都不认可!

  大明官方用宝钞支付军饷以及对民间的采购;

  但在收取税赋时,却只收取实物和金银财货,只搭收少量宝钞、或者干脆不收宝钞。

  那宝钞的信用和购买力如何维持?

  崩盘是必然的事情。

  朱至澍可不希望自己发行的新钱步宝钞的后尘;

  那以后在史书上,可就是丢大人的一笔了。

  所以对于刘之温所说的、认可并维持新钱的价值,朱至澍自然是一百个赞同。

  “这就是折五钱和折十钱么?”

  说完这事后,朱至澍从木匣里取出两枚和刚才那枚小平钱形制上差不多、却要大上几分的新钱,对刘之温问道。

  “正是。”

  “价值上,折五钱当五枚小平钱、折十钱当十枚小平钱。”

  “形制上,除了折五钱大于小平钱、折十钱大于折五钱之外;”

  “背面镌刻的数字也不一样。”

  “折五钱刻‘五’字、折十钱刻‘十’字,以方便百姓们识别使用。”

  刘之温顺着朱至澍的话解释道。

  “嗯,做工都不错。”

  “说起来,不说铜不铜的了;”看書喇

  “光这精致无比的做工,就已经价值不菲了。”

  朱至澍掂量着这三枚属于自己这个时代的新钱币,越看越亲切、越看越喜欢。

  仿佛掂量着的,是三个自己下的蛋一般。

  “正是如此。”

  “而且这精致做工的作用,可不只是好看以及给到百姓们信心;”

  “它还有一个功能:那便是防假钱!”

  “除了机械坊特意为铸币局制造的机器外,天下再也难批量产出如此精美的钱币;”

  “如此一来,就不用担心新钱被伪造、有人不当得利、甚至是冲击货币秩序的情况出现了。”

  刘之温补充道。

  “言之有理。”

  “但也不得不防。”

  “货币稳定,乃是国家长治久安的基石,绝对不能出乱子。”

  “朕下道旨意吧:”

  “凡制假钱超过百贯者,本人斩首、抄没家产、家人编入苦役;”

  “凡制假钱超过千贯者,诛三族、抄没家产;”

  “凡制假钱超过万贯者,诛九族、抄没家产!”

  “另外;”

  “设立北京、南京、西安、成都、金边五大铸币局。”

  “此后除旧有的旧钱之外;”

  “天下新钱、尽出于五大铸币局,但有私铸者,等同制假钱罚。”

  “至于新钱如何替换旧钱,就劳烦弘正(刘之温的字)尽快制定出一套方略来了,回头朕再审议。”

  “如今这天下钱币十七八种、五花八门;”

  “不但不利于流通,也有损我大明大一统的形象。”

  “最好在五到十年内,便让天下只有新钱。”

  “还有纸币一事,弘正也先琢磨着。”

  “虽然太祖的宝钞失败了,但不代表纸币是错误的;”

  “相反,纸币才是正确的、是发展的方向,终归还是要发行的。”

  “但这事不急;”

  “等新钱信用彻底建立、百姓们都愿意使用新钱之后,再慢慢筹划都来得及......”

  “......”

  两人已经在西直门城楼上交谈了许久,以至于骄阳都已经西斜了。

  和刘之温分开之后,朱至澍乘坐着晃悠悠的马车,在一众大内侍卫的护卫下,走在了回宫的路上。

  “南疆、东北、漠北、西域、海外......”

  “蒸汽机船、蒸汽机车、电报、机关枪、新式步枪......”

  “人口、粮食、货币、金融、税务......”

  “子嗣、太子......”

  “官制......”

  “......”

  微微晃动的车厢内,朱至澍随手记录着自己思绪中闪过的这一个个念头。

  还是蜀王的时候,朱至澍便养成了随手记录自己的想法的习惯;

  很多灵光一闪的念头,往往就是接下来某件很重要的事情的某个契机。

  若是就这么错过了,实在是太可惜了。

  所以,不论在何时;

  朱至澍的身边、都会跟随着一个负责记录他灵光一闪的念头的太监。

  而在车厢内这种狭小的私密场所,朱至澍就自己写。

  “太多事情了,头痛啊......”

  “还是先以这几件为重吧。”

  “当下这几件,却是最紧要的了。”

  朱至澍在写的纷乱的纸上,勾选出了南疆、电报、蒸汽机车等二三事。

  这一件件、一桩桩事情;

  光写都写了近一页纸,更不要说处理妥当了。

  饶是勤恳如朱至澍,看了都有打退堂鼓的念头。

  但这个念头,在朱至澍的脑海中只是一闪而已,和那些灵光一闪一样;

  甚至连那些灵光一闪都不如。

  有意思的灵光一闪朱至澍还会努力去回味呢;

  但打退堂鼓的念头,朱至澍却是想都不敢想。

  大明需要自己、汉人需要自己。

  自己若是畏难退却了;

  那好不容易安稳下来的大明该怎么办?亿万汉人又该怎么办?

  自己刚穿越来时立下的那宏大志愿、还要不要实现了?

  必须要!

  想着想着,车队已经回到了紫禁城外。

  到了这,庞大的车队就不能再长驱直入了。

  当然,朱至澍也不用下车走。

  紫禁城可比在成都时的蜀王府要大得多,若是靠两条腿走,那朱至澍腿得练的比腰都粗了。

  朱至澍改乘了较为轻便的步辇。

  不对,该叫龙辇。

  龙辇由八人抬着,晃悠悠的深入紫禁城、往朱至澍的寝宫——乾清宫而去。

  “王和,”

  “去坤宁宫吧。”

  在朱至澍的龙辇就快要回到乾清宫的时候;

  一路都在想着事情的朱至澍,突然出声对王和说到。 有的人死了,但没有完全死……

  

上一页目录+书签下一页

推荐小说

  1. [历史军事] 乱世贼王
  2. [历史军事] 穿越明朝之我救了马皇后
  3. [历史军事] 逃兵开局:觉醒系统后我杀穿乱世
  4. [历史军事] 称帝从统一草原开始
  5. [历史军事] 大晋第一才子
  6. [历史军事] 大明:一出生就被当成了神仙
  7. [历史军事] 新语新编
  8. [历史军事] 缘起一九三七
  9. [历史军事] 抗战:啥,你说班长不是干部?
  10. [历史军事] 都市最高手
  11. [历史军事] 红楼之庶子为王
  12. [历史军事] 北宋:开局遇见李清照
  13. [历史军事] 红警:从明末开启星辰大海
  14. [历史军事] 亮剑:疯了吧,你管这叫边区造?
  15. [历史军事] 三国之国医兴汉
  16. [历史军事] 盘点败家皇帝,开国太祖们傻眼了
  17. [历史军事] 生在皇庭,家和万事兴
  18. [历史军事] 我岳父是朱元璋
  19. [历史军事] 知否之袁家庶子
  20. [历史军事] 陛下,该上路了
  21. [历史军事] 三国之争霸天下
  22. [历史军事] 故事在民间
  23. [历史军事] 庆帝元年
  24. [历史军事] 大隋秦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