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6章 内阁

  隔行如隔山;

  如果是税务上的事情,那史今自问如今的大明朝,比他懂的人不多。

  但要说到这电报,他却是一头雾水;

  甚至于连电报里的电字,他都尚未能理解那到底是个什么东西!

  难不成是雷电?

  但还能用雷电送信不成?

  那能驾驭雷电,不真成神明手段了?

  而且不打雷的时候怎么办?谁来送信?

  “哈哈哈,具体能有多快,我也不知啊。”

  “或许,只有经业(工部尚书谌欢的字)才知道吧。”

  “改天见了他,得抓住他问问,若是那电报当真如此好用的话,得抓紧时间推广至全国才是。”

  “这等军国重器,不论是在军事上还是民事上,作用可都太大了,得赶紧铺开。”

  “为此,哪怕是多花点钱都没事。”

  史今的问题,刘之温也不知道答案,自然也就无法回答。

  他和史今一样,非但搞不懂电报、也搞不懂那电是什么。

  但他选择无条件相信朱至澍。

  此前,朱至澍便已经做下了太多在他看来不可能的事情;

  例如那此前闻所未闻的、如今却已经非常常见的蒸汽机,不就是朱至澍整出来的吗?

  这次想来也是如此了;

  只不过是换了个名字、叫做‘电报’而已;

  功用自然会和蒸汽机一样,不会让世人失望的。

  自己只需听话照做,为朱至澍处理好俗事、帮助朱至澍实现他的一个个规划即可。

  而且,刘之温还敏锐的认识到了电报的巨大价值,已经在设想着、要尽快的将其推广至全国的事情了。

  “谁说不是呢?”

  “等这年一过完,商税便要向全国推广了。”

  “我都不用想,便知道肯定还会有不少利欲熏心、记吃不记打的人跳出来鼓噪生事。”

  “若是这电报当真能一日传信千里、万里,那中枢应对起这些宵小来,可就轻易多了。”

  “说起来,要大举推广电报的话,说到底还得户部拿钱出来。”

  “所以这事啊,莫不是陛下已经和弘正(刘之温的字)打过招呼了?”

  “若真是如此的话,那可不能瞒着我啊。”

  “咱们俩,高低都是一起从王府中出来的,满朝文武、数得着的亲近呢。”

  说到这里,史今好像悟到了些什么,狐疑的看着刘之温问道。

  “哈哈哈,知易(税务部尚书史今的字)多想了。”

  “陛下要是和我说了,那我还能不告诉你吗?”

  “况且,这前几日才比试的事情,要推广也没那么快啊,我估摸着,最快也要等到年后了。”

  “如此算来,年后大家伙的事情都不少啊。”

  “知易你要推广商税、经业可能要推广电报;”

  “我和文清(国土资源部尚书高承汧的字)呢,则是要在对多生育子女的家庭发放奖励之余,还得去南疆清丈土地、清查丁口、安顿移民。”

  “一年到头都是忙忙碌碌的,没个停。”

  “陛下还说要我等多生子嗣,你看,这哪有时间吗?”

  刘之温数了数年后要做的事情,顿时觉得一个头两个大。

  “哈哈哈,别的暂且不说,就剩余子嗣这一块、弘正的确得多努努力才是。”

  “如今各部尚书,唯有弘正尚且只有一小女,就算是陛下不催,弘正也得抓紧才是。”

  “说起这事,弘正今日你是有福了。”

  “一会咱们要去的那家子啊,羊肉煲乃是一绝。”

  “羊肉最补身子,一会弘正多吃一点,然后早些回去、趁着热乎劲努努力,争取明年添他三五个大胖小子。”br>
  正事说的差不多了,一行人气氛也就轻松了起来,说话都随意了许多。

  “瞎说!”

  “一年三五个,又不是下猪崽子。”

  “再说了,哪有时间啊?”

  “年初三的时候,第一批去往南疆的移民就要从广州出发了,我这手头上还有一堆的事等着处理呢。”

  “也就是知易和诸位大人相邀,不然这顿饭,我还真是没时间吃。”

  “也幸亏陛下先见之明,新建了几个部门、分担了户部的事务;”

  “不然啊,怕是这年夜饭,我都得在衙门里吃了。”

  史今的调侃,让刘之温顿觉尴尬、老脸一红;

  同时,又想到了压在自己手头上、等着自己去处理的那一堆事情,忍不住的自嘲了两句。

  “都一样都一样;”

  “这些个部长,有一个算一个,谁不是手上压着一堆事。”

  “所以啊,陛下一改六部旧制、新建多个部门的举措,足可见高瞻远瞩、先见之明了。”

  对于刘之温的自嘲,史今也很有感触。

  国家太大哪都好,就是这工作量太大了,太累人、太费官员。

  “对了,年后新立内阁的事,弘正你怎么看?”

  “这次陛下选调的阁员,尽是些四品、五品的少壮官员;”

  “看来陛下这是对此前的内阁也颇有见的,想和改制六部一般,按照自己的想法、大刀阔斧的改制一番呢。”

  “是啊,从阁员构成上来看,必是如此了。”

  刘之温附和道。

  “这样有好也有不好。”

  “好的方面,那就是可见陛下对内阁的态度,是不希望如此前那般,内阁完全压制、凌驾于各部之上的。”

  “如此,各部能多些自主性,不必事事征询内阁。”

  “对于我等来说,肯定是件好事了。”

  “但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不好的症结也就在这里了。”

  刘之温话锋一转,眉目中也浮上了一丝担忧;

  “这新建立的内阁中、尽是些低品阶的少壮派官员,可见陛下是既不想让一个权力强大的内阁压制各部,但也不想放任各部无法无天;”

  “所以打算用这样一个权力较小的内阁、加上陛下自己,来与各部之间达成一种平衡。”

  “可见陛下对朝堂之间的权力平衡,是花了很多心思去琢磨的。”

  “这股心思有度还好,要是过了头,那恐怕朝廷又将陷入党争不断、内耗不止的境地了。” 有的人死了,但没有完全死……

  

上一页目录+书签下一页

推荐小说

  1. [历史军事] 冰火两重天之黄金面具
  2. [历史军事] 三国志通俗演义白话文版
  3. [历史军事] 乱世贼王
  4. [历史军事] 穿越明朝之我救了马皇后
  5. [历史军事] 逃兵开局:觉醒系统后我杀穿乱世
  6. [历史军事] 称帝从统一草原开始
  7. [历史军事] 大晋第一才子
  8. [历史军事] 大明:一出生就被当成了神仙
  9. [历史军事] 新语新编
  10. [历史军事] 缘起一九三七
  11. [历史军事] 抗战:啥,你说班长不是干部?
  12. [历史军事] 都市最高手
  13. [历史军事] 红楼之庶子为王
  14. [历史军事] 北宋:开局遇见李清照
  15. [历史军事] 红警:从明末开启星辰大海
  16. [历史军事] 亮剑:疯了吧,你管这叫边区造?
  17. [历史军事] 三国之国医兴汉
  18. [历史军事] 盘点败家皇帝,开国太祖们傻眼了
  19. [历史军事] 生在皇庭,家和万事兴
  20. [历史军事] 我岳父是朱元璋
  21. [历史军事] 知否之袁家庶子
  22. [历史军事] 陛下,该上路了
  23. [历史军事] 三国之争霸天下
  24. [历史军事] 故事在民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