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盘哇小说>历史军事>明末:蜀王继明复山河> 第749章 藩王从征

第749章 藩王从征

  “殿下,您当真要随宋军团长的军队前出龙骧城吗?”

  “不如就呆在臣的帅辕当中好了。”

  “虽说陛下要求诸位殿下随军出征、体察军民疾苦,但第一批进攻的军队,着实过于危险了;”

  “而在臣的帅辕中,一样能体察军民疾苦、得到历练。”

  “还请殿下三思呀。”

  交州府中、秦翼明的帅辕里。

  总督对南疆战事的中宁伯、中军都督秦翼明,苦口婆心的对着眼前这位身穿明黄亲王袍、神貌英武的好儿郎劝谏道。

  “诶,秦都督此言差矣。”

  “陛下明令我等藩王应当深入一线、体察军民,增长见识、学习本领;”

  “这一线,说的可不是秦都督的帅辕;”

  “秦都督的帅辕,也体察不到军民。”

  “所以啊,本王心意已决,明日就启程赶赴龙骧城,秦都督就不用再劝了。”

  “秦都督也放心,本王必定恪守少说少做、多听多看的原则,绝不会干预宋军团长指挥作战、也绝不会拖宋军团长的后腿的......”

  对于秦翼明的相劝,朱由榔却是不允,依然固执己见。

  有着朱至澍‘深入一线、体察军民,增长见识、学习本领’八字圣谕挡在前面,朱由榔一点也不怕。

  可不是自己贪功冒进、不听军令、顶撞前线将帅;

  而是陛下的旨意!

  在朱至澍登基之后,便下达了改革藩王分封制度的旨意。

  涉及的内容很多,但最重要的一条、便是改革了如今的就藩现状;

  藩王不可在大明腹地就藩,只可在边疆地带就藩。

  用自身的血肉、构筑守护大明江山的城墙、充当大明帝国的屏障。

  且若是失土有责的话,纵使回到了大明,也将会面临消除爵位、废为庶人,甚至是坐监斩首等下场。

  而第一个为新的‘就藩法’而波折的,便是此前就藩于广西梧州的桂王朱由榔了。

  因为靠近南疆的原因;

  朱至澍一道圣旨,朱由榔便由广西赶到了交州,准备随军出征;

  深入一线、体察军民,增长见识、学习本领。

  而且不只是朱由榔;

  此前一直在江西抚州地区就藩的益王朱慈炲、在福州就藩的唐王朱聿键,此时也赶到了广州。

  只等对南疆战事正式打响,便要跟随从广州出发的作战军队、走海路登陆南疆;

  深入一线、体察军民,增长见识、学习本领。

  而这也预示着,三人的就藩之地也将要出现变化;

  等南疆打下来之后,三人只怕就要就此就藩在南疆、为大明镇守南疆出一份力了。

  还在世的那些个皇室宗亲们自然对此有不少抱怨;

  但朱至澍坚持如此做、他们胳膊拧不过大腿,也就只能捏着鼻子认了。

  例如益王朱慈炲,前来广州的时候就是不情不愿、颇有怨言;

  反倒是桂王朱由榔,却是一路兴致盎然、摩拳擦掌。

  唐王朱聿键也表现不错,从福州到广州的路上,没搞出什么幺蛾子来。

  朱聿键和朱由榔这两人还是不错的;

  在后世,弘光皇帝死后由隆武皇帝、也就是唐王朱聿键继位。

  隆武皇帝被清军俘之后、坦然的绝食而死;

  能力如何暂且不说,骨气是到位了,算是保住了大明皇室的一丝脸面。

  再之后就是桂王朱由榔继位了,也就是名头不小的永历皇帝。

  永历皇帝从即位(1646年)到被吴三桂的部将吴国贵用弓弦勒死(1662年),整整在位十六年;

  只比崇祯在位时间短一年!

  但崇祯那时候是什么环境?朱由榔那时候又是什么环境?

  能在那种环境下挺十六年,不论怎么说,朱由榔都还是有几分能力的;

  或许,当初他能和崇祯换个位置的话,可能大明的走向还会不一样呢。

  只可惜生不逢时。

  而如今,时机给到朱由榔了。

  被藩王这个身份压制住的才能和志气,顿时从朱由榔的体内涌了出来;

  到了交州后不但不愿意呆在安全的秦翼明的身边;

  反倒主动要求、要跟在承担着第一批攻入安南境内的任务的交州军团里。

  “这......”

  “好吧,既然殿下坚持己见,臣也就不再相劝了。”

  “但请殿下记得,到了军中后少说少做、多听多看,一切由前线将士决断即可。”

  “还有,一定要注意自身的安危,不可轻浮孟浪。”

  “这样吧,臣将自己的亲卫队给到殿下,由他们护卫殿下在南疆的安全,殿下以为如何?”

  看到朱由榔一副头铁不听劝的模样,秦翼明只能作罢。

  但却仍然担心朱由榔的安危,要将自己的亲卫都派到朱由榔的身边、护卫他的安全。

  到了秦翼明这种级别,政治觉悟已经非常之高了。

  陛下要把这些个藩王派往前线,当真是希望这些藩王能‘深入一线、体察军民,增长见识、学习本领’;看書溂

  好一改此前只会混吃等死、消耗国力的猪猡模样,在将来为大明的建设出一份力;

  而不是想着借这个机会,清除这些藩王。

  所以自己就要心中有谱,不能让这些藩王有什么闪失;

  不然,就算自己在南疆打赢了,只怕政治生涯也就到此为止了。

  “这怎可使得?”

  “都督总督南疆战事,南疆战事如何,全系于都督身上;”

  “用陛下的话来说,那就是咱大明的国运、都系于都督的身上了,万万不能有差池。”

  “所以都督的亲卫,自当要护卫在都督的身边;”

  “本王身边有亲卫呢,乃是陛下亲赐的,俱是骁勇善战之士,都督不用担心,哈哈哈......”

  朱由榔没有乱说,朱至澍的确给每个要出征的藩王配备了护卫,人数足有一千、一个团的规模。

  其中既有谋略出众的军官、还有骁勇能斗的勇士。

  如此不差的配置,承担的不只是亲卫的职责,更是朱至澍给到这些藩王们起家的底子!

  就好比朱至澍自己;

  蜀王府的亲卫,在朱至澍的起家中便起到非常大的作用,中军都督秦翼明、辽东军团军团长王成仁,都是出身自朱至澍的亲卫。 有的人死了,但没有完全死……

  

上一页目录+书签下一页

推荐小说

  1. [历史军事] 三国志通俗演义白话文版
  2. [历史军事] 乱世贼王
  3. [历史军事] 穿越明朝之我救了马皇后
  4. [历史军事] 逃兵开局:觉醒系统后我杀穿乱世
  5. [历史军事] 称帝从统一草原开始
  6. [历史军事] 大晋第一才子
  7. [历史军事] 大明:一出生就被当成了神仙
  8. [历史军事] 新语新编
  9. [历史军事] 缘起一九三七
  10. [历史军事] 抗战:啥,你说班长不是干部?
  11. [历史军事] 都市最高手
  12. [历史军事] 红楼之庶子为王
  13. [历史军事] 北宋:开局遇见李清照
  14. [历史军事] 红警:从明末开启星辰大海
  15. [历史军事] 亮剑:疯了吧,你管这叫边区造?
  16. [历史军事] 三国之国医兴汉
  17. [历史军事] 盘点败家皇帝,开国太祖们傻眼了
  18. [历史军事] 生在皇庭,家和万事兴
  19. [历史军事] 我岳父是朱元璋
  20. [历史军事] 知否之袁家庶子
  21. [历史军事] 陛下,该上路了
  22. [历史军事] 三国之争霸天下
  23. [历史军事] 故事在民间
  24. [历史军事] 庆帝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