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盘哇小说>历史军事>明末:蜀王继明复山河> 第731章 朕欲改革科举

第731章 朕欲改革科举

  完整的科举,其实分为童试、乡试、会试、殿试四部分。

  其中童试层级最低;

  由各县、各府自行组织,参加考试之人多为童生,差不多读过书的人就可以上去试一试。

  考过之后便成为生员、也就是秀才了。

  等级上来说,大致相当于现在的小学生参加小升初考试。

  再上一个层级就是乡试;

  在各布政使司的首府、包括京师举行,参加之人包括生员(秀才)、监生、荫生、官生、贡生等。

  考过之后便是举人了。

  这个就不好例举到现代了,差太远了。

  古代的举人已经是特权阶层了。

  不但有税赋方面的减免和朝廷发的奉养钱,还能直接候选做官。

  而且不只是胥吏这种不入品阶的官;

  运气好、祖坟烧起来了的话,或许还能候选到偏远地区的县丞、知县等品阶官职。

  再上一个层级就是会试;

  会试由礼部亲自主办,考试的地点在京师,参加之人为举人。

  考过之后就是贡士了。

  最上一个层级就是殿试;

  顾名思义,是由皇帝在大殿之上亲自主持的考试,参与者乃是在会试中通过的贡士。

  其实贡士就已经算是突出重围、可以授予官职了;

  之后的殿试只不过是皇帝的一次复核,在授予‘进士’称号的同时,分出具体的排名而已。

  其中一甲取三人、赐‘进士及第’,也就是我们俗称的状元、榜眼、探花;

  二甲取若干人等,赐‘进士出身’;

  三甲取若干人,赐‘同进士出身’。

  这套由童试、乡试、会试、殿试四级考试体系组成的科举制度,将天下人分为三六九等、为统治阶级选取官员;

  是隋朝之后,中原王朝治国的根本之策之一。

  为中原王朝的统治稳定、乃至于对当今国家,都立下了汗马功劳。

  大明历来也是很重视科举的,只是鞑虏入关、家国沦丧,使得科举中断了很多年而已。

  但如今朱至澍已经登基,那科举一事,便不得不重新提上议程了。

  科举,历来是重要的上升通道、同时也是跨越阶层的最好办法之一;

  若是让读书人没有了这条跨越阶层的上升通道,那爆发出来的能量之大,朱至澍都会觉得畏惧。

  没让朱至澍等很久,参与此次会议的十部侍郎级别以上的官员便赶到了。

  “都坐下说话吧。”

  “科举乃是一国之根本,如今大明抵定、朕已登基,该到了要恢复的时候了。”

  “按照往常惯例,八月份便是秋闱的日子了,距今不过三月而已,转瞬即至。”

  “此前,朕已经与各位大臣说过,意图改革科举,减繁杂无用之经义诗赋、增经世济用之策问科学。”

  “诸位大臣思量的如何了?都说说各自的意见吧。”

  “......”

  因为不是正式的朝会,所以一切从简;

  简单的一番见礼问候之后,朱至澍便让诸位大臣落座,开始了这次会议。

  ......

  “旅座,前面就是东山了,前哨已经在那里建立了一处小寨。”

  “咱们也是要从那里转道,往东南方向行军;”

  “然后再走个一百七八十里,就到赫图阿拉城(今辽宁新宾满族自治县地区、努尔哈赤出生地)了。”

  一骑掠过一名名不断前行的将士,来到孙凯的面前,带来了前路的情报。

  “还有一百七八十里啊?真是个鬼地方。”

  “建奴这些野猪皮也是当真能藏,老寨竟然建在如此荒蛮之地,离沈阳足足有小四百里呢!”

  孙凯抬头、看了看已经将要隐没在山脊之后的落日,咒骂到。

  光阴似箭、岁月如梭;

  六七年的时间,一晃眼的功夫就过去了。

  彼时还只是从九品武官、升授忠武校尉、一阶少尉、北海海军陆战队排长的孙凯;

  如今亦已经成为正六品武官、加授广威将军、二阶中校,辽东军团的旅长了。

  能晋升的如此之快,自然有因为他在山东蓬莱发现了徐墨白的功劳;

  也可以看出他的能力还是很不错的,不然最多也就任个影响不是很大的副职了。

  “让前军的弟兄停下脚步,就在东山安营扎寨;”

  “记得多派侦骑、设好防线,免得被建奴所趁。”

  “让后军的弟兄加快速度,尽快赶到东山;”

  “在此处过一夜,等明日再继续行军。”

  孙凯命令道。

  “旅座,需要这么小心翼翼吗?”

  “这时候的建奴被咱们追的如同丧家之犬一般,逃命都还来不及呢,哪里还敢主动出来袭扰我们?”

  “他们要真敢出来还好了,末将一枪一个,也省的咱们追林子翻高山,跟逮狍子似的,漫山遍野的追。”

  听到孙凯的命令,一位伴行的团长有些不理解了,调笑着说道。

  “少扯犊子!”

  “陛下‘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的箴言忘记啦?”

  “十多年前,辽东战事为何糜烂至此?军事学院里学的这些内容都忘记啦?”

  “狮子搏兔、亦用全力!”

  “虽然如今建奴已近不济事,但咱们却不能掉以轻心,一样要以十分的力气去应对。”

  “万一因为咱们的骄傲自满出了差错,那就算没有误了清剿建奴余孽的事,伤着弟兄们也是不好的。”

  “都是一起出生入死、一起抢食取暖的弟兄,你舍得看着他们哪个、因为咱们的失误而白白牺牲?”

  孙凯瞪了身边这位说话的部下一眼,语气严厉的训诫道。

  同时,将这人刚才的那番话默默的记在了心里,想着等有机会了,找个由头就把他给下了。

  兵者,国之大事、生死之地、存亡之道。br>
  将军队交给这种人,太危险、太不明智了。

  “是是是,旅座教训的是,末将知错了。”

  “末将自请前去东山布置侦骑、构筑防线,将功赎罪,还请旅座成全。”

  这名团长也察觉到了孙凯语气的不善,同时也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满是愧疚的说道。

  “嗯,去吧。”

  “用心做,别出了篓子。”

  看到部下的表现,孙凯心中也好受了些,欣慰的点头应道。

  每个人都会犯错误,但是要知错、还要勇于改错。

  “哎......”

  “一波三折啊。”

  “原本还以为辽东能有场大战的,这下完犊子了......” 有的人死了,但没有完全死……

  

上一页目录+书签下一页

推荐小说

  1. [历史军事] 三国志通俗演义白话文版
  2. [历史军事] 乱世贼王
  3. [历史军事] 穿越明朝之我救了马皇后
  4. [历史军事] 逃兵开局:觉醒系统后我杀穿乱世
  5. [历史军事] 称帝从统一草原开始
  6. [历史军事] 大晋第一才子
  7. [历史军事] 大明:一出生就被当成了神仙
  8. [历史军事] 新语新编
  9. [历史军事] 缘起一九三七
  10. [历史军事] 抗战:啥,你说班长不是干部?
  11. [历史军事] 都市最高手
  12. [历史军事] 红楼之庶子为王
  13. [历史军事] 北宋:开局遇见李清照
  14. [历史军事] 红警:从明末开启星辰大海
  15. [历史军事] 亮剑:疯了吧,你管这叫边区造?
  16. [历史军事] 三国之国医兴汉
  17. [历史军事] 盘点败家皇帝,开国太祖们傻眼了
  18. [历史军事] 生在皇庭,家和万事兴
  19. [历史军事] 我岳父是朱元璋
  20. [历史军事] 知否之袁家庶子
  21. [历史军事] 陛下,该上路了
  22. [历史军事] 三国之争霸天下
  23. [历史军事] 故事在民间
  24. [历史军事] 庆帝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