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盘哇小说>历史军事>明末:蜀王继明复山河> 第708章 顺应天命、体恤民心

第708章 顺应天命、体恤民心

  同时,朱至澍还打算一改旧制,不再让内阁兼领各部尚书的职务;

  彻底将辅佐自己的内阁与主管外庭事务的六部分割开来,形成两套班子体系,避免一套班子搞一言堂、酿成不可挽回的大错。

  虽然这样可能会使得内阁权力过小、六部代表的外庭权势过大,以至于皇权为外庭所压制;

  但只是可能而已,且概率很低。

  毕竟自己的制度下,可不会只是六部,而是十几部、甚至二十几部都有可能。

  这么多人,是很难抱成团一起压制皇权的。

  除非那个皇帝真就是一个废中废。

  若真就是这样一个废中废,那外庭掌控权力也就不是一件坏事了;

  起码可以避免这样一个废物葬送了整个国家。

  然后,在不让内阁成员兼领尚书职位、削弱内阁权势的同时;

  朱至澍计划将此前直属于自己管理的‘四卫’中的督察院、督军司两卫拆出来,给到内阁去管理;

  同时,还计划将大理寺(相当于后世最高法)也划分到内阁;

  之后朱至澍还会从刑部将立法权也拆分出来,成立一个类似于后世‘司法部’的机构,也交给内阁管理;

  如此一来,‘三法司’中监察、审判两个,以及立法权都在内阁。

  内阁虽然不再直接管理庶务,但对外庭也具备一定的监管的能力了,不全是一个无实权的秘书机构。

  两套班子也就形成了一种配合中对立的局面,有助于官府内部的自我净化。

  最后,朱至澍还计划内阁的成员构成中,一半是文臣、一半是武将。

  如此,不但可以让自己在军事方面更加的得心应手、避免内阁全是一帮不懂军事的文臣,误了事;

  还可以提高武官的地位,避免后期又出现文臣完全压制武将、整个国家文恬武嬉、软绵无力的局面。

  想是这样想,但内阁的设立兹事体大;

  尤其是在朱至澍对内阁的职责和人员结构,做了这么多的改动的情况下,要短时间内将内阁设立起来自然更难。

  所以朱至澍只能慢慢筹划,等登基之后再看具体如何为之。

  而在‘三辞三让’这场戏进行中的同时,西南的各项事务也在有序的进行着。

  例如户部和国家资源部的土地清量、人口普查工作;

  例如工部的工程和科研工作;

  例如礼部的登基大典筹备工作;

  例如刘镇藩的北京城修缮工作;

  例如徐墨白的辽东战事;

  例如以吏部领衔的、对应天府的接管工作等等。

  虽然朱至澍的登基还有段时间,但对应天府的接管,自然不能够等到登基之后再去做,不然效率也太差了。

  而且如今的应天府,大体上也称得上是上下归心、诚心归附西南;

  所以,接管工作已经可以着手安排了。

  而要接管,那首先要动起来的就是军队。

  从山东南下的西南明军,在接收、安置了在兖州府(今山东枣庄地区)一带休整已久的史可法和高杰部之后继续拿下;

  着手开始接管、安置应天府‘江北四镇’中、剩余的刘良佐部和黄得功部;

  兵锋已经到达了淮安府(今江苏宿迁、淮安、连云港一带)周边,离应天府只有三百余里的路程。

  从河南东进的西南明军,在接管了开封府之后继续向东南方向前进;

  继而又接管了徐州、凤阳府(今安徽宿州、亳州、蚌埠、阜阳一带)、庐州府(今安徽合肥一带);

  离应天府也只有三百余里。

  从湖北东进的西南明军,则接管了九江、南昌等地;

  且将继续东进,往浙江布政使司的金华府、杭州府一带进发。

  从湖南东进的西南明军,则已经接管了赣州。

  从广西东进的西南明军,则已经到达了广州等地......

  应天府的大多数重点区域,西南明军均已经到位;

  那些还没来得及赶到的,也已经是清水洒街、黄土铺路,等着西南明军上门了。

  此前应天府的一应重臣;

  例如九江总督袁继咸,已经上书成都、请求改任为江西巡抚;

  且已经在主动配合从湖北和湖南入赣的西南明军和官员,对江西的接管了。

  湖广巡抚何腾蛟也是如此;

  在上书成都、请求改任为广东巡抚之后,也已经在主动配合从广西进入广东的西南明军和官员,对广东的接管。

  就连常驻在泉州的郑芝龙,貌似也都已经完全收起了野心;

  除了自请降南安侯为南安伯之外,还搬去了没有直接靠海的福州,等待着西南使者的到来。

  大江南北、形势都是一片大好。

  在各方忙碌中时间过的飞快;

  转眼间的功夫就到了十二月份。

  再一次,龙文光领成都群臣于蜀王府前跪呈劝进表。

  这已经是第三次了。

  而这一次,朱至澍终于没有再拒绝。

  蜀王府正门大开,将龙文光等群臣迎入府中;

  龙文光领群臣三跪九叩、诵读劝进表,请求朱至澍顺应天命、体恤民心,登基称帝、以定天下!

  朱至澍只得‘勉为其难’的答应,收下了群臣的劝进表。

  又两日,礼部尚书邱晋进言正月初四上合天意、中合六合、下应民心,更适逢太祖登基之日,乃是蜀王登基的上上之选。

  群臣附议。

  遂定。

  朱至澍遂领群臣顺江而下、走水路奔赴北京。

  与此同时,各布政使知府及以上官员、包括要参加禅让仪式的朱由崧也开始离境,纷纷向北京城赶去;

  而在此之前,大明四方属国、及其它国家的使臣早已经得到了通知,已经在赶赴北京城的路上了。

  速度快的,这时候都已经到北京城了。

  好在刘镇藩的速度也很快;

  虽然部分修缮、装饰等工作还在进行之中,尚未完全完工;

  但北京城及周边治安却是已经大定、百姓的生活秩序也恢复了正常,不至于在属国使臣面前失了颜面。

  十二月底的时候,紧赶慢赶的朱至澍和群臣终于赶到了北京城。

  群臣早已分配好了宅院;

  满清势力被肃清之后,许多的宅院都空出来了,这些远道而来的大臣们不用担心没有地方安顿。

  且不破不立;

  经过一番大乱之后、一切都可以推倒重新来过;

  资源紧张的北京城,也就可以更加合理的调度分配了。

  至于朱至澍自己,则是举家直接住进了紫禁城!

  这也是朱至澍,第一次进紫禁城!

上一页目录+书签下一页

推荐小说

  1. [历史军事] 冰火两重天之黄金面具
  2. [历史军事] 三国志通俗演义白话文版
  3. [历史军事] 乱世贼王
  4. [历史军事] 穿越明朝之我救了马皇后
  5. [历史军事] 逃兵开局:觉醒系统后我杀穿乱世
  6. [历史军事] 称帝从统一草原开始
  7. [历史军事] 大晋第一才子
  8. [历史军事] 大明:一出生就被当成了神仙
  9. [历史军事] 新语新编
  10. [历史军事] 缘起一九三七
  11. [历史军事] 抗战:啥,你说班长不是干部?
  12. [历史军事] 都市最高手
  13. [历史军事] 红楼之庶子为王
  14. [历史军事] 北宋:开局遇见李清照
  15. [历史军事] 红警:从明末开启星辰大海
  16. [历史军事] 亮剑:疯了吧,你管这叫边区造?
  17. [历史军事] 三国之国医兴汉
  18. [历史军事] 盘点败家皇帝,开国太祖们傻眼了
  19. [历史军事] 生在皇庭,家和万事兴
  20. [历史军事] 我岳父是朱元璋
  21. [历史军事] 知否之袁家庶子
  22. [历史军事] 陛下,该上路了
  23. [历史军事] 三国之争霸天下
  24. [历史军事] 故事在民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