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盘哇小说>历史军事>明末:蜀王继明复山河> 第651章 成都高产二号

第651章 成都高产二号

  “殿下,您看。”

  “色泽金黄、粒粒饱满,乃是上好的优质稻谷啊,托殿下洪福,今年又是个丰收年,哈哈哈……”

  科技部尚书吕经纬捧起一捧犹带着温热的稻谷,呈到朱至澍的面前,好方便朱至澍查看。

  表情中满是喜色、语气中也满是自豪。

  农业研究院隶属于科技部,如今有成果产出,可不就是他这个科技部尚书脸上有光吗?当然要开心啦。

  朱至澍抓起两粒稻谷,在指尖细细的揉捏了几个来回;

  然后将一粒放进嘴里,咬破外壳之后、嚼起了里面的米粒。

  满嘴香糯、口齿芬芳、唇舌生津。

  虽然不是煮熟的米饭,但这种还未晒干的生米,比之熟饭自然有另一番风味。

  朱至澍不由的又剥了一粒放进嘴里,细细咀嚼品味。

  在朱至澍看来,嘴里咀嚼的,已经不仅仅是可以果腹的稻谷了;

  更是自己这么多年来对农业大力投入产出的成果、是自己文治武功的见证、是西南千万黎民百姓的未来!

  所以朱至澍不只是在品尝美味的稻谷,更是在追忆、在自赏自己这些年来的辛劳和功绩。

  “不错不错,口感很好、颗粒饱满。”

  “听说此前已经收过一批了是吧,亩产多少?”

  朱至澍表扬了两句后,问起了这新式稻种的产量。

  对于这个时代来说,好吃远比不上量够重要。

  如今不只是中原、西北,连江南都出现了一定的饥荒,也就是西南这边整体稳定,颇有一股‘环顾天下皆涂炭、唯有此处风景好’的景象。

  但这并不是一个好现象。

  可以预见,中原战役年内就能结束;

  到时候朱至澍要养活的,可就不只是西南、西北这几千万人了,还要再加上中原、甚至是江南的几千万人;

  到时候朱至澍要养活的总人口,估计会在一亿到一亿五千万之间。

  这个人口总量,对于任何一个王朝来说都是巨大的压力,何况是在如今小冰河时期的背景下。

  所以朱至澍从穿越来的伊始便特别注重农业的发展,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启禀殿下:”

  “前天就已经收了一垄地了,大约三亩地,总产量是九百六十八斤;”

  “换算下来的话,平均每亩田的产量是三百二十斤左右,比西南此前广泛种植的稻种,产量提高了两倍有余;”

  “哪怕是比成都高产一号,产量也提高了三成多。”

  具体的产量数据和对比的问题,吕经纬就不如专管此事的邓承俊清楚了,所以邓承俊上前一步,对朱至澍行礼说道。

  “三百二十斤……”

  朱至澍沉吟了一会,心中细细的回想着。

  朱至澍记得小时候自家的水田,一亩地大概是出六担到七担稻谷,算重量的话,大概是在七百斤上下。

  当然,这七百斤放在现在不算什么,但是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自己那个小山村,已经是普遍的产量了。

  而从邓承俊话里也能知道,此前西南广泛种植的稻种,每亩的产量才一百多斤。

  难怪这个时代养活一家人需要几十亩地。

  此前朱至澍还觉得奇怪呢,自己明明记得小时候一家四口只有五亩地,却还是活得好好的啊,虽然谈不上富庶,但米饭却是能吃饱的。

  原来是古代粮食产量太低的缘故。

  如今,经过邓承俊等人的努力,已经将产量提升到了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自己那个小山村的一半!远远超出了这个时代的粮食的产量。

  实在是了不得的功绩!

  这既要归功于自己这些年来的持续大力投入、归功于自己将粮食高产的技术传授给科研人员;

  但更要归功于科研人员长时间的辛勤努力。

  自己可不会完整的杂交水稻技术,传授的不过是一些理念和经验而已,实际上成果都是靠科研人员们自己研究出来的。

  这也让朱至澍对于应对接下来全国统一、乃至对外扩张而新增的那么多嗷嗷待哺的人口,充满了信心。

  “很好!”

  “三百二十斤啊,有这三百二十斤的产量在,本王什么都不怕了,哈哈哈……”

  “整个西南、整个神州、乃至整个世界,都要感谢这三百二十斤!”

  “此事吕卿和邓卿居功甚伟,回头自有赏赐赐下,各级有功人士也都会有相应的封赏,必不会寒了有功人士的心。”

  “但也请诸位大人继续再接再厉;”

  “这首先啊,要把这个新式高产稻种,就命名为成都高产二号吧。”

  “把成都高产二号彻底掌握,然后尽快的把种植技术规范和稻种推广下去,早一点造福黎民;”

  “其次,那就是再接再厉。”

  “成都高产一号产量为每亩两百多斤,如今二号就已经是三百多斤了,是一个非常大的进步;”

  “但本王更希望看到产量更高的成都高产三号、四号、五号六号出现,到时候,别说加官进爵、本王给你们立庙著书都不成问题,哈哈哈……”

  朱至澍开怀的笑着,勉励着眼前这些精干的西南官员。

  研究出高产稻种,看似功劳不如前线获得了多大的胜利、斩杀了多少敌人、攻略了多少地盘,但在朱至澍的心里,这份功绩一点都不比他们差!值得重重封赏!

  “臣等遵旨,必不负殿下厚望!”

  一众大臣和工作人员行礼拜道。

  “好了,各做各事、继续忙活去吧,等收好了,本王亲自扶秤。”

  “本王也歇够了,忙去咯。”

  朱至澍兴致满满,卷起特意换上的短打衣服的袖子和裤腿便走下了田,亲手捧起一捆稻谷,送到踩脱粒机的一人的手上。

  轻车熟路、毫不显生涩。

  这活,朱至澍小时候可没少做,记忆都刻在灵魂深处呢。

  也就是诸位随行的大臣怕出意外、不让朱至澍去踩那个脱粒机,不然朱至澍都想去回味下那玩意儿的。

  以前啊,朱至澍踩脱粒机也是一把好手,踩起来呜呜作响,能和隔壁田的人比赛呢。

  但朱桎澍还没忙活几下呢,远远的便传来了一阵急促的马蹄声。

  众人抬头一看:

  只见一队鲜衣怒马、背后插着一面面写着字的小旗的信使,风驰电掣一般、快速的从成都城的方向向朱至澍这边赶来;

  一边赶来还一边嗷嗷大喊,只是一开始离得远听不清,等走近了才渐渐听的清晰,这队人是在高喊:

  “大同大捷、大同大捷!”

  “建奴伪皇太后、伪豫亲王授首,斩俘数万!”

  “大同大捷、大同大捷!”

  “建奴伪皇太后、伪豫亲王授首,斩俘数万!”

  “……”

上一页目录+书签下一页

推荐小说

  1. [历史军事] 冰火两重天之黄金面具
  2. [历史军事] 三国志通俗演义白话文版
  3. [历史军事] 乱世贼王
  4. [历史军事] 穿越明朝之我救了马皇后
  5. [历史军事] 逃兵开局:觉醒系统后我杀穿乱世
  6. [历史军事] 称帝从统一草原开始
  7. [历史军事] 大晋第一才子
  8. [历史军事] 大明:一出生就被当成了神仙
  9. [历史军事] 新语新编
  10. [历史军事] 缘起一九三七
  11. [历史军事] 抗战:啥,你说班长不是干部?
  12. [历史军事] 都市最高手
  13. [历史军事] 红楼之庶子为王
  14. [历史军事] 北宋:开局遇见李清照
  15. [历史军事] 红警:从明末开启星辰大海
  16. [历史军事] 亮剑:疯了吧,你管这叫边区造?
  17. [历史军事] 三国之国医兴汉
  18. [历史军事] 盘点败家皇帝,开国太祖们傻眼了
  19. [历史军事] 生在皇庭,家和万事兴
  20. [历史军事] 我岳父是朱元璋
  21. [历史军事] 知否之袁家庶子
  22. [历史军事] 陛下,该上路了
  23. [历史军事] 三国之争霸天下
  24. [历史军事] 故事在民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