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盘哇小说>历史军事>明末:蜀王继明复山河> 第589章 战歇、孟津渡口

第589章 战歇、孟津渡口

  夕阳西下、激战方歇。

  屡屡硝烟扶摇而上、弥漫了整片天空;

  处处战火依旧烧个不停、使得已入夕阳的天色更显苍茫。

  尸横遍野的战场上,不时的传出阵阵受伤垂死的士卒和战马的哀嚎声,但却没有人去关注他们、也没有人打扫战场;

  作为获胜方的西南明军将士,正在全力的构建着营寨和防线;

  马上就要入夜了,届时若是防线还未建立的话,清军要是趁机发起夜袭就麻烦了。

  而在这片依旧硝烟弥漫的战场的身后,则是滚滚东去、千万年来未曾停歇的黄河。

  确切的说,是黄河孟津渡口。

  天际边的红霞烧红了半边天,也染红了这满河的波光粼粼。

  就连将士们的甲胄上都被染上了一层红色,恍惚之下,和战甲里面的艳红里衣几乎要区分不开。

  据说因为前元朝崇尚金德,大明要以火克金,所以崇尚火德。

  而火是红色,所以大明的军服多为红色。

  朱至澍不确定这个说法对不对,但是红艳艳的军装的确看着非常的醒目、非常的热血,便由此沿承了下来。

  如今,整座洛阳渡口、包括两岸都是耀眼的红色,犹如一片沸腾不已的火海一般,誓要将侵略的清军烧个片甲不留!

  “让已经过河的步兵将士不要管其它事,全力辅助工兵修建营寨和防线为先;”

  “骑兵全部放出去,往济源、沁阳、怀庆等地探查,一定要巡查详细,切莫被清军钻了空子,惊扰到了后面的步兵;”

  “这边的将士也加快些手脚、连夜渡河!”

  孟津渡口、黄河南岸

  一身战甲的刘镇藩立于沙盘前,遍布皱纹的脸上满是严肃。

  渡江、渡河、渡海登陆等战事,较平地上作战要难上许多,要不然,黄河也就称不上天险、不足以被清军当做拒止西南明军的凭仗了。

  这次登陆就是。

  面对西南明军的登陆,机动性不差的清军很快就发现了,然后发起了迅猛的反扑,若不是西南明军凭借着战舰上火炮提供的强大火力,怕是要吃个不小的亏。

  好在大体上是顺利的。

  一番激战之后,西南明军击溃了反扑的清军、顺利的登陆,现在正在对岸构筑营寨和防线。

  “都督,如今看来,清军当真是不行了。”

  “正式开战也没多久的功夫啊,这就被打退了。”

  “若是后面的清军都是如此水平的话,只怕殿下都能在北京城过中秋节了,哈哈哈......”

  锦衣亮甲、形貌俊逸、有西南锦马超之称的沐天波站在刘镇藩的身后,满脸喜意的说道。

  这满脸的欣喜,一是因为初战告捷、顺利渡河;

  二是因为看到了清军的虚弱、看到了年内就能还都北京城的希望!

  对于沐天波来说,驱逐鞑虏、光复大明就是他毕生的夙愿,也正是因为这个夙愿,当初他才会冒天下之大不韪、带着全副身家利索的归附蜀王。

  无它,只因为蜀王让他看到了大明光复的希望!

  很多时候,许多外人往往比自家人更忠勇。

  例如辽东战事胶着之时,不少早期归附大明的蒙古仆从军,比汉人的军队打的要更好、更顽强、更有血性。

  对于大明皇族来说,祖父只是朱元璋义子的沐天波,较真的话也算得上是一个外人;

  但是他比大多数的藩王都要更加的忠心于大明、更愿意为了光复大明而付出所有。

  历史上他也是这样做的:

  永历十五年(1661年),一直陪护永历皇帝的沐天波力战而死,生前还斩杀了缅兵九人。

  如今,在为蜀王殿下南征北战六七年之后,终于看到大明光复就近在眼前,如何不让沐天波喜难自禁?

  “呵呵,话是这么说,但咱们还是要全力以赴才是。”

  “战场之上瞬息万变、刀兵之事险恶万分,更何况这一战,乃是我西南和满清的决胜之战,切不可掉以轻心。”

  许是被沐天波脸上的喜色感染,刘镇藩的脸色也轻松了些、轻抚着颌下斑白的长须叮嘱道。

  作为为帅者,他的担子比一般的将领更重、要考虑的事情也更多,自然要更加的稳重和谨慎。

  “都督说的是。”

  “都督放心,末将也就是嘴上说说而已,真上了阵的时候绝不含糊。”

  “就向殿下说的那句话: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

  “殿下当真是天纵之才,明明是位藩王,但却文韬武略、奇淫技巧无所不知、无所不能,或许这就是大明的气运、大明的国运之所在吧!”

  沐天波遥望着大帐外已经能看见点点星光的夜空,双眸中满是敬仰和神往。

  “哈哈哈,自然是了。”

  “也就是殿下这等天选之人,换作他人,谁能有这等挽狂澜于临顶、扶大厦于将倾的本事?你是不知道当时的局势有多危急,那晚、大雨倾盆......”

  “只听见惊雷滚滚、电蛇嘶鸣、直透幽冥,仿若天门被打开了一般!”

  “不是本都督吹牛,当真是活了大半辈子,从未见过如此密集、如此声势的雷电。”

  “现在想来,那就是上天对我等凡夫俗子的启示啊,启示如同神明一般的殿下的到来......”

  “虽然本都督是个大老粗,不比龙尚书和张尚书乃是一肚子墨水的读书人有文化,但本都督的眼睛亮、看得准啊!”

  “不瞒你说,那晚,本都督是第一个跪拜殿下的,这就是天命啊.....”

  聊着聊着,刘镇藩就想起了那一晚,不自禁的就给沐天波讲了起来,语气中满是追忆、满是自豪......

  烛火通明的大帐外,是热火朝天、繁忙如市的孟津渡口。

  两岸的渡口上、来往的渡船上、将士的手中,无数熊熊燃烧的火把将偌大的孟津渡口照的亮如白昼。

  经过一天的努力,上百条小舟串联在一起,在河面上搭起了两条连通南北的浮桥,如今桥面上已经满是过河的将士和军械;

  除了这两条浮桥之外,还有大大小小的渡船来往于两岸,将一队队的西南明军从南岸运往北岸,投入到驱逐鞑虏、光复汉人山河的伟业当中。

  离繁忙的孟津渡口一里多距离的地方,是已经见证了一千多年山河变迁、物是人非的汉光武帝陵。

  今日,它犹自静静的看着繁忙的孟津渡口,再一次见证了一段历史的正发生。

上一页目录+书签下一页

推荐小说

  1. [历史军事] 冰火两重天之黄金面具
  2. [历史军事] 三国志通俗演义白话文版
  3. [历史军事] 乱世贼王
  4. [历史军事] 穿越明朝之我救了马皇后
  5. [历史军事] 逃兵开局:觉醒系统后我杀穿乱世
  6. [历史军事] 称帝从统一草原开始
  7. [历史军事] 大晋第一才子
  8. [历史军事] 大明:一出生就被当成了神仙
  9. [历史军事] 新语新编
  10. [历史军事] 缘起一九三七
  11. [历史军事] 抗战:啥,你说班长不是干部?
  12. [历史军事] 都市最高手
  13. [历史军事] 红楼之庶子为王
  14. [历史军事] 北宋:开局遇见李清照
  15. [历史军事] 红警:从明末开启星辰大海
  16. [历史军事] 亮剑:疯了吧,你管这叫边区造?
  17. [历史军事] 三国之国医兴汉
  18. [历史军事] 盘点败家皇帝,开国太祖们傻眼了
  19. [历史军事] 生在皇庭,家和万事兴
  20. [历史军事] 我岳父是朱元璋
  21. [历史军事] 知否之袁家庶子
  22. [历史军事] 陛下,该上路了
  23. [历史军事] 三国之争霸天下
  24. [历史军事] 故事在民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