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盘哇小说>历史军事>明末:蜀王继明复山河> 第473章 寺湖村防线

第473章 寺湖村防线

  “一切但凭孔将军吩咐。”

  “此番前来增援时,李都督便和末将说了要尽心尽力的辅佐高军座、唯高军座马首是瞻。”

  “如今高军座让本将来此处增援孔将军,那常鼎自然也是唯孔将军马首是瞻了,孔将军不用有所顾忌,将我当做是孔将军的部属一般使唤便可。”

  常鼎向孔庆元郑重的行了个捶胸军礼,谦逊的说道。

  此常鼎,正式在大顺军和清军的怀庆战役中,带领数千骑兵穿透多铎的追杀、顺利返回潼关的常鼎。

  只不过如今他已经不再是曾经的大顺军将领,而是和孔庆元一样,都是正五品武官、加授安远将军、三阶上校,军衔标识为两横线夹三星的陕西第一军团第二师师长了。

  两个人都是师长,按理来说高下难分的。

  但出于战场上军令统一、指挥明确的需要,只能一人为主、以人为辅,而为主的,便是最早来到这里的孔庆元。

  “好!”

  “有常将军的这句话,本将就放心了,寺湖村阻击战、凭曾五成胜率!”

  “传本将命令:”

  “各部按照预定计划进入阵地、准备阻击来犯之敌;”

  “后勤人员做好准备,弹药补给、伤员救护等都不能拉胯咯;”

  “预备队在后方的杨村镇休息,衣不解甲、枕戈待旦,要做好随时支援前线的准备!”

  “建功立业、就在此时,杀建奴啊!”

  “建功立业、就在此时,杀建奴!”

  “建功立业、就在此时,杀建奴!”

  “建功立业、就在此时,杀建奴!”

  随着孔庆元命令的下达,一队队本是骑兵的将士呼喊着口号、在各自军官的带领下进入修建完善的防御阵地。

  他们现在已经不是骑兵了,手中的武器也不是马刀、骑枪、燧发手枪;

  而是换成了西南步兵使用的半人多高的大盾、五米长的长矛、火力凶猛的燧发长枪。

  阻击战,自然就要使用这种打呆仗的武器装备。

  寺湖村防御阵地修筑的时间已经有八天了,前前后后共有两三万人参与施工,除了有军人外、还有附近的百姓们。

  知道这是明军、尤其是百战百胜的西南明军来打鞑奴后,附近的百姓们不少都积极踊跃的前来帮忙。

  或是拿着锄头过来帮挖陷马坑、壕沟、胸墙,或是拎着斧头扛着木头过来帮忙建营寨、制作拒马,或是拿着本就所剩无几的食物犒劳将士们。

  从清军于崇祯十七年,也就是1644年入关算起,统治山西不过才第五个年头,还是有很多的百姓是心向大明的;

  而西南明军的威名,纵使是这些小地方的百姓很多也听过了,如今得见王师要和鞑奴作战,自然是倾尽所能的相助。

  当然,胆怯、冷漠、甚至是仇视西南明军的百姓自然也有。

  人上一百、形形色色,更何况五年的统治中,已经有不少的百姓投效了清人,尤其是当地的大户等既得利益者。

  为了保住自己的利益,他们可不管龙椅上坐的是谁。

  反正不管谁坐,他们一样收租、放贷、压榨、盘剥,过着人上人的日子;

  反倒是反抗,很可能会被当做出头鸟打掉,数代积攒的家业、来之不易的清福日子毁于一旦。

  所以往往改朝换代的时候,这些掌握了生产资料的‘上层人士’是变节最快的。

  就好像山东的那位‘圣人世家’。

  而寺湖村一带的这些确认已经投效了满清的大户,在孔庆元一来的时候便悉数被抄了家、关进了大牢中,等待战后的审判;

  家产充官、债务一笔勾销,粮食则是一部分充作军粮,一部分分给地方的百姓。

  这既是以战养战、就地获取给养的必须手段,也是收买当地百姓、稳定当地局势的一种方式。

  这个方法并不稀奇,许多古代征战有方的将领其实都知道,而且玩的也很溜;

  只不过朱至澍借鉴后世先进的、系统性的经验,将这种战法总结、强化了一下而已,然后将之作为帝明军事学院的教授内容,教给了西南的军官们。

  效果还是很好的,不然也不会有这么多百姓来帮助军队修筑阵地。

  经过八天的努力,寺湖村防御阵地已经大成。

  长达两里的防御阵线前面,密密麻麻的全是陷马坑、拒马,一直延伸到了第一道防御壕沟前一百余米的位置。

  在燧发长枪的火力下,这一百多米的距离,不知道要死多少人才冲的过来。

  而在冲破了这一百多米纵深的陷马坑、拒马之后,又是三条一丈多宽、半人深的壕沟。

  这个距离,驮着人的战马不可能能跃过去,一着不慎就会连人带马摔断脖子。

  如果三道壕沟也被清军不计伤亡的突破,那还有最后一道防线、那便是作为后备中心的杨村镇。

  它就像一根鱼刺一般卡在大路上,必能让清军欲拔之而后快。

  三道防线,便是这八天来数万军民的辛勤成果。

  西南这边将士就位不久,远处便传来了隆隆的马蹄声。

  数千匹战马、数万只马蹄同时塌地的声音如滔滔巨浪、滚滚而来,仿佛要将这片天地都踏碎一般;

  匍匐趴在壕沟中的西南将士,不少都受不了因为地面的震动而造成的心脏共振,变成了半蹲在壕沟里。

  潞安盆地南段平缓的地形,给了骑兵良好的发挥空间,纵使成千上万的骑兵一起辗转腾挪地方也是足够的。

  “枪口抬高、瞄向远处!”

  “预备!”

  “放!”

  看到已经有清军冲进了陷马阵、拒马阵,西南这边的军官抽出指挥刀,指挥着壕沟内的士兵们开始齐射。

  15毫米、满装药的燧发长枪威力惊人,哪怕是燃烧效率和动能都较无烟火药要差好几个层次的黑火药,威力也十分可观了;

  在抬高枪口、用特定角度打抛物线的的情况下,子弹在150米外仍然还有足够的杀伤力。

  这个距离,除非是强弓,不然也就勉强到达这个距离,而且还得是抛射的情况下。

  所以纵使西南这边因为都是骑兵绕后奔袭、并没有携带大炮,但是在远程杀伤火力方面,并不比清军差。

上一页目录+书签下一页

推荐小说

  1. [历史军事] 冰火两重天之黄金面具
  2. [历史军事] 三国志通俗演义白话文版
  3. [历史军事] 乱世贼王
  4. [历史军事] 穿越明朝之我救了马皇后
  5. [历史军事] 逃兵开局:觉醒系统后我杀穿乱世
  6. [历史军事] 称帝从统一草原开始
  7. [历史军事] 大晋第一才子
  8. [历史军事] 大明:一出生就被当成了神仙
  9. [历史军事] 新语新编
  10. [历史军事] 缘起一九三七
  11. [历史军事] 抗战:啥,你说班长不是干部?
  12. [历史军事] 都市最高手
  13. [历史军事] 红楼之庶子为王
  14. [历史军事] 北宋:开局遇见李清照
  15. [历史军事] 红警:从明末开启星辰大海
  16. [历史军事] 亮剑:疯了吧,你管这叫边区造?
  17. [历史军事] 三国之国医兴汉
  18. [历史军事] 盘点败家皇帝,开国太祖们傻眼了
  19. [历史军事] 生在皇庭,家和万事兴
  20. [历史军事] 我岳父是朱元璋
  21. [历史军事] 知否之袁家庶子
  22. [历史军事] 陛下,该上路了
  23. [历史军事] 三国之争霸天下
  24. [历史军事] 故事在民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