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盘哇小说>历史军事>明末:蜀王继明复山河> 第429章 戴沉的固有印象

第429章 戴沉的固有印象

  “......”

  戴沉等了好一会,大厅中还是一片寂静。

  平常这些拼起酒、聊起姑娘来嗓门大的跟打雷一般的将领,此刻都好像哑巴了一般,个个都鸦雀无声。

  但此时无声胜有声。

  戴沉那还能不明白这时候一片寂静的意思?

  “既然如此,那本将就独断专行了。”

  “总没有坐视明狗攻城的道理。”

  “歧白柏,河津县是在你手上丢的,如今到了你将功赎罪的时候了,带着本部兵马、我在调五千蒙古人、汉人给你,且去冲一冲吧。”

  “城里的大炮和投石器、以及一应的防城器械也都准备好,这一次,断然没有放弃稷山县、退往新绛县的打法。”

  “其余各部的骑兵各就各位,在明狗背后的让他们多跑一跑,争取找到破绽,断了他们的后路;”

  “在城下的都给本将打起精神,一旦歧白柏冲出了明狗的破绽,便抓住时机、以雷霆之击破敌!”看書溂

  “都明白了吗?”

  “明白了......”

  “那便好,下去布置吧。”

  戴沉听到厅中诸位将领稀稀拉拉的回应声,本就沉到了谷底的心,再次一沉,这一次,怕是就直接到了十八层地狱了。

  这还没开始正式打呢,就是这种士气,真打起来岂不是更差?

  骑兵找不到冲破明狗军阵、或者是阻挡明狗前进的脚步的机会、步兵守城又守不住,这仗怎么打?只能是不断的丢城失地。

  但要真这样一直下去,大清还能有多少城、多少地来丢呢?

  难道辛辛苦苦打下来的锦绣中原,就要这样被明狗一点点蚕食回去,自己等人又要再次退回辽东苦寒之地、白山黑水之间?

  想到这里,戴沉不甘心啊,却又没有一点办法。

  再想到眼下稷山县这场几乎是注定要失败的战局,戴沉真就觉得自己马上就要步入地狱了。

  “哎,咱们的火器部队还得多久才到啊?这要是再耽误下去,怕是不只是平阳府(今山西临汾),连太原都要保不住了。”

  “话说,咱们的火器部队,打得过这些明狗吗?”

  “嗯,应该打得过,明狗算什么?我大清必能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练出来的火器部队也必定比明狗强。”

  想到那支从北京城支援而来的火器部队,原本心情沮丧之极的戴沉又恢复了一丝信心。

  尤其是这十几二十年来明军费拉不堪、暮气垂死的表现,更是让戴沉觉得信心满满,认为只要自己这边的火器部队一到,眼前的西南明军也会和以前的那些明军一样,瞬间成土鸡瓦狗、土崩瓦解。

  固有印象总是容易使人盲目。

  ......

  “有没有看到破绽?”

  歧白柏骑着战马、站在一处小高坡上,看着远处硝烟弥漫的战场,忧心的对着身后的副将问道。

  大战已经开始有一阵子了。

  歧白柏带着直属的一万兵马、并戴沉调拨过来的五千蒙古人、汉人,对着西南明军的军阵发起了冲击。

  惯例还是汉人冲击正面、蒙古人左右牵制、满人居后观察伺机突击的打法。

  除了这个,他们也想不出还有别的什么办法,好对付西南明军这个又臭又硬、还长了一副好牙口的军阵了。

  只是时间已经到了巳时(9-11点),大战已经打响半个多时辰了,却还是毫无寸进。

  虽然这般不计伤亡的强冲对西南明军的军阵也造成了一定的伤亡、也迟滞了西南明军向稷山县城逼近的脚步,但总得来说还是收效甚微,西南明军的军阵也逼近到了离稷山县城只有两里的距离。

  而且一个多小时下来,蒙古人和汉人又伤亡了两千多人,再这样打下去,军心动荡之下、攻势必然无法持续,稷山县城还是会保不住。

  “暂时还没有。”

  “这些明狗别的不说,布阵的本事当真是一等一,这些蒙古人汉人冲了几次,军阵都不见一丝破绽。”

  “不如不管这么多了,将剩下的四千多蒙古人拢一拢,直接朝一个方向硬冲得了,此处空间宽阔,挤一挤还是排的下这么多人。”

  “这么多人,总能冲出个口子的,到时候咱们满清勇士跟在后面,未必就破不了明军这个王八阵。”

  副将也满是无奈的望了望远处的战场,随即便发了狠一般,孤注一掷的向歧白柏建议道。

  “行吧,这事你去安排。”

  “带两个千人队过去弹压,若是有蒙古人闹腾挑事,直接砍了便是。”

  无奈之下,歧白柏接受了副将的建议。

  本来他不想这么做的。

  这数千人一起冲阵,队形必然会十分密集,这一炮下去不得串个葫芦撂倒七八个?

  毕竟蒙古人怎么说也是比汉人高一个等级的二等人,在朝堂的地位比汉人高不少,损伤太大之下,回去也不好交差,而且也是自己手下的兵马,还是得省着用的。

  但眼下为了胜利,顾不得这么多了。

  没过多久,一支庞大的骑兵队伍拉起漫天的烟尘、出现在了天际边,犹如一条黄蟒一般,向着西南明军军阵快速的卷去。

  “倒是挺大的手笔,终于不再用添油战术了,看上去足有三四千的规模,加上冲阵的汉军,这就是快上万了。”

  “当真是不把汉人和蒙古人的命当命啊。”

  四千多骑兵一起冲锋的动静,站在一处小山包上指挥作战的孔庆元,自然也注意到了。

  “要不要骑兵去拦一下?”

  “这开阔地带三四千的骑兵一起冲阵,怕是对方阵的弟兄们是个不小的压力。”

  身后的第一旅旅长谭东雨出声问道。

  此处地形不比狭窄的河谷山沟,骑兵可以从多角度、多方向发起冲阵,步兵方阵面临的压力将会大增。

  “不必!”

  “陕西战役时,四个旅的二十四个方阵能在数万清军的围攻下坚持住,那咱们三个旅守这一万多清军,哪有守不住的道理?”

  “宝贵的骑兵损耗在此处不值得,本将有更重要的差事让他们去做。”

  “你看那边。”

  孔庆元放下手中的单筒望远镜,遥遥的指了一个方向,示意谭东雨观看。

  那也是一处小山包,距离隔着估计有一两里地,看不太真切,但依稀可以看到小山包上旌旗招展,应该是有大人物在观战。

上一页目录+书签下一页

推荐小说

  1. [历史军事] 乱世贼王
  2. [历史军事] 穿越明朝之我救了马皇后
  3. [历史军事] 逃兵开局:觉醒系统后我杀穿乱世
  4. [历史军事] 称帝从统一草原开始
  5. [历史军事] 大晋第一才子
  6. [历史军事] 大明:一出生就被当成了神仙
  7. [历史军事] 新语新编
  8. [历史军事] 缘起一九三七
  9. [历史军事] 抗战:啥,你说班长不是干部?
  10. [历史军事] 都市最高手
  11. [历史军事] 红楼之庶子为王
  12. [历史军事] 北宋:开局遇见李清照
  13. [历史军事] 红警:从明末开启星辰大海
  14. [历史军事] 亮剑:疯了吧,你管这叫边区造?
  15. [历史军事] 三国之国医兴汉
  16. [历史军事] 盘点败家皇帝,开国太祖们傻眼了
  17. [历史军事] 生在皇庭,家和万事兴
  18. [历史军事] 我岳父是朱元璋
  19. [历史军事] 知否之袁家庶子
  20. [历史军事] 陛下,该上路了
  21. [历史军事] 三国之争霸天下
  22. [历史军事] 故事在民间
  23. [历史军事] 庆帝元年
  24. [历史军事] 大隋秦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