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盘哇小说>历史军事>明末:蜀王继明复山河> 第426章 攻打河津县

第426章 攻打河津县

  “呵呵......”

  “这些清军还是这老一套,没什么新意。”

  “若是想这样便冲垮我们的防线,那这一万多人可不够,翻个几番还差不多。”

  “听说你们的那个‘神机营’很厉害,这一次,该有机会交交手了吧?好让你们知晓,徒弟就是徒弟,永远不可能打的过师傅,哈哈哈......”

  正三品武官、升授昭毅将军、贵州军团第一师师长孔庆元站在一处高地上,打量着蚂蚁般涌上来的清军,轻松写意的说道。

  一点也没有因为大战开始,而感到紧张和不安。

  这次渡河的头阵,便是由他来指挥。

  所以这一仗,他是势在必得、不许有一丝差错。

  而在他的身后,便是忙碌的登陆场了。

  这个渡口原本面积就不小,如今更是因为大军登陆的需要,短短两三天的时间便被扩充了许多,但就算是这样,对于数万人的大军来说,也还是太小了。

  以至于那些运载步兵的船只,不得不在渡口外随便找处浅水区卸下步兵,让步兵自己踏水上岸,船只则返回陕西那边去继续运载。

  只有运送大炮、弹药等大件军需的运输船,现在才能有在渡口停靠的资格。

  “第三旅准备的怎么样了?”

  “若是已经整顿好了,便让他们别耽搁了,直接去把河津县外围那个寨上村打下来、站住那个立足点,这里用不着他们了。”

  “对了,把骑兵都给第三旅带去,免得被清军给抄了后路。”

  看到清军的第一波攻势在两个旅的防线上碰的头破血流、无功而返之后,孔庆元心中仅存的那一丝警惕也没了,转身对身后的亲兵吩咐起了其它的安排。

  没多久,已经完成了登岸、收拢了编制的第三旅便开始隐秘的沿着河堤北上,往十多里外的河津县寨上村逼去。

  在第三旅数千步兵前后左右警戒的,则是第一师的五千骑兵。

  历来西南明军和清军作战,都是求稳、都极为重视骑兵的侦查警戒、以及对步兵的掩护作用,哪怕因此牺牲机动性都在所不惜。

  这一次自然也不例外。

  寨上村离河津县只有十里,对于西南明军来说,是一处非常好的前进基地。

  但寨上村不过是一处小村寨而已,对于清军来说却是鸡肋的很,所以只有两百多清军驻守。

  也就是在山西这个正遭兵事的前线,换成别的地方,一个村子哪里值得两百多清军看着。

  而这两百多清军,对于第三旅来说却是连开胃小菜都算不上。

  只是骑兵一轮冲杀、几声炮响的功夫,寨上村就被顺利拿下。

  入夜时分,登陆场的攻防战胜负犹未见分晓,十多里外的寨上村却是已经被西南明军给攻占了。

  丢了寨上村,那河津县便暴露在了西南明军的兵锋之下,歧白柏这一路人马便面临着后路被断的风险,自然也就没有心思再顾及登陆场了。看書喇

  只能狼狈的趁着夜色匆忙退兵,抛下一地的伤员回到了河津县,同时再次遣信使前往其它地区求援、催促援军赶紧过来。

  热兵器的战争伤亡远比冷兵器来的恐怖,所以虽然只是一天的交战、几波试探性的冲阵而已,但清军这边还是伤亡了一两千人。

  反观西南明军这边。

  依托着坚固的工事、仗着犀利的火器打阵地战,基本零伤亡。

  渡河仍在争分夺秒、即使是入夜也没有停歇。

  而这个时候,正在赶路的来援的两路大军也知晓了西南明军于河津县一带渡河、意图谋取平阳府(今临汾)的消息。

  大吃一惊之下,两路大军的行军速度陡然提升一阶。

  其中骑兵更是抛弃行军缓慢的步兵和炮兵,只带着必要的兵器和饮食上路,火急火燎的往平阳府方向赶来。

  除此之外,则是平阳府的驻军。

  收到河津县的军情额求援信息之后,他们也是一刻都不敢耽搁,紧赶慢赶的。

  终于在西南明军开始渡河的六日后,这一支从平阳府发来的三千余名援军、赶到了已经和西南明军遥遥相对的河津县!

  而在这五个日夜里,贵州军团第一师也终于全部渡过了黄河。

  然后孔庆元便将渡口交给了后面的兄弟部队,自己则带着第一师来到了离渡口只有二十余里的河津县城下,要给大军拿下这第一个大型立足点!

  渡河作战和海上登陆作战一样,最难的便是立足。

  没有立足点的情况下,缺乏足够的战略纵深的登陆部队,若是战斗力差一点的话,很容易便会被守军反推下河,所以这个立足点至关重要。

  正是因为这样,孔庆元不得不冒险,不等更多大军汇集、便在只有五千骑兵的情况下,强攻河津县。

  平阳(今临汾)盆地可不比陕北。

  陕北多为山地沟谷地形,要找几个适合阻敌、围点打援的地方并不难。

  平阳盆地虽然南北最宽处也不过两百余里,但却多为宽阔的平坦地形,数里都看不到一座山头;

  而且就算是有,也是那种蛤蟆跳下都能到顶的小山包,挡挡步兵还行的通,要挡机动性高的骑兵就不现实了。

  所以,孔庆元这一次没有托大的用五个旅围住河津县、打围歼战,这样极容易造成己方防守能力变弱,然后被各个击破。

  他选择数个旅相互之间靠的极近、在河津县下结成一个密集的军阵,以应对清军骑兵的骚扰和袭击;

  同时军阵布的离河津县城极近,只留了一箭的余地而已,几乎是顶在河津县鼻子底下。

  这是摆明了欺负河津县没炮、像样的远程火力只有弓箭这个劣势。

  其实河津县也是有些炮的,毕竟是边关地带嘛。

  但就算是边关地带,也是平阳府这等大城炮才多,只是一个县城的河津县,把仓库搜刮了个遍,也就找出了十几门岁数不小的老炮了。

  这种情况下,西南明军利用己方强大的炮兵、压制住河津县城头那稀稀落落十几门老炮的反击。

  然后便是工兵开始挖隧道、准备埋设炸药炸城。

  完成这一整个过程的代价,便是开始在城下结阵的时候,因为炮兵脚步没法跟上步兵,使得城头上的十几门老炮肆虐了几轮,带走了一批西南明军将士。

  但在之后,河津县就完全陷入了被动挨打的地步,十几门老炮相继被掀翻、哑火。

上一页目录+书签下一页

推荐小说

  1. [历史军事] 三国志通俗演义白话文版
  2. [历史军事] 乱世贼王
  3. [历史军事] 穿越明朝之我救了马皇后
  4. [历史军事] 逃兵开局:觉醒系统后我杀穿乱世
  5. [历史军事] 称帝从统一草原开始
  6. [历史军事] 大晋第一才子
  7. [历史军事] 大明:一出生就被当成了神仙
  8. [历史军事] 新语新编
  9. [历史军事] 缘起一九三七
  10. [历史军事] 抗战:啥,你说班长不是干部?
  11. [历史军事] 都市最高手
  12. [历史军事] 红楼之庶子为王
  13. [历史军事] 北宋:开局遇见李清照
  14. [历史军事] 红警:从明末开启星辰大海
  15. [历史军事] 亮剑:疯了吧,你管这叫边区造?
  16. [历史军事] 三国之国医兴汉
  17. [历史军事] 盘点败家皇帝,开国太祖们傻眼了
  18. [历史军事] 生在皇庭,家和万事兴
  19. [历史军事] 我岳父是朱元璋
  20. [历史军事] 知否之袁家庶子
  21. [历史军事] 陛下,该上路了
  22. [历史军事] 三国之争霸天下
  23. [历史军事] 故事在民间
  24. [历史军事] 庆帝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