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盘哇小说>历史军事>明末:蜀王继明复山河> 第422章 共乘一条船

第422章 共乘一条船

  “来人,去请兵部尚书洪大人过来议事。”

  多尔衮独自一人又想了许久,还是拿不定主意,便对着门外吩咐道。

  既然自己拿不定主意,便请个汉人来吧。

  汉人更懂汉人,说不定能给到自己不一样的思路。

  没过多久,洪承畴便来到了多尔衮的书房中。

  洪承畴从投降伊始,便深受皇太极的器重,1642年三月、也就是崇祯十五年三月,因为内奸——松山副将夏承德的里应外合,坚守了半年之久的松山城被皇太极攻破,洪承畴被俘。

  被俘之后皇太极对洪承畴极尽劝降,但洪承畴就是不允。

  皇太极也没有责罚洪承畴、依旧厚待礼遇,而且某次因为看见洪承畴衣衫单薄、便脱下自己的貂裘,亲自给洪承畴披上。

  可见皇太极对洪承畴这等人才的重视。

  比弃百官如弊履的崇祯,那水准是不知道高到哪去了。

  直到当年的五月,洪承畴才终于投降。

  然后在1644年顺治登大宝于北京城之后,按照洪承畴在明朝时的官职,仍被任命为太子太保、兵部尚书兼都察院右都御史,入内院佐理军务,授秘书院大学士,成为清朝的首位汉人宰相。

  当然,与其说是顺治任命的,不如直接点说是多尔衮任命的。

  1644年的顺治不过才6岁,知道个啥。

  由此可见多尔衮对洪承畴的看重。

  “来人,为洪大人上热茶、赐座、移碳炉。”

  “来,洪卿这边坐。”

  “这大冷的天还招洪卿前来,着实是有些不合适,但军情紧急,洪卿多担待。”

  看到洪承畴在太监的带领下走进书房,多尔衮一边吩咐着下人、一边急忙起身亲迎,甚至亲自用手将洪承畴厚厚的官服上的积雪扫落。

  极尽笼络之意。

  “无妨。”

  “做奴才的,自当为主子分忧,些许雨雪酷寒算不上什么,王爷如此说话,倒是让奴才汗颜了。”

  “军情紧急,王爷还是直接说正事吧。”

  洪承畴不敢托大,恭敬的对着多尔衮行了一礼、接着说道。

  “哈哈哈,洪卿果然是国之栋梁,那本王就开门见山了。”

  指引着洪承畴落座后,多尔衮开始了这一次的话题。

  这指引洪承畴落座,即是出于对这位汉臣的礼待,也是因为洪承畴的确是岁数不小了。

  生于万历二十一年、中进士于万历四十四年的洪承畴,今年已经五十五岁了,在这个时代来说,妥妥的高龄。

  “这一次大雪之际本王还请洪大人前来,主要是想听听洪大人对于这一次西南入侵之事的看法。”

  “洪大人虽然是我大清的肱骨忠臣,但却也是汉人,想必对那朱至澍的行为会更有见解,还请洪大人为本王分析一番。”

  “王爷高看奴才了,奴才才疏学浅、但也自当尽心尽力。”

  “据各路细作回报,这一次西南出动大军数十万兵分两路、直逼我河南地区,气焰滔天、来势汹汹;”

  “而王爷也已遣博和托、席库特两位贝子领大军支援函谷关、南阳地区,凭赖慕布、阿济格两位大将的本事,河南必当安稳无忧,王爷无需担心。”

  洪承畴坐在椅子上,对着多尔衮拱了拱手,奉承的说道。

  “嗯......”

  “若只是河南方向,本王倒是不那么担心了。”

  “但本王担心的是:这一次西南的目标,当真就是河南吗?洪大人认为呢?”

  多尔衮慢条斯理的刮着杯盏里的茶叶、饶有兴趣的看着热水中茶叶的起起伏伏,同时不动声色的瞟了一眼坐在下方的洪承畴,语气温和的继续追问道。

  “这......”

  洪承畴迟疑了一下。

  “莫非王爷觉得这一次西南的目标并不是河南、而是另有所指?”

  “请恕奴才愚钝,暂时还未看出来,还请王爷明示。”

  最终还是没有多说,而是用老成之言先应付着。

  眼下不清楚多尔衮的具体用意,还是先看看情况再说,免得言多必失。

  “呵呵......”

  “洪大人不要有所顾忌。”

  “如今洪大人乃是大清的肱骨之臣,与本王、以及近百万的满人乃是共乘一条船,都是自己人,有什么看法但说无妨就是。”

  听到洪承畴这番谨小慎微的话,多尔衮忍不住的笑了笑。

  然后便是不轻不重的提醒了洪承畴一番。

  这自然不是多尔衮的无心之言,而是有意这样说的。

  在多尔衮看来,身为汉人的洪承畴,很有可能会行那身在曹营心在汉的举动,尤其是看到如今西南兴起、大明中兴有望之后。

  虽然现在局势未明,可能还不敢私底下勾结反叛,但是磨洋工、出工不出力却是很有可能的。

  就好像在这事上。

  只说没看出什么端倪马脚,这谁又能说的了他什么?

  但多尔衮可不允许有这事发生。

  既然已经拜了大清的皇帝、领了大清的俸禄,那就必须为大清的发展出一份力,想这么打马虎眼混过去,不可能!

  但对于洪承畴这等当真是极有才能、极有声望、可以说是一面旗帜的汉人,却又不能轻易的责罚砍杀、甚至连辱骂都得注意场合和尺度。

  不然不会真心为大清所用不说,千金市马骨的作用也就没有了。

  所以多尔衮只是适可而止的提点了一下。

  他相信洪承畴是聪明人,能明白自己的意思。

  他已经回不了头了。

  那西南的朱至澍可是好糊弄的?

  尚可喜、吴三桂哪个不是被生擒了?

  但放过了哪个?

  不都是一刀两断、血溅五步,然后在枭首的地方立了两座铁铸的汉奸跪像,如同那跪在岳飞墓前的秦侩夫妻像一般,日夜受人唾弃、至此万万年翻不了身?

  尚可喜、吴三桂是这个下场,他洪承畴就能好到哪里去?

  真要是大清这条船翻了,他多尔衮大不了重新缩回黑山老林里做他的土皇帝,反正白山黑水的,汉人从来都进不来。看書溂

  但他洪承畴可就完了。

  他那把老骨头,可熬不住白山黑水的刮骨酷寒。

  “王爷说的是,那奴才便斗胆直言了。”

  果然。

  多尔衮一个提醒,聪明的洪承畴脑子里便突然有了想法,急忙接着多尔衮的话说道......

上一页目录+书签下一页

推荐小说

  1. [历史军事] 三国志通俗演义白话文版
  2. [历史军事] 乱世贼王
  3. [历史军事] 穿越明朝之我救了马皇后
  4. [历史军事] 逃兵开局:觉醒系统后我杀穿乱世
  5. [历史军事] 称帝从统一草原开始
  6. [历史军事] 大晋第一才子
  7. [历史军事] 大明:一出生就被当成了神仙
  8. [历史军事] 新语新编
  9. [历史军事] 缘起一九三七
  10. [历史军事] 抗战:啥,你说班长不是干部?
  11. [历史军事] 都市最高手
  12. [历史军事] 红楼之庶子为王
  13. [历史军事] 北宋:开局遇见李清照
  14. [历史军事] 红警:从明末开启星辰大海
  15. [历史军事] 亮剑:疯了吧,你管这叫边区造?
  16. [历史军事] 三国之国医兴汉
  17. [历史军事] 盘点败家皇帝,开国太祖们傻眼了
  18. [历史军事] 生在皇庭,家和万事兴
  19. [历史军事] 我岳父是朱元璋
  20. [历史军事] 知否之袁家庶子
  21. [历史军事] 陛下,该上路了
  22. [历史军事] 三国之争霸天下
  23. [历史军事] 故事在民间
  24. [历史军事] 庆帝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