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盘哇小说>历史军事>明末:蜀王继明复山河> 第382章 政治框架初定

第382章 政治框架初定

  相比于在李自成手里的西域、以及孤悬在高原之上的乌思藏,蒙古则是处于满清的统治之下,是满清的小弟,和大明这边是敌对关系。

  虽然不可能说每个部落都铁板一块的心向满清、仇视大明,蒙古这么多部落,不服满清的、或者贪财好逸的也多了去了。

  而且满清在陕西的接连战败,西南打通榆林镇、宁夏镇这两条陕西连接蒙古的通道之后,蒙古诸多部落中,有别样心思的更是多了起来。

  但满清现在对蒙古的统治却是实打实的,高压之下,和西南贸易这种事情,自然是不能摆在台面上进行的。

  在这种情况下,西南的使者,不能大张旗鼓、亮明身份的前往蒙古洽谈贸易,只能伪装成寻常的商队,或者是在本就寻常的商队中安插间谍,偷偷和蒙古人接洽。

  不论战争怎么打,日子还是要过的。

  蒙古需要汉人的食盐、酒水、药材、粮食、铁器等等等等,基本所有的民生物资,都不同程度的依赖汉人。

  肉食除外。

  这么大的需求量,满清是肯定满足不了的。

  既然自己满足不了,为了维持统治又不能不顾蒙古人的死活,那对于蒙古人和汉人的贸易,满清自然也就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所以,一直都有商队来往于两地,也就在双方大战的时候才会停歇一段时间,待战争一停,商队就会重新上路。

  只是在贸易的货物上满清做出了严格的限制。

  例如战马、铁器等等战略物资自然是被禁绝的,不时有清军骑兵来往于各处边界地区巡逻,抓到了走私战略物资的商队,都是不问青红皂白杀了了事。

  这些商队,就是西南和蒙古人往来的掩护。

  几个月来,已经有不少西南的探子跟着商队进入了蒙古,商谈两地贸易的事情去了。

  但这事是个慢活,急不来,在西南如今即将要开始的这件大事面前,也显得没有那么紧要。

  忙活完盛典的事情之后不久,在西南酝酿了许久的内阁和十部,终于开始正式组建。

  为了稳妥起见,和龙文光、刘之温、邱晋等大员商议过后,西南选择将内阁的组建先延后,先把十部的架子搭起来,待运转一定的时间、各方面稳定、积累了经验之后,再来组建内阁。

  这也和西南的核心官员暂时不足有关系,现在上内阁的话,也是空有架子,还会和十部抢人。

  六月初的时候,西南独有的十部体制,随着朱至澍旨意的下发正式开始组建。

  各部的部长如下:

  吏部尚书、从一品文官、升授光禄大夫龙文光;

  户部尚书、从一品文官、升授光禄大夫刘之温;

  礼部尚书、从一品文官、升授光禄大夫邱晋;

  兵部尚书、从一品文官、升授光禄大夫王用汲;

  刑部尚书、从一品文官、升授光禄大夫张继孟;

  工部尚书、从一品文官、升授光禄大夫谌欢;

  国家资源部尚书、从一品文官、升授光禄大夫高承汧;

  科技部尚书、从一品文官、升授光禄大夫吕经纬;

  税务部尚书、从一品文官、升授光禄大夫史今;

  教育部尚书、从一品文官、升授光禄大夫岳沐辰;

  俱都是在西南布政使、巡抚等位置上就职过的干练能臣,想必现在升任尚书的高位了,必然能给西南带来不一样的气象。

  新建四个部门,是将相关的业务从原有的六部中拆分出来,使得更好的推进这些版块的工作,也是变相的提高了这几个版块的重要性,可以看出朱至澍对这几个板块的看重。

  当然,这种划分法并不是朱至澍心中最终的方案。

  这样的划分还是太笼统了,有的部门职责过于庞大,根本管不过来那么多的事情,久了必然会滋生渎职、不作为、冗官推诿等现象。

  所以后续这些部门还得再拆分,就好像后世,政府下面有几十个部门之余、还有几十个直属的机关,这才是正常的情况。

  毕竟一个国家那么大,怎么可能所有事情都被几个部门就管完了,这太不合理了。

  在十部体系之外,还有几个部门则是直属于王府、归朱至澍个人直接领导。

  其中一个便是很早就成立了的督察院。

  督察院的职责是审计地方税务开支、核定官员功绩考评、风闻奏事等等,简单来说就是以前的御史,只不过在原来的虚无缥缈的风闻奏事的基础上增加了实际的工作内容。

  和锦衣卫一起,构成了朱至澍手中、监督百官的一明一暗的两把尖刀。

  第二个就是督军司。

  督察院审查、监督地方百官,督军司则是审查、监督军队了。

  不但平时军队的招募、驻扎、训练、战备等等督军司有权督查,战时的功绩,更是要经过督军司的手才能够作数。看書溂

  除了这两个之外,就是五军都督府的重建了。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军事上的事情,自然不能够由兵部一家说了算,不然风险太大了。

  所以朱至澍重建了五军都督府,并且将原本只是草创的参谋部塞进了五军都督府中。

  由此,西南仿造立国初期有了两个军事机构。

  其中兵部负责平时军队的招募、训练、驻防、后勤、薪饷、抚恤、奉养等等诸多平时的事宜,但没有单独调动军队作战的权利;

  而五军都督府则负责战时具体作战计划制定、统兵作战、战功核定等战时事宜,但平时却没有军队的掌控权,且后勤薪饷等都在兵部手中。

  效仿开朝前期,将军队平时、战时两套体系分开,避免出现军队的权势过大以至于后期不可控的情况。

  五军都督府的中军都督,朱至澍自然是给了最信任的秦翼明。

  除此之外:

  李定国任前军都督;

  刘镇藩任左军都督;

  徐墨白任右军都督;

  冯天纵任后军都督。

  五大都督有陆军、有海军,充分考虑了战争制定的需求,未来也会增加空军,只是现在还没到时机而已。

  还有两个机构也是由朱至澍直属,那便是锦衣卫和龙隐卫。

  这两个都是游走于暗处的机构,便没有单独设立部门,还是和以前一样在王府的指挥下办事便是。

  如此一来,西南的政治体制便基本形成,确立了十部加三个王府直管部门、两个直属机构的框架。

  随着这个框架的搭建,西南各布政使司、各官府机构将不再是一盘散沙,而是有了一个明确的统属关系、有了一个集中磋商的机构平台;

  同时很多工作的职责也划分的更加清晰,很多具体事项都能做找到由上至下的直接负责人。

  这一次的改革虽然只是初步的尝试,但也必将给西南接下来的发展、提供更加强劲的动力。

上一页目录+书签下一页

推荐小说

  1. [历史军事] 乱世贼王
  2. [历史军事] 穿越明朝之我救了马皇后
  3. [历史军事] 逃兵开局:觉醒系统后我杀穿乱世
  4. [历史军事] 称帝从统一草原开始
  5. [历史军事] 大晋第一才子
  6. [历史军事] 大明:一出生就被当成了神仙
  7. [历史军事] 新语新编
  8. [历史军事] 缘起一九三七
  9. [历史军事] 抗战:啥,你说班长不是干部?
  10. [历史军事] 都市最高手
  11. [历史军事] 红楼之庶子为王
  12. [历史军事] 北宋:开局遇见李清照
  13. [历史军事] 红警:从明末开启星辰大海
  14. [历史军事] 亮剑:疯了吧,你管这叫边区造?
  15. [历史军事] 三国之国医兴汉
  16. [历史军事] 盘点败家皇帝,开国太祖们傻眼了
  17. [历史军事] 生在皇庭,家和万事兴
  18. [历史军事] 我岳父是朱元璋
  19. [历史军事] 知否之袁家庶子
  20. [历史军事] 陛下,该上路了
  21. [历史军事] 三国之争霸天下
  22. [历史军事] 故事在民间
  23. [历史军事] 庆帝元年
  24. [历史军事] 大隋秦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