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盘哇小说>历史军事>明末:蜀王继明复山河> 第375章 他乡遇故知

第375章 他乡遇故知

  城楼上的很多人,不只是那些来自于各地的外宾,甚至西南内部不少不沾兵事的文官,都不明白:西南怎么就能把号称满万不可敌、从东北的苦寒之地一直杀过黄河的清军打的节节败退、损人失地。

  直到今天看过这场阅兵,这些人心中才有了答案。

  西南其它的军队不知道,就这一万令行禁止、整齐划一如一人的军队,那已经是天底下一等一的强军了!

  而其中最震撼的,自然就是应天府的使臣、礼部侍郎王庆了。

  作为使臣,完成出使的任务之余,客串一下、做做明面上的间谍那都是常规操作了,所以王庆身上自然也带着了解西南的秘密任务。看書溂

  其中,了解西南的军事实力就是极为重要的一项。

  他现在都记得离开应天府时、单独召见自己的弘光皇帝,那一脸的疲惫和阴郁。

  交代自己多多查看西南的虚实的时候,说话的语气也不像是一位高坐庙堂之上的九五至尊,反倒更像是一位夙夜忧心、精力交瘁的累败之人。

  和眼前这位意气风发的蜀王比起来,差距是那么的巨大。

  在面圣完毕、躬身退下的时候,王庆的眼睛,甚至瞄到了朱由崧鬓角的斑斑白发。

  要知道,朱由崧今年也不过才四十岁而已。

  “哎。”

  “这种皇帝,当得也忒没有意思。”

  “若是自己把在西南看到的实情一五一十的告知于陛下,只怕陛下的白发,又得多几根了吧?”

  看着城下威风八面的西南军队,王庆的心中有些感慨、也有些沉重。

  此时他的思绪,已经不只是想到这一次让他受到巨大震撼的大阅兵、这些看上去就强横无比的军队、这种名为‘水泥’的新鲜事物。

  他还想到了溯江而上、进入西南时看到的那一幕幕。

  因为未遭战乱的原因,西南境内堪称安居乐业、国泰民安。

  溯江而上的时候,王庆经常会在沿岸停留,然后进入城内、或者是去到乡野中走上一走。

  迎接、护送自己的西南官吏许是得了授意,并没有禁止自己的四下走动,只要不是查看军寨等要地,其它地方都是任由自己沿江查看。

  而不论是城内还是乡下,自己看到的百姓,大多都是面带喜色、容光焕发,比同样没遭过兵灾的江南都要好得多。

  自己还看到了四监。

  正是因为四监,让百姓的民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尤其是其中的盐、茶两监,更是通过官府的力量,强制的将两者的价格压了下来,使得百姓可以用比江南低得多的价格,购买到这两种日常生活中的必须品。

  这一年下来,就不知道能省多少钱了。

  再加上自己一路见闻的西南其它的改革,例如整顿吏治、严惩贪渎等等,西南的民生怎么会不好?

  只是还没到达成都、没看到这场阅兵之前,王庆怎么都想不通,蜀王殿下怎么就敢用四监从商户嘴中夺食、怎么就敢对那些官僚阶级施行真正的高压惩治。

  应天府中不是没有有识之士看到巨商和贪渎的官员对于国事的损害,但看到了有什么用?

  看到这些弊端的人多了去了,能有手腕解决的又有几个?

  怎么在西南,就被解决了呢?

  或者说哪怕没有完全解决,但至少已经在用办法去解决、并且取得了成效了。

  为什么西南就可以?

  王庆很多次在心中问自己这个问题。

  而这一切,都在看到这次阅兵之后豁然开朗、找到了答案。

  这蜀王殿下的拳头,当真是极硬啊!

  而且对这支强大的军队掌控,看得出来蜀王殿下也做的极为到位,只怕是指东不会打西、让杀狗就不会撵鸡。看書喇

  有朝一日,若是蜀王殿下下令打应天府,只怕这支军队都不会有过多的犹豫吧?

  “哎......”

  将自己看到的、这西南的种种不凡在脑中过了几遍之后,王庆更是觉得压力巨大,再次深深的叹了一口气。

  王庆虽然是礼部侍郎,归属于礼部尚书钱谦益的系统,但却和作为东林党魁首的钱谦益不是一路人。

  严格来说自己既不是东林党的人、也不是马士英的人,而是一门心思支持皇帝、只想着匡扶社稷、复兴大明的中立派。

  也正是因为这样,出使西南、这个两个派系都不愿意接手的烫手山芋才落到了自己的头上。

  所以王庆算的上是清流,不是代表江南商行大户的东林党,且对他们的做法颇有微词;

  也不是把持朝堂的马士英一系,对马士英一党把控朝堂每一个关键位置的做法也是愤愤不平。

  但奈何中间派的清流势单力孤,支持的皇帝本身也是个没什么大志向、大本事的人,这‘匡扶社稷、复兴大明’的夙愿,也就只能一直是埋在心里的夙愿。

  所以当王庆看到自己希望出现在江南的一幕幕,出现在了本来以为穷兵黩武、民不聊生的西南时,内心感慨万千、说不出是什么滋味。

  “正卿(王庆的字)何故两次叹气啊?莫不是不习惯成都的气候,还是下人伺候的不用心?”

  “若是下人伺候的不用心,正卿只管和老夫说,老夫定不会饶了那些懈怠的下人。”

  不知不觉中,阅兵式已经接近了尾声。

  王庆的两声叹息也被旁边站着的龙文光注意到了,遂凑近一步、关心的问道。

  “哪里哪里,龙大人言重了。”

  “是下官看到咱们西南这鼎盛的军容,便想起了中沦丧的山河,心中有感而发而已。”

  “下官一路都很好,接待的官员很尽心,龙大人切莫责罚他们。”

  不成想自己的叹息声竟然被龙文光给关注到了,这让王庆好一阵尴尬,急忙解释道。

  “哈哈哈,正卿果真是忠贞良臣,满腔爱国爱民之心,让人动容敬仰。”

  “只是这已经沦丧的中原山河、万千百姓,靠叹息是收不回来的,得靠拳头才行。”

  “说起来,若不是西南的拳头够硬,只怕沦陷的地方,得再添好几处才是;不止陕西、怕是这成都,这时候都得任由清狗跑马呢。”

  “是是是,龙大人说的是,下官受教。”

  王庆哪敢和龙文光辩驳,再说龙文光说的也有道理,急忙应和着说道。

  “呵呵呵,正卿太生分了,咱们是老相识了,叫句‘焕斗’(龙文光的字)就行了,老是龙大人、下官的,听着刺耳。”

  龙文光年逾六十,从万历年间就开始为官了,资历极老,所以在朝中也有许多的旧识,包括王庆,就是龙文光的旧识之一。

  这也是特意安排王庆站在龙文光身边的原因。

  他乡遇故知嘛。

上一页目录+书签下一页

推荐小说

  1. [历史军事] 三国志通俗演义白话文版
  2. [历史军事] 乱世贼王
  3. [历史军事] 穿越明朝之我救了马皇后
  4. [历史军事] 逃兵开局:觉醒系统后我杀穿乱世
  5. [历史军事] 称帝从统一草原开始
  6. [历史军事] 大晋第一才子
  7. [历史军事] 大明:一出生就被当成了神仙
  8. [历史军事] 新语新编
  9. [历史军事] 缘起一九三七
  10. [历史军事] 抗战:啥,你说班长不是干部?
  11. [历史军事] 都市最高手
  12. [历史军事] 红楼之庶子为王
  13. [历史军事] 北宋:开局遇见李清照
  14. [历史军事] 红警:从明末开启星辰大海
  15. [历史军事] 亮剑:疯了吧,你管这叫边区造?
  16. [历史军事] 三国之国医兴汉
  17. [历史军事] 盘点败家皇帝,开国太祖们傻眼了
  18. [历史军事] 生在皇庭,家和万事兴
  19. [历史军事] 我岳父是朱元璋
  20. [历史军事] 知否之袁家庶子
  21. [历史军事] 陛下,该上路了
  22. [历史军事] 三国之争霸天下
  23. [历史军事] 故事在民间
  24. [历史军事] 庆帝元年